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通识教育简述
1.概念厘定
通识教育的概念源远流长,其思想最早可追溯至古希腊亚里士多德所提出的自由教育。经过上百年的发展,通识教育的内涵及外延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更新,但迄今为止关于通识教育的概念界定,仍无一个较为确定的统一和规范。结合国内外关于通识教育的理论和实践,我们认为:通识教育是面向不同学科背景学生开展的,旨在克服高等教育专业化带来的片面性和局限性,促进学生精神成长、情趣高雅、素质提高和知识结构优化,利于学生全面发展,成为人格健全和负责任的公民而享有高质量生活的教育,是“不直接为学生将来的职业活动做准备的那部分教育”[1]它和专业教育相辅相成、互为补充,共同构成了高等教育体系。
2.特征简述
从概念厘定上,我们可以归纳出通识教育的如下特征:
(1) 通识教育是非专业性教育。
侧重于学生非职业能力之外的个人素养提升,是学生全面发展的基石,是“以人为本”的教育,相对于专业教育而言,更侧重对“人”的教育,倾向于对学生道德素质、品格价值和思想政治观念的培养,有助于完善人格的形成和完美品质的砥砺。
(2)通识教育是一种基础性、广泛性教育。
通识教育不同于专业教育,其适用性广泛,几乎涵盖所有接受教育的人群,所传授的知识面宽广,涵盖人文、自然、科技、社会科学等方面,是人作为社会人所应该掌握的基础知识的合集,为个人职业发展、社会适应提供基础准备,是一种广泛性、基础教育,是社会大学的必修课。
(3)通识教育是一种与时俱进的教育。
由于社会发展和时代需求的不同,作为培养适应社会属性的通识教育不可避免地被打上时代的烙印,这也是通识教育绵延数百年经久不衰的保障。通识教育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其内涵和外延也会随之发生不同的变化。
二、通识教育实践课程架构
以三全学院为例,其通识教育课程体系被划分为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其中理论课程又按照不同的教学目的和教育需求被分为侧重于培养大学生基础心理素质、身体素质的核心课程和重在启发思想、传授方法和培育精神的拓展课程。实践课程对照理论课程设置,侧重于对学生实际动手的培养,和理论课程一起共同构成学院的通识教育体系。实践课程大多以丰富多彩的学生活动呈现,一般又理论课授课老师和书院一起承担。为使书院通识教育实践课程形成体系,凸显特色,达到规模,三全学院崇德书院立足双院实际,以“七彩崇德”通识教育实践活动为抓手,不同的基色对应不同的方向,根据各自的方向开展与之相对应的特色活动,幫助学生更好的提升综合素养,真正实现全面发展,并将实践课程分类如下:
1.红色——厚德端行,砥砺品质
开展红色契机教育活动,利用国庆节、建党节和其他重大节庆日开展经典电影赏析,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系列活动,进一步培养学生对党、对国家、对人民的热爱,激发他们服务社会、回报社会的奉献精神,注重对书院学生“德”的引导和培养。同时,创建“崇德年华”等引导学生认同和热爱书院“德”文化的系列活动,加强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
2.绿色——知行统一,自强自立
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包括日常志愿服务和年度暑期社会实践。定期去挂牌的社会实践基地,开展志愿导医、义务支教、义务诊疗和健康知识宣讲活动,让学生逐步走进社会、了解社会,通过自己所学帮助更多的人获得健康和快乐。同时,充分利用大学生绿色通道,积极宣传和动员学生参加大学生资助类相关活动,帮助大学生树立自助自强意识,提升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提高的能力。
3.白色——关爱心灵,寓德于乐
举办例如校园心理情景剧、模拟病房实景表演等活动,把表演艺术与心理学知识和理论相结合,体现出生命的青春、活力和希望,再现大学生活的点点滴滴,寓教于乐,使同学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里,感悟自身成长的历程。同时,加强对弱势群体学生的心理辅导及帮扶,强化安全教育,将书院真正建设成为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第二课堂。
4.金色——崇德登高,硕果累累
