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伴随新课改的广泛推广和深入实施,当前的初中数学教学更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与主体意识,越来越多的教师关注到学生提问的主动性。提问是学生思考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表现,提问的过程是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过程。文章探讨了提高学生数学学习主动提问能力的有效措施,旨在为数学教学提供参考。
【关键词】初中数学教学;主动提问;数学思维能力;学习主体;主观能动性
数学科目是初中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内容,具有很强的逻辑性、思想性与实证性,且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具有很高的学习价值。在初中数学教学课堂上,教师要尊重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积极采取适合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主动思考,主动提问。但纵观当前初中数学学习课堂上学生的主动提问现象,依旧不容乐观,提高学生主动提问的能力非常重要。
一、初中数学教学课堂学生主动提问的现状及影响因素
在新课改实施与素质教育渗透的背景下,初中数学课堂的学习氛围得到了很好的改善,如教学模式丰富多样,学生的活跃性增强等等。学习氛围的营造主要表现为学生主动提问和交流,这代表学生对数学学习有了更多的主动积极性,但总体来看,学生主动思考与提问的过程还存在一些问题[1]。首先,一些学生依旧存在缺乏主动提问意识的情况,由于每堂课并非每一位学生都能跟上进度,全面掌握知识点,一旦学生遇到问题没有及时主动提问解决,就会影响后续的学习。其次,不少学生的提问缺乏针对性和建设性。在教学实践中发现,很多学生的提问形式化严重,缺乏深入思考,并非存在疑惑而需梳理,有的甚至为了提问而提问,比如很多提问直接指向具体的解题步骤,忽略解题思路的形成,这样的提问很难取得真正的效果。
探究初中生数学课堂提问主动性不高的原因,笔者认为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首先,学生在数学知识学习的过程中缺乏积极思考的习惯。受到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很多学生习惯了记忆性学习,具体表现为往往死记硬背公式和例题的解题方法,不具备转化和变通的灵活能力,而数学的习题并非通过背诵能掌握。其次,一些学生害怕向教师提问。这种现象比较常见,与学生性格有关,也与学生缺乏对提问重要性的认识以及自身学习能力的制约有关[2]。学生是单独的学习个体,具有个体差异性,这种差异性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习能力、接受能力不同。学习能力强的学生往往能跟上教师的进度,而能力欠佳的学生往往因为不敢而放弃提问。
二、提高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主动提问能力的措施
(一)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并能找到正确的提问方法
如何引导学生发现数学学习过程中的问题,对教师而言也是一门技巧与学问,学生要在这个过程中发现问题的价值,思考问题是否具有意义,才能有动力听取教师的分析,并尽可能在思考下探究正确的答案[3]。教师在引导学生发现问题的过程中,最好的方式就是引入学生已有的经历,引出常见的出现过的问题,让学生将数学学习中出现的问题与生活中需要解决的问题联系起来,进一步提高问题的价值,主动探索与解决问题。此外,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发展发散性思维,这种思维形式有助于促进学生更高效学习数学。在日常教学课堂上,教师也应该有足够的耐心诱导学生挑战一些高难度的问题,并鼓励学生有自己的思想,先进行自主思考,在反复探究中得到答案,再反思自己的结论。
比如:“已知矩形周长为48,一边长为8,求另一边长。”这个问题比较简单,学生在小学数学知识“关于花圃不同边长求解”的思考中经常碰到。在对该问题进行解答后,教师要鼓励学生由此问题重新发现问题:“如果矩形周长为48,边长为多少时面积最大?此时的最大面积是多少?”学生原有问题的基础上思考并发现新的问题,才能实现数学知识点与相关知识融会贯通,通过多次的自我提问、自我探索、自我解答,提高提问的积极性和思考的主动性,找到正确的方法学习数学知识。
(二)积极设置课堂提问环节,引起学生对问题的重视
