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2017年3月,四川省某养鸡场饲养的肉鸡突然出现精神萎靡、心包积液、肝脏肿大和坏死为主要特征的疫病,临床初步诊断为Ⅰ群禽腺病毒感染,取送检的病料组织进行实验室病毒分离鉴定,并通过分子生物学PCR检测和序列分析,最终确定该养鸡场发生了血清4型Ⅰ群禽腺病毒感染并分离到致病毒株,养殖场应该引起对该病的重视。
关键词:Ⅰ群禽腺病毒;感染;诊断
近3年来,我国各地陆续发生由血清4型Ⅰ群禽腺病毒(fowl adenovirus,FAV-Ⅰ)引起的一种病毒性疾病,该病主要表现为鸡心包积水综合征和鸡包涵体肝炎等特征,因此该病又称心包积水综合征(hydropericardium syndrome,HPS)和安卡拉病(angara disease,AD)。该病死亡率高达80%以上,给我国养禽业造成了很大的经济损失,是当前危害养鸡业的一种重要的病毒性传染病。该病的主要臨床表现为3~8周龄的鸡突然死亡,初期诊断较为困难,一般无明显的临床症状,通常发病7天后,死亡率逐渐上升。2017年12月,四川省某养鸡场饲养的肉鸡突然出现精神萎靡不振、排黄绿色粪便、死亡等临床症状,剖检可见心包积液严重,肾脏和肺脏肿大,肝脏肿大、变色、坏死。取送检的病料组织进行实验室病毒分离和鉴定,通过分子生物学PCR检测和核酸序列分析,最终确定该养鸡场发生了血清4型Ⅰ群禽腺病毒感染并分离到致病毒株,现将诊断过程报道如下。
1材料和方法
1.1 SPF鸡与SPF鸡胚
SPF鸡及SPF鸡胚购自济南斯帕法斯家禽有限公司。
1.2临床症状与病理变化观察
观察发病鸡的临床症状,并对病死鸡进行解剖,观察病理变化。
1.3病料样品的采集与处理
无菌采集剖解鸡的心包积液和肝脏组织作为临床病料样品,低温运送至实验室检测。将病料样品按3信体积的比例加灭菌生理盐水,利用研磨器进行研磨,研磨后组织液反复冻融3次,采用12,000r/min离心10min,吸取上清液加入青、链霉素,4℃过夜,次日取病毒液进行病毒分离。
1.4病毒分离与鸡胚病变观察
将处理后的病料样品通过卯黄囊途径接种6日龄SPF鸡胚10枚,同时取5枚SPF鸡胚接种生理盐水作为对照,37℃孵育168h,同时弃去24h内死亡鸡胚,记录鸡胚死亡时间,将24~168h死亡的鸡胚放4℃保存,168h后对死亡鸡胚全部解剖并观察绒毛尿囊膜病变和鸡胚发育情况,收集死亡鸡胚的卯黄连续接种6日龄SPF鸡胚并盲传3代。
1.5 PCR检测与序列鉴定
根据相关方法,设计合成1对Ⅰ群禽腺病毒检测引物,利用病毒基因组DNA提取试剂盒提取临床病料样品和第3代分离毒的病毒基因组DNA,按照参考文献中的PCR扩增程序进行PCR扩增,PCR扩增产物利用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对特异性扩增片段利用胶回收试剂盒回收纯化,将回收产物送生工生物工程(上海)股份有限公司进行序列测定,将测序结果利用Blast软件与GenBank中登录的序列进行比对。
2结果与分析
2.1临床症状与病理变化观察结果
病鸡精神萎靡不振,排黄绿色粪便,发病鸡死亡,剖检可见心包积液严重,心包腔中有黄色透明的液体,肝脏出血、肿胀、肿大、变色、坏死。肾脏和肺脏肿大。
2.2病毒分离与鸡胚病变观察结果