创建“崇德登高”等系列职业素养提升活动,邀请名师名家开展“崇德论坛”,同时,加强学风纪律教育,积极鼓励组织动员学生参加就业品牌活动,延续模拟法庭、护理技能大赛等提升学生专业技能类活动,帮助学生树立职业道德意识,提升职业核心竞争力。
5.紫色——礼仪雅韵,文明修身
创办“礼仪风采大赛”,进行礼仪知识问答、形象展示等活动,一方面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使学生增强职业认同感和荣誉感,另一方面强化课堂知识学习效果,塑造个人的专业形象,增强自信。通过“崇德沙龙”等书院交流通道,引导学生学习文明礼仪知识,提升综合素养,真正实现“文明修身,知行合一”。
6.橙色——合力育人,才艺双馨
利用新生入学、毕业生离校等时机,举办文艺晚会、文艺汇演等活动,同时鼓励学生参加科技文化艺术节中各项文艺表演比赛,既给学生提供展现才艺的平台,又在娱乐中潜移默化地提高个学生个人文艺素养和艺术品位。
开展系列学生社团活动。如:引导学生参加大学生艺术团、大学生合唱团及协会等文化艺术社团。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学生社团活动,创造浓郁的文化艺术氛围,使学生社团活动成为大学生人文素质提升的重要阵地。
7.蓝色——阳光体育,快乐课堂
举办趣味运动会、长跑比赛、素质拓展训练营、乒乓球比赛、年级篮球对抗赛、拔河比赛、羽毛球赛等体育活动,一方面锻炼学生,有利于大家强身健体,另一方面通过竞技体育比赛,激发大家争优创先的热情,营造出团结友爱、积极向上的氛围。
三、意义
崇德书院通识教育计划在开展活动期间,由学生参加活动,相关部门对其参与情况公示,填写书院通识教育实践课程认证卡,最后由相关老师进行认证。认证卡有三大用途,首先,作为展示学生大学生活的档案留存;其次,记录和反馈活动效果;最后,试行将通识教育实践活动与各类评优评先、综合素质测评以及就业推荐挂钩。
“七彩崇德”通识教育实践课程旨在创学养拓展工程,育全面发展人才,树书院品牌教育,使学生在全面而系统的通识教育活动中对于公民素养、身心和谐健康、人文博雅素养、学习能力和科学精神、领袖气质等形成较深刻的认识并接受较充分的锻炼培养,进而达到通识教育培养“完人”、成就“全人”的教育目的。
参考文献:
[1]季诚钧.试论大学专业教育与通识教育的关系[J].中国高教研究,2002(3):48-50。
1.概念厘定
通识教育的概念源远流长,其思想最早可追溯至古希腊亚里士多德所提出的自由教育。经过上百年的发展,通识教育的内涵及外延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更新,但迄今为止关于通识教育的概念界定,仍无一个较为确定的统一和规范。结合国内外关于通识教育的理论和实践,我们认为:通识教育是面向不同学科背景学生开展的,旨在克服高等教育专业化带来的片面性和局限性,促进学生精神成长、情趣高雅、素质提高和知识结构优化,利于学生全面发展,成为人格健全和负责任的公民而享有高质量生活的教育,是“不直接为学生将来的职业活动做准备的那部分教育”[1]它和专业教育相辅相成、互为补充,共同构成了高等教育体系。
2.特征简述
从概念厘定上,我们可以归纳出通识教育的如下特征:
(1) 通识教育是非专业性教育。
侧重于学生非职业能力之外的个人素养提升,是学生全面发展的基石,是“以人为本”的教育,相对于专业教育而言,更侧重对“人”的教育,倾向于对学生道德素质、品格价值和思想政治观念的培养,有助于完善人格的形成和完美品质的砥砺。
(2)通识教育是一种基础性、广泛性教育。
通识教育不同于专业教育,其适用性广泛,几乎涵盖所有接受教育的人群,所传授的知识面宽广,涵盖人文、自然、科技、社会科学等方面,是人作为社会人所应该掌握的基础知识的合集,为个人职业发展、社会适应提供基础准备,是一种广泛性、基础教育,是社会大学的必修课。
(3)通识教育是一种与时俱进的教育。
由于社会发展和时代需求的不同,作为培养适应社会属性的通识教育不可避免地被打上时代的烙印,这也是通识教育绵延数百年经久不衰的保障。通识教育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其内涵和外延也会随之发生不同的变化。
二、通识教育实践课程架构
以三全学院为例,其通识教育课程体系被划分为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其中理论课程又按照不同的教学目的和教育需求被分为侧重于培养大学生基础心理素质、身体素质的核心课程和重在启发思想、传授方法和培育精神的拓展课程。实践课程对照理论课程设置,侧重于对学生实际动手的培养,和理论课程一起共同构成学院的通识教育体系。实践课程大多以丰富多彩的学生活动呈现,一般又理论课授课老师和书院一起承担。为使书院通识教育实践课程形成体系,凸显特色,达到规模,三全学院崇德书院立足双院实际,以“七彩崇德”通识教育实践活动为抓手,不同的基色对应不同的方向,根据各自的方向开展与之相对应的特色活动,幫助学生更好的提升综合素养,真正实现全面发展,并将实践课程分类如下:
