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极富激情、娴熟细腻的演奏,在古典主义的演绎中,饱含着浓烈民族感情;他对钢琴犹如生命一般的热爱,在追逐梦想的路上,对艺术真谛不懈追求,造就他坚韧的个性。
他就是俄罗斯交响乐团钢琴首席演奏家汪洋。
2013年早春,年轻的钢琴家汪洋和“江南笛王”杜如松合作的由民乐改编的钢琴曲目《二泉映月》回响在杭州永福禅寺“天籁云和”音乐会的现场,沉稳灵动的琴声配合着悠扬绵长的笛声,带给观众不一样的视听感受。
琴声余音绕梁,三日不绝,细细听来,一种深沉却飘然出世的感觉占据人的心头,仿佛一切尘嚣都已远去,只有这天籁之音。
钢琴,原来也可以奏出传统的古韵悠扬。
“钢琴已经成为我生命的一部分”
汪洋出生在吉林延边朝鲜族自治州一个小家庭,处在边境地区的延边充满了民族风情。那里的人们大都喜爱音乐,少数民族特有的能歌善舞的艺术禀赋潜移默化地影响了他对于音乐的敏感。汪洋3岁起开始学琴,从怀揣着自己的音乐之梦,到如今在国内外践行自己的音乐之路,已有20年光景。
常年在国外,汪洋适应了不停变换的生活,而音乐家的身份更让他获得了国内外观众的认可和尊重。现在的汪洋已经成为俄罗斯交响乐团青年钢琴首席演奏家、VLADIVOSTOK钢琴演奏家。年轻的他参加了俄罗斯文化年、乌克兰艺术节、奥斯卡颁奖盛典、韩国东亚艺术节、日本樱花艺术节、德国国际音乐节、俄罗斯远东国际钢琴比赛、德国慕尼黑啤酒节、美国辛辛那提音乐会、加拿大UBC音乐会及新年音乐会及中国国家大剧院中国国际音乐节项目音乐会等一系列国际大中型音乐会的演出。在异国他乡的演奏岁月中,汪洋得奖不胜枚举。
2005年,汪洋得到了与维也纳国家交响乐团合作钢琴协奏的机会,这令他难忘。因为对于音乐家来说,能够在高贵的艺术圣殿维也纳金色大厅演奏是无上的荣耀。当演奏结束,一贯被评价为挑剔傲慢的维也纳观众热烈鼓掌时,汪洋觉得自己终于成功地站到了当年梦想的地方。
谈到对音乐的爱好,汪洋说:“我热爱,因为这份职业让我感受到什么是荣誉;因为钢琴已经成为我生命的一部分。”
音乐之路汪洋漫漫
艺术养心,文化化人。早在两千多年前,在孔子提出的“六艺”(礼乐射御书数)教育理念中,就有“乐”。“乐”即是音乐。作为“艺”,它能滋养听者的生命。汪洋作为音乐的践行者,这样描述他的音乐修行:“德国著名钢琴家施纳勃曾经说过:伟大的音乐,你永远不可能达到,你的演奏永远不可能像作品那样完美。但我希望追求完美音乐,这是我的一个梦想,并且在追求这个梦想的过程中,找到自己,并且不断地发现全新的自我。”
就像每一个在艺海飘泊的艺术家那样,汪洋不仅在探寻艺术的高度,也在探寻自己内心的广度。而“汪洋”这个名字,似乎也预示着他的命运:音乐是浩瀚的海洋,是无边无际、无限宽广的。在学习音乐中,不管是传统音乐比如古典主义时期或是浪漫主义时期的交响乐或是协奏曲,还是现代的比如蓝调或是爵士乐,都有非常多的好的内容可以借鉴和吸收,并融合成自己的东西。追求音乐之梦也是修行修心,这是一条漫长的成长之路。
