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中国素质教育强调的是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其中体育教育作为能强身健体的综合性素质教育,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在当代的素质教育中,体育与教育之间建立了深刻的联系,越来越多的教师、家长以及学生,都认识到体育教育的重要性,但是在实际的教育工作中,体育与教育仍然存在隔阂,譬如说体育中过分强调运动忽视了教育,教育中忽视体育的重要性……这些隔阂会直接导致体育与教育之间的联系被割裂,让体育教育原本的内涵被忽视,最后造成体育难以发挥出原有的教育意义的困境。
一、体教结合发展历程与重要意义
(一)体教结合发展历程
中国的体育和教育经历从了一体化发展再到分离的局面,发展到现在则是进入了再融合的阶段。从1949年的中华全国体育总会成立到1953年,在这段时间内中国建立了专业队,让中国的体育与教育开始慢慢“分家”,体育由教育管理部门管理,教育则由教育部门管理。到了1993年的时候,根据原国家体委发布《关于深化体育改革的意见》提出:“加强与教育部门的密切配合,积极探索体教结合培养体育人才的途径。”体育与教育才又慢慢开始合作,人们将之称为体教结合,这就是中国体教结合的初级阶段。
伴随着中国体育事业与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体育与教育之间的合作越来越密切,尤其是在专业的体育院校中,体教结合的模式开始时间较早,同时在中国的中学阶段中,体教结合被提及的次数与频率也越来越高。在实践中,除专业院校之外的中国的学校也开始重视体育的教育作用,但是依然还是以教育为主体育为辅,体育仍然是作为教育的附属而存在的。
(二)体教结合的重要意义
体育能强身健体促进身体灵活性和协调性,但是同时体育也不仅仅能锻炼身体,还能够打开人们的视野,促进思维活化,打开身体与思维之间的界限。在全民健身的号召下,体教结合能更好地促进学生身体素质与思维高度、知识积累程度的多重提升。
体教结合最初的目的是为了发展中国的竞技体育事业,培养出更加优秀的兼具体育专业技能与教育内涵的运动员,为中国竞技体育提供更多的人才。目前中国体教结合模式运行的最大作用在于,通过体教结合在不影响专业体育事业发展的前提下,为体育事业的发展提供更加完善的人才培养机制和退出机制,让人能够得到更加全面的发展,改变中国体育人才的选拔途径。总之,对于普通的学生来说,体教结合能够更好地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二、新模式及可行性探讨
对于前文中所提及的几种模式,都存在着一些弊端,例如运动员文化水平得不打保障、运动员出路问题难以解决、校园里存在的学训矛盾等,且这些问题一直没有很好的解决方法。因此在2018年北京体育大学与首钢篮球俱乐部提出了一个全新的体教结合模式——国家篮球雏鹰计划。雏鹰计划面向全国选拔具有国家情怀、较高文化素质和较强篮球技能的青少年,经过层层筛选,最终确定了第一批参加此计划的五十名青少年。
雏鹰计划联合了中国篮球学院、美国篮球学院和海外大学等国内外优质资源,旨在培养具备国际视野的优秀职业篮球人才。青少年被被统一安排到美国俄勒冈州的美国篮球学校,每天都进行严格的篮球训练和语言的学习,六名中美优秀教练全天候教学与管理,以及当地老师传授英语知识和美国文化。经过长时间的师生共同努力,现在第一批球员中已有部分球员收到美国教学和篮球双强学校的录取通知书。
这一模式在国内是前所未有的,具有一定的创新性与开放性。在这一模式下培养出来的人才更具有开阔的视野以及扎实的语言技能和篮球技能,很好的解决了运动员文化水平不足和出路难的问题,笔者认为这便是体教结合的一个很好的案例。相信在美国有过学习和打球经历的球员其自身各方面水平也能得到很大的提高,因此这也是为国家培养高素质专业篮球远动员的全新方法。
但由于雏鹰计划刚实施一年,未来还会面对很多不可预估的因素,这一计划最后能否克服各种困难而达到理想效果还有待时间考验。
三、结语
张伯苓的体育教育思想不仅对于那个时代的中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而且还直接或者是间接地影响了中国人的发展轨迹,这不仅是一次体育教育上的进步,而且还是一次思想上的开放和进步。对于中国现代体育教育来说,要不断的实践中去检验、去摸索更加有益于现代中国体育教育发展的途径,以体教结合作为切入点,团结所有人的共同努力,不断的增强中国人的身体素养、培养中国人的精神内涵,从青少年开始,培养一代又一代既有强健体魄又有知识文化的中国人。
参考文献:
[1]市体育局 宋三保. 深化体教结合 加强体育后备人才培养[N]. 新余日报,2018-12-28(003).
