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計,教师为本。近年来,郴州市北湖区坚持“强教必先强师”的理念,积极实施奠基工程、灵魂工程、青蓝工程、名师工程、幸福工程、安居工程六大工程,温暖的“六大工程”让全区4435名教师安心从教、热心从教,在北湖教育的沃土上收获了满满的职业幸福感。
提升幸福感,学校就是温馨的家
2016年投入使用的郴州市第十九中学是北湖区一所规模较大、规格较高的城区九年一贯制学校,拥有近5000名学生和近300名教师。
“和学生一样,教师大部分时间都在学校度过。”郴州市第十九中学校长吴运来告诉记者,为了让教师舒心工作,学校打造了诸多教师“专属空间”:教职工书吧是老师集体备课、阅读提高的好去处;环境温馨、床铺整洁的教职工休息室让老师不必趴在办公桌上睡午觉;私密的母婴关爱室为哺乳期的女教师提供了独立的空间……体贴周到的布置,让学校成了老师温馨的家。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除了十九中,北湖城区的三中、十八完小、四十完小、四十一完小等学校都因校制宜建有各具特色的教师活动、休息、学习空间。种好梧桐树,引得凤凰来。吴运来介绍,郴州市第十九中学教师的平均年龄在35岁以下,这些年轻老师有能力、有干劲、有热情,为了教书育人的共同理想聚在一起,“学校不能亏待他们”。
记者从北湖区教育局了解到, 2012年至今,北湖区通过社会公开招聘、人才引进、免费师范生安置等措施,新增教师将近2000人,涵盖中小学(幼儿园)全学段、全学科,为地方教育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保障。
与此同时,北湖区致力打造教师“幸福工程”,让有担当、有作为的教师有获得感、幸福感。2012年以来,北湖区建立了教师绩效考评机制,每年按全区公务员的标准向老师发放年终绩效考核奖,用实打实的付出留住人心。
推动信息化,助力城乡教师共同成长
“我们的公开课可以在几所学校同步进行,城区教师在录播教室里上课,课堂实景同步到农村学校,城乡师生实时互动。”在郴州市第九完小,省级名师郭阳锋向记者展示了他主持的音乐名师工作室,通过网络平台,全区音乐教师可以共享教学资源和教育心得,“互联网把我们紧紧联系在一起,共同进步、一起成长”。
北湖区教育局局长黄志平介绍,2012年以来,北湖区加快教育信息化建设,全面建成网络联校“校校通”,城区学校每名教师都配备了笔记本电脑,农村学校每个教研组都装备了电子备课室,“互联网+”的教师培训方式已经融入了北湖区的城乡课堂。
“互联网+”有多方便?10月18日,记者在郴州市第十九中学采访时,北湖区初中语文部编教材说课比赛正在该校进行。竞赛录播室里,来自芙蓉中心学校的高玉萍老师代表学校参赛,而在距离比赛地70公里之外的芙蓉中心学校,高玉萍的同事通过网络看到了比赛全过程,他们仔细观察着、聆听着、思考着,就好像身在现场一样。
“互联网打破了教师培训的时空限制,让我们的教师源源不断地补充新知识、接受新理念、增长新技能。”黄志平介绍,北湖区以互联网为依托,大力推进名师工程,截至日前,共培养特级教师6名,正高级教师3名,副高级教师402名,未来教育家8名,青年精英教师9名,基本形成了“校校有名师、科科有名师”的局面。
特别关爱,让山区教师热心从教
3年前,刘莉彬、谭雪玉、钟爱红等15名新招考的老师,来到北湖区最偏远的大塘中心学校任教,在这所农村学校,他们受到了特别的关爱。
“区里有乡村教师津补贴,我们拿到的补助比城区老师多;乡政府把办公楼腾给我们做教师公寓;学校怕我们吃不好专门开设了‘小食堂’;校长知道我们进城不方便,经常用私家车接送我们……”回想起在大塘中心学校的三年时光,刘莉彬满是感动。
像大塘中心学校一样,北湖区每所农村学校都尽全力为教师提供良好的生活和工作保障,该区推进农村学校“五小”建设,每所农村学校都建有“小澡堂、小厕所、小图书室、小食堂、小文体活动室”,让教师到校就有到家的温馨。
与此同时,北湖区大力实施“安居工程”,2012年以来,改建芙蓉、月峰、大塘等乡镇办公楼和职工宿舍新增教师周转房113套,新建华塘、万华岩、鲁塘等乡村教师周转房124套,新建桂门岭公租房396套,让教师有房住、住好房。
“在农村学校工作满三年之后,我们就可以申请交流到城区学校。”刘莉彬告诉记者,人性化的政策给了他们更大的舞台,今年秋季开学,她交流到了郴州市第九完小任教。
想老师之所想,急老师之所急,北湖区收获了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充满活力的教师队伍:2012年至今,该区涌现出赵书万等全国优秀教师2名、黄长久等省级以上最美教师4名、廖晓涛等市级最美教师10名……幸福的北湖教师正在三尺讲台上发光发热。
