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古荥镇坐落于郑州市惠济区,政府计划在两年内建设打造“荥泽古镇”,并围绕古镇开发建设与世界文化遗产大运河郑州段有机整合,呈现“古荥大运河文化区”作为市郊旅游中历史文化路线的有机填充。而古荥镇处于这一规划范围的核心区域,坐拥丰富的历史文化古迹及大量文旅科教建设的文化资源。因此改造中应秉承低影响开发,保护村镇文脉的改造理念,分阶段地展开拆建工作,科学的流程才能保护和传承文化,减少利益冲突,实现经济效益与文化传播的最大化。
关键词:古荥镇;惠济区;旅游开发
一、概述
古荥镇坐落于郑州市惠济区,政府计划在两年内建设打造“荥泽古镇”,并围绕古镇开发建设与世界文化遗产大运河郑州段有机整合,呈现“古荥大运河文化区”作为市郊旅游中历史文化路线的有机填充。而古滎镇处于这一规划范围的核心区域,坐拥丰富的历史文化古迹及大量文旅科教建设的文化资源。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的近郊旅游小镇开发涉及多个利益相关主体,不仅包括旅游开发企业、政府、游客等主要参与者,还包括当地居民、社会媒体等。因此要将旅游小镇的开发视为一个利益主体多样化的综合系统来对待,既要考虑整体的利益,又要兼顾各个相关者的合理利益。因地块范围内有诸多历史文化古迹,且居住人口密集,工业初具规模,道路车流密集。因此改造中应秉承低影响开发,保护村镇文脉的改造理念,分阶段地展开拆建工作,对整个古镇区域今后的良好运转都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古荥镇现状分析
目前保护中的文物古迹周边环境差,展示效果平淡,展示条件简陋,旅游景点并未形成有机的产业链,缺少休闲娱乐的商业配套。街道立面虽有早年的统一整治,呈现仿古特征,但样式单一,交通混乱,人流集中,已将所剩无几的古镇风貌完全淹没。其中城隍庙为开放景点,周边有艺术馆、工作坊等附属建筑,形成了文化产业园的雏形。汉冶铁遗址和纪公庙的重建工程已开工,预计为门票制景点,与周边环境关系不大。
人流以本地居民生活生产为主,商业密集区沿大河路(北四环)周边分布,大河路车流量大,是重要的物流通道,因此货车众多。道路亟需拓宽,绿化简陋,目前动迁工作尚未正是启动。
三、开发过程的分阶段控制策略
众所周知,拆迁工作的难易和周期决定了一个项目的最终效果。据调研,古荥镇拆迁任务艰巨,虽不是城中村,但涉及到文物保护、工业外迁和交通要道等因素,因此工作的推进还有众多未知。因此本文以拆迁工作为节点,进行阶段流程的策略分析。
(一)拆迁部署阶段
以项目营销和宣传为重心。一方面吸引社会资本关注,保证土地出让和项目招标的经济价值;另一方面,使居民对改造后的村镇有经济效益的预期,便于推进拆迁工作。根据当前区域经济形势和周边旅游市场的分布,合理地对旅游策划方案进行论证和细化,避免内部同质化的项目形成竞争关系。对项目的开发周期和项目启动的先后顺序进行统筹,将最能吸引人流和社会关注的项目前置,降低运营风险。
规范方案应结合拆迁工作的前期沟通合理做出调整优化,规划调研中结合资金和产权要素,在控制性详细规划阶段制定出保障村民利益、保护生态资源的规划方案进入行政流程。尤其涉及到诸多文物景点作为开放游览区域的保护措施,以及设置配套和缓冲区域。如古城城墙部分的开发,城墙的局部复建会涉及到诸多的道路轴线和围合区域,因此复建的体量和范围应结合村镇建设现状,尊重历史文脉。
(二)拆迁实施阶段
古荥镇处于郑州城郊东西穿越要道,大规模拆迁阶段势必对人流与车流有逆势影响。有必要利用人流真空阶段对市区通往核心节点的道路设施进行建设与修缮,过程中应注重对有代表性的民居和工业遗迹的保护,以及对建筑构件的回收与保存。在建成后的一些纪念性场所中陈列,是对老一辈居民的记忆封存,体现对各个阶段历史和人文的尊重。
(三)拆迁后调整部署阶段
快速还原美丽乡村的街景与绿色元素的生态化造景,在交通主轴线营造历史街区的风貌特征,其次要营造出改造后新城焕发生机的景观设施。此阶段会有大量的项目兴建土木,需在交通主干道设置遮蔽物,如印制项目规划平面与旅游宣传的喷绘广告。