10枚SPF鸡胚接种后在64~96h死亡,盲传3代后,死亡时间集中在48~72h,剖检死亡鸡胚均可见鸡胚卯黄膜增厚,胚体较小且发育不良,羽毛稀少,体表发红,尿囊液浑浊,个别鸡胚有尿酸盐沉积。对照组鸡胚无死亡,发育良好,解剖无任何病变。
2.3 PCR检测与序列鉴定结果
PCR扩增产物经1.0%琼脂糖凝胶电泳,在位于约502bD处出现特异性DNA扩增条带,与李天芝等专家的报道完全一致。PCR扩增产物的测序结果经序列比对证实为血清4型FAV-Ⅰ特异性序列。
3讨论
Ⅰ群禽腺病毒是腺病毒科禽腺病毒属成员,可感染各种禽类并且各种日龄的禽类均易感,导致禽类生产性能下降和不同程度地死亡,给养禽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腺病毒在禽体内是一种条件性病原体,一般情况下不表现临床症状,但机体抵抗力低下时,特别是并发感染时,腺病毒会表现出严重的致病性。该病自2015年开始,在我国多地暴发并流行,该病主要侵害幼龄鸡群,特别是3~8周龄育雏、育成期肉鸡,病死率最高可达80%以上。Ⅰ群禽腺病毒对外界抵抗力不强,只要做好鸡舍的消毒和日常管理,就可以减少病原体数量,防止病毒水平传播。预防本病可以在鸡群中适量补充微量元素和维生素B、C、K及鱼肝油等,提高鸡群免疫力,增强鸡群抗病力。一旦有鸡发病要采取隔离措施,种蛋也可能成为疾病传播来源,要加强监测,要做好引进种蛋和种鸡的病原检测和净化,这对防止鸡腺病毒感染十分重要。此外,控制好传染性法氏囊病毒、鸡传染性贫血病毒等免疫抑制性病原也是预防禽腺病毒感染的重要手段。Ⅰ群禽腺病毒至少有12个血清型,血清型的复杂也增加了疫苗研制的难度。国内目前还没有商品化的疫苗用来防控禽腺病毒感染,但是各生物公司研制的灭活疫苗已经处于临床试验阶段,相信在不久就可以应用于禽腺病毒防控之中。
关键词:Ⅰ群禽腺病毒;感染;诊断
近3年来,我国各地陆续发生由血清4型Ⅰ群禽腺病毒(fowl adenovirus,FAV-Ⅰ)引起的一种病毒性疾病,该病主要表现为鸡心包积水综合征和鸡包涵体肝炎等特征,因此该病又称心包积水综合征(hydropericardium syndrome,HPS)和安卡拉病(angara disease,AD)。该病死亡率高达80%以上,给我国养禽业造成了很大的经济损失,是当前危害养鸡业的一种重要的病毒性传染病。该病的主要臨床表现为3~8周龄的鸡突然死亡,初期诊断较为困难,一般无明显的临床症状,通常发病7天后,死亡率逐渐上升。2017年12月,四川省某养鸡场饲养的肉鸡突然出现精神萎靡不振、排黄绿色粪便、死亡等临床症状,剖检可见心包积液严重,肾脏和肺脏肿大,肝脏肿大、变色、坏死。取送检的病料组织进行实验室病毒分离和鉴定,通过分子生物学PCR检测和核酸序列分析,最终确定该养鸡场发生了血清4型Ⅰ群禽腺病毒感染并分离到致病毒株,现将诊断过程报道如下。
1材料和方法
1.1 SPF鸡与SPF鸡胚
SPF鸡及SPF鸡胚购自济南斯帕法斯家禽有限公司。
1.2临床症状与病理变化观察
观察发病鸡的临床症状,并对病死鸡进行解剖,观察病理变化。
1.3病料样品的采集与处理
无菌采集剖解鸡的心包积液和肝脏组织作为临床病料样品,低温运送至实验室检测。将病料样品按3信体积的比例加灭菌生理盐水,利用研磨器进行研磨,研磨后组织液反复冻融3次,采用12,000r/min离心10min,吸取上清液加入青、链霉素,4℃过夜,次日取病毒液进行病毒分离。
