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在艺术品市场全球化背景下,随着网络经济的发展,互联网+艺术品消费逐渐走进大众视野,因疫情影响,各类艺术品在线交易平台迅速崛起。根据艺术品的特点,借助不同类型的数字形式在网络上展示、传播、交易艺术品。其广播性、高效率和低成本为艺术品市场的发展提供了无限可能,挖掘了艺术品市场的巨大潜力。但在后续的公信力建设、品牌形象、展览形式、交易方式、管理手段、监督措施等体系上急需加强建设。
【关键词】 互联网+;艺术品;交易平台
【中图分类号】J1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0)28-0038-02
一、互联网+艺术品交易现状
(一)发展及问题
互联网与艺术品文化产业的融合发展正广泛应用于各个版块。每年三月是艺术季盛宴的开始,因疫情影响,拍卖行、艺博会宣布取消或延期,画廊、美術馆也纷纷闭馆。此时,艺术交易机构发起了线上展览与公益拍卖,如中国嘉德拍卖、匡时在线、北京华辰拍卖、广州华艺国际拍卖、雅昌艺术网等。促使艺术机构加强了线上平台的建设,在线交易的形式与服务也在不断提升,线上交易将会成为未来艺术品交易的重要手段之一。
随着艺术品在线交易的逐渐普及,问题也愈加凸显。首先,艺术品真伪的不可控性。在传统艺术交易领域,艺术品真伪是鉴定和交易的关键,线上拍卖的虚拟性会放大这个问题。线下展览和咨询能够提高艺术品交易双方的心理预期,但线上交易单纯通过图片等数字信息无法准确判断。其次,交易额度的局限性。线上交易因存在风险、无实物的交流、艺术品种类的平民化定位等,所以单笔成交金额都较低,集中在中低价位的较多。再次,保险以及运输的风险性。有的是传统方式管理,有的是模仿电商模式建立起独立物流体系的尝试。但是这个过程存在退换货、漏发错发货、丢失货物和运输损伤等无法预估的状态。最后,缺乏相关法律和政策制度的监管。遇到问题,没有保障,无法解决是大众在线艺术品交易时的担忧。
(二)中国网民规模
中国总体网民结构,截至2020年6月,规模为9.40亿,较2020年3月新增网民3625万,互联网普及率达67.0%。通过这组数据可以看到网络普及性正迅速扩张,互联网+艺术品的市场化势在必行。继续分析网民年龄结构,截至2020年6月,20-29岁、30-39岁网民占比分别为19.9%、20.4%,高于其他年龄群体。补充了线下艺术品交易中以中老年群体为主的人群结构,也明确了在线交易的受众人群。深入分析中国网民收入结构情况,截至2020年6月,月收入在2001-5000元的网民群体占比为32.6%;月收入在5000元以上的网民群体占比为24.2%;有收入但月收入在1000元及以下的网民群体占比为21.0%。由此可拟定艺术品在线交易的定价阶梯及选择艺术品类型,做到线上和线下艺术品交易的互补。
(三)国内艺术品电商的概况
模式主要分为三类:1.网上画廊。分成仅限网上的虚拟画廊和拥有实体画廊的线上网店两种模式,均采用寄销式或包销式和艺术家洽谈艺术品的售卖形式。网上画廊主要以青年艺术家原创作品为主,如新星星、318 艺术商城、hi 小店等。2.网上拍卖。一种是以拍卖行为主的艺术机构,结合线下展览做的辅助线上交易方式。另一种是委托专业艺术网站单纯进行线上拍卖这种形式。3.网上信息交易。以综合电商为主,如苏宁易购、淘宝、京东等。无论哪种商业模式,在交易中实现艺术商业资源和效率的最大化。
二、艺术品网络交易平台的多元化构建
(一)线上陈列与拍卖的要素
1.三维影像展示艺术品细节。艺术品可通过数字化三维影像技术全方位观看,并且放大倍数能支撑细节欣赏,让艺术品犹如现场观摩版,真实地呈现在眼前。用户可以看到艺术品表面非常微小的细节,视觉体验比现场更加清晰深入,并且便于留存做学习资料。