小升初后,学科增多,同时又面临着中考,学生在面临繁重课业的同时有着较大的心理压力。因此,教师要为学生合理设计课堂学习环节,将数学学习的重难点更多地放在提问环节的思考与解答上,引起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主动提问的欲望,并在此基础上提高学生主观能动性,使其养成良好的思考习惯,逐渐形成数学思维,从而在提问环节的重难点知识学习过程中提高学习效率。此外,在进行数学课堂内容延伸过程中,教师也要鼓励学生多进行自主思考,结合延伸内容再次提出问题,查漏补缺,提高提問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比如在教学“正数与负数”的知识时,教师首先应明确该内容的重难点与学习的突破点,明确学生学习“正数与负数”时要具备正确判断正负数及应用正负数表示互为相反意义的量的能力。比如,教师可以让学生思考日常生活中关于应用正负数的气温实例,探讨表示温度时正数与负数分别有什么含义,避免混淆,也对正数与负数的大小比较有更深的印象。然后教师让学生思考并提问日常生活中出现的其他正负数情况,与气温的例子有何不同等等。在创设的情境中,学生通过思考提出扩展性的问题,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培养其提出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不但能解决数学重难点问题,而且能逐渐养成良好的自主思考习惯。
(三)鼓励学生进行提问,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
学生个体之间存在差异,为了促进学生共同进步,避免出现两极分化的情况,教师更要鼓励学生在认知差异基础上进行提问,特别是针对数学学习能力相对较差的学生,更要从提问中探究数学知识的乐趣,逐渐培养学习兴趣,才能在兴趣的推动下引发更多的好奇心,提出更多的问题,从而提高数学学习效率。
比如学习“一元二次方程”的内容时,教材要求学生了解掌握一元二次方程的定义,学会归纳总结,并能列出特殊形式明确不同之处,从而加深印象,达到熟记的效果。因此,教师可以有针对性地先为学生进行不同形式一元二次方程式的对比引导,让学生都能跟上教师的教学进度和思路思考相关问题,随后对各自不懂的内容进行提问和交流。对于不同学生的提问,全班学生均可以回答,进而促进课内交流,在交流中学生的提问质量越来越高,学习能力和提问的勇气也会提高,激发数学学习兴趣。另外,在提问方式下,教师能更好地对不同学生进行针对性讲解。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要提高初中生的数学提问能力,教师在教学课堂上应加强学生数学思维的培养,并将数学问题紧密联系学生的日常生活,从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着手,做好数学问题的进一步延伸工作,保持学生思维的活跃,才能使学生在提问、探究、解答的不断重复中激发数学学习兴趣,逐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保障数学学习的质量与效率。
【参考文献】
[1]刘智慧.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主动提问能力的方法分析[J].才智,2018(09):165.
[2]翟增鑫.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主动提问能力的有效途径[J].科技展望,2016(06):348.
[3]马丽莎.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主动提问的能力[J].中学生数理化(教与学),2015(04):17.
【关键词】初中数学教学;主动提问;数学思维能力;学习主体;主观能动性
数学科目是初中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内容,具有很强的逻辑性、思想性与实证性,且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具有很高的学习价值。在初中数学教学课堂上,教师要尊重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积极采取适合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主动思考,主动提问。但纵观当前初中数学学习课堂上学生的主动提问现象,依旧不容乐观,提高学生主动提问的能力非常重要。
一、初中数学教学课堂学生主动提问的现状及影响因素
在新课改实施与素质教育渗透的背景下,初中数学课堂的学习氛围得到了很好的改善,如教学模式丰富多样,学生的活跃性增强等等。学习氛围的营造主要表现为学生主动提问和交流,这代表学生对数学学习有了更多的主动积极性,但总体来看,学生主动思考与提问的过程还存在一些问题[1]。首先,一些学生依旧存在缺乏主动提问意识的情况,由于每堂课并非每一位学生都能跟上进度,全面掌握知识点,一旦学生遇到问题没有及时主动提问解决,就会影响后续的学习。其次,不少学生的提问缺乏针对性和建设性。在教学实践中发现,很多学生的提问形式化严重,缺乏深入思考,并非存在疑惑而需梳理,有的甚至为了提问而提问,比如很多提问直接指向具体的解题步骤,忽略解题思路的形成,这样的提问很难取得真正的效果。
探究初中生数学课堂提问主动性不高的原因,笔者认为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首先,学生在数学知识学习的过程中缺乏积极思考的习惯。受到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很多学生习惯了记忆性学习,具体表现为往往死记硬背公式和例题的解题方法,不具备转化和变通的灵活能力,而数学的习题并非通过背诵能掌握。其次,一些学生害怕向教师提问。这种现象比较常见,与学生性格有关,也与学生缺乏对提问重要性的认识以及自身学习能力的制约有关[2]。学生是单独的学习个体,具有个体差异性,这种差异性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习能力、接受能力不同。学习能力强的学生往往能跟上教师的进度,而能力欠佳的学生往往因为不敢而放弃提问。