1.4病毒分离与鸡胚病变观察
将处理后的病料样品通过卯黄囊途径接种6日龄SPF鸡胚10枚,同时取5枚SPF鸡胚接种生理盐水作为对照,37℃孵育168h,同时弃去24h内死亡鸡胚,记录鸡胚死亡时间,将24~168h死亡的鸡胚放4℃保存,168h后对死亡鸡胚全部解剖并观察绒毛尿囊膜病变和鸡胚发育情况,收集死亡鸡胚的卯黄连续接种6日龄SPF鸡胚并盲传3代。
1.5 PCR检测与序列鉴定
根据相关方法,设计合成1对Ⅰ群禽腺病毒检测引物,利用病毒基因组DNA提取试剂盒提取临床病料样品和第3代分离毒的病毒基因组DNA,按照参考文献中的PCR扩增程序进行PCR扩增,PCR扩增产物利用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对特异性扩增片段利用胶回收试剂盒回收纯化,将回收产物送生工生物工程(上海)股份有限公司进行序列测定,将测序结果利用Blast软件与GenBank中登录的序列进行比对。
2结果与分析
2.1临床症状与病理变化观察结果
病鸡精神萎靡不振,排黄绿色粪便,发病鸡死亡,剖检可见心包积液严重,心包腔中有黄色透明的液体,肝脏出血、肿胀、肿大、变色、坏死。肾脏和肺脏肿大。
2.2病毒分离与鸡胚病变观察结果
10枚SPF鸡胚接种后在64~96h死亡,盲传3代后,死亡时间集中在48~72h,剖检死亡鸡胚均可见鸡胚卯黄膜增厚,胚体较小且发育不良,羽毛稀少,体表发红,尿囊液浑浊,个别鸡胚有尿酸盐沉积。对照组鸡胚无死亡,发育良好,解剖无任何病变。
2.3 PCR检测与序列鉴定结果
PCR扩增产物经1.0%琼脂糖凝胶电泳,在位于约502bD处出现特异性DNA扩增条带,与李天芝等专家的报道完全一致。PCR扩增产物的测序结果经序列比对证实为血清4型FAV-Ⅰ特异性序列。
3讨论
Ⅰ群禽腺病毒是腺病毒科禽腺病毒属成员,可感染各种禽类并且各种日龄的禽类均易感,导致禽类生产性能下降和不同程度地死亡,给养禽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腺病毒在禽体内是一种条件性病原体,一般情况下不表现临床症状,但机体抵抗力低下时,特别是并发感染时,腺病毒会表现出严重的致病性。该病自2015年开始,在我国多地暴发并流行,该病主要侵害幼龄鸡群,特别是3~8周龄育雏、育成期肉鸡,病死率最高可达80%以上。Ⅰ群禽腺病毒对外界抵抗力不强,只要做好鸡舍的消毒和日常管理,就可以减少病原体数量,防止病毒水平传播。预防本病可以在鸡群中适量补充微量元素和维生素B、C、K及鱼肝油等,提高鸡群免疫力,增强鸡群抗病力。一旦有鸡发病要采取隔离措施,种蛋也可能成为疾病传播来源,要加强监测,要做好引进种蛋和种鸡的病原检测和净化,这对防止鸡腺病毒感染十分重要。此外,控制好传染性法氏囊病毒、鸡传染性贫血病毒等免疫抑制性病原也是预防禽腺病毒感染的重要手段。Ⅰ群禽腺病毒至少有12个血清型,血清型的复杂也增加了疫苗研制的难度。国内目前还没有商品化的疫苗用来防控禽腺病毒感染,但是各生物公司研制的灭活疫苗已经处于临床试验阶段,相信在不久就可以应用于禽腺病毒防控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