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集群视角下地方高校数字媒体专业“互嵌式”教学改革研究

来源 :高教学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njoy_flying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文章以创新集群(Innovation Cluster)理论为研究视角,针对地方院校数字媒体专业人才培养与社会用人需求脱节的问题,将数字媒体专业教学改革过程中涉及的多元主体要素(政府、企业、大学、研究机构、用人单位)作为研究对象,将其纳入到“创新集群”这一理论框架中,分析创新集群各主体互嵌的动因、机理、内容及途径,明确“互嵌式”教学改革的要素、结构和基本特征。并对传统的“课堂教学+实践教学”进行重构,从认知互嵌、资源互嵌、组织互嵌、结构互嵌、人际互嵌、利益互嵌六个维度出发,提出“互嵌式”教学改革实施路径,旨在打造“人才共培、专业共建、平台共创、成果共管、责任共担、互利共赢”的创新集群利益共同体。
  关键词:创新集群;地方高校;数字媒体;互嵌;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1)33-0038-04
  Abstract: Taking the Innovation Cluster theory as the research perspective, aiming at the disconnection between the cultivation of digital media professionals in local colleges and the social employment demand, the paper takes the multi-subject elements (government, enterprises, universities, research institutions and employers) involved in the teaching reform of digital media as the research object. This paper puts it into the theoretical framework of "innovation cluster", analyzes the motivation, mechanism, content and way of "mutual embedding" of each subject of innovation cluster, and clarifies the elements, structure and basic characteristics of "mutual embedding" teaching reform. And the traditional "classroom teaching + practice teaching" is reconstructed, and the implementation path of "mutual embedding" teaching reform is put forward from six dimensions: mutual embedding of cognition, mutual embedding of resources, mutual embedding of organization, mutual embedding of structure, mutual embedding of people and mutual embedding of interests. The aim is to build a community of interest in innovation cluster, which it aims to build an innovation cluster interest community of "joint talent training, professional co-construction, platform co-creation, achievement co-management, responsibility sharing, mutual benefit and win-win".
  Keywords: Innovation Cluster; local colleges; digital media; interembedding; teaching reform
  一、地方高校數字媒体专业教育发展及教学研究现状
  2016年11月,国务院印发《“十三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数字创意产业首次纳入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2020年9月,国家发展改革委、科技部、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等四部门联合出台《关于扩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 培育壮大新增长点增长极的指导意见》,提出应增强产业集群创新引领力,加快建设数字创意产业集群,鼓励数字创意产业与文教、旅游、智慧农业等领域融合发展。伴随着新兴产业飞速发展的是不同层次、不同岗位专业化人才的缺失,尤其是具有创新综合职业能力高端人才的荒芜。根据《2019年度中国数字创意产业人才培养白皮书》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12月31日,我国开设数字媒体相关专业的本科院校已超过200所,各个高校根据自身办学特点与现有办学条件确定了不同的培养方向:一类是具有浓厚工科气息的专业大类“数字媒体技术”,大多依托软件与信息工程学院、计算机学院等理工学科,偏重数字编程、软件研究等计算机技能,学生毕业后获得工学学士学位,旨在培养数字媒体软件开发和产品设计、多媒体信息采编、多媒体产品开发与制作等兼备计算机技术和艺术修养的复合型人才。