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教育是对知识学习和传授的循环反复——正所谓“教学相长”,经由这一互动过程使知识丰富我们的大脑,增强了我们对事物的分析与判断的综合能力,从而为以后生活作好智力准备,这是有关教育本质的认识。工业设计作为一门跨世纪的交叉应用学科,其知识的传授过程相比普通教育更显复杂,而加强工业设计教育是提升国内设计水平与人才素质的关键,尤其面临全球一体化市场竞争的时代,工业设计教育更是促使民族富强与企业振兴之关键,出于社会与时代经济发展的迫切需要又再次提上议程。如今国内工业设计教育正处于改革与发展的巅峰时期,就国内外工业设计教育发展动向进行分析与研究,将有助于我国教育改革的顺利开展,本文借此对当前国内的问题与现状展开分析,一并结合未来经济技术与行业发展趋势,试图探寻工业设计教育改革的创新之路。
关键词:更新;观念;转换;方式;强化;精神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812-2485(2007)09-0010-003
一、问题与现状分析
工业设计教育在我国形成与发展的历程仅短短二十几年,相比西方发达国家晚了近半个多世纪,其间虽然也有初步的发展,但仍是一门幼稚而年轻的新兴学科。近年国内高校为适应市场经济一体化发展局势,竞相创办起了各自的工业设计教育,然而它们教育普遍重实践而轻理论,导致学生误将相似的造型与工艺当设计手段反复运用实践,相继出现了一些有如:招生人数剧增、教育与产业失衡等不良状况,从而严重阻碍了国内教育的正常发展。
随着全球金融一体化进程日益加速,国际消费市场的竞争日渐激烈,作为一个企业实体只有不断开发出标新立异的产品才能稳住市场,国内许多高新技术企业也逐渐将市场重心转向消费者的个性化生活需求上,并为提高自身竞争实力建立了许多科研机制,国内工业设计行业的发展也由此而步入一个新的历史台阶,但未来还将面临更多机遇与挑战。这对当今工业设计教育提出了更高要求。新时期的工业设计教育应是对知识经济时代设计方法论的研究,是社会物质文明与工业文明不断作用的成果:那么对新时期工业设计教育的研究必须上升为设计本质的认识,把握时代发展的基本规律,及时调整办学思路,制定相应的改革对策,尤其对工业设计内涵及外延的理解最为重要。
二、更新学科理念
据国际工业设计协会理事会[ICSID]在1980年对工业设计下的定义:“就批量生产的工业产品而言,凭借训练、技术知识、经验及视觉感受而赋予材料、结构、构造、形态、色彩、表面加工及装饰以新的品质和规格叫做工业设计。”由此确定了工业教育在以上几个方面全部或部分的内容。如今知识经济时代的科技日新月异,生产力水平日益提高,社会对工业设计人才的知识结构与技术水平的要求更高,类似产品包装、广告宣传、商业展示及市场开发等等,这一系列与之相关的学科内容也都纳入了该学科范畴,工业设计也被重新定义为现代工业、科学技术与装饰艺术等相互结合。并可交叉应用的学科体系,是一种以实用与美观并存的视觉传达、意识物化形式,为创造、美化和改善大众生活质量与生活品味而展开的一系列社会生产实践活动。在市场机制的触动下,工业设计正逐步朝着个性化、人性化、专业化方向发展,工业设计教育也由此加强对设计人才综合技能与综合素质的培养。
目前我国高等教育领域对工业设计的现代教育体系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主要内容:
第一,相关材料工艺等方面的技术知识,主要包括:机械制图和造型设计、工业美术、材料工艺、结构力学、人机工程、视觉传达等,其中也包括高科技时代的信息技术、电脑辅助设计。通讯工程、人工智能等都为该学科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理论基础。新世纪到来社会要求我们工业设计人才必须紧跟时代步伐、把握时代脉搏,不断地开拓创新、努力进取,时时都以先进的理论与技术武装头脑。
