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展示是大众媒体的一部分,是现代信息的载体,是人们在现实生活空间中点燃热情、激励斗志的手段,并使参与者在非日常的充满信息氛围的空间中获取商业价值、技术价值、文化价值和娱乐价值,可以说有人群的地方就有展示形式的存在。工业化大生产的影响,自然科学技术的发展,近代考古学的出现,都对展示空间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展示设计反映着时代的特征, 时代的发展推动着展示设计的发展。
一、展示是生活的本能
生物学家从生命发展本源的角度分析展示行为,认为展示是自然萌发的,它不仅仅与人类情感建立了深层联系,还由此延伸出其他情趣,这些情趣虽然不能称作情感,但是可以唤起积极的心理感受,它是自然界中一切生物的本能行为。透过展示的现象与特性不仅表现了人类本能的行为,而且是有意识的行为和具有文化传承性的行为。
新石器时代农耕的出现,使人类的生存方式从山野、游牧、渔猎生活的移动型变为定地域的定住型的生活方式。各种各样的人居住在一定区域,慢慢地形成了部落,逐渐出现了原始社会的雏形。人类对自然的崇拜和对部落自身必要的秩序和约束,又产生了原始宗教。原始社会部落人民用动物的血、羽毛来装饰头部、涂饰脸、做披甲,用动物形象来纹身,或采用某种具有特殊象征意义的符号刺青等行为已显示自己的个性和呈现与敌方的抗争威慑力。仰韶文化中人面含鱼的彩陶图腾以及鱼纹、水纹、云纹等远古图腾的形式积淀了原始观念性的想象、理解和祈愿,这也是原始朴素的展示雏形。
二、展示与文化传承
人类的这种生生不息地对美的追求和对更丰足生活方式的创造意识,经过时代的更替、蓄积,作为一种文化传承发展到今天。在人类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进程中,先进生产力取代落后生产力,都是由科学技术的进步或突破引起的。
18世纪60年代-19世纪60年代以英国为工业革命先导的国家,对于机械的广泛应用,引起手工业作坊向工厂制的巨大转变,产生了以机械制造、煤炭、冶金、交通运输等为主的新兴工业部门。英国政府为了显示其工业革命所取得的巨大成就,于1851年5月在伦敦海德公园举办了首届国际博览会,其所建展馆被称之为“水晶宫”,同时也象征着工业革命的成果,这次博览会展出精品14000余件,不仅有体现当时工业革命水准的蒸汽机,先进的转锭精纺机,同时吸引了美国,法国等参展国和众多观众,盛况空前,史无前例。它开创了两种新材料的使用,全新的造型带给人们挺拔独特的观感。这次展览使人们意识到科学技术与设计结合的重要性。
从19世纪60年代以发动机、发电机、变压器等关键电力设备的发明和广泛应用为标志的第二次工业革命,使人类进入了把电用于生产、生活、通讯的现代文明时代。这次革命以科学理论的突破为先导,技术进入知识本质阶段,科学直接带动技术进步,科学与技术对生产已不仅起直接的推动作用,而且已经走到生产前面,起着指导作用。1876年美国费城博览会展出爱迪生发明的电报机、打字机、留声机和贝尔发明的电话机,向世界宣告了电器时代的到来。1900年的巴黎世界博览会,首次向世人展示了法国新艺术运动风格的室内设计、家具、陶瓷、漆器品,引起广泛注意。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受东方风格,尤其是受青花陶瓷、粗陶、扇子、和服、木刻版画的影响最大,可以说在装潢艺术上达到了高潮。
20世纪初以相对论、量子力学、系统科学为理论基础,以原子能、空间技术、电子计算机为标志并以信息技术为中心的新技术革命。这次技术革命不仅表现在发展单项技术,而且表现不断开拓新的技术领域,建立新型的工业部门。1958年比利时布鲁塞尔举行的以“科学、文明、人性”为主题的世界博览会,设计建造了以阿尔法铁的结晶放大2000倍形成的原子模型建筑,以实物形象映射出工业革命进程的雄姿,象征着人类进入了科技进步的新世纪。