另一类是属于艺术大类下的设计学类专业“数字媒体艺术”,大多依托艺术设计学院或人文学院,是一个跨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的综合性学科,集中体现了“科学、艺术和人文”的理念,要求学生有较高的审美能力、艺术功底,学生毕业后授予艺术学学士学位,旨在培养视觉/交互设计、移动多媒体信息制作、网络传媒、动漫与游戏制作、广告设计等兼备艺术修养和计算机技术的复合型人才。然而,大部分地方高校数字媒体专业教学与社会需求都存在明显脱节现象,数字媒体人才缺口达到每年15万人左右,兼通创意、艺术、技术、市场的复合型人才严重匮乏。   针对这一实际情况,我国学者从不同角度和侧重点对数字媒体专业教育及培养模式进行了探讨。学者肖永亮早在2006年就对美国几所大学数字媒体相关学科进行了实地考察,深入分析了其教育形态、专业设置、学科特点和教学模式。国外数字媒体教育非常注重高校、企业、科研机构等各创新主体的优化配置和集聚,通过参与公共项目掌握媒体产品所需的文化内涵、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如麻省理工学院(MIT)的媒体艺术与科学专业,有56个跨学科实验室和研究中心,让具有不同学科背景的教师和学生打破院系界限,共享资源、共同参与一个项目的研究。贾铮结合OBE理念和新工科背景,针对盐城师范学院数字媒体技术专业教学现状,提出以“学生核心能力培养为中心、层次化专业课程体系、基于评价型课程持续改进”的教学改革方法。单鹏、乔庆源通过对国内外数字媒体艺术专业现状考察,从教学内容、学习时间与空间、考核方式、评分机制及选修专业等方面进行阐述,提出了以学生为中心的“专业+项目+实践+评价”相结合的教学模式;赵慧勤、陈晓慧以山西大同大学数字媒体技术专业为例,从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协同育人平台、课程体系、师资队伍等六个方面对教学模式进行了构建;李望秀、李华新强调了数字媒体教学重点应集中于课程设置、教学环境、教学模式、社会服务四大方向。
  综上可得,大部分研究者只是根据本校的教学实践与自身经验进行论述,还未上升至理论高度,研究结论较为分散;部分学者只是程式化地将校企合作、产学研的概念植入,把教学过程孤立地拆分为“理论教学+实践教学+顶岗实习”,忽略了多元主体之间知识、资源、行为、绩效等各要素的整合与互动。数字媒体产业需要的是艺术人文底蕴、数字信息技术与市场化思维融会贯通的复合型创新人才,数字媒体学科和其他领域学科交叉融合是大势所趋。要强化全媒型、跨学科型、融合型、专家型的数媒人才培养。而许多地方高校在培养目标、教学设计、课程设置及师资配备上,“创新为魂、技术为骨、艺术为筋、实践为根、市场为基、应用为本”的局面并没有完全打开,学科建设与当地多元创新主体(政府、企业、研究机构)之间分工合作、資源互补的机制并没有真正建立,这不仅弱化了数字媒体人才的创新能力,同时也难以产生创新集聚效应和辐射效应,进而降低整个地区的创新效率。
  二、创新集群在数字媒体教学中的内涵指向与现实价值
  1912年,美籍奥地利学者约瑟夫·熊彼特(Joseph Alois Schumpeter)在其著作《经济发展理论》中强调“创新”是在满足市场需求前提下,不断寻找新的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并将其引入生产体系内进行优化组合,形成一种新的生产函数。它不是天马行空、随意分布的独立存在,而是趋于在时间、空间和某些行业中“聚集”。1988年,美国经济学家罗森伯格(N.Rosenberg)首次将“创新”和“集群”作为并列范畴,提出了“创新集群”概念,并对其产生的根源、扩散过程、分类特征等进行了深入探讨。OECD(Organization for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在众学者理论研究基础上,通过对发达国家创新集群的实证研究,在1999年至2001年间发布了《集群:促进创新之动力》①、《创新集群:国家创新体系的推动力》②等系列研究报告,将创新集群视为简化的国家创新系统,由企业、研究机构、大学、风投机构、中介组织等构成,通过产业链、价值链和知识链形成创新协作关系, 以集聚经济和大量知识溢出为特征的技术经济网络。
  综上,所有关于创新集群的研究都强调了知识和技能的密集交换,而这种密集交换必须依赖于不同创新主体的互动连接,因此在创新集群视角下进行数字媒体教学改革研究,旨在树立整体、平衡、共生的观念,将地方高校数字媒体专业植入该区域创新集群系统中进行分析,明确该专业在区域创新过程中的客观位置及未来发展趋向,并把教学过程转变成一种“集群内部的知识交换转换、交互学习以及价值的集聚”。其现实价值在于,将地方高校人才培养过程中涉及的不同创新主体(政府、产业、大学、研究机构、用人单位),纳入创新集群这一理论框架中,从集群中各要素之间的角色定位、内在运作规律、协同度及影响因素等多个方面深入研究,揭示集群内部知识交换转换、资源整合、交互学习及价值集聚的机理,以此为数字媒体教学改革提供参考依据。
  三、“互嵌式”教学改革的核心与重点
  “互嵌式”教学改革核心是充分发挥地方高校在一定区域内知识中心的作用,将传统的“课堂教学+实践教学”在维度上进行重构,将创新集群中的多元主体(政府、产业、科研机构、用人单位)作为互嵌对象,通过资源(知识、资金、技术、人才等)、关系链接、运行机制、利益绩效的交互渗透,在认知、资源、组织、结构、人际、利益等方面展开深度融合、互相嵌入,实际是把数字媒体专业转化为提升当地集群创新水平的动力源,促进校内资源与校外资源优化配置,提高了学生的知识储备、专业技能与集群内多元主体(政、产、学、研、用)之间的匹配程度,更好地培养契合市场需求、熟悉企业岗位职能、具备职业素养的专业人才。我们应把教学改革与创新集群系统中各个环节及影响因素互嵌进行研究,通过分析数字媒体专业在整个集群系统中的地位、性质、特征和功能,尤其是它与政府、企业、大学、研究机构、用人单位多重复杂要素之间的互嵌关系,充分整合平台、渠道、设计和技术上的全领域资源,使人才培养既融合社会多元主体的参与,同时也服务于社会多元主体。