第二,产品的功能与装饰是工业设计最为突出特征反映,好的产品总以美观的造型与多样的功能赢获市场,从而要求设计师具备一定的美术基础与艺术鉴赏力(包括绘画基础、写生能力、设计创意、形态构成等美学知识)。尤其如今信息时代技术交流极其迅速且广泛,产品设计的风格与造型出现多元化、个性化趋势,这要求设计师开阔设计视野,及时把握潮流动向,提高设计思维与创作实践能力,要在已有基础上积极探索与勇于实践,只有对设计相关的地理、历史、民俗等一系列社科知识深入学习,才能设计出符合当地生活习俗、满足当地生活需求、甚至能够表达当地情感的优质产品。
第三,为使产品在社会取得一定的经济效益,要求设计师在设计构思之初对该产品的设计与生产所需的经济成本正确估算,充分了解该产品的市场需求、设计范本、材料工艺、风格特征等相关内容,产品设计也要与市场经济发展相适应,也要求设计师具备如市场营销、商业管理、广告策划等相关学科的知识运用能力,甚至包括信息采集、管理与技术处理,消费心理、及其产品营销等,还有市场信息及各项商业法规等能够保证产品的设计、生产、流通等环节顺利完成的相关政策条文,也都成为当前工业设计教育的重要组成。
第四,产品设计实质是一项综合型的社会实践活动,各项工作环节必须由多人分工合作完成,这要求设计师要具备一定的设计协调与设计管理能力。
第五,处于发展中的工业设计是产业竞争和企业振兴的关键,它集中反映了民族或地域的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水平,与之相关的内容非常广泛,这又要求设计师培养和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对多元文化进行有机地整合,全面了解国内外产品市场,设计出适应市场发展需要具时代感的新产品。
第六,由于学习和掌握知识的最终目的是解决问题,而我们生活的物质世界是不断变化着的微观世界,产品设计的问题也将伴随着物质世界的变化而不断向前发展,因此新时期的设计教育也是一种动态的知识更新过程,面临自主学习向终生学习的教育转型,我们必须“学会求知、学会做事”,所谓“学会求知”即是“学习-工作-学习”,所谓“学做事”,是由对专业技能的培养转为对环境适应力的素质培养(如合作、创新、风险、交流等)。
由此可见,未来工业设计教育在朝智能化方向发展的同时,教育的重点将由专业技术职能转变为对综合环境的适应与协调能力的培养,相比以往对技术与物质的教育,更加突出强调社会人际关系与社会行为技能(其中包括:团队合作、风险投资、技术交流、设计创新等等)要学会处理人际关系、解决人际矛盾、管理群体等等,“学做事”与“学会求知”彼此间相互结合,共同贯穿于教育的全过程,这些都并非是书本上现有的知识,必须通过长期的人际交往过程来实现。
三、转换教育方式
工业设计属于一门新兴的应用型学科,因此工业设计的教育也应当遵行一种应用型的人才教育方式,然而我国现行的工业设计教育还尚未完全脱离形式单一的理论灌输与技能训练的传统模式,教育体制过于偏重对产品造型、装饰、技术 等相关产品生产加工方面的技能培养,而轻视了学生设计创新能力的提高。从教育整体看来无论工科院校还是工艺美院等的学生普遍反映在形象思维、视觉感应、造型创意、工程技术等专业技能方面出现严重的知识断层。由此国内各大高校为适应如今信息时代的经济发展和社会需求,为工业设计教育的发展正在进行着积极地探索与实践。美国哈佛大学率先实现以传授为基础到以自我教育为主的现代设计教育转型,由此开创了多元化教育的新纪元,成为现代社会设计教育的一面旗帜,明确提出现代教育关键是通过教学引导激发学生的创作思维和设计表现技艺。
基于当前工业设计人才教育现状,国内众多院校也就“如何发挥各校人才教育优势,为社会培养不同层次不同规格的工业设计人才,全面提升学生设计、审美、思维、想象等等一系列综合技能”这一主要议题,进行过一系列的理论与实践探索,并得出一些好的见解:如艺术院校学生的形象思维与视觉感应较强,适合于偏重外观的轻工业产品设计,包括服装、玩具、日常百货等,可以在艺术学院创办轻工业产品设计方向的设计教育:而工科院校的学生鉴于逻辑思维能力较强,且具有良好的专业基础技能,对新的科技成果十分敏感,易从事家用电器、电子通讯、交通设施等等一系列功能型重工业产品的设计开发,可在工科院校设置重工业产品设计专业。
