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个民族区别于另一个民族最突出的特征,就是民族文化的不同,如果失去这个特征,那么这个民族就会逐渐消亡。历史上有很多这样的例子,比如北魏孝文帝改革,北魏是由鲜卑族拓跋部建立的,是一个少数民族政权,它统一黄河流域后,为了巩固统治,迁都洛阳、改汉姓、说汉话、写汉字、与汉族通婚,在向汉族学习先进文化的过程中,没有注意保留本民族的传统文化,后来这个民族逐渐被汉化,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在中国近代史上,台湾沦为日本的殖民地长达50年之久,日本在台湾的殖民统治,以及抗日战争时期日本在中国沦陷区的殖民统治,都实行奴化教育,学校不得悬挂中国地图,不得出现“中华”字样,日语被定为“国语”,目的就是用日本文化取代中华民族文化,泯灭中国人民的民族意识,让中国人甘心当亡国奴。有一个词叫“亡国灭种”,如果不注意传承和弘扬民族文化,是要亡国灭种的,所以我们一定要“保种”。
在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中,只有中华文明是唯一没有中断过的,从先秦诸子“百家争鸣”奠定基础开始,中华民族文化一脉相承、世代相传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其中中国近代史从1840—1949,只有109年;中国现代史从1949年建国至今,只有64年,加起来还不到200年,所以中华民族文化的主体还是古代的传统文化,我们所要传承和弘扬的是中华传统文化中优秀、精华的部分,“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性地继承。
中华传统文化的核心是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思想,而儒家思想的核心是“仁”和“礼”。“仁”是单人旁,旁边一个大写的“二”字,就是两个人之间的关系,也就是处理好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仁者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相互之间要有爱心,这种爱推而广之,就是爱国家、爱民族、爱家乡、爱学校、爱老师、爱同学,“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人间有爱,社会和谐。“礼”就是要讲文明礼仪,中国素有“礼仪之邦”的称号,文明礼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孟子》说:“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如果同学之间有一点小摩擦,相互礼让一下就能解决了,而不是怒目相向,拳脚相加,甚至造成严重后果。同学之间的矛盾都是人民内部矛盾,不是敌我矛盾,用不着你死我活,所以“君子和而不同”、“礼之用,和为贵”。儒家强调忠孝、节义、修身、济世,去除封建糟粕的内容,那么“忠”就是忠于国家、忠于人民,而不是忠于某个统治者;“孝”就是孝敬父母,尊敬师长,“百善孝为先”;“节”就是要有民族气节,要有高尚的人格,做人要有骨气,要像陶渊明那样不为五斗米折腰,要“贫贱不能移,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做人要有脊梁,要像李白所说“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义”不是指江湖哥们义气,而是指道义,也就是道德和正义,比如我们的校训“至诚至善”,至诚就是做人要诚实守信,言行一致,表里如一,“言必行,行必果”,不说谎,不作弊,“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修身”就是“吾日三省吾身”,修身养性,提升个人修养素质。“济世”就是乐于助人,“己欲达而达人,己欲立而立人”,儒家提倡积极入世的精神,要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国事家事天下事,事事关心”。那么,说到这里,我想请大家思考一个问题,我们为什么要弘扬民族文化?目的是什么呢?归纳起来,一是“保种”,使我们的中华民族更加发展壮大;二是它能教我们如何做人。我们学校初中楼挂着一幅标语,上面写着“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创造”,做人是放在第一位的。我在其它学校甚至名校都没有看到过概括得这么全面的教育思想,多么简洁而又深燧啊!是的,也许我们的成绩不是最好的,但做人一定要过硬;也许我们不一定能考上名校或名牌大学,但只要我们有良好的德行,将来在社会上也一定能够成功。
处于社会转型期的中国,一度对中华民族文化不够重视,现在这些恶果开始显现出来,中国人的价值观发生偏向,“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人们追逐权力、金钱、名利、地位,社会上物欲横流,金钱至上,人情淡薄,道德滑坡,有人说这一代中国人是丧失信仰和精神追求的一代。现在我们逐渐意识到了这个问题的严重性,前几年兴起了国学热,我们还到海外创办孔子学院,明年教师节很可能改到9月28日孔子诞辰日,中央台的汉字听写大会,河北卫视的《中华好诗词》背诵比赛,北京2016年高考语文分值调整为180分,都体现了对传承和弘扬民族文化的重视,但这只是外力的推动,关键还要靠我们自己愿意去学习。现在我们学校正开展读书节活动,读书是一件美好的事,“腹有诗书气自华”,“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行万里路,讀万卷书”,我建议大家多读一些中国传统文化的经典名作,初中同学可以从《三字经》、《千字文》、《百家姓》、《弟子规》、《西游记》、《水浒传》、《中华上下五千年》读起;高中同学可以读一读先秦诸子百家的散文、《论语》、《孟子》、《史记》、《红楼梦》、《三国演义》,大家都来读一读《诗经》、楚辞、汉赋、乐府诗、唐诗、宋词,看一看元曲和明清小说。
中华民族文化源远流长、辉煌灿烂,祖先留下的经典古籍卷帙浩繁,博大精深,让我们走近她,诵读她,悦纳她,汲取她,践行她。“茶也醉人何须酒,书能香我不须花”,让我们都来诵读中华经典,传承弘扬优秀的民族文化,让传统文化的书香飘满校园!谢谢大家!
