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幼儿园走出来的孩子们都是怀着兴奋的心情,高兴地迈进学校大门的。教师要创造一种宽松、宽容、富于活力的教学气氛,真正“让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
一、在游戏活动中感受快乐
儿童是“用形象、声音、色彩和感觉思维的”。 “如果老师不想方设法使学生产生情绪激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不动感情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没有欢欣鼓舞的心情,没有学习的兴趣,学习就会变成沉重的负担。”因此语文活动必须注重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从内容到形式都应是适应学生特点的,富有吸引力的。但游戏活动中不能脱离语言文字活动,必须要包含着对语言文字的感悟理解,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
人教版一上年级教材《zcs》汉语拼音教学中的儿歌《过桥》,内容有六行38个字,对刚入学的孩子来说,阅读有一定难度。教师根据儿歌内容“算对了,走过桥,做错了,过不了”设计了一个过桥的游戏活动,让孩子拿着计算题上“小桥”,向大家报出得数,正确才可以过桥。学生很喜欢这样的形式,在笑声中理解了儿歌的内容。但是,作为一堂语文课,这一游戏活动中还有充分的语言感悟的因素可以挖掘和利用。桥头可以设置两个举牌的守桥卫士,一块牌上写着“算对了,走过桥”,另一块写着“做错了,过不了”,每个过桥的小朋友报出得数时,都得正确举起其中一块牌,让大家一起喊牌子上的口令。同时,教师还可利用儿歌中的语言来引导和评价,“想一想,算一算”“快快乐乐过了桥”。这一来,游戏中把思维、语言、词汇结合在一起,提高了练习的密度和效度。
总之,语文学科要通过活动再现文本提供的内容、情景,让学生在活动中体会语言的准确、鲜明、生动。
二、在实践操作中感受快乐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手和脑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手使脑筋得到发展,使它更加明智;脑使手得到发展,使它变成思维的工具和镜子。”教师在指导操作实践时,必须把操作与思维结合起来。
教学《公鸡的脸红了》一课时,老师精心设计了一个风停了,雨止了,屋顶修好了。公鸡望着他的好邻居,脸红了的情景。老师作大松一口气的状态:现在风雨过去了,公鸡的屋顶经过邻居们齐心协力的帮助终于修好了。即而转变语调,长叹一口气:可是此时的公鸡怎么也高兴不起来,望着可爱的邻居他的脸刷一下红了。老师请了一位学生上前,为他戴上了红着脸的公鸡头饰,学生也心领神会羞愧地低下了头。此时老师又引导学生:假如你是公鸡的好邻居兔子、鸭子和松鼠你想跟他说些什么呢?你愿意扮演谁就请上来戴上头饰和公鸡说说心里话吧!学生很快找到了自己的角色,入境入情地扮演开了。
生1 (扮成了小兔)公鸡大哥你别难过了,那天借篮子的事你就别放心上了,我也不会放心上的。(公鸡)谢谢你小兔,没想到你对我这么好,我以前那样对你真是太不应该了。
生2 (扮成了小鸭子)上前拍了拍公鸡的肩膀,我们以后还是好邻居,开心点以后一起玩。(公鸡)好的,以后你要我做什么我一定会帮你的。
生3 (扮成了松鼠)嗨!我们是好邻居吗,别难过了,看你现在这样子我想你也一定认识到自己错了,能知错就改你真是个好孩子。
生4 (扮成了小鸭子)公鸡,我的蝴蝶结还没解开呢,一直都放在家里,你能帮我去解开吗?(两人相视笑了)
老师也满面自豪的说:我们的小邻居实在是太可爱了!我多想也有这样的好邻居啊!
此刻,师生共同沉浸在角色扮演的氛围中,焕发出高涨的学习热情。他们是故事中的主人公体会着作为邻里因该具有的互帮互助、团结友爱、真诚宽容的品质。品味着故事的童趣美,生活美,展现着自己最朴实的童真。
三、在问题解决活动中感受语文的快乐
课堂,不是“灌”知识给学生的地方;教师不是权力的代表;学生,也不是“你不会学习,我来教你学习;你不愿意学习,我来督促你学习”的对象。而是把课堂看作是学生主动学习的地方,把自己看作是学生学习的合作伙伴,把学生看作是学习的主人。教师不要把目光盯在学生的正确答案上,学生说对了就眉开眼笑,说错了就紧锁眉头。而要树立一种正确的课堂观念:课堂是学生出错的地方,要允许学生犯错误,并把学生的错误当成可以利用的可贵的教学资源。在此,就要让“注意听讲,不许插嘴!”“发言必须先举手!”这样一些话语从语文课堂销声匿迹,换之以“想说可以大声说,错了没关系!”“等不及举手可以马上起来说!”“老师最喜欢大胆发言的人!“看谁的见解与众不同!”也就是说,要让学生在课堂上发出质疑的声音,发出讨论的声音,发出研究的声音,甚至是争得面红耳赤的声音,真真切切地表达出自己的心声。
1、教学生从课题质疑问难。如《小壁虎借尾巴》:“小壁虎为什么要借尾巴?”《狼和小羊》:“狼和小羊之间发生了什么事?”《雪地里的小家》:“为什么讲这些小动物是‘雪地里的小画家?’”大海之歌》:“大海会唱歌吗?它唱什么歌?”《坐井观天》:“你听说过坐井观天这个成语吗?”
2、学生从课文内容质疑问难。如《小小的船》:“弯弯的月儿小小的船,是讲月亮还是讲船?”“为什么把弯弯的月儿比小船?”“小女孩真的坐在月亮上吗?”又如《小公鸡和小鸭子》:“小公鸡和小鸭子的生活习性相同?”“它们是怎么互相帮助的?”
3、教学生从含义深刻的词句质疑问难。如第三册《小马过河》有一句话“光听别人说,自己不动脑筋,不去试试,是不行的。”如第三册《美丽的公鸡》有一句话:“美不美不能光看外表,得看能不能帮助人们做事。”可以启发学生从这些话语中提出不理解的问题。
4、教学生从课文插图中质疑问难。如看第一册《小山羊》第一幅图邻居劝那个人赶快治牙虫,那个人的表情为什么是笑的样子?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兴趣的途径和方法,是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一个内容。我愿在此基础上,努力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总之,如果你能让你自己和你的学生都经历着教材的生动和色彩,而不是辗转在令人疲惫的、可以预知一切的课桌前,那将是多么令人享受的一节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