2.视频深度表达艺术品价值。在新媒体的大趋势下,制作以有温度、有价值、有意思的艺术科普,在大众内心建立富有趣味性的科普形象。关注社会现象与群众生活,展现形式及语言要有趣且通俗易懂。在视频用户量剧增的背景下,技术智能化的不断升级背景下,视频的广泛参与性、艺术表达多元化、社交媒介性等优势如果能够进一步的挖掘并且应用到艺术市场中,将对艺术家、艺术作品、艺术观念起到推广作用。
3.虚拟3D 数字化展厅。按种类、年代、作者、产地等各个方面设计专属的展厅程序,并结合鉴定服务,具有较为完备的艺术品数据库,以做学习和参考的依据。可以提供留言、投票等辅助功能,增加与用户之间的黏性,通过展览、艺术活动将拍卖带到公众视野,降低门槛,给大众提供了收藏平台和了解艺术品交易的机会。高效且低成本的满足收藏爱好者们的需求,助力找到最适合自己的艺术品。
(二)拓展直播带货的形式
艺术品销售的本质是销售艺术家的价值,而不是表象的媒介形式。直播的形式直观促进了艺术产业交易信息传递和知识传播的功能,画廊主、收藏家、美术馆负责人、艺术经纪人分别从各自领域出发,就艺术生态中多方面的问题进行思维碰撞,开创艺术作品推介新模式。直播的优势在于,借助互联网直接面向广泛的用户,真实展示艺术品的创作过程,可以做系列的商品展示与介绍,直观传播艺术家的艺术思想,高效解读艺术作品的内涵等。审美艺术课堂的广泛传播将打破艺术家和百姓交流的屏障,甚至可以通过交流和艺术家共同参与艺术作品的创作。艺术品直播带货的营销模式必将成为一种趋势,急需重点拓展研究。
(三)运用小程序的大数据
相对网页,小程序能够更加精准、更加快速地获得客户数据,有助于锁定具体人群,从粉丝经济时代向用户时代转型。微信小程序的选择,基于适用人群的众多性,以及微信用户的注册均为实名制认证,小程序窗口的登入,需要通过关联用户的手机号码,因此每一个客户的信息都是真实有效,并且还能记录浏览次数、浏览轨迹、浏览偏好等,进行综合性的有效大数据分析,有助于锁定目标人群,进行资料收集整理和定点艺术品信息投送。更便捷、更准确、更完善进行艺术品在线交易。 (四)加强品牌性及用户的体验
明确品牌定位,突出品牌形象。艺术品具有不同的收藏价值导致每一件商品的市场定位存在差异,互联网拍卖平台客户群决定了品牌的定位价值。不同的品牌定位决定了市场通道的宽窄,互联网拍卖平台需结合自身货源渠道优势,合理选择品牌定位方向。在互联网平台里信息是急速更新的,品牌个性能够突出艺术品的特点,对于树立企业的品牌形象、提升核心竞争力具有重要作用。世界著名经济学家斯蒂芬金曾经说过:“品牌个性越突出,品牌形象越能牢固树立。”因此,越来越多的企业为借助 VR、AR 技术在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技术不仅可以还原艺术品的信息,同时也增加了交互性和趣味性。艺术品的原作,通过现场展示有自己的优势。现场的空间感和原作给人的震撼感觉是网络展示无法完全代替的。但随着技术的发展,艺术品借助数字技术在网络上展示,达到对原作的色彩和造型等的高还原度,呈现更加全面的信息深度、增强交互能力,领会艺术价值。
三、互联网+线上交易的意义
(一)普及艺术品内涵的教育
提高大众对艺术品的认知,采用智慧化、数字化的方式,使知识点深入浅出的形象表达和展示,形成永不落幕的展厅。通过在线陈列展览进行直观的社会教育,这是一个跨时空、无时限,永不落幕的“第二课堂”,創新的面向不同年龄层,不同社会群体,以此作为兴趣爱好者、艺术收藏家的成长起点。充分发挥艺术品的公益价值,以艺术形式抚慰人们,通过自然和社会的美引导更多的人热爱生活、与自然和谐相处,提高审美情趣,以美育去喂养每一个家庭获得幸福。
(二)融合线下与线上商业运营