三、寻找新的展示途径
工业时代现场展示的展墙、展板的固定形式已向信息时代虚拟化、故事化、情节化、场景化的方向逐渐发展,并有了可操作性的、可运动的模型机构。数字化展示设计打破以往那种单一的、静态的、封闭式的展示方式,变成一种鼓励观众观察局部,在真实的环境中去理解展品,让观众直接动手操作形成新意盛出的独特陈列。设计开始从被动适应的地位逐渐转化为主动参与的角色。著名的美国芝加哥科学工业博物馆把公众引入地下真正的煤层,让人们亲自体验煤炭采掘的全过程。数字时代的到来,科技的进步,展示观念的更新,围绕着展示互动性的设计得到了真正意义的体现。在2000年,威尼斯建筑双年展中,参展者、设计师非常重视对互动性的设计。法国展馆将设计概念延伸至室外,一艘垂挂着白色纱帘的威尼斯汽船航行在展区之间,供参观者登船参与讨论。
四、展示设计的思考
正如工业文明将手工文明送进博物馆一样,数字文明又将取代工业文明,占据我们生活中的主导地位。在信息化的基础上,数字化展示设计代表着现代展示模式的发展方向,必将朝着数字化、集成化、网络化、智能化的方向发展。这也是21 世纪展示设计发展的必然方向。在未来的展示设计中,科学、新颖、开放、前卫和注重个性、贴近生活将是设计的总体趋势,而注重、发现和运用新材料必将成为信息传递者的核心竞争力之一。作为走在时代最前沿的设计师应该积极运用数字化技术进行展示设计,紧紧把握住展示设计的时代脉搏,使我国的展示设计水平赶上并超过发达国家。
【参考文献】
[1] 冯节.展示设计[M].上海:上海画报出版社,2007
[2] 王伯敏.中国绘画史[M].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82
[3] 申仲英,肖子健.自然辩证法新论[M].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2000
[4] 朱瑞波,常慧娟.会展策划与设计[M].长沙:湖南大学出版社,2012
【作者单位: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一、展示是生活的本能
生物学家从生命发展本源的角度分析展示行为,认为展示是自然萌发的,它不仅仅与人类情感建立了深层联系,还由此延伸出其他情趣,这些情趣虽然不能称作情感,但是可以唤起积极的心理感受,它是自然界中一切生物的本能行为。透过展示的现象与特性不仅表现了人类本能的行为,而且是有意识的行为和具有文化传承性的行为。
新石器时代农耕的出现,使人类的生存方式从山野、游牧、渔猎生活的移动型变为定地域的定住型的生活方式。各种各样的人居住在一定区域,慢慢地形成了部落,逐渐出现了原始社会的雏形。人类对自然的崇拜和对部落自身必要的秩序和约束,又产生了原始宗教。原始社会部落人民用动物的血、羽毛来装饰头部、涂饰脸、做披甲,用动物形象来纹身,或采用某种具有特殊象征意义的符号刺青等行为已显示自己的个性和呈现与敌方的抗争威慑力。仰韶文化中人面含鱼的彩陶图腾以及鱼纹、水纹、云纹等远古图腾的形式积淀了原始观念性的想象、理解和祈愿,这也是原始朴素的展示雏形。
二、展示与文化传承
人类的这种生生不息地对美的追求和对更丰足生活方式的创造意识,经过时代的更替、蓄积,作为一种文化传承发展到今天。在人类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进程中,先进生产力取代落后生产力,都是由科学技术的进步或突破引起的。