在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中,只有中华文明是唯一没有中断过的,从先秦诸子“百家争鸣”奠定基础开始,中华民族文化一脉相承、世代相传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其中中国近代史从1840—1949,只有109年;中国现代史从1949年建国至今,只有64年,加起来还不到200年,所以中华民族文化的主体还是古代的传统文化,我们所要传承和弘扬的是中华传统文化中优秀、精华的部分,“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性地继承。
中华传统文化的核心是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思想,而儒家思想的核心是“仁”和“礼”。“仁”是单人旁,旁边一个大写的“二”字,就是两个人之间的关系,也就是处理好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仁者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相互之间要有爱心,这种爱推而广之,就是爱国家、爱民族、爱家乡、爱学校、爱老师、爱同学,“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人间有爱,社会和谐。“礼”就是要讲文明礼仪,中国素有“礼仪之邦”的称号,文明礼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孟子》说:“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如果同学之间有一点小摩擦,相互礼让一下就能解决了,而不是怒目相向,拳脚相加,甚至造成严重后果。同学之间的矛盾都是人民内部矛盾,不是敌我矛盾,用不着你死我活,所以“君子和而不同”、“礼之用,和为贵”。儒家强调忠孝、节义、修身、济世,去除封建糟粕的内容,那么“忠”就是忠于国家、忠于人民,而不是忠于某个统治者;“孝”就是孝敬父母,尊敬师长,“百善孝为先”;“节”就是要有民族气节,要有高尚的人格,做人要有骨气,要像陶渊明那样不为五斗米折腰,要“贫贱不能移,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做人要有脊梁,要像李白所说“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义”不是指江湖哥们义气,而是指道义,也就是道德和正义,比如我们的校训“至诚至善”,至诚就是做人要诚实守信,言行一致,表里如一,“言必行,行必果”,不说谎,不作弊,“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修身”就是“吾日三省吾身”,修身养性,提升个人修养素质。“济世”就是乐于助人,“己欲达而达人,己欲立而立人”,儒家提倡积极入世的精神,要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国事家事天下事,事事关心”。那么,说到这里,我想请大家思考一个问题,我们为什么要弘扬民族文化?目的是什么呢?归纳起来,一是“保种”,使我们的中华民族更加发展壮大;二是它能教我们如何做人。我们学校初中楼挂着一幅标语,上面写着“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创造”,做人是放在第一位的。我在其它学校甚至名校都没有看到过概括得这么全面的教育思想,多么简洁而又深燧啊!是的,也许我们的成绩不是最好的,但做人一定要过硬;也许我们不一定能考上名校或名牌大学,但只要我们有良好的德行,将来在社会上也一定能够成功。
处于社会转型期的中国,一度对中华民族文化不够重视,现在这些恶果开始显现出来,中国人的价值观发生偏向,“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人们追逐权力、金钱、名利、地位,社会上物欲横流,金钱至上,人情淡薄,道德滑坡,有人说这一代中国人是丧失信仰和精神追求的一代。现在我们逐渐意识到了这个问题的严重性,前几年兴起了国学热,我们还到海外创办孔子学院,明年教师节很可能改到9月28日孔子诞辰日,中央台的汉字听写大会,河北卫视的《中华好诗词》背诵比赛,北京2016年高考语文分值调整为180分,都体现了对传承和弘扬民族文化的重视,但这只是外力的推动,关键还要靠我们自己愿意去学习。现在我们学校正开展读书节活动,读书是一件美好的事,“腹有诗书气自华”,“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行万里路,讀万卷书”,我建议大家多读一些中国传统文化的经典名作,初中同学可以从《三字经》、《千字文》、《百家姓》、《弟子规》、《西游记》、《水浒传》、《中华上下五千年》读起;高中同学可以读一读先秦诸子百家的散文、《论语》、《孟子》、《史记》、《红楼梦》、《三国演义》,大家都来读一读《诗经》、楚辞、汉赋、乐府诗、唐诗、宋词,看一看元曲和明清小说。
中华民族文化源远流长、辉煌灿烂,祖先留下的经典古籍卷帙浩繁,博大精深,让我们走近她,诵读她,悦纳她,汲取她,践行她。“茶也醉人何须酒,书能香我不须花”,让我们都来诵读中华经典,传承弘扬优秀的民族文化,让传统文化的书香飘满校园!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