抓住先机、关注市场开拓,有利于人们共享知识,传播经验。使博物馆、拍卖行、画廊、艺术家等把线下运营场所通过互联网做了一个虚拟空间的线上延伸。在线提供资讯、引导消费、定制个性化服务等。从目前的趋势来看,艺术消费正逐渐走进大众,艺术品在线拍卖平台也在迅速崛起,发展前景值得期待,艺术品市场的巨大潜力也将被不断地挖掘。因此我们认为线上交易会成为未来艺术品交易的重要手段之一,但它与线下交易并不互斥,反而可以相互协同,满足不同的藏家群体,共同促进艺术品市场的繁荣,为艺术品市场的发展提供了无限可能。同时,需要聘请互联网方面的专家从大数据、流量、端口的角度分析艺术品线上交易的新模式,不能单纯地把传统线下宣传、推广、交易模式照搬到线上运营。
(三)挖掘艺术品市场的潜力
互联网+艺术品交易的高效率是传统拍卖方式无法实现的,符合年轻一代藏家的习惯。一方面,网上拍卖缩短了交易时间,另一方面,网上拍卖花费更少。无论是买家还是卖家,选择网上拍卖,都可以避免一些传统拍卖绕不开的支出,如纸质版的图录印刷费用、运输费用、展厅租金等。另外,网上拍卖还可以让更多客户享受专业的服务。以往大型拍卖行往往只对购买力在百万元以上的藏家进行服务,而网上拍卖中,许多曾被大拍卖行忽略的中小藏家,也能得到关注与支持。艺术品属于高端消费品,与人均消费水平和高净值人群数量呈正相关性。我们需要重视在线拍卖这种交易模式的同时,多元化开发更多的模式,如艺术家社交平台、艺术品委托定制、艺术家众筹平台等来满足不同客户的需求探索更多的市场需求,关注更多的艺术家成长,从而推动整个行业的创新发展。
参考文献:
[1]李运团.艺术品网络交易平台中的展示技术应用探析[J].今传媒,2019,27(8):99-100.
[2]王一方.基于大数据环境的农产品个性化营销[J].商场现代化,2015,0(32):59-60.
[3]黄虹,张郁,黄扬.文物艺术品网站的电子商务模式规划和设计[J].企业经济,2010(4):80-82.
[4]张明立,冯宁主编.品牌管理[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349.
【关键词】 互联网+;艺术品;交易平台
【中图分类号】J1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0)28-0038-02
一、互联网+艺术品交易现状
(一)发展及问题
互联网与艺术品文化产业的融合发展正广泛应用于各个版块。每年三月是艺术季盛宴的开始,因疫情影响,拍卖行、艺博会宣布取消或延期,画廊、美術馆也纷纷闭馆。此时,艺术交易机构发起了线上展览与公益拍卖,如中国嘉德拍卖、匡时在线、北京华辰拍卖、广州华艺国际拍卖、雅昌艺术网等。促使艺术机构加强了线上平台的建设,在线交易的形式与服务也在不断提升,线上交易将会成为未来艺术品交易的重要手段之一。
随着艺术品在线交易的逐渐普及,问题也愈加凸显。首先,艺术品真伪的不可控性。在传统艺术交易领域,艺术品真伪是鉴定和交易的关键,线上拍卖的虚拟性会放大这个问题。线下展览和咨询能够提高艺术品交易双方的心理预期,但线上交易单纯通过图片等数字信息无法准确判断。其次,交易额度的局限性。线上交易因存在风险、无实物的交流、艺术品种类的平民化定位等,所以单笔成交金额都较低,集中在中低价位的较多。再次,保险以及运输的风险性。有的是传统方式管理,有的是模仿电商模式建立起独立物流体系的尝试。但是这个过程存在退换货、漏发错发货、丢失货物和运输损伤等无法预估的状态。最后,缺乏相关法律和政策制度的监管。遇到问题,没有保障,无法解决是大众在线艺术品交易时的担忧。
(二)中国网民规模