如今我国工业设计教育的重点应当迅速转向对学生设计创新、设计思维与抽象思辩等设计技能的培养。广西大学机械工程学院的工业设计办学就坚持“二基二强”教育方针,主张以工业设计基本技能、机械工程理论基础,强化电脑设计与创作实践等技能,该校的工业设计方向的课程设置采用“模块式”教学结构,且十分注重不同学科板块间的有机结合,在人才计划中课程学时的纵向结构比例为:公共基础课765,工程技术基础课320,艺术技能基础课302,计算机课程379,专业知识课程320,总比例为2.5:1:1:3:1。
总之,随着信息时代的发展、经济技术的进步,人们的物质追求与审美品味正不断提升,未来社会期盼的工业设计教育将面临着技术化、多样化、个性化的全面转型,以促进学生自身知识的全面提升。对于如今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新时期,工业设计教育方式应当适应时代发展的脉搏,结合地域经济发展的步伐,充分利用自身办学优势与教育资源,因地制异、因才施教,勇于探索积极实践,根据市场需要灵活调整并及时更新,永远走在时代前列,不断地开拓创新、努力进取,冲破教条主义与墨守成规的思想牢笼。
四、强化人文精神
如今伴随着设计工业的教育改革与行业发展,静观改革与发展过程中的问题与现状,人文知识的渗透在知识经济时代的设计教育中显得尤为重要,只有贯注人文精神的工业设计才能抵御高科技产品的设计生产给社会经济与人类生活带来的负面影响。所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水土也孕育出一方人”,一段艰辛的成长历程。如今我们生活所需的产品更应当全面展示出时代的人文特征,更应能充分利用一些现有的自然资源及人文要素进行产品的设计创新与实践。我国虽是一个工业设计教育的后进国度,却拥有着丰厚的历史资源,其中不乏大量人文哲学与古典美学的深层烙印,可见我国工业设计教育潜藏的发展空间还未曾真正地被开发和利用。对于新时期的工业人才应当尽可能去启发和引导他们去体味和深嚼我国古代哲学与历史文学所蕴涵的人文思想精华,鼓励他们从传统中吸取创作养分,站在历史的发展轨迹上来设计创新,丰厚他们的设计潜能与综合素质。
从国内工业设计发展的状况观之,世界各国都在国内设有产品消费市场,但我国设计教育却“大而不强”,工业设计产业“小而残疾”,也正因如此中国工业设计教育问题引发了国人的深刻反思。以马克思主义唯物辨证论观之,我国工业设计的总体水平实则早已同国际社会发展同步,仅是出于国内外工业设计人才综合素质的悬殊而产生的差距,他们试图以西方的产品造型与技术工艺为范本将设计东拼西凑,如产品设计中大量仿效与抄袭,中国产品设计的知识产权争议问题在国际时常时有发生等等一系列相关问题都充分应证了此观点,国内学术界仿佛也已意识到在网络信息技术高度发展的今天,中国人好似都忘却了自身的地域文化与民族传统。不久前我国工业设计协会就提出“以一个时代、一个地区、一个民族特有的装饰元素,创造出最能体现传统文化、人类历史、生活习惯、审美(包括宗教信仰)特征,且具人文精神的现代化工业产品”——议题,现已成为当代工业设计教育研究的焦点。
虽说新兴的工业设计学科也是一门知识交叉型的应用学科,其中也包括对抑制外来装饰与外来文化的消化与吸收,但这都是建立在我国固有之传统历史根基之上的技术与艺术创新。
现代社会新型的设计教育应当尽可能避免以往教育注重产品设计与造型工艺的思想误区,积极向学生灌输现代化的工业设计理念与人文精神。德国斯图嘉特国家造型艺术学院就通过学院间的合作开设美术、音乐、建筑等人文艺术培训课程。主张通过实施人文艺术教育来强化和提升设计人才的综合素质与艺术修养。产品设计如若真正地让人感受到精神愉悦,真实地贴近现实生活,无疑人文精神在设计中必须发挥出积极作用。尤其如今社会大众的消费潮流已从基本生活消费转移到个性化炫耀消费上,人们需要拥有外形使人心情愉悦,功能让人尽情享受的高档产品。从通讯、家具、电器到数码消费产品,设计师可将其变成一个以产品设计为导向的广阔世界。
五、结束语
