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明宇:灾难,让我们更加团结

来源 :中华儿女·青联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wffhvknn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5·12”四川汶川地震发生的短暂时间里,成都谢菲联足球俱乐部副总经理、成都市青联文体界副主任马明宇在俱乐部四楼的办公室,度过了漫长的三分钟。那一刻,这个身经百战的原国家队“中场发动机”感到了前所未有的无力和绝望。接下来的日子里,这位在赛场上铮铮铁骨的汉子,被灾难和抗震救灾的场面数次感动得泪流满面。
  对于马明宇来说,现在只有两个字——“赈灾”。
  
  慌乱恐惧三分钟里的“镇定”
  
  “当天地震发生的时候,我正在足球俱乐部的四楼办公室,与一家企业谈业务。当时震感非常强烈,晃得头发晕,根本站立不稳。”时隔半个多月之后,马明宇回忆起地震仍是心有余悸。从没有经历过地震的他当时还是懵了一下,但很快反应过来,知道是地震了。外面已经开始有嘈杂的喊声和慌乱的脚步声。马明宇这时听到一个楼层管理人员在走廊里喊,让大家不要惊慌,先不要跑,晃动太大,楼梯会出危险。但脚步声还是不断传来。马明宇想了想,决定留在办公室里不动,但心里还是止不住地惊慌。
  在球场上历练多年,马明宇对时间的感觉一向精准。回想起来,他觉得地震大约持续了三分钟。而这三分钟里,在办公室里从容地关了窗子、电脑,又把文件整理好的马明宇内心里却是止不住的绝望、无助、无力。
  马明宇说:“我经历过点球大战,经历过中国足球的成功、失败,也曾随国足南征北战,但站在门口的这一刻,我真正懂得了生命的脆弱与宽容。”也正是在这样的内心挣扎中,他成了在地震发生后,谢菲联俱乐部工作人员中最后一个撤出办公大楼的人。
  走出办公楼后,马明宇下意识地就拨通了毛家湾训练基地队员的手机。“当时最关心队员安全问题,甚至没有想到问候一下同样处于危险区域的至亲。但通讯中断了,手机没有信号,到处得不到消息。”马明宇焦急中马上派人到训练场看望正在训练的队员们。“令人欣慰的是,队员们都情绪稳定地聚集在场边,当震动停止后,他们甚至又开始恢复训练。”
  
  领衔四川体育明星组团慰问灾区
  
  地震两个小时后,马明宇从广播中得知震中为汶川,震级初定为7.8级,他条件反射似的想到了唐山地震。“那时还不知道伤亡数字,但是这次和唐山大地震一个震级,破坏一定很严重。”为灾区做点什么的想法,就开始在他心里酝酿。
  同所有人一样,从5月12日下午起,马明宇就全力投入到抗震救灾的活动中,俱乐部的日常工作全部暂停。
  地震之后,通讯并不好。但是几乎所有人都在第一时间知道了温家宝总理在地震几小时之后就赶到了抗震救灾的一线。此时余震不断,情况危急,总理的身影让大家心安。马明宇也感受到了这样的鼓励和温暖。“在后来几天里,通过电视报道看到那么大的伤亡,惨烈的场景,心里的悲痛难以言表。但是跟最初的害怕不同,看到祖国各地的兄弟姐妹赶来冒死救援,从心里又会升腾出一种力量。我想这也是大多数人的感受。”地震第二天,马明宇就组织俱乐部参与到赈灾的行动中。
  得知成都血库告急,马明宇率领小队员前去献血。因为高血压,马明宇自己不能献血。在向医生求情宣告失败后,他遗憾地说:“献血是想表达我的一份心意,不能献血有些遗憾。好在我还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去帮助灾区人民,只要能够尽一份自己的力就好。”
  随后,马明宇领衔四川青联组织的四川明星深入到灾区一线的绵阳和德阳。在两天时间里,他们吃自己带的干粮,尽可能地腾出有限的地方多安置灾民。马明宇说:“大家都不觉得累,都是自觉自愿地工作。原国家队主力后卫魏群等人同所有志愿者一样,不辞辛劳地搬运赈灾物品,为灾民们跑前跑后。而在给受灾人员的物品发放上,更是非常卖力地亲临现场指挥。”
  在慰问团到达绵竹市遵道希望小学时,学生们的期盼和感激让他难忘,“有几个小学生把我认出来了,喊我马叔叔,让我给他们签名……”面对纯真的渴望,马明宇认真地回答道,“等一切好起来,我教你们踢足球!”后来,马明宇还下场和孩子们在一块嬉戏、踢球。现场的气氛活跃起来,有一个小孩子还专门跑过来问他关于足球的各种知识。这让马明宇在沉重中感受到了一点明亮的希望。“孩子的求知欲望还在,生活也并没有完全陷入到失去家和亲人的悲痛中。从孩子们一个个天真的微笑中,我们能看到一个个生命的希望……”
  