只要想到能够坐在钢琴前,想到每一次忘情的演奏,想到享受音乐的人们,这种幸福感就成为汪洋坚持音乐创作的驱动力。访谈中,汪洋反复强调自己感到十分幸运,因为在很年轻的时候就坚定了自己的梦想,并且享受着追逐梦想的无穷乐趣。他说:“对于我来说,艺术之路才刚刚开始,未来的路还很长,我想我会坚定地走下去,继续在这个修行的道路上跋涉。”
虽然汪洋自谦地表示他的艺术之路才刚刚开始,但他已经走出了自己的风格,他将自己的音乐定义为“更具有民族性和开创性”。在之前杭州永福禅寺音乐会上和“江南笛王”杜如松老师合作的 《二泉映月》,是根据中国民乐改编的钢琴曲,他感觉也是一种新的艺术尝试。
极富激情的演奏、娴熟细腻的技巧,在古典主义的演绎当中,又有着强烈的民族情感,这是汪洋自己的音乐追求。在获得2004年国际拉赫玛尼诺夫钢琴比赛金奖后,受拉赫玛尼诺夫音乐的影响,汪洋更愿意自己的音乐贴近民族、贴近自然的风貌。从俄罗斯学成归来之后,汪洋走遍了贵州、云南、四川等许多地方寻找原生态的音乐,在被那些来自民间的原生态音乐震撼的同时也将从中汲取到的养分融入自己的音乐创作。他认为,怎样输出我们的民族的音乐、民族的声音,是中国钢琴家的一份责任。
多元的艺术体验
17岁那年,汪洋考取了首都师范大学声乐歌剧专业,同时攻读于中央音乐学院的钢琴系。大学期间,他受美国茱丽亚音乐学院声乐歌剧系主任的邀请,攻读了歌剧独唱家学位,还参加了许多国际大中型音乐会的演出,加拿大魁北克交响乐团、英国皇家交响乐团、芝加哥交响乐团、维也纳室内乐团、德国广播乐团、以色列交响乐团等,都和汪洋有过合作。Russian Vladivostok国际音乐节、South Korea 艺术节、SAPPORO 音乐会、英国BBC电视台及Ukrainian艺术节,都曾对汪洋的演奏艺术作出了肯定的评价。他还曾在奥斯卡颁奖典礼上独奏演出。自从离开家乡后,汪洋就像钟表一样不停地行走;在经历了不同地域、不同文化的洗礼之后,他的音乐更加丰富了,他的性格更加沉稳了。娴熟激情的演奏风格、炉火纯青的演绎技巧,仿佛指尖上的舞蹈一样,流淌的音符让所有听众陶醉。
谈起幼年时的经历,汪洋坦言:“我幼年时接受过一段俄罗斯教育,他们很注重音乐方面的培养。确实,我有这方面的天赋,但现在也仅是弹琴弹得好,对音乐不一定有很深的理解能力和感受能力。要成为一个优秀的音乐家,必须要用灵魂去感悟、去热爱,如果你一辈子干这事,不热爱它的话,是很没有意思的。”
词作家郑玉玺说过:“音乐是一种善于表现和激发感情的艺术,可以说,音乐的欣赏过程就是感情的体验过程,它既是对音乐的感情内涵进行体验的过程,同时也是自己的感情和音乐中表现的感情相互交融、发生共鸣的过程。”感情体验都是在进行音乐欣赏时不可缺少的一种心理要素,汪洋实践着这种情感体验理念。
汪洋不仅创作音乐,也走进音乐的故事里,甚至跨界演起了电影。《博格达恋曲》这部电影讲述的是一位钢琴家和一个采药姑娘的爱情故事。两人相知相爱,后来因为不得已的原因分开了。当两人再度重逢的时候,姑娘已经失忆。故事中的钢琴家就用一首钢琴曲唤醒了这位采药姑娘的美好记忆,同时也唤醒了他们的爱情。汪洋亲自为这部电影作曲。作为故事的演绎者,他把故事中温暖、明净、完美的情感带进乐曲中。