本文对目前社会工业设计教育现状与发展,结合个人观点作了一些初浅的探讨。未来中国的工业设计教育体系还有待经历一个不断改革与实践的动态发展过程来逐步完善,如今工业设计已不仅仅定位于一些家具、机器、生活用品,而沦为对工业社会人类生活方式合理规划的设计,设计的思维方式已不仅仅局限于对产品使用功能和造型风格的思考,从产品的外延层面出发,从事物外侧去透视、剖析,开创产品设计的新思路。尤其如今信息技术多元化社会发展时期,工业设计人才的专业技能与综合素质也将随着时代的发展及时调整及时补充新的知识内容,可从其他学科领域不断吸取新的创作养分来丰厚自身的设计潜能。
关键词:更新;观念;转换;方式;强化;精神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812-2485(2007)09-0010-003
一、问题与现状分析
工业设计教育在我国形成与发展的历程仅短短二十几年,相比西方发达国家晚了近半个多世纪,其间虽然也有初步的发展,但仍是一门幼稚而年轻的新兴学科。近年国内高校为适应市场经济一体化发展局势,竞相创办起了各自的工业设计教育,然而它们教育普遍重实践而轻理论,导致学生误将相似的造型与工艺当设计手段反复运用实践,相继出现了一些有如:招生人数剧增、教育与产业失衡等不良状况,从而严重阻碍了国内教育的正常发展。
随着全球金融一体化进程日益加速,国际消费市场的竞争日渐激烈,作为一个企业实体只有不断开发出标新立异的产品才能稳住市场,国内许多高新技术企业也逐渐将市场重心转向消费者的个性化生活需求上,并为提高自身竞争实力建立了许多科研机制,国内工业设计行业的发展也由此而步入一个新的历史台阶,但未来还将面临更多机遇与挑战。这对当今工业设计教育提出了更高要求。新时期的工业设计教育应是对知识经济时代设计方法论的研究,是社会物质文明与工业文明不断作用的成果:那么对新时期工业设计教育的研究必须上升为设计本质的认识,把握时代发展的基本规律,及时调整办学思路,制定相应的改革对策,尤其对工业设计内涵及外延的理解最为重要。
二、更新学科理念
据国际工业设计协会理事会[ICSID]在1980年对工业设计下的定义:“就批量生产的工业产品而言,凭借训练、技术知识、经验及视觉感受而赋予材料、结构、构造、形态、色彩、表面加工及装饰以新的品质和规格叫做工业设计。”由此确定了工业教育在以上几个方面全部或部分的内容。如今知识经济时代的科技日新月异,生产力水平日益提高,社会对工业设计人才的知识结构与技术水平的要求更高,类似产品包装、广告宣传、商业展示及市场开发等等,这一系列与之相关的学科内容也都纳入了该学科范畴,工业设计也被重新定义为现代工业、科学技术与装饰艺术等相互结合。并可交叉应用的学科体系,是一种以实用与美观并存的视觉传达、意识物化形式,为创造、美化和改善大众生活质量与生活品味而展开的一系列社会生产实践活动。在市场机制的触动下,工业设计正逐步朝着个性化、人性化、专业化方向发展,工业设计教育也由此加强对设计人才综合技能与综合素质的培养。
目前我国高等教育领域对工业设计的现代教育体系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主要内容:
第一,相关材料工艺等方面的技术知识,主要包括:机械制图和造型设计、工业美术、材料工艺、结构力学、人机工程、视觉传达等,其中也包括高科技时代的信息技术、电脑辅助设计。通讯工程、人工智能等都为该学科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理论基础。新世纪到来社会要求我们工业设计人才必须紧跟时代步伐、把握时代脉搏,不断地开拓创新、努力进取,时时都以先进的理论与技术武装头脑。
第二,产品的功能与装饰是工业设计最为突出特征反映,好的产品总以美观的造型与多样的功能赢获市场,从而要求设计师具备一定的美术基础与艺术鉴赏力(包括绘画基础、写生能力、设计创意、形态构成等美学知识)。尤其如今信息时代技术交流极其迅速且广泛,产品设计的风格与造型出现多元化、个性化趋势,这要求设计师开阔设计视野,及时把握潮流动向,提高设计思维与创作实践能力,要在已有基础上积极探索与勇于实践,只有对设计相关的地理、历史、民俗等一系列社科知识深入学习,才能设计出符合当地生活习俗、满足当地生活需求、甚至能够表达当地情感的优质产品。