  首先,需明确数字媒体专业教学改革过程中涉及的多元主体要素(政府、企业、大学、研究机构、用人单位)的角色定位、运作原理和协同情况,了解它们在创新集群内部进行知识交换转换、资源互嵌、交互学习及价值集聚的运行机制。
  其次,应处理好“互嵌式”教学改革中的主客体关系——谁来引领、谁来实施、谁来协调推进。
  最后,在教学改革过程中权衡各方利益,制定成果共享、利益趋同等目标,在充分运用集群各主体资源优势的同时,亦能保持数字媒体专业自身稳定性。
其他文献
第371例——发热伴全身关节疼痛,皮肤黄染
期刊
摘 要:教育部提出一流本科课程“双万计划”后,一流课程建设的目标更加明确。中兽医学和中医学一脉相承,是中华民族的瑰宝,几千年来为保障我国畜牧业的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中兽医学课程是高等农业院校动物医学专业的专业核心课,蕴含了丰富的思政元素。本课程团队以“立德树人”为总体目标,以专业能力培养为主线对该课程进行建设,文章总结回顾了聊城大学中兽医学课程在一流课程目标下的建设情况。  关键词:中兽医学;课程
目的 了解未诊断慢性肾脏疾病(CKD),且接受血运重建冠心病患者的肾功能状态,探讨肾功能与患者预后之间的关系,明确选择合理的血运重建方式能否使患者获益。方法 入选无肾脏病史、并接受血运重建治疗的冠心病患者,肾功能根据肌酐清除率(CrCl)分级,评价不同肾功能患者的临床特征、冠状动脉病变和血运重建情况以及临床预后。结果 入选患者2896例,肾功能不全患者的住院期和随访期病死率以及随访期卒中的发生率高
摘 要:针对当前导师制在创新型人才培养中存在定位不明确、职责过泛等问题,以模块化教学理论为载体,提出科研与教学相结合的创新型人才培养新模式,并论述其架构、实施规则和模块关系,以形成模块化课程体系。以机械工程专业人才培養模式为应用案例,结合导师研究方向构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模块化课程框架,并通过“挖掘机冷却风扇结构的应力分析与优化”课题的顺利开展,论证文章提出的新模式在人才培养实践中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卒中的发生和转归是多因素的,卒中后脑损害的恢复是建立在人体内环境稳定的基础上,其中机体营养状态直接影响卒中的转归。一些欧美国家所颁布的卒中管理指南和专家共识都推荐对所有卒中患者进行营养基线评定并采取措施纠正或改善卒中患者的营养障碍。为了统一和规范卒中与营养管理的认识,关注卒中患者的营养管理,神经和营养专家提出了营养治疗的实施方法,呼吁建立营养评估和干预的体系,培训营养管理人员,确保对卒中患者营养的
期刊
难治性溃疡是指经正规内科治疗无效的消化性溃疡。目前尚无统一的诊断标准,一般包括以下情况:在住院条件下,经内科治疗无效,仍有腹痛、呕吐和体重减轻等症状;慢性溃疡频繁反复发作多年,且对内科治疗的反应愈来愈差;或在维持治疗期间发生并发症者。其发病机制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幽门螺杆菌(Hp)持续感染;高胃酸状态;非甾体消炎药(NSAIDs)等的持续使用;溃疡愈合质量不佳;生长因子减少或缺乏;焦虑、紧张等精神
期刊
任何有效治疗应该能够改善症状和(或)延长寿命。自从经皮冠状动脉(冠脉)介入术(PCI)引入心血管疾病治疗后,PCI的适应证在日益拓宽,PCI能够有效减少有症状冠心病患者的心绞痛,并减少ST段抬高心肌梗死(MI)和高危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的病死率。但该技术能否减少稳定性冠心病患者死亡和MI的预后终点尚不清楚,也没有证据显示可以减少稳定性心绞痛患者的心脏事件。
期刊
由《中华内科杂志》编辑部主办的“2009年内科临床新进展高级研讨班”定于2009年3月6—12日在北京举办。研讨班将邀请全国著名的内科医学专家全面阐述近年来内科医学领域的主要进展。内容包括:抗菌药物的临床应用;糖皮质激素的合理应用;结缔组织病相关肺动脉高压诊治进展;系统性血管炎诊断策略;发热待查的诊治思路;代谢综合征的诊治新进展;纵观糖尿病指南合理使用降糖药物;慢性肾脏病的诊治进展;缺血性卒中的分
期刊
摘 要:地方本科高校肩负着为地方输送应用型人才的重任,因此在进行专业教育的同时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尤为重要。文章着眼于武夷学院茶学专业的创新创业教育情况,较为系统地探讨了地方本科院校茶学专业的创新创业教育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并从创新创业教育教学理念更新、体系构建、师资优化、科研成果转化、实践教育加强以及评价体系健全等方面进行探讨,以期提升茶学专业创新创业教育水平。  关键词:茶学专业;地方本科院校;创新
摘 要:班级心理委员是我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要力量,由于其工作性质的特殊性,基于其明确的角色定位,精心选拔和培养拥有胜任特征的学生来担任显得尤为重要。班级心理委员是高校安排在学生班级中的“观察员”;是连接学生和学生、学生和老师之间的“桥梁”;是朋辈学生的“知心朋友”。班级心理委员的胜任特征包括:高度的角色认同、良好的沟通交流能力、积极的心理状态、遵守职业伦理。文章基于角色定位探析高校班级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