中国总体网民结构,截至2020年6月,规模为9.40亿,较2020年3月新增网民3625万,互联网普及率达67.0%。通过这组数据可以看到网络普及性正迅速扩张,互联网+艺术品的市场化势在必行。继续分析网民年龄结构,截至2020年6月,20-29岁、30-39岁网民占比分别为19.9%、20.4%,高于其他年龄群体。补充了线下艺术品交易中以中老年群体为主的人群结构,也明确了在线交易的受众人群。深入分析中国网民收入结构情况,截至2020年6月,月收入在2001-5000元的网民群体占比为32.6%;月收入在5000元以上的网民群体占比为24.2%;有收入但月收入在1000元及以下的网民群体占比为21.0%。由此可拟定艺术品在线交易的定价阶梯及选择艺术品类型,做到线上和线下艺术品交易的互补。
(三)国内艺术品电商的概况
模式主要分为三类:1.网上画廊。分成仅限网上的虚拟画廊和拥有实体画廊的线上网店两种模式,均采用寄销式或包销式和艺术家洽谈艺术品的售卖形式。网上画廊主要以青年艺术家原创作品为主,如新星星、318 艺术商城、hi 小店等。2.网上拍卖。一种是以拍卖行为主的艺术机构,结合线下展览做的辅助线上交易方式。另一种是委托专业艺术网站单纯进行线上拍卖这种形式。3.网上信息交易。以综合电商为主,如苏宁易购、淘宝、京东等。无论哪种商业模式,在交易中实现艺术商业资源和效率的最大化。
二、艺术品网络交易平台的多元化构建
(一)线上陈列与拍卖的要素
1.三维影像展示艺术品细节。艺术品可通过数字化三维影像技术全方位观看,并且放大倍数能支撑细节欣赏,让艺术品犹如现场观摩版,真实地呈现在眼前。用户可以看到艺术品表面非常微小的细节,视觉体验比现场更加清晰深入,并且便于留存做学习资料。
2.视频深度表达艺术品价值。在新媒体的大趋势下,制作以有温度、有价值、有意思的艺术科普,在大众内心建立富有趣味性的科普形象。关注社会现象与群众生活,展现形式及语言要有趣且通俗易懂。在视频用户量剧增的背景下,技术智能化的不断升级背景下,视频的广泛参与性、艺术表达多元化、社交媒介性等优势如果能够进一步的挖掘并且应用到艺术市场中,将对艺术家、艺术作品、艺术观念起到推广作用。
3.虚拟3D 数字化展厅。按种类、年代、作者、产地等各个方面设计专属的展厅程序,并结合鉴定服务,具有较为完备的艺术品数据库,以做学习和参考的依据。可以提供留言、投票等辅助功能,增加与用户之间的黏性,通过展览、艺术活动将拍卖带到公众视野,降低门槛,给大众提供了收藏平台和了解艺术品交易的机会。高效且低成本的满足收藏爱好者们的需求,助力找到最适合自己的艺术品。
(二)拓展直播带货的形式
艺术品销售的本质是销售艺术家的价值,而不是表象的媒介形式。直播的形式直观促进了艺术产业交易信息传递和知识传播的功能,画廊主、收藏家、美术馆负责人、艺术经纪人分别从各自领域出发,就艺术生态中多方面的问题进行思维碰撞,开创艺术作品推介新模式。直播的优势在于,借助互联网直接面向广泛的用户,真实展示艺术品的创作过程,可以做系列的商品展示与介绍,直观传播艺术家的艺术思想,高效解读艺术作品的内涵等。审美艺术课堂的广泛传播将打破艺术家和百姓交流的屏障,甚至可以通过交流和艺术家共同参与艺术作品的创作。艺术品直播带货的营销模式必将成为一种趋势,急需重点拓展研究。
(三)运用小程序的大数据
相对网页,小程序能够更加精准、更加快速地获得客户数据,有助于锁定具体人群,从粉丝经济时代向用户时代转型。微信小程序的选择,基于适用人群的众多性,以及微信用户的注册均为实名制认证,小程序窗口的登入,需要通过关联用户的手机号码,因此每一个客户的信息都是真实有效,并且还能记录浏览次数、浏览轨迹、浏览偏好等,进行综合性的有效大数据分析,有助于锁定目标人群,进行资料收集整理和定点艺术品信息投送。更便捷、更准确、更完善进行艺术品在线交易。 (四)加强品牌性及用户的体验
