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01 北京篇
雕刻时光 书店抑或咖啡馆
最初开在北大附近,近两年迁到了魏公村路,并在香山南门附近开了分店。严格地说,雕刻时光并不是一家书店,而是咖啡店和书吧的综合体,店内的书籍大多只供阅读。小小的门廊,三级小阶,未经粉饰的木门,黄色的灯光从玻璃窗后面淡淡地透出来。门旁支出一个圆圆的绿色的招牌,四个花体字:雕刻时光。找一张小小的圆桌坐下,要上一杯Cappuccino,随便点一些点心,从架子上抽下一本书,与绕梁的爵士乐相伴——就这样成就了一个惬意香浓的下午。
个人感觉这里更确切地说是一家酒吧,比较有格调,最早在北大小南门的一条小胡同里面,当时那里还有万圣书园、三夫户外等,而今在各自的领域里都各领风骚。
三味书屋 正统严肃的学者气息
这是鲁迅先生“三味书屋”的现实版,在民族文化宫对面的胡同里幽幽地开了二十余年,目前已经成为北京的一个旅游景点。一层为半地下,四面都是书,中间有一圈桌椅,可以坐下来看。二层为茶馆,可以喝茶谈天。气质清冷,来的人不多,但都有质有量,尤其严肃知识分子居多,非常具中国当代作家们的精神和氛围。作家签售、接待外国访问团、音乐会、学术研讨会,这里真正有质量的活动非常多。这里来过美国副总统、各国大使、独立制片人、导演等,也会有来自唐山的皮影戏老艺人在临时布置的舞台上边唱边演。
02 上海篇
汉源书店 茶馆里的书店
去汉源书店之前,怎么也不会想到它是这个样子的。我一直以为它只是一家摆放着茶几和椅子,可供买书人坐下来歇歇脚的书店,就像许多我们曾经见过的书店一样,书店一隅有一块供人小憩、喝茶的地方,书多桌少。可是汉源书店不是这样的。
书店的门面很古雅,“汉源书店”四字为汉隶,镶有红红的细方框边,组成一方阳文印章状。进得门去,也是古雅气十足,迎面的一屏圆弧形大书架看似不经意但肯定是刻意布置过地放着几排书。墙上、立柱上摆满各种壁挂、小饰品,这些东西无一例外的也是旧货。最里面的一间放的是店主收集来的各种旧家具,甚至有旧衙门里的“肃静”牌。在这样的一方有点感觉时光倒流的空间里,三十多桌男男女女各自捧着书埋头苦读,任何声响都无法使他们抬起头来张望。汉源书店里非常安静,静得使我在拍照时,觉得连照相机快门的“咔嚓”声都是巨响,从而产生一种打扰别人的抱歉感。
季风书园 地铁站里的书店
淮海南路地铁站里的季风书园很大,客流量也大,大部分是等候地铁的人,顺手买上一些书翻看,但名气大了,专程过来买书的人也不少。在书店的过道里,还放着一些桌椅,专供买书的人坐下来慢慢地看,当然也提供各类饮料,让乘坐地铁的赶路人稍事休息。
令我感到吃惊的是,这里的书多而新,不像人们印象中一些位于交通口岸的书店所出售的图书陈旧而价贵。因为买书的人多,面积大,季风书店图书的品种比较齐全,新书也能够及时上架,甚至做到比一般的书店新书上架速度更快。坐一次地铁,逛一次季风书店,几乎就不用再找另外的书店了。
03 广州篇
博尔赫斯 以不变应万变
博尔赫斯在广州已经开了十年,若说尚有不知道的人,也未必是这个城里的爱书者。老板之一的陈侗,这么多年一直坚持做同一种形式的书,甚至坚持同一种文化氛围。他说,“不变就是硬道理”,即使知道广州人爱的不是那杯茶也好,还是如此继续,由着自己的性子,反而赢得艺术文化界一片赞扬声。十年前,陈侗从一些出版社的仓库里直接挑一些他喜欢的仓货来经营最原始的“博尔赫斯”书店。起这名字不仅是因为他仰慕名字的主人,更因为他一直在做这类最原始的好书。2002年,书店一度易址,全城关注,之后消失。再出现时,陈侗赋予书店“小”的概念,书店不仅面积较小,书的数量也以一本为单位。你若需要多本,未必能卖给你。如今书店不设座位,10来平方的位置除了店员收款用的桌椅外,店内不许吃喝不许留坐,只为了保留一个纯粹的严肃文化空间。
左岸书店 前卫沙龙
左岸书店里很多书是只供阅读而不出售的,书架上标明只供阅读的书就占总数的40%。像《毕加索全集》,还有早期印象派、后印象派,如塞尚、德加、梵高、高更等人的集子。