先期开放游客中心、各商业街区的营销中心和核心示范景观区,可在节假日举行营销造势活动,如美食街、庙会、演出等。
(四)重点项目投入运营阶段
重点文物项目配套先行,作为人流集散节点,应对投入运营的业态优化整合,首先满足游客的全天候、一站式的观光消费,再通过景点培育出新的街区,辐射周边的区域。商业地产营销全面铺开,合理地吸引下游资金的注入。
另一方面村民回迁开始,周转期结束后的居民亟需进入常态化的生活,在此阶段应带动和鼓励以村民为中心的产业模式,使村民的生产生活介入到古镇的旅游产业链中,如农副特产、特色餐饮等行业。因项目总体定位于打造历史文化古镇,因此避免街景和风貌过度的“乡土化”。在安置区在规划管理上形成生活圈的闭环,同时保证旅游路线的开放性。
(五)成熟商业运营阶段
项目进入成熟运营阶段后,根据人流与经济效益,不断优化资源配置,重新评估项目的特色定位,在成熟的区域条件下发展新的产业分支。
根据郑州市郊旅游的大环境找准发展定位,目前放眼郑州的市郊旅游目的地,大东区的绿波组团与雁鸣湖组团,规划思路前沿,土地资源充裕,定位国际化,辐射范围覆盖全省。南部的市郊旅游景点分散,较整合度与资源体量都不及惠济区。惠济区文化资源众多,而开发进度慢,既有景区运营理念滞后。因此未来“荥泽古镇”旅游区的定位与资源依托尚需从宏观的角度,以发展的眼光去审视。
四、结语
除各阶段的工作协同外,开发过程中还需注意土地预留、开发周期等流程要素。近郊旅游小镇的发展首先得益于当地具有良好的人文资源和经济基础,通过对旅游资源的开发和建设形成旅游景区,构成城镇核心吸引力。旅游景区的开发和完善,其强大的关联性和带动性发挥作用,逐渐吸引与旅游相关的企业和相关资本的聚集,形成旅游产业链条,构成泛旅游产业的联合发展。总之,古荥镇的改造是一个复杂周密的过程,需要政府、开发商、规划者和村民各方的相互协同与尊重,因此科学的流程才能保护和传承文化,减少利益冲突,实现经济效益与文化传播的最大化。
【参考文献】
[1]陈一静.浅析河南历史文化名镇保护与旅游发展——以郑州古荥镇为例[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14(02):76-79.
[2]徐宗营.新型城镇化背景下近郊旅游小城镇发展模式研究[D].郑州大学旅游管理学院,2015.
作者简介:任志远(1989-7),男,汉族,河南焦作人,硕士,助教,研究方向:旅游规划与设计。
关键词:古荥镇;惠济区;旅游开发
一、概述
古荥镇坐落于郑州市惠济区,政府计划在两年内建设打造“荥泽古镇”,并围绕古镇开发建设与世界文化遗产大运河郑州段有机整合,呈现“古荥大运河文化区”作为市郊旅游中历史文化路线的有机填充。而古滎镇处于这一规划范围的核心区域,坐拥丰富的历史文化古迹及大量文旅科教建设的文化资源。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的近郊旅游小镇开发涉及多个利益相关主体,不仅包括旅游开发企业、政府、游客等主要参与者,还包括当地居民、社会媒体等。因此要将旅游小镇的开发视为一个利益主体多样化的综合系统来对待,既要考虑整体的利益,又要兼顾各个相关者的合理利益。因地块范围内有诸多历史文化古迹,且居住人口密集,工业初具规模,道路车流密集。因此改造中应秉承低影响开发,保护村镇文脉的改造理念,分阶段地展开拆建工作,对整个古镇区域今后的良好运转都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古荥镇现状分析
目前保护中的文物古迹周边环境差,展示效果平淡,展示条件简陋,旅游景点并未形成有机的产业链,缺少休闲娱乐的商业配套。街道立面虽有早年的统一整治,呈现仿古特征,但样式单一,交通混乱,人流集中,已将所剩无几的古镇风貌完全淹没。其中城隍庙为开放景点,周边有艺术馆、工作坊等附属建筑,形成了文化产业园的雏形。汉冶铁遗址和纪公庙的重建工程已开工,预计为门票制景点,与周边环境关系不大。
人流以本地居民生活生产为主,商业密集区沿大河路(北四环)周边分布,大河路车流量大,是重要的物流通道,因此货车众多。道路亟需拓宽,绿化简陋,目前动迁工作尚未正是启动。
三、开发过程的分阶段控制策略