1.红色——厚德端行,砥砺品质
开展红色契机教育活动,利用国庆节、建党节和其他重大节庆日开展经典电影赏析,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系列活动,进一步培养学生对党、对国家、对人民的热爱,激发他们服务社会、回报社会的奉献精神,注重对书院学生“德”的引导和培养。同时,创建“崇德年华”等引导学生认同和热爱书院“德”文化的系列活动,加强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
2.绿色——知行统一,自强自立
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包括日常志愿服务和年度暑期社会实践。定期去挂牌的社会实践基地,开展志愿导医、义务支教、义务诊疗和健康知识宣讲活动,让学生逐步走进社会、了解社会,通过自己所学帮助更多的人获得健康和快乐。同时,充分利用大学生绿色通道,积极宣传和动员学生参加大学生资助类相关活动,帮助大学生树立自助自强意识,提升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提高的能力。
3.白色——关爱心灵,寓德于乐
举办例如校园心理情景剧、模拟病房实景表演等活动,把表演艺术与心理学知识和理论相结合,体现出生命的青春、活力和希望,再现大学生活的点点滴滴,寓教于乐,使同学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里,感悟自身成长的历程。同时,加强对弱势群体学生的心理辅导及帮扶,强化安全教育,将书院真正建设成为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第二课堂。
4.金色——崇德登高,硕果累累
创建“崇德登高”等系列职业素养提升活动,邀请名师名家开展“崇德论坛”,同时,加强学风纪律教育,积极鼓励组织动员学生参加就业品牌活动,延续模拟法庭、护理技能大赛等提升学生专业技能类活动,帮助学生树立职业道德意识,提升职业核心竞争力。
5.紫色——礼仪雅韵,文明修身
创办“礼仪风采大赛”,进行礼仪知识问答、形象展示等活动,一方面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使学生增强职业认同感和荣誉感,另一方面强化课堂知识学习效果,塑造个人的专业形象,增强自信。通过“崇德沙龙”等书院交流通道,引导学生学习文明礼仪知识,提升综合素养,真正实现“文明修身,知行合一”。
6.橙色——合力育人,才艺双馨
利用新生入学、毕业生离校等时机,举办文艺晚会、文艺汇演等活动,同时鼓励学生参加科技文化艺术节中各项文艺表演比赛,既给学生提供展现才艺的平台,又在娱乐中潜移默化地提高个学生个人文艺素养和艺术品位。
开展系列学生社团活动。如:引导学生参加大学生艺术团、大学生合唱团及协会等文化艺术社团。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学生社团活动,创造浓郁的文化艺术氛围,使学生社团活动成为大学生人文素质提升的重要阵地。
7.蓝色——阳光体育,快乐课堂
举办趣味运动会、长跑比赛、素质拓展训练营、乒乓球比赛、年级篮球对抗赛、拔河比赛、羽毛球赛等体育活动,一方面锻炼学生,有利于大家强身健体,另一方面通过竞技体育比赛,激发大家争优创先的热情,营造出团结友爱、积极向上的氛围。
三、意义
崇德书院通识教育计划在开展活动期间,由学生参加活动,相关部门对其参与情况公示,填写书院通识教育实践课程认证卡,最后由相关老师进行认证。认证卡有三大用途,首先,作为展示学生大学生活的档案留存;其次,记录和反馈活动效果;最后,试行将通识教育实践活动与各类评优评先、综合素质测评以及就业推荐挂钩。
“七彩崇德”通识教育实践课程旨在创学养拓展工程,育全面发展人才,树书院品牌教育,使学生在全面而系统的通识教育活动中对于公民素养、身心和谐健康、人文博雅素养、学习能力和科学精神、领袖气质等形成较深刻的认识并接受较充分的锻炼培养,进而达到通识教育培养“完人”、成就“全人”的教育目的。
参考文献:
[1]季诚钧.试论大学专业教育与通识教育的关系[J].中国高教研究,2002(3):48-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