左岸书店不像一个书店,反倒更像一个沙龙。位于新安大厦一楼一个拐角处的它,由于不紧挨着过道,门前正好有一块空地,于是,这里就摆起了一个茶几和几张凳子,搁上一套喝功夫茶的茶具,无论什么时候来,都可以看到有人在优哉游哉地喝着功夫茶。这也就是说它像个沙龙的原因。
店的面积很小,约13平方米,但却划出2/5的面积来做个人免费展览,这被很多人认为是奢侈的行为。不过,除了自己的一些作品,已经有一段时间没有做其他一些展览了。如果你有作品,可以拿到店里,如果主人觉得可以,你就可以展出。一直到现在为止,主要是附近美院学生的作品。
04 香港篇
PAGE ONE(叶一堂) 数之不尽的画册
PAGE ONE现在算是香港规模最大的书店了,相当于台北的诚品和上海的季风。但与这两家不同的是,PAGE ONE的英文书和画册要多得多。在大商城里开店的PAGE ONE自然是很气派的,面积巨大,装修隆重,分区明晰,放眼望去都是无尽的书。在又一城的PAGE ONE,还设有咖啡厅,简直是书店的最佳理想样板。书店除了卖书,还卖相关产品,比如哈利·波特玩具、LOMO相机等等。而最吸引人的是杂志区和画册区,这里的外国杂志种类应该是香港书店中最多的,画册区里有种类繁多的设计、建筑、时尚、摄影、电影等各类画册。
05 台湾篇
诚品书店 阅读永远不打烊
1989年,诚品由台北仁爱路圆环的第一家诚品书店开始,本着人文、艺术、创意、生活的初衷,发展为今日以文化创意为核心的复合式经营模式。创始之初,诚品以书店为品牌核心,目前营运范畴已扩展至画廊、出版、展演活动、艺文空间和课程、文创商品,以及捷运站、医院、学校等各类型特殊通路之经营,并延伸至商场开发经营和专业物流中心建置等领域。诚品是“城市人的集体创作”,连锁而不复制的经营模式,尊重各地文化特质,透过“人、空间、活动”的互动积累,发展出不同的场所精神和经营内容,塑造了城市中不同角落、不同内涵的文化氛围。
1995年,诚品推出“今夜不打烊”的创意,得到读者的热烈回应。从那以后,诚品成了全台湾第一家24小时不打烊的书店。
雕刻时光 书店抑或咖啡馆
最初开在北大附近,近两年迁到了魏公村路,并在香山南门附近开了分店。严格地说,雕刻时光并不是一家书店,而是咖啡店和书吧的综合体,店内的书籍大多只供阅读。小小的门廊,三级小阶,未经粉饰的木门,黄色的灯光从玻璃窗后面淡淡地透出来。门旁支出一个圆圆的绿色的招牌,四个花体字:雕刻时光。找一张小小的圆桌坐下,要上一杯Cappuccino,随便点一些点心,从架子上抽下一本书,与绕梁的爵士乐相伴——就这样成就了一个惬意香浓的下午。
个人感觉这里更确切地说是一家酒吧,比较有格调,最早在北大小南门的一条小胡同里面,当时那里还有万圣书园、三夫户外等,而今在各自的领域里都各领风骚。
三味书屋 正统严肃的学者气息
这是鲁迅先生“三味书屋”的现实版,在民族文化宫对面的胡同里幽幽地开了二十余年,目前已经成为北京的一个旅游景点。一层为半地下,四面都是书,中间有一圈桌椅,可以坐下来看。二层为茶馆,可以喝茶谈天。气质清冷,来的人不多,但都有质有量,尤其严肃知识分子居多,非常具中国当代作家们的精神和氛围。作家签售、接待外国访问团、音乐会、学术研讨会,这里真正有质量的活动非常多。这里来过美国副总统、各国大使、独立制片人、导演等,也会有来自唐山的皮影戏老艺人在临时布置的舞台上边唱边演。
02 上海篇
汉源书店 茶馆里的书店
去汉源书店之前,怎么也不会想到它是这个样子的。我一直以为它只是一家摆放着茶几和椅子,可供买书人坐下来歇歇脚的书店,就像许多我们曾经见过的书店一样,书店一隅有一块供人小憩、喝茶的地方,书多桌少。可是汉源书店不是这样的。
书店的门面很古雅,“汉源书店”四字为汉隶,镶有红红的细方框边,组成一方阳文印章状。进得门去,也是古雅气十足,迎面的一屏圆弧形大书架看似不经意但肯定是刻意布置过地放着几排书。墙上、立柱上摆满各种壁挂、小饰品,这些东西无一例外的也是旧货。最里面的一间放的是店主收集来的各种旧家具,甚至有旧衙门里的“肃静”牌。在这样的一方有点感觉时光倒流的空间里,三十多桌男男女女各自捧着书埋头苦读,任何声响都无法使他们抬起头来张望。汉源书店里非常安静,静得使我在拍照时,觉得连照相机快门的“咔嚓”声都是巨响,从而产生一种打扰别人的抱歉感。