[2]董小强,远航,肖力.广西校园足球“体教结合”模式的研究[J/OL].体育科技,2018(05):130-131[2018-12-31].https://doi.org/10.14038/j.cnki.tykj.2018.05.057.
[3]侯雨婷.加强体教结合促进山西省游泳后备人才培养之建议[J].当代体育科技,2018,8(33):200-201.
[4]王健.我国“体教结合”和“教体结合”培养体育后备人才文献研究[J].体育世界(学术版),2018(10):25-26.
[5]李翔,许姣.从“体教结合”审视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18,8(28):124-126.
[6]王大鹏,唐莉.普通高中体教结合模式的探究与实践——以女子曲棍球業余训练为例[J].体育教学,2018,38(09):20-21.
[7]张锋.论竞技体育后备人才“体教协同”培养模式的构建[J].齐鲁师范学院学报,2018,33(04):59-64.
[8]胡健,王蕾.体教结合视域下青少年武术套路教学和竞赛的可持续发展机制探究[J].青少年体育,2018(07):95-96.
[9]金玉希.解读我国体教结合模式及今后发展方向[J].当代体育科技,2018,8(20):131-133.
[10]杨清风.“体教结合”模式下推进区域校园体育“一校多品”创建的研究[J].体育教学,2018,38(06):13-14.
[11]史文锋.体教结合背景下湖南省高职院校课外体育活动的创新研究——以湖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中旬刊),2018(06):67-68.
作者简介:姓名:雷雪,出生年月:1996年1月7号,性别:女,民族:藏,籍贯:四川省阿坝州小金县,学历:硕士,研究方向:运动训练
一、体教结合发展历程与重要意义
(一)体教结合发展历程
中国的体育和教育经历从了一体化发展再到分离的局面,发展到现在则是进入了再融合的阶段。从1949年的中华全国体育总会成立到1953年,在这段时间内中国建立了专业队,让中国的体育与教育开始慢慢“分家”,体育由教育管理部门管理,教育则由教育部门管理。到了1993年的时候,根据原国家体委发布《关于深化体育改革的意见》提出:“加强与教育部门的密切配合,积极探索体教结合培养体育人才的途径。”体育与教育才又慢慢开始合作,人们将之称为体教结合,这就是中国体教结合的初级阶段。
伴随着中国体育事业与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体育与教育之间的合作越来越密切,尤其是在专业的体育院校中,体教结合的模式开始时间较早,同时在中国的中学阶段中,体教结合被提及的次数与频率也越来越高。在实践中,除专业院校之外的中国的学校也开始重视体育的教育作用,但是依然还是以教育为主体育为辅,体育仍然是作为教育的附属而存在的。
(二)体教结合的重要意义
体育能强身健体促进身体灵活性和协调性,但是同时体育也不仅仅能锻炼身体,还能够打开人们的视野,促进思维活化,打开身体与思维之间的界限。在全民健身的号召下,体教结合能更好地促进学生身体素质与思维高度、知识积累程度的多重提升。
体教结合最初的目的是为了发展中国的竞技体育事业,培养出更加优秀的兼具体育专业技能与教育内涵的运动员,为中国竞技体育提供更多的人才。目前中国体教结合模式运行的最大作用在于,通过体教结合在不影响专业体育事业发展的前提下,为体育事业的发展提供更加完善的人才培养机制和退出机制,让人能够得到更加全面的发展,改变中国体育人才的选拔途径。总之,对于普通的学生来说,体教结合能够更好地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二、新模式及可行性探讨