第三,为使产品在社会取得一定的经济效益,要求设计师在设计构思之初对该产品的设计与生产所需的经济成本正确估算,充分了解该产品的市场需求、设计范本、材料工艺、风格特征等相关内容,产品设计也要与市场经济发展相适应,也要求设计师具备如市场营销、商业管理、广告策划等相关学科的知识运用能力,甚至包括信息采集、管理与技术处理,消费心理、及其产品营销等,还有市场信息及各项商业法规等能够保证产品的设计、生产、流通等环节顺利完成的相关政策条文,也都成为当前工业设计教育的重要组成。
第四,产品设计实质是一项综合型的社会实践活动,各项工作环节必须由多人分工合作完成,这要求设计师要具备一定的设计协调与设计管理能力。
第五,处于发展中的工业设计是产业竞争和企业振兴的关键,它集中反映了民族或地域的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水平,与之相关的内容非常广泛,这又要求设计师培养和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对多元文化进行有机地整合,全面了解国内外产品市场,设计出适应市场发展需要具时代感的新产品。
第六,由于学习和掌握知识的最终目的是解决问题,而我们生活的物质世界是不断变化着的微观世界,产品设计的问题也将伴随着物质世界的变化而不断向前发展,因此新时期的设计教育也是一种动态的知识更新过程,面临自主学习向终生学习的教育转型,我们必须“学会求知、学会做事”,所谓“学会求知”即是“学习-工作-学习”,所谓“学做事”,是由对专业技能的培养转为对环境适应力的素质培养(如合作、创新、风险、交流等)。
由此可见,未来工业设计教育在朝智能化方向发展的同时,教育的重点将由专业技术职能转变为对综合环境的适应与协调能力的培养,相比以往对技术与物质的教育,更加突出强调社会人际关系与社会行为技能(其中包括:团队合作、风险投资、技术交流、设计创新等等)要学会处理人际关系、解决人际矛盾、管理群体等等,“学做事”与“学会求知”彼此间相互结合,共同贯穿于教育的全过程,这些都并非是书本上现有的知识,必须通过长期的人际交往过程来实现。
三、转换教育方式
工业设计属于一门新兴的应用型学科,因此工业设计的教育也应当遵行一种应用型的人才教育方式,然而我国现行的工业设计教育还尚未完全脱离形式单一的理论灌输与技能训练的传统模式,教育体制过于偏重对产品造型、装饰、技术 等相关产品生产加工方面的技能培养,而轻视了学生设计创新能力的提高。从教育整体看来无论工科院校还是工艺美院等的学生普遍反映在形象思维、视觉感应、造型创意、工程技术等专业技能方面出现严重的知识断层。由此国内各大高校为适应如今信息时代的经济发展和社会需求,为工业设计教育的发展正在进行着积极地探索与实践。美国哈佛大学率先实现以传授为基础到以自我教育为主的现代设计教育转型,由此开创了多元化教育的新纪元,成为现代社会设计教育的一面旗帜,明确提出现代教育关键是通过教学引导激发学生的创作思维和设计表现技艺。
基于当前工业设计人才教育现状,国内众多院校也就“如何发挥各校人才教育优势,为社会培养不同层次不同规格的工业设计人才,全面提升学生设计、审美、思维、想象等等一系列综合技能”这一主要议题,进行过一系列的理论与实践探索,并得出一些好的见解:如艺术院校学生的形象思维与视觉感应较强,适合于偏重外观的轻工业产品设计,包括服装、玩具、日常百货等,可以在艺术学院创办轻工业产品设计方向的设计教育:而工科院校的学生鉴于逻辑思维能力较强,且具有良好的专业基础技能,对新的科技成果十分敏感,易从事家用电器、电子通讯、交通设施等等一系列功能型重工业产品的设计开发,可在工科院校设置重工业产品设计专业。
如今我国工业设计教育的重点应当迅速转向对学生设计创新、设计思维与抽象思辩等设计技能的培养。广西大学机械工程学院的工业设计办学就坚持“二基二强”教育方针,主张以工业设计基本技能、机械工程理论基础,强化电脑设计与创作实践等技能,该校的工业设计方向的课程设置采用“模块式”教学结构,且十分注重不同学科板块间的有机结合,在人才计划中课程学时的纵向结构比例为:公共基础课765,工程技术基础课320,艺术技能基础课302,计算机课程379,专业知识课程320,总比例为2.5:1:1:3:1。