明确品牌定位,突出品牌形象。艺术品具有不同的收藏价值导致每一件商品的市场定位存在差异,互联网拍卖平台客户群决定了品牌的定位价值。不同的品牌定位决定了市场通道的宽窄,互联网拍卖平台需结合自身货源渠道优势,合理选择品牌定位方向。在互联网平台里信息是急速更新的,品牌个性能够突出艺术品的特点,对于树立企业的品牌形象、提升核心竞争力具有重要作用。世界著名经济学家斯蒂芬金曾经说过:“品牌个性越突出,品牌形象越能牢固树立。”因此,越来越多的企业为借助 VR、AR 技术在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技术不仅可以还原艺术品的信息,同时也增加了交互性和趣味性。艺术品的原作,通过现场展示有自己的优势。现场的空间感和原作给人的震撼感觉是网络展示无法完全代替的。但随着技术的发展,艺术品借助数字技术在网络上展示,达到对原作的色彩和造型等的高还原度,呈现更加全面的信息深度、增强交互能力,领会艺术价值。
三、互联网+线上交易的意义
(一)普及艺术品内涵的教育
提高大众对艺术品的认知,采用智慧化、数字化的方式,使知识点深入浅出的形象表达和展示,形成永不落幕的展厅。通过在线陈列展览进行直观的社会教育,这是一个跨时空、无时限,永不落幕的“第二课堂”,創新的面向不同年龄层,不同社会群体,以此作为兴趣爱好者、艺术收藏家的成长起点。充分发挥艺术品的公益价值,以艺术形式抚慰人们,通过自然和社会的美引导更多的人热爱生活、与自然和谐相处,提高审美情趣,以美育去喂养每一个家庭获得幸福。
(二)融合线下与线上商业运营
抓住先机、关注市场开拓,有利于人们共享知识,传播经验。使博物馆、拍卖行、画廊、艺术家等把线下运营场所通过互联网做了一个虚拟空间的线上延伸。在线提供资讯、引导消费、定制个性化服务等。从目前的趋势来看,艺术消费正逐渐走进大众,艺术品在线拍卖平台也在迅速崛起,发展前景值得期待,艺术品市场的巨大潜力也将被不断地挖掘。因此我们认为线上交易会成为未来艺术品交易的重要手段之一,但它与线下交易并不互斥,反而可以相互协同,满足不同的藏家群体,共同促进艺术品市场的繁荣,为艺术品市场的发展提供了无限可能。同时,需要聘请互联网方面的专家从大数据、流量、端口的角度分析艺术品线上交易的新模式,不能单纯地把传统线下宣传、推广、交易模式照搬到线上运营。
(三)挖掘艺术品市场的潜力
互联网+艺术品交易的高效率是传统拍卖方式无法实现的,符合年轻一代藏家的习惯。一方面,网上拍卖缩短了交易时间,另一方面,网上拍卖花费更少。无论是买家还是卖家,选择网上拍卖,都可以避免一些传统拍卖绕不开的支出,如纸质版的图录印刷费用、运输费用、展厅租金等。另外,网上拍卖还可以让更多客户享受专业的服务。以往大型拍卖行往往只对购买力在百万元以上的藏家进行服务,而网上拍卖中,许多曾被大拍卖行忽略的中小藏家,也能得到关注与支持。艺术品属于高端消费品,与人均消费水平和高净值人群数量呈正相关性。我们需要重视在线拍卖这种交易模式的同时,多元化开发更多的模式,如艺术家社交平台、艺术品委托定制、艺术家众筹平台等来满足不同客户的需求探索更多的市场需求,关注更多的艺术家成长,从而推动整个行业的创新发展。
参考文献:
[1]李运团.艺术品网络交易平台中的展示技术应用探析[J].今传媒,2019,27(8):99-100.
[2]王一方.基于大数据环境的农产品个性化营销[J].商场现代化,2015,0(32):59-60.
[3]黄虹,张郁,黄扬.文物艺术品网站的电子商务模式规划和设计[J].企业经济,2010(4):80-82.
[4]张明立,冯宁主编.品牌管理[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3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