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9年4月,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市场监管总局联合印发了《关于在院校实施“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试点方案》(以下简称《试点方案》)。1+X证书制度正式启动,成为新时代职业教育高速度高质量发展的有力支撑。
“1”为学历证书,“X”为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职业院校,特别是高等职业学校在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同时,以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为终极目标,学历证书全面反映学校教育的人才培养质量。而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是毕业生、社会成员职业技能水平的凭证,反映职业活动和个人职业生涯发展所需要的综合能力。职业院校的学生取得学历证书后,在就业过程中经常遭遇学历歧视,又缺少过硬的职业这个证书来证明自己的能力,因此1+X证书制度应运而生。
1+X证书制度作为一项重大改革举措和制度设计正通过试点稳步推进。试点工作要求各职业院校在发挥好学历证书作用,夯实学生可持续发展基础,鼓励学生在获得学历证书的同时,积极取得多类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拓展就业创业本领,缓解结构性就业矛盾。
1+X证书制度出台背景
在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为了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全面贯彻落实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推进新时代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经中央深改委第五次会议审议,2019年1月国务院印发了《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以下简称职教20条)。把学历证书与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结合起来,探索实施1+X证书制度,是职教20条的重要改革部署,也是重大创新。职教20条明确提出,“深化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培训模式改革,借鉴国际职业教育培训普遍做法,制定工作方案和具体管理办法,启动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进一步指出,“要加快学历证书与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互通衔接”。
1+X证书制度体现了职业教育作为一种类型教育的重要特征,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一项重要制度设计。实施1+X证书制度试点具有以下三个方面的意义:
一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举措。更好地服务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和实现更高质量更充分就业需要,是新时代赋予职业教育的新使命。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产业转型升级的不断加快,职业教育在人才培养的适应性、吻合度、前瞻性上还存在一定差距。学校通过引導以社会化机制建设的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加快人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利于增强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的吻合度,培养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拓展就业创业本领。
二是深化人才培养培训模式和评价模式改革的重要途径。通过实施1+X证书制度试点,调动社会力量参与职业教育的积极性,引领创新培养培训模式和评价模式,深化教师、教材、教法改革,并将引导院校育训结合、长短结合、内外结合,进一步落实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并举并重的法定职责,高质量开展社会培训。
三是探索构建国家资历框架的基础性工程。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是职业技能水平的凭证,也是对学习成果的认定。结合实施1+X证书制度试点,积极推进探索职业教育国家“学分银行”,制度设计与构建国家资历框架相衔接,畅通技术技能人才成长通道。
试点目标任务和试点内容
1+X证书制度试点的目标任务是,重点围绕服务国家需要、市场需求、学生就业能力提升,落实“放管服”改革要求,以社会化机制招募职业教育培训评价组织(以下简称培训评价组织),开发若干职业技能等级标准和证书。有关院校将1+X证书制度试点与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教师队伍建设等紧密结合,推进“1”和“X”的有机衔接,提升职业教育质量和学生就业能力。通过试点,深化教师、教材、教法“三教”改革;促进校企合作;建好用好实训基地;探索建设职业教育国家“学分银行”,构建国家资历框架。
试点内容主要包括:一是培育培训评价组织。二是开发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三是融入专业人才培养。四是实施高质量职业培训。五是严格职业技能等级考核与证书发放。六是探索建立职业教育国家“学分银行”。七是建立健全管理、监督与服务机制。
如何保证X证书质量
一是开发高质量职业技能等级标准。充分发挥培训评价组织的作用,按照相关规范,联合行业、企业和院校等,依据国家职业标准,借鉴国际国内先进标准,体现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新要求等,开发有关职业技能等级标准。
二是严格职业技能等级考核与证书发放。培训评价组织负责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考核与证书发放。考核内容要反映典型岗位(群)所需的职业素养、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体现社会、市场、企业和学生个人发展需求。考核方式要灵活多样,强化对完成典型工作任务能力的考核。考核站点一般应设在符合条件的试点院校。
三是对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体现的学习成果赋予相应学分。教育部将探索建立职业教育“学分银行”制度,对学历证书和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所体现的学习成果进行登记和存储,计入个人学习账号,尝试学习成果的认定、积累与转换,促进学历证书与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互通,研究探索构建符合国情的国家资历框架。
四是建立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和培训评价组织监督、管理与服务机制,建设培训评价组织遴选专家库和招募遴选管理办法,本着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进行公示公告。加强有关工作指导,定期开展“双随机、一公开”的抽查和监督。培训评价组织的行为同时接受学校、社会、学生、家长等的监督评价。
可以说,1+X证书制度在概念、定位、“X”证书开发建设主体、运行机制、管理模式等方面都发生了根本的变化,更重要的是1+X作为一个整体成为学校职业教育的制度基础,“1”与“X”教育培训对象相同、内容互补、目标同向,相比之前提出的双证书中两种证书之间关系有了质的区别。将“X”定义为“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与国家职业资格证书概念不同、口径不同、划分的等级层次也有不同,所以1+X不是双证书制度的延续,也不是双证书制度的“升级版”,而是对传统意义上的培训证书开发建设管理机制的发展和完善。