季风书园 地铁站里的书店
淮海南路地铁站里的季风书园很大,客流量也大,大部分是等候地铁的人,顺手买上一些书翻看,但名气大了,专程过来买书的人也不少。在书店的过道里,还放着一些桌椅,专供买书的人坐下来慢慢地看,当然也提供各类饮料,让乘坐地铁的赶路人稍事休息。
令我感到吃惊的是,这里的书多而新,不像人们印象中一些位于交通口岸的书店所出售的图书陈旧而价贵。因为买书的人多,面积大,季风书店图书的品种比较齐全,新书也能够及时上架,甚至做到比一般的书店新书上架速度更快。坐一次地铁,逛一次季风书店,几乎就不用再找另外的书店了。
03 广州篇
博尔赫斯 以不变应万变
博尔赫斯在广州已经开了十年,若说尚有不知道的人,也未必是这个城里的爱书者。老板之一的陈侗,这么多年一直坚持做同一种形式的书,甚至坚持同一种文化氛围。他说,“不变就是硬道理”,即使知道广州人爱的不是那杯茶也好,还是如此继续,由着自己的性子,反而赢得艺术文化界一片赞扬声。十年前,陈侗从一些出版社的仓库里直接挑一些他喜欢的仓货来经营最原始的“博尔赫斯”书店。起这名字不仅是因为他仰慕名字的主人,更因为他一直在做这类最原始的好书。2002年,书店一度易址,全城关注,之后消失。再出现时,陈侗赋予书店“小”的概念,书店不仅面积较小,书的数量也以一本为单位。你若需要多本,未必能卖给你。如今书店不设座位,10来平方的位置除了店员收款用的桌椅外,店内不许吃喝不许留坐,只为了保留一个纯粹的严肃文化空间。
左岸书店 前卫沙龙
左岸书店里很多书是只供阅读而不出售的,书架上标明只供阅读的书就占总数的40%。像《毕加索全集》,还有早期印象派、后印象派,如塞尚、德加、梵高、高更等人的集子。
左岸书店不像一个书店,反倒更像一个沙龙。位于新安大厦一楼一个拐角处的它,由于不紧挨着过道,门前正好有一块空地,于是,这里就摆起了一个茶几和几张凳子,搁上一套喝功夫茶的茶具,无论什么时候来,都可以看到有人在优哉游哉地喝着功夫茶。这也就是说它像个沙龙的原因。
店的面积很小,约13平方米,但却划出2/5的面积来做个人免费展览,这被很多人认为是奢侈的行为。不过,除了自己的一些作品,已经有一段时间没有做其他一些展览了。如果你有作品,可以拿到店里,如果主人觉得可以,你就可以展出。一直到现在为止,主要是附近美院学生的作品。
04 香港篇
PAGE ONE(叶一堂) 数之不尽的画册
PAGE ONE现在算是香港规模最大的书店了,相当于台北的诚品和上海的季风。但与这两家不同的是,PAGE ONE的英文书和画册要多得多。在大商城里开店的PAGE ONE自然是很气派的,面积巨大,装修隆重,分区明晰,放眼望去都是无尽的书。在又一城的PAGE ONE,还设有咖啡厅,简直是书店的最佳理想样板。书店除了卖书,还卖相关产品,比如哈利·波特玩具、LOMO相机等等。而最吸引人的是杂志区和画册区,这里的外国杂志种类应该是香港书店中最多的,画册区里有种类繁多的设计、建筑、时尚、摄影、电影等各类画册。
05 台湾篇
诚品书店 阅读永远不打烊
1989年,诚品由台北仁爱路圆环的第一家诚品书店开始,本着人文、艺术、创意、生活的初衷,发展为今日以文化创意为核心的复合式经营模式。创始之初,诚品以书店为品牌核心,目前营运范畴已扩展至画廊、出版、展演活动、艺文空间和课程、文创商品,以及捷运站、医院、学校等各类型特殊通路之经营,并延伸至商场开发经营和专业物流中心建置等领域。诚品是“城市人的集体创作”,连锁而不复制的经营模式,尊重各地文化特质,透过“人、空间、活动”的互动积累,发展出不同的场所精神和经营内容,塑造了城市中不同角落、不同内涵的文化氛围。
1995年,诚品推出“今夜不打烊”的创意,得到读者的热烈回应。从那以后,诚品成了全台湾第一家24小时不打烊的书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