二、提高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主动提问能力的措施
(一)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并能找到正确的提问方法
如何引导学生发现数学学习过程中的问题,对教师而言也是一门技巧与学问,学生要在这个过程中发现问题的价值,思考问题是否具有意义,才能有动力听取教师的分析,并尽可能在思考下探究正确的答案[3]。教师在引导学生发现问题的过程中,最好的方式就是引入学生已有的经历,引出常见的出现过的问题,让学生将数学学习中出现的问题与生活中需要解决的问题联系起来,进一步提高问题的价值,主动探索与解决问题。此外,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发展发散性思维,这种思维形式有助于促进学生更高效学习数学。在日常教学课堂上,教师也应该有足够的耐心诱导学生挑战一些高难度的问题,并鼓励学生有自己的思想,先进行自主思考,在反复探究中得到答案,再反思自己的结论。
比如:“已知矩形周长为48,一边长为8,求另一边长。”这个问题比较简单,学生在小学数学知识“关于花圃不同边长求解”的思考中经常碰到。在对该问题进行解答后,教师要鼓励学生由此问题重新发现问题:“如果矩形周长为48,边长为多少时面积最大?此时的最大面积是多少?”学生原有问题的基础上思考并发现新的问题,才能实现数学知识点与相关知识融会贯通,通过多次的自我提问、自我探索、自我解答,提高提问的积极性和思考的主动性,找到正确的方法学习数学知识。
(二)积极设置课堂提问环节,引起学生对问题的重视
小升初后,学科增多,同时又面临着中考,学生在面临繁重课业的同时有着较大的心理压力。因此,教师要为学生合理设计课堂学习环节,将数学学习的重难点更多地放在提问环节的思考与解答上,引起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主动提问的欲望,并在此基础上提高学生主观能动性,使其养成良好的思考习惯,逐渐形成数学思维,从而在提问环节的重难点知识学习过程中提高学习效率。此外,在进行数学课堂内容延伸过程中,教师也要鼓励学生多进行自主思考,结合延伸内容再次提出问题,查漏补缺,提高提問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比如在教学“正数与负数”的知识时,教师首先应明确该内容的重难点与学习的突破点,明确学生学习“正数与负数”时要具备正确判断正负数及应用正负数表示互为相反意义的量的能力。比如,教师可以让学生思考日常生活中关于应用正负数的气温实例,探讨表示温度时正数与负数分别有什么含义,避免混淆,也对正数与负数的大小比较有更深的印象。然后教师让学生思考并提问日常生活中出现的其他正负数情况,与气温的例子有何不同等等。在创设的情境中,学生通过思考提出扩展性的问题,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培养其提出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不但能解决数学重难点问题,而且能逐渐养成良好的自主思考习惯。
(三)鼓励学生进行提问,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
学生个体之间存在差异,为了促进学生共同进步,避免出现两极分化的情况,教师更要鼓励学生在认知差异基础上进行提问,特别是针对数学学习能力相对较差的学生,更要从提问中探究数学知识的乐趣,逐渐培养学习兴趣,才能在兴趣的推动下引发更多的好奇心,提出更多的问题,从而提高数学学习效率。
比如学习“一元二次方程”的内容时,教材要求学生了解掌握一元二次方程的定义,学会归纳总结,并能列出特殊形式明确不同之处,从而加深印象,达到熟记的效果。因此,教师可以有针对性地先为学生进行不同形式一元二次方程式的对比引导,让学生都能跟上教师的教学进度和思路思考相关问题,随后对各自不懂的内容进行提问和交流。对于不同学生的提问,全班学生均可以回答,进而促进课内交流,在交流中学生的提问质量越来越高,学习能力和提问的勇气也会提高,激发数学学习兴趣。另外,在提问方式下,教师能更好地对不同学生进行针对性讲解。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要提高初中生的数学提问能力,教师在教学课堂上应加强学生数学思维的培养,并将数学问题紧密联系学生的日常生活,从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着手,做好数学问题的进一步延伸工作,保持学生思维的活跃,才能使学生在提问、探究、解答的不断重复中激发数学学习兴趣,逐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保障数学学习的质量与效率。
【参考文献】
[1]刘智慧.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主动提问能力的方法分析[J].才智,2018(09):165.
[2]翟增鑫.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主动提问能力的有效途径[J].科技展望,2016(06):348.
[3]马丽莎.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主动提问的能力[J].中学生数理化(教与学),2015(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