“1”为学历证书,“X”为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职业院校,特别是高等职业学校在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同时,以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为终极目标,学历证书全面反映学校教育的人才培养质量。而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是毕业生、社会成员职业技能水平的凭证,反映职业活动和个人职业生涯发展所需要的综合能力。职业院校的学生取得学历证书后,在就业过程中经常遭遇学历歧视,又缺少过硬的职业这个证书来证明自己的能力,因此1+X证书制度应运而生。
1+X证书制度作为一项重大改革举措和制度设计正通过试点稳步推进。试点工作要求各职业院校在发挥好学历证书作用,夯实学生可持续发展基础,鼓励学生在获得学历证书的同时,积极取得多类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拓展就业创业本领,缓解结构性就业矛盾。
1+X证书制度出台背景
在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为了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全面贯彻落实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推进新时代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经中央深改委第五次会议审议,2019年1月国务院印发了《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以下简称职教20条)。把学历证书与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结合起来,探索实施1+X证书制度,是职教20条的重要改革部署,也是重大创新。职教20条明确提出,“深化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培训模式改革,借鉴国际职业教育培训普遍做法,制定工作方案和具体管理办法,启动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进一步指出,“要加快学历证书与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互通衔接”。
1+X证书制度体现了职业教育作为一种类型教育的重要特征,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一项重要制度设计。实施1+X证书制度试点具有以下三个方面的意义:
一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举措。更好地服务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和实现更高质量更充分就业需要,是新时代赋予职业教育的新使命。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产业转型升级的不断加快,职业教育在人才培养的适应性、吻合度、前瞻性上还存在一定差距。学校通过引導以社会化机制建设的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加快人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利于增强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的吻合度,培养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拓展就业创业本领。
二是深化人才培养培训模式和评价模式改革的重要途径。通过实施1+X证书制度试点,调动社会力量参与职业教育的积极性,引领创新培养培训模式和评价模式,深化教师、教材、教法改革,并将引导院校育训结合、长短结合、内外结合,进一步落实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并举并重的法定职责,高质量开展社会培训。
三是探索构建国家资历框架的基础性工程。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是职业技能水平的凭证,也是对学习成果的认定。结合实施1+X证书制度试点,积极推进探索职业教育国家“学分银行”,制度设计与构建国家资历框架相衔接,畅通技术技能人才成长通道。
试点目标任务和试点内容
1+X证书制度试点的目标任务是,重点围绕服务国家需要、市场需求、学生就业能力提升,落实“放管服”改革要求,以社会化机制招募职业教育培训评价组织(以下简称培训评价组织),开发若干职业技能等级标准和证书。有关院校将1+X证书制度试点与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教师队伍建设等紧密结合,推进“1”和“X”的有机衔接,提升职业教育质量和学生就业能力。通过试点,深化教师、教材、教法“三教”改革;促进校企合作;建好用好实训基地;探索建设职业教育国家“学分银行”,构建国家资历框架。
试点内容主要包括:一是培育培训评价组织。二是开发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三是融入专业人才培养。四是实施高质量职业培训。五是严格职业技能等级考核与证书发放。六是探索建立职业教育国家“学分银行”。七是建立健全管理、监督与服务机制。
如何保证X证书质量
一是开发高质量职业技能等级标准。充分发挥培训评价组织的作用,按照相关规范,联合行业、企业和院校等,依据国家职业标准,借鉴国际国内先进标准,体现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新要求等,开发有关职业技能等级标准。
二是严格职业技能等级考核与证书发放。培训评价组织负责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考核与证书发放。考核内容要反映典型岗位(群)所需的职业素养、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体现社会、市场、企业和学生个人发展需求。考核方式要灵活多样,强化对完成典型工作任务能力的考核。考核站点一般应设在符合条件的试点院校。
三是对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体现的学习成果赋予相应学分。教育部将探索建立职业教育“学分银行”制度,对学历证书和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所体现的学习成果进行登记和存储,计入个人学习账号,尝试学习成果的认定、积累与转换,促进学历证书与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互通,研究探索构建符合国情的国家资历框架。
四是建立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和培训评价组织监督、管理与服务机制,建设培训评价组织遴选专家库和招募遴选管理办法,本着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进行公示公告。加强有关工作指导,定期开展“双随机、一公开”的抽查和监督。培训评价组织的行为同时接受学校、社会、学生、家长等的监督评价。
可以说,1+X证书制度在概念、定位、“X”证书开发建设主体、运行机制、管理模式等方面都发生了根本的变化,更重要的是1+X作为一个整体成为学校职业教育的制度基础,“1”与“X”教育培训对象相同、内容互补、目标同向,相比之前提出的双证书中两种证书之间关系有了质的区别。将“X”定义为“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与国家职业资格证书概念不同、口径不同、划分的等级层次也有不同,所以1+X不是双证书制度的延续,也不是双证书制度的“升级版”,而是对传统意义上的培训证书开发建设管理机制的发展和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