音乐,是他心灵最深处的吟唱。他努力谱写着能打动周围和未来的金色之音。这就是青年钢琴演奏家汪洋的艺术追求!□
他就是俄罗斯交响乐团钢琴首席演奏家汪洋。
2013年早春,年轻的钢琴家汪洋和“江南笛王”杜如松合作的由民乐改编的钢琴曲目《二泉映月》回响在杭州永福禅寺“天籁云和”音乐会的现场,沉稳灵动的琴声配合着悠扬绵长的笛声,带给观众不一样的视听感受。
琴声余音绕梁,三日不绝,细细听来,一种深沉却飘然出世的感觉占据人的心头,仿佛一切尘嚣都已远去,只有这天籁之音。
钢琴,原来也可以奏出传统的古韵悠扬。
“钢琴已经成为我生命的一部分”
汪洋出生在吉林延边朝鲜族自治州一个小家庭,处在边境地区的延边充满了民族风情。那里的人们大都喜爱音乐,少数民族特有的能歌善舞的艺术禀赋潜移默化地影响了他对于音乐的敏感。汪洋3岁起开始学琴,从怀揣着自己的音乐之梦,到如今在国内外践行自己的音乐之路,已有20年光景。
常年在国外,汪洋适应了不停变换的生活,而音乐家的身份更让他获得了国内外观众的认可和尊重。现在的汪洋已经成为俄罗斯交响乐团青年钢琴首席演奏家、VLADIVOSTOK钢琴演奏家。年轻的他参加了俄罗斯文化年、乌克兰艺术节、奥斯卡颁奖盛典、韩国东亚艺术节、日本樱花艺术节、德国国际音乐节、俄罗斯远东国际钢琴比赛、德国慕尼黑啤酒节、美国辛辛那提音乐会、加拿大UBC音乐会及新年音乐会及中国国家大剧院中国国际音乐节项目音乐会等一系列国际大中型音乐会的演出。在异国他乡的演奏岁月中,汪洋得奖不胜枚举。
2005年,汪洋得到了与维也纳国家交响乐团合作钢琴协奏的机会,这令他难忘。因为对于音乐家来说,能够在高贵的艺术圣殿维也纳金色大厅演奏是无上的荣耀。当演奏结束,一贯被评价为挑剔傲慢的维也纳观众热烈鼓掌时,汪洋觉得自己终于成功地站到了当年梦想的地方。
谈到对音乐的爱好,汪洋说:“我热爱,因为这份职业让我感受到什么是荣誉;因为钢琴已经成为我生命的一部分。”
音乐之路汪洋漫漫
艺术养心,文化化人。早在两千多年前,在孔子提出的“六艺”(礼乐射御书数)教育理念中,就有“乐”。“乐”即是音乐。作为“艺”,它能滋养听者的生命。汪洋作为音乐的践行者,这样描述他的音乐修行:“德国著名钢琴家施纳勃曾经说过:伟大的音乐,你永远不可能达到,你的演奏永远不可能像作品那样完美。但我希望追求完美音乐,这是我的一个梦想,并且在追求这个梦想的过程中,找到自己,并且不断地发现全新的自我。”
就像每一个在艺海飘泊的艺术家那样,汪洋不仅在探寻艺术的高度,也在探寻自己内心的广度。而“汪洋”这个名字,似乎也预示着他的命运:音乐是浩瀚的海洋,是无边无际、无限宽广的。在学习音乐中,不管是传统音乐比如古典主义时期或是浪漫主义时期的交响乐或是协奏曲,还是现代的比如蓝调或是爵士乐,都有非常多的好的内容可以借鉴和吸收,并融合成自己的东西。追求音乐之梦也是修行修心,这是一条漫长的成长之路。
只要想到能够坐在钢琴前,想到每一次忘情的演奏,想到享受音乐的人们,这种幸福感就成为汪洋坚持音乐创作的驱动力。访谈中,汪洋反复强调自己感到十分幸运,因为在很年轻的时候就坚定了自己的梦想,并且享受着追逐梦想的无穷乐趣。他说:“对于我来说,艺术之路才刚刚开始,未来的路还很长,我想我会坚定地走下去,继续在这个修行的道路上跋涉。”