众所周知,拆迁工作的难易和周期决定了一个项目的最终效果。据调研,古荥镇拆迁任务艰巨,虽不是城中村,但涉及到文物保护、工业外迁和交通要道等因素,因此工作的推进还有众多未知。因此本文以拆迁工作为节点,进行阶段流程的策略分析。
(一)拆迁部署阶段
以项目营销和宣传为重心。一方面吸引社会资本关注,保证土地出让和项目招标的经济价值;另一方面,使居民对改造后的村镇有经济效益的预期,便于推进拆迁工作。根据当前区域经济形势和周边旅游市场的分布,合理地对旅游策划方案进行论证和细化,避免内部同质化的项目形成竞争关系。对项目的开发周期和项目启动的先后顺序进行统筹,将最能吸引人流和社会关注的项目前置,降低运营风险。
规范方案应结合拆迁工作的前期沟通合理做出调整优化,规划调研中结合资金和产权要素,在控制性详细规划阶段制定出保障村民利益、保护生态资源的规划方案进入行政流程。尤其涉及到诸多文物景点作为开放游览区域的保护措施,以及设置配套和缓冲区域。如古城城墙部分的开发,城墙的局部复建会涉及到诸多的道路轴线和围合区域,因此复建的体量和范围应结合村镇建设现状,尊重历史文脉。
(二)拆迁实施阶段
古荥镇处于郑州城郊东西穿越要道,大规模拆迁阶段势必对人流与车流有逆势影响。有必要利用人流真空阶段对市区通往核心节点的道路设施进行建设与修缮,过程中应注重对有代表性的民居和工业遗迹的保护,以及对建筑构件的回收与保存。在建成后的一些纪念性场所中陈列,是对老一辈居民的记忆封存,体现对各个阶段历史和人文的尊重。
(三)拆迁后调整部署阶段
快速还原美丽乡村的街景与绿色元素的生态化造景,在交通主轴线营造历史街区的风貌特征,其次要营造出改造后新城焕发生机的景观设施。此阶段会有大量的项目兴建土木,需在交通主干道设置遮蔽物,如印制项目规划平面与旅游宣传的喷绘广告。
先期开放游客中心、各商业街区的营销中心和核心示范景观区,可在节假日举行营销造势活动,如美食街、庙会、演出等。
(四)重点项目投入运营阶段
重点文物项目配套先行,作为人流集散节点,应对投入运营的业态优化整合,首先满足游客的全天候、一站式的观光消费,再通过景点培育出新的街区,辐射周边的区域。商业地产营销全面铺开,合理地吸引下游资金的注入。
另一方面村民回迁开始,周转期结束后的居民亟需进入常态化的生活,在此阶段应带动和鼓励以村民为中心的产业模式,使村民的生产生活介入到古镇的旅游产业链中,如农副特产、特色餐饮等行业。因项目总体定位于打造历史文化古镇,因此避免街景和风貌过度的“乡土化”。在安置区在规划管理上形成生活圈的闭环,同时保证旅游路线的开放性。
(五)成熟商业运营阶段
项目进入成熟运营阶段后,根据人流与经济效益,不断优化资源配置,重新评估项目的特色定位,在成熟的区域条件下发展新的产业分支。
根据郑州市郊旅游的大环境找准发展定位,目前放眼郑州的市郊旅游目的地,大东区的绿波组团与雁鸣湖组团,规划思路前沿,土地资源充裕,定位国际化,辐射范围覆盖全省。南部的市郊旅游景点分散,较整合度与资源体量都不及惠济区。惠济区文化资源众多,而开发进度慢,既有景区运营理念滞后。因此未来“荥泽古镇”旅游区的定位与资源依托尚需从宏观的角度,以发展的眼光去审视。
四、结语
除各阶段的工作协同外,开发过程中还需注意土地预留、开发周期等流程要素。近郊旅游小镇的发展首先得益于当地具有良好的人文资源和经济基础,通过对旅游资源的开发和建设形成旅游景区,构成城镇核心吸引力。旅游景区的开发和完善,其强大的关联性和带动性发挥作用,逐渐吸引与旅游相关的企业和相关资本的聚集,形成旅游产业链条,构成泛旅游产业的联合发展。总之,古荥镇的改造是一个复杂周密的过程,需要政府、开发商、规划者和村民各方的相互协同与尊重,因此科学的流程才能保护和传承文化,减少利益冲突,实现经济效益与文化传播的最大化。
【参考文献】
[1]陈一静.浅析河南历史文化名镇保护与旅游发展——以郑州古荥镇为例[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14(02):76-79.
[2]徐宗营.新型城镇化背景下近郊旅游小城镇发展模式研究[D].郑州大学旅游管理学院,2015.
作者简介:任志远(1989-7),男,汉族,河南焦作人,硕士,助教,研究方向:旅游规划与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