提升幸福感,学校就是温馨的家
2016年投入使用的郴州市第十九中学是北湖区一所规模较大、规格较高的城区九年一贯制学校,拥有近5000名学生和近300名教师。
“和学生一样,教师大部分时间都在学校度过。”郴州市第十九中学校长吴运来告诉记者,为了让教师舒心工作,学校打造了诸多教师“专属空间”:教职工书吧是老师集体备课、阅读提高的好去处;环境温馨、床铺整洁的教职工休息室让老师不必趴在办公桌上睡午觉;私密的母婴关爱室为哺乳期的女教师提供了独立的空间……体贴周到的布置,让学校成了老师温馨的家。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除了十九中,北湖城区的三中、十八完小、四十完小、四十一完小等学校都因校制宜建有各具特色的教师活动、休息、学习空间。种好梧桐树,引得凤凰来。吴运来介绍,郴州市第十九中学教师的平均年龄在35岁以下,这些年轻老师有能力、有干劲、有热情,为了教书育人的共同理想聚在一起,“学校不能亏待他们”。
记者从北湖区教育局了解到, 2012年至今,北湖区通过社会公开招聘、人才引进、免费师范生安置等措施,新增教师将近2000人,涵盖中小学(幼儿园)全学段、全学科,为地方教育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保障。
与此同时,北湖区致力打造教师“幸福工程”,让有担当、有作为的教师有获得感、幸福感。2012年以来,北湖区建立了教师绩效考评机制,每年按全区公务员的标准向老师发放年终绩效考核奖,用实打实的付出留住人心。
推动信息化,助力城乡教师共同成长
“我们的公开课可以在几所学校同步进行,城区教师在录播教室里上课,课堂实景同步到农村学校,城乡师生实时互动。”在郴州市第九完小,省级名师郭阳锋向记者展示了他主持的音乐名师工作室,通过网络平台,全区音乐教师可以共享教学资源和教育心得,“互联网把我们紧紧联系在一起,共同进步、一起成长”。
北湖区教育局局长黄志平介绍,2012年以来,北湖区加快教育信息化建设,全面建成网络联校“校校通”,城区学校每名教师都配备了笔记本电脑,农村学校每个教研组都装备了电子备课室,“互联网+”的教师培训方式已经融入了北湖区的城乡课堂。
“互联网+”有多方便?10月18日,记者在郴州市第十九中学采访时,北湖区初中语文部编教材说课比赛正在该校进行。竞赛录播室里,来自芙蓉中心学校的高玉萍老师代表学校参赛,而在距离比赛地70公里之外的芙蓉中心学校,高玉萍的同事通过网络看到了比赛全过程,他们仔细观察着、聆听着、思考着,就好像身在现场一样。
“互联网打破了教师培训的时空限制,让我们的教师源源不断地补充新知识、接受新理念、增长新技能。”黄志平介绍,北湖区以互联网为依托,大力推进名师工程,截至日前,共培养特级教师6名,正高级教师3名,副高级教师402名,未来教育家8名,青年精英教师9名,基本形成了“校校有名师、科科有名师”的局面。
特别关爱,让山区教师热心从教
3年前,刘莉彬、谭雪玉、钟爱红等15名新招考的老师,来到北湖区最偏远的大塘中心学校任教,在这所农村学校,他们受到了特别的关爱。
“区里有乡村教师津补贴,我们拿到的补助比城区老师多;乡政府把办公楼腾给我们做教师公寓;学校怕我们吃不好专门开设了‘小食堂’;校长知道我们进城不方便,经常用私家车接送我们……”回想起在大塘中心学校的三年时光,刘莉彬满是感动。
像大塘中心学校一样,北湖区每所农村学校都尽全力为教师提供良好的生活和工作保障,该区推进农村学校“五小”建设,每所农村学校都建有“小澡堂、小厕所、小图书室、小食堂、小文体活动室”,让教师到校就有到家的温馨。
与此同时,北湖区大力实施“安居工程”,2012年以来,改建芙蓉、月峰、大塘等乡镇办公楼和职工宿舍新增教师周转房113套,新建华塘、万华岩、鲁塘等乡村教师周转房124套,新建桂门岭公租房396套,让教师有房住、住好房。
“在农村学校工作满三年之后,我们就可以申请交流到城区学校。”刘莉彬告诉记者,人性化的政策给了他们更大的舞台,今年秋季开学,她交流到了郴州市第九完小任教。
想老师之所想,急老师之所急,北湖区收获了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充满活力的教师队伍:2012年至今,该区涌现出赵书万等全国优秀教师2名、黄长久等省级以上最美教师4名、廖晓涛等市级最美教师10名……幸福的北湖教师正在三尺讲台上发光发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