虽然汪洋自谦地表示他的艺术之路才刚刚开始,但他已经走出了自己的风格,他将自己的音乐定义为“更具有民族性和开创性”。在之前杭州永福禅寺音乐会上和“江南笛王”杜如松老师合作的 《二泉映月》,是根据中国民乐改编的钢琴曲,他感觉也是一种新的艺术尝试。
极富激情的演奏、娴熟细腻的技巧,在古典主义的演绎当中,又有着强烈的民族情感,这是汪洋自己的音乐追求。在获得2004年国际拉赫玛尼诺夫钢琴比赛金奖后,受拉赫玛尼诺夫音乐的影响,汪洋更愿意自己的音乐贴近民族、贴近自然的风貌。从俄罗斯学成归来之后,汪洋走遍了贵州、云南、四川等许多地方寻找原生态的音乐,在被那些来自民间的原生态音乐震撼的同时也将从中汲取到的养分融入自己的音乐创作。他认为,怎样输出我们的民族的音乐、民族的声音,是中国钢琴家的一份责任。
多元的艺术体验
17岁那年,汪洋考取了首都师范大学声乐歌剧专业,同时攻读于中央音乐学院的钢琴系。大学期间,他受美国茱丽亚音乐学院声乐歌剧系主任的邀请,攻读了歌剧独唱家学位,还参加了许多国际大中型音乐会的演出,加拿大魁北克交响乐团、英国皇家交响乐团、芝加哥交响乐团、维也纳室内乐团、德国广播乐团、以色列交响乐团等,都和汪洋有过合作。Russian Vladivostok国际音乐节、South Korea 艺术节、SAPPORO 音乐会、英国BBC电视台及Ukrainian艺术节,都曾对汪洋的演奏艺术作出了肯定的评价。他还曾在奥斯卡颁奖典礼上独奏演出。自从离开家乡后,汪洋就像钟表一样不停地行走;在经历了不同地域、不同文化的洗礼之后,他的音乐更加丰富了,他的性格更加沉稳了。娴熟激情的演奏风格、炉火纯青的演绎技巧,仿佛指尖上的舞蹈一样,流淌的音符让所有听众陶醉。
谈起幼年时的经历,汪洋坦言:“我幼年时接受过一段俄罗斯教育,他们很注重音乐方面的培养。确实,我有这方面的天赋,但现在也仅是弹琴弹得好,对音乐不一定有很深的理解能力和感受能力。要成为一个优秀的音乐家,必须要用灵魂去感悟、去热爱,如果你一辈子干这事,不热爱它的话,是很没有意思的。”
词作家郑玉玺说过:“音乐是一种善于表现和激发感情的艺术,可以说,音乐的欣赏过程就是感情的体验过程,它既是对音乐的感情内涵进行体验的过程,同时也是自己的感情和音乐中表现的感情相互交融、发生共鸣的过程。”感情体验都是在进行音乐欣赏时不可缺少的一种心理要素,汪洋实践着这种情感体验理念。
汪洋不仅创作音乐,也走进音乐的故事里,甚至跨界演起了电影。《博格达恋曲》这部电影讲述的是一位钢琴家和一个采药姑娘的爱情故事。两人相知相爱,后来因为不得已的原因分开了。当两人再度重逢的时候,姑娘已经失忆。故事中的钢琴家就用一首钢琴曲唤醒了这位采药姑娘的美好记忆,同时也唤醒了他们的爱情。汪洋亲自为这部电影作曲。作为故事的演绎者,他把故事中温暖、明净、完美的情感带进乐曲中。
音乐,是他心灵最深处的吟唱。他努力谱写着能打动周围和未来的金色之音。这就是青年钢琴演奏家汪洋的艺术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