  在绵阳九州体育馆里,马明宇遇到了来自北川的灾民。他们大部分人失去了多位亲人,家园完全被毁,受灾很严重,但是与之前想象最大的不同在于,他们依旧坚强。虽然悲痛,却没有丧失生活的信心。
  “这就是一种力量吧,一种民族团结所带来的力量。”马明宇也被这种力量所深深地感动着。
  地震发生月余,目前马明宇所在的俱乐部工作在逐步恢复,但赈灾义赛是马明宇目前考虑最多的工作。“地震后国民体现出了超乎想象的力量,这种力量不单是体现在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口号中,而是实实在在地落实到救灾行动中,现在各兄弟省市都争着抢着救治我们的伤员。”作为成都市青联文体界别副主任的马明宇,始终奔走在赈灾活动一线,在给灾区同胞以温暖和希望的同时,他凭一己之力所做出的种种努力,同样传递出亿万中华儿女对汶川共有的爱与感动。
  
  青联档案:第十一届成都市青联委员
其他文献
“大灾大难见证了我们的民族精神,顽强、不屈、坚持、博爱、奉献。在抗震救灾中,不论是危险的一线,还是繁忙的后方,太多的人、太多的事让我感动。他们是灾难中挺起的不屈的脊梁。”  这是“5·12”地震发生后一直战斗在第一线的成都市青联副主席、成都市公安局副局长王雄的感言。5月31日,记者电话连线正在成都彭州灾区的王雄,他向我们讲述了抗震救灾十多天以来他的所见、所闻、所感。    警察的第一反应     
期刊
每一次重大灾难的发生都会造就出许多生命与之抗争的不朽传奇,造就出许多催人泪下的感人故事。  在汶川8.0 级大地震中发生以来,这样的传奇故事举不胜举。四川省邮政银行行长、省青联常委敬宗泉在灾后不眠不休、全力救灾的日日夜夜,同样演绎了一个义薄云天、感人肺腑的故事。    失去妹妹的第一天    2008年5月12日。昔日的天府之国正在承受着一场8.0级的震痛。  当晚11点;正在四川德阳抗震救灾一线
期刊
汶川地震发生时,内蒙古伊利集团执行总裁张剑秋正在广州出差。  内心万分焦急的他一边跟总部联系,一边密切关注灾区的情况,那一刻他就决定,他一定要到灾区一线去。  5月15日,伊利集团紧急调拨40吨牛奶和奶粉运往灾区。受集团委托,张剑秋临时取消了接下来的行程安排,带领伊利救援队紧急奔赴四川灾区一线,分别向都江堰、德阳、广元、绵阳和安县四个方向挺进。”  据了解,伊利集团是第一家将赈灾物资送达灾区群众手
期刊
在5月18日国家七部委联合主办的CCTV2008抗震救灾大型募捐晚会现场,张祥青夫妇以个人名义为灾区捐款一亿元,成为当天晚会上的热点人物之一。   网上有关张祥青的资料只有寥寥数语。他捡过垃圾、卖过豆腐和废钢,在事业鼎盛时期成立了荣程钢铁集团。简历上惟一吸引眼球的是,2007年张祥青以130亿元身家,荣登胡润百富榜第45位。但是直到5月18日晚,人们才知道这位捐款一亿的人是当年唐山大地震中幸存的一
期刊