总之,随着信息时代的发展、经济技术的进步,人们的物质追求与审美品味正不断提升,未来社会期盼的工业设计教育将面临着技术化、多样化、个性化的全面转型,以促进学生自身知识的全面提升。对于如今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新时期,工业设计教育方式应当适应时代发展的脉搏,结合地域经济发展的步伐,充分利用自身办学优势与教育资源,因地制异、因才施教,勇于探索积极实践,根据市场需要灵活调整并及时更新,永远走在时代前列,不断地开拓创新、努力进取,冲破教条主义与墨守成规的思想牢笼。
四、强化人文精神
如今伴随着设计工业的教育改革与行业发展,静观改革与发展过程中的问题与现状,人文知识的渗透在知识经济时代的设计教育中显得尤为重要,只有贯注人文精神的工业设计才能抵御高科技产品的设计生产给社会经济与人类生活带来的负面影响。所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水土也孕育出一方人”,一段艰辛的成长历程。如今我们生活所需的产品更应当全面展示出时代的人文特征,更应能充分利用一些现有的自然资源及人文要素进行产品的设计创新与实践。我国虽是一个工业设计教育的后进国度,却拥有着丰厚的历史资源,其中不乏大量人文哲学与古典美学的深层烙印,可见我国工业设计教育潜藏的发展空间还未曾真正地被开发和利用。对于新时期的工业人才应当尽可能去启发和引导他们去体味和深嚼我国古代哲学与历史文学所蕴涵的人文思想精华,鼓励他们从传统中吸取创作养分,站在历史的发展轨迹上来设计创新,丰厚他们的设计潜能与综合素质。
从国内工业设计发展的状况观之,世界各国都在国内设有产品消费市场,但我国设计教育却“大而不强”,工业设计产业“小而残疾”,也正因如此中国工业设计教育问题引发了国人的深刻反思。以马克思主义唯物辨证论观之,我国工业设计的总体水平实则早已同国际社会发展同步,仅是出于国内外工业设计人才综合素质的悬殊而产生的差距,他们试图以西方的产品造型与技术工艺为范本将设计东拼西凑,如产品设计中大量仿效与抄袭,中国产品设计的知识产权争议问题在国际时常时有发生等等一系列相关问题都充分应证了此观点,国内学术界仿佛也已意识到在网络信息技术高度发展的今天,中国人好似都忘却了自身的地域文化与民族传统。不久前我国工业设计协会就提出“以一个时代、一个地区、一个民族特有的装饰元素,创造出最能体现传统文化、人类历史、生活习惯、审美(包括宗教信仰)特征,且具人文精神的现代化工业产品”——议题,现已成为当代工业设计教育研究的焦点。
虽说新兴的工业设计学科也是一门知识交叉型的应用学科,其中也包括对抑制外来装饰与外来文化的消化与吸收,但这都是建立在我国固有之传统历史根基之上的技术与艺术创新。
现代社会新型的设计教育应当尽可能避免以往教育注重产品设计与造型工艺的思想误区,积极向学生灌输现代化的工业设计理念与人文精神。德国斯图嘉特国家造型艺术学院就通过学院间的合作开设美术、音乐、建筑等人文艺术培训课程。主张通过实施人文艺术教育来强化和提升设计人才的综合素质与艺术修养。产品设计如若真正地让人感受到精神愉悦,真实地贴近现实生活,无疑人文精神在设计中必须发挥出积极作用。尤其如今社会大众的消费潮流已从基本生活消费转移到个性化炫耀消费上,人们需要拥有外形使人心情愉悦,功能让人尽情享受的高档产品。从通讯、家具、电器到数码消费产品,设计师可将其变成一个以产品设计为导向的广阔世界。
五、结束语
本文对目前社会工业设计教育现状与发展,结合个人观点作了一些初浅的探讨。未来中国的工业设计教育体系还有待经历一个不断改革与实践的动态发展过程来逐步完善,如今工业设计已不仅仅定位于一些家具、机器、生活用品,而沦为对工业社会人类生活方式合理规划的设计,设计的思维方式已不仅仅局限于对产品使用功能和造型风格的思考,从产品的外延层面出发,从事物外侧去透视、剖析,开创产品设计的新思路。尤其如今信息技术多元化社会发展时期,工业设计人才的专业技能与综合素质也将随着时代的发展及时调整及时补充新的知识内容,可从其他学科领域不断吸取新的创作养分来丰厚自身的设计潜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