对于前文中所提及的几种模式,都存在着一些弊端,例如运动员文化水平得不打保障、运动员出路问题难以解决、校园里存在的学训矛盾等,且这些问题一直没有很好的解决方法。因此在2018年北京体育大学与首钢篮球俱乐部提出了一个全新的体教结合模式——国家篮球雏鹰计划。雏鹰计划面向全国选拔具有国家情怀、较高文化素质和较强篮球技能的青少年,经过层层筛选,最终确定了第一批参加此计划的五十名青少年。
雏鹰计划联合了中国篮球学院、美国篮球学院和海外大学等国内外优质资源,旨在培养具备国际视野的优秀职业篮球人才。青少年被被统一安排到美国俄勒冈州的美国篮球学校,每天都进行严格的篮球训练和语言的学习,六名中美优秀教练全天候教学与管理,以及当地老师传授英语知识和美国文化。经过长时间的师生共同努力,现在第一批球员中已有部分球员收到美国教学和篮球双强学校的录取通知书。
这一模式在国内是前所未有的,具有一定的创新性与开放性。在这一模式下培养出来的人才更具有开阔的视野以及扎实的语言技能和篮球技能,很好的解决了运动员文化水平不足和出路难的问题,笔者认为这便是体教结合的一个很好的案例。相信在美国有过学习和打球经历的球员其自身各方面水平也能得到很大的提高,因此这也是为国家培养高素质专业篮球远动员的全新方法。
但由于雏鹰计划刚实施一年,未来还会面对很多不可预估的因素,这一计划最后能否克服各种困难而达到理想效果还有待时间考验。
三、结语
张伯苓的体育教育思想不仅对于那个时代的中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而且还直接或者是间接地影响了中国人的发展轨迹,这不仅是一次体育教育上的进步,而且还是一次思想上的开放和进步。对于中国现代体育教育来说,要不断的实践中去检验、去摸索更加有益于现代中国体育教育发展的途径,以体教结合作为切入点,团结所有人的共同努力,不断的增强中国人的身体素养、培养中国人的精神内涵,从青少年开始,培养一代又一代既有强健体魄又有知识文化的中国人。
参考文献:
[1]市体育局 宋三保. 深化体教结合 加强体育后备人才培养[N]. 新余日报,2018-12-28(003).
[2]董小强,远航,肖力.广西校园足球“体教结合”模式的研究[J/OL].体育科技,2018(05):130-131[2018-12-31].https://doi.org/10.14038/j.cnki.tykj.2018.05.057.
[3]侯雨婷.加强体教结合促进山西省游泳后备人才培养之建议[J].当代体育科技,2018,8(33):200-201.
[4]王健.我国“体教结合”和“教体结合”培养体育后备人才文献研究[J].体育世界(学术版),2018(10):25-26.
[5]李翔,许姣.从“体教结合”审视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18,8(28):124-126.
[6]王大鹏,唐莉.普通高中体教结合模式的探究与实践——以女子曲棍球業余训练为例[J].体育教学,2018,38(09):20-21.
[7]张锋.论竞技体育后备人才“体教协同”培养模式的构建[J].齐鲁师范学院学报,2018,33(04):59-64.
[8]胡健,王蕾.体教结合视域下青少年武术套路教学和竞赛的可持续发展机制探究[J].青少年体育,2018(07):95-96.
[9]金玉希.解读我国体教结合模式及今后发展方向[J].当代体育科技,2018,8(20):131-133.
[10]杨清风.“体教结合”模式下推进区域校园体育“一校多品”创建的研究[J].体育教学,2018,38(06):13-14.
[11]史文锋.体教结合背景下湖南省高职院校课外体育活动的创新研究——以湖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中旬刊),2018(06):67-68.
作者简介:姓名:雷雪,出生年月:1996年1月7号,性别:女,民族:藏,籍贯:四川省阿坝州小金县,学历:硕士,研究方向:运动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