历史上就有“大灾后必有大疫”的说法。32年前,唐山大地震,防疫人员成功阻断了瘟疫发生。如今,刚刚经历了8.0级地震的汶川将会怎样?   军事医学科学院微生物流行病研究所副所长陈薇曾在2003年,因为对抗SARS的杰出贡献,被评为第十四届“中国十大杰出青年”。五年后的今天,身为国家抗震救灾专家委员会卫生防疫组组长的她,凭着专业敏感性,在地震发生后第一时间想到了如何防疫。    大灾防大疫    陈薇
期刊
5月16日,成都市“绿道景观” 工程实业有限公司。  总经理邹相英一大早便起来了,刚从灾区回来,她依然很累。然而公司里还有很多事情在等着她。许多厂房和设备毁了,在彭州的高山花卉基地也毁了,一些家在灾区的员工也人心惶惶……  地震已经过去好几天了,但往返于成都与绵竹的那些日日夜夜仍然时时浮现在她的眼前。    “快点儿,再快点儿!”    5月13日下午2时40分,成绵高速公路。    “快点儿,再
期刊
当代艺术与大学的渊源纠葛  考察中国当代艺术三十多年的历史,我们会发现一个奇特而怪异的现象,这就是中国当代艺术界所有成功的艺术家,包括那些蜚声国际艺坛的中国当代艺术家,都有学院背景,都是从美术学院毕业的,甚至很多著名当代艺术家都是美术学院的教师,但是导致他们成功的那些创作观念和艺术语言都不是从美术学院里学到的,也就是说不是从美术学院的教材和课堂里获得的,他们要么是从某位老师的个人观念中得到启发,要
期刊
在阿尔及利亚地震救援行动中,第一次参加国际救援行动的中国国际救援队依靠先进的科技水平,成功搜救幸存者一名,挖出遇难者四名。是继法国救援队之后,在震区第二支成功搜索到幸存者的队伍。  印尼海啸救援过程中,面对一名黝黑肤色患者的静脉注射,多支国际救援队一筹莫展。而中国国际救援队的女医疗队员却临危不乱,一针见血。  联合国人道主义协调办公室的官员这样评价中国国际救援队:“在国际救援的大舞台上,中国国际救
期刊
“没有经历过地震的人,只能凭想象去关心这些受灾的孩子。可是我和他们在一起,我知道他们需要什么。他们能在前一分钟还和你有说有笑,后一分钟就会发出尖叫,而要慌乱地跑出楼房,他们宁愿呆着帐篷里。而我要到大地颤抖的时候,才知道余震来了。” 作为巴塞罗那奥运会双向飞碟射击冠军的张山,谈起这些学生她就想哭。   “这段时间我四处奔走,希望能为赈灾做点事。也许是因为汶川的地震,所以不管到什么地方,人家听说我是四
期刊
享有全球华人第一男中音美誉的世界著名歌唱家、上海音乐学院声乐系主任廖昌永,最近活跃在国内各种赈灾义演的现场。他说:“支援灾区的方式有很多种,我现在能做的除了捐款,就是尽可能多的参加义演,为灾区的父老乡亲筹募更多的捐款。”  今年40岁的廖昌永,出生在四川郫县。那里距离5·12大地震震中汶川仅仅50公里。“我上学的时候在阿坝洲,这次的震中,是我过去上学的必经之地。看到昔日山川秀美的家乡如今变成一片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