18世纪60年代-19世纪60年代以英国为工业革命先导的国家,对于机械的广泛应用,引起手工业作坊向工厂制的巨大转变,产生了以机械制造、煤炭、冶金、交通运输等为主的新兴工业部门。英国政府为了显示其工业革命所取得的巨大成就,于1851年5月在伦敦海德公园举办了首届国际博览会,其所建展馆被称之为“水晶宫”,同时也象征着工业革命的成果,这次博览会展出精品14000余件,不仅有体现当时工业革命水准的蒸汽机,先进的转锭精纺机,同时吸引了美国,法国等参展国和众多观众,盛况空前,史无前例。它开创了两种新材料的使用,全新的造型带给人们挺拔独特的观感。这次展览使人们意识到科学技术与设计结合的重要性。
从19世纪60年代以发动机、发电机、变压器等关键电力设备的发明和广泛应用为标志的第二次工业革命,使人类进入了把电用于生产、生活、通讯的现代文明时代。这次革命以科学理论的突破为先导,技术进入知识本质阶段,科学直接带动技术进步,科学与技术对生产已不仅起直接的推动作用,而且已经走到生产前面,起着指导作用。1876年美国费城博览会展出爱迪生发明的电报机、打字机、留声机和贝尔发明的电话机,向世界宣告了电器时代的到来。1900年的巴黎世界博览会,首次向世人展示了法国新艺术运动风格的室内设计、家具、陶瓷、漆器品,引起广泛注意。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受东方风格,尤其是受青花陶瓷、粗陶、扇子、和服、木刻版画的影响最大,可以说在装潢艺术上达到了高潮。
20世纪初以相对论、量子力学、系统科学为理论基础,以原子能、空间技术、电子计算机为标志并以信息技术为中心的新技术革命。这次技术革命不仅表现在发展单项技术,而且表现不断开拓新的技术领域,建立新型的工业部门。1958年比利时布鲁塞尔举行的以“科学、文明、人性”为主题的世界博览会,设计建造了以阿尔法铁的结晶放大2000倍形成的原子模型建筑,以实物形象映射出工业革命进程的雄姿,象征着人类进入了科技进步的新世纪。
三、寻找新的展示途径
工业时代现场展示的展墙、展板的固定形式已向信息时代虚拟化、故事化、情节化、场景化的方向逐渐发展,并有了可操作性的、可运动的模型机构。数字化展示设计打破以往那种单一的、静态的、封闭式的展示方式,变成一种鼓励观众观察局部,在真实的环境中去理解展品,让观众直接动手操作形成新意盛出的独特陈列。设计开始从被动适应的地位逐渐转化为主动参与的角色。著名的美国芝加哥科学工业博物馆把公众引入地下真正的煤层,让人们亲自体验煤炭采掘的全过程。数字时代的到来,科技的进步,展示观念的更新,围绕着展示互动性的设计得到了真正意义的体现。在2000年,威尼斯建筑双年展中,参展者、设计师非常重视对互动性的设计。法国展馆将设计概念延伸至室外,一艘垂挂着白色纱帘的威尼斯汽船航行在展区之间,供参观者登船参与讨论。
四、展示设计的思考
正如工业文明将手工文明送进博物馆一样,数字文明又将取代工业文明,占据我们生活中的主导地位。在信息化的基础上,数字化展示设计代表着现代展示模式的发展方向,必将朝着数字化、集成化、网络化、智能化的方向发展。这也是21 世纪展示设计发展的必然方向。在未来的展示设计中,科学、新颖、开放、前卫和注重个性、贴近生活将是设计的总体趋势,而注重、发现和运用新材料必将成为信息传递者的核心竞争力之一。作为走在时代最前沿的设计师应该积极运用数字化技术进行展示设计,紧紧把握住展示设计的时代脉搏,使我国的展示设计水平赶上并超过发达国家。
【参考文献】
[1] 冯节.展示设计[M].上海:上海画报出版社,2007
[2] 王伯敏.中国绘画史[M].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82
[3] 申仲英,肖子健.自然辩证法新论[M].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2000
[4] 朱瑞波,常慧娟.会展策划与设计[M].长沙:湖南大学出版社,2012
【作者单位:西安建筑科技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