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全面提高小学生说话能力,是素质教育和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语文教师应提高认识,重视对学生说话训练的系统指导,授之以法,开展丰富多彩的说话活动,给学生提供说的机会,鼓励学生勇于说话,乐于说话,养成良好的表现习惯,不断提高学生口头表达的能力。
【关键词】提高认识; 说话活动; 表现习惯
培养学生敏锐、细致、全面、准确进行口头表达不仅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学生学好语文,适应将来社会需要的一个重要要求。
因此,在“小语”教学中应重视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培养。那么,应该如何培养学生这种能力呢?我认为应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1 教师提高认识,是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重要前提
处于基础时期的小学语文教学,必须适应社会的发展,改变传统的语文教学中只强调书面语言的训练、忽视语言训练的倾向,应该将口头语言训练与书面语言训练相提并论。
语文教育心理学表明,口头表达与书面表达虽然是两个不同的心里过程,但是这两个心里过程是互相沟通的。口头表达对发展学生的书面表达有着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尤其是低年级儿童,口述要比书面表达来得容易,这就要求教师应正确、全面地理解作为训练,不应只限于书面训练,还应进行口头表达的训练。
良好的口头表达能力是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前提。
目前,课堂教学中很多情况下是通过听、说的途径来传授知识的。学生听力健全,才能接受和理解教师的知识,然后通过说,表达自己理解的内容。学生表达能力是学习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表达能力的强弱直接影响学习效果。所以,教师在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上下功夫。
2 给学生提供说的机会,是培养口头表达能力的重要环节
2.1 表达阅读体会:结合阅读教学让学生大胆地表达自己的体会。
2.2 表达见解:教师要围绕教学内容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认识欲望,当学生个体遇到疑难问题时,教师可引导学生进行讨论,为每个学生提供表达见解的机会。在讨论中,学生畅所欲言,各抒己见,从而训练了口头表达能力。
2.3 表达观察结果:观察是儿童认识客观世界的重要途径。教师在教学中,必须开阔学生的眼界,让学生观察周围的景物、人物、并把观察结果说出来。
2.4 表达生活:小学生写作素材来自于生活。教师要引导学生留心学校生活、社会生活、家庭生活,让学生从中获得丰富的感性知识和语言积淀,进而培养他们的表达能力。
2.5 表达想象:儿童的想象力是丰富的,教师应善于利用这一特点,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3 养成良好的表现习惯,是提高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重要因素
“表现”是人向客观显示自己的存在,是人的基本能力。小学生年龄小,好胜心强,更有自我表现的愿望,尤其是当这种表现成功地受到老师的赞扬时,学生更是喜上心头。教师应根据儿童的这一特点,让学生在课堂上勇于表现自我,养成敢于发问、敢于说出自己的见解、敢于在众人前讲话等习惯,克服懦弱、自卑、胆怯等不良心理。那么,教师在课堂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表现习惯呢?
3.1 注意方法指导,引导学生“会表现”:小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和掌握知识一样,离不开教师的指导。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教材特点,不失良机教给学生学习方法,充分调动学生各种感官参与口头表达训练,使学生动口、动脑、动手、动情。
3.2 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引导学生“爱表现”:语文教学过程使师生双方活动的过程,只有创设良好的教学气氛,才能使学生爱学习、爱表现。教师的民主作风是促成学生爱表现、敢说话的重要条件。学生在民主、和谐的气氛中学习,表现力得到充分展示,口头表达能力自然会得到提高。
总之,“说话”能力训练,是素质教育和语文课改的要求,是21世纪这崭新时代的需求。语文教师应注重对学生说话训练方法的指导,在一切可利用的机会中充分调动学生说话训练的积极性,扎扎实实地培养和提高学生“说”的能力,把学生培养成善于谈吐、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有用人才。
【关键词】提高认识; 说话活动; 表现习惯
培养学生敏锐、细致、全面、准确进行口头表达不仅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学生学好语文,适应将来社会需要的一个重要要求。
因此,在“小语”教学中应重视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培养。那么,应该如何培养学生这种能力呢?我认为应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1 教师提高认识,是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重要前提
处于基础时期的小学语文教学,必须适应社会的发展,改变传统的语文教学中只强调书面语言的训练、忽视语言训练的倾向,应该将口头语言训练与书面语言训练相提并论。
语文教育心理学表明,口头表达与书面表达虽然是两个不同的心里过程,但是这两个心里过程是互相沟通的。口头表达对发展学生的书面表达有着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尤其是低年级儿童,口述要比书面表达来得容易,这就要求教师应正确、全面地理解作为训练,不应只限于书面训练,还应进行口头表达的训练。
良好的口头表达能力是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前提。
目前,课堂教学中很多情况下是通过听、说的途径来传授知识的。学生听力健全,才能接受和理解教师的知识,然后通过说,表达自己理解的内容。学生表达能力是学习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表达能力的强弱直接影响学习效果。所以,教师在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上下功夫。
2 给学生提供说的机会,是培养口头表达能力的重要环节
2.1 表达阅读体会:结合阅读教学让学生大胆地表达自己的体会。
2.2 表达见解:教师要围绕教学内容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认识欲望,当学生个体遇到疑难问题时,教师可引导学生进行讨论,为每个学生提供表达见解的机会。在讨论中,学生畅所欲言,各抒己见,从而训练了口头表达能力。
2.3 表达观察结果:观察是儿童认识客观世界的重要途径。教师在教学中,必须开阔学生的眼界,让学生观察周围的景物、人物、并把观察结果说出来。
2.4 表达生活:小学生写作素材来自于生活。教师要引导学生留心学校生活、社会生活、家庭生活,让学生从中获得丰富的感性知识和语言积淀,进而培养他们的表达能力。
2.5 表达想象:儿童的想象力是丰富的,教师应善于利用这一特点,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3 养成良好的表现习惯,是提高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重要因素
“表现”是人向客观显示自己的存在,是人的基本能力。小学生年龄小,好胜心强,更有自我表现的愿望,尤其是当这种表现成功地受到老师的赞扬时,学生更是喜上心头。教师应根据儿童的这一特点,让学生在课堂上勇于表现自我,养成敢于发问、敢于说出自己的见解、敢于在众人前讲话等习惯,克服懦弱、自卑、胆怯等不良心理。那么,教师在课堂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表现习惯呢?
3.1 注意方法指导,引导学生“会表现”:小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和掌握知识一样,离不开教师的指导。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教材特点,不失良机教给学生学习方法,充分调动学生各种感官参与口头表达训练,使学生动口、动脑、动手、动情。
3.2 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引导学生“爱表现”:语文教学过程使师生双方活动的过程,只有创设良好的教学气氛,才能使学生爱学习、爱表现。教师的民主作风是促成学生爱表现、敢说话的重要条件。学生在民主、和谐的气氛中学习,表现力得到充分展示,口头表达能力自然会得到提高。
总之,“说话”能力训练,是素质教育和语文课改的要求,是21世纪这崭新时代的需求。语文教师应注重对学生说话训练方法的指导,在一切可利用的机会中充分调动学生说话训练的积极性,扎扎实实地培养和提高学生“说”的能力,把学生培养成善于谈吐、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有用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