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学案导学的高效课堂是以学生活动为主体的一种全新的课堂模式,这种课堂以学生的展示活动为主,但是这种看似模式化的课堂其实蕴含了更多的授课技巧,对教师课堂教学的艺术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经过一段时间的课改实践,我认为高校课堂的艺术性主要体现在以下三方面:一是点拨追问的艺术性;二是解读目标的艺术性;三是情感体验的艺术性。
关键词:高效课堂 模式化 艺术性
【中图分类号】G420【文献标识码】 【文章编号】
杜郎口风暴席卷全国,学案导学的高效课堂模式打破了原有的教学模式。原来的教师提前备好教案变为学生提前领取学案;原来的教师上课按教案条分缕析变为学生自学后的自我展示讲解。因此,教师的风采在课堂上不能很好体现了,于是有人质疑:学案导学是模式化教学,教师不管水平高低都能上,课堂的艺术性体现在哪里?语文课在这个问题上显得更为突出。那么,课堂交给学生后,语文课的艺术性真的消失了吗?教语文课果真失去艺术性变成一项技术活了吗?
大家知道:新课改以学生的需要和发展为出发点,既让学生学会知识,更要让学生会学、乐学。在快乐中学习,并享受学习的快乐,真正实现对生命的尊重,回归课堂的本真,其实,这本身就是一种艺术性的突破。此外,高效课堂还有许多艺术性,分析这些艺术性,我们或许会发现高效的真正含义。
1、点拨追问的艺术性。
导学案是引导学生走向文本的导航仪,是学生顺利完成学习任务的保证,点拨可以激活学生思维,拓宽学生思路。教师在设计学案时,要有预设对重点、难点进行精讲点拨。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说:“教学过程是一种提出问题与解决问题的持续不断的活动。”学者德加墨也曾提出一个观点——提问得好即教得好。固然,学案导学模式下的学案中的确提出了一些有价值的问题,但是课堂的多变性、学生思想的灵动性也对我们教师提出了更高的挑战,教师在课堂上的机智显得尤为重要,课堂上能针对性提出有意义的问题就变成一种艺术性行为。而这也是高效的真正意义。
导学案中纵使设计了许多严密的问题,但在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上,学生是充满活力、激情的生命体,许多回答都是学案编写时无法预设到的。而学生在课堂上生成的这些资源在学生展示为主要活动的高效课堂上更是经常遇到。这些资源如果老师有经验便会抓住它,在无疑处生疑,追加一些问题加深对文章理解,也会更加激发起学生探究的欲望。
教师课堂上的机智,在高效课堂模式化的教学中同样弥足珍贵,课堂要实现高效,需要的是教师的助推,只有这样才能将合作探究的犁头伸向深处。
语文教师如果善于抓住机会利用好课堂生成资源,及时点拨、追问,高效课堂同样能生动鲜活起来,语文课的艺术性更能彰显。
2、解读目标的艺术性。
其实目标教学的概念在很多年前就已经提出,课前出示的目标在学习过程中具有定向、启动和激励的作用。心理学家认为:合理的学习目标会促使学生为这个目标努力奋斗,提高学习效率。而目标制定出来后,学生对目标的理解不一而同,并影响到整堂课的顺利进行,那么教师对目标的解读就很有必要。
“解读”含义实为三重:一是解释,二是分析,三是学生的理解、体会。就是通过教师对目标的解释分析使学生能理解、体会。
“解读目标”不是简单的念一遍目标,有时目标达成为新知识,就需要讲解;有时目标涉及到旧知识,就要略加点拨、回忆,以免学生对目标理解有偏差,影响之后的学习探究活动。解读目标如果准确清楚,课堂教学就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是一项艺术性的教学环节。
传统的教学,学生此处理解如果只局限在“遇到困难要勇敢,把困难分解成若干小困难,最终能战胜这个困难”这一点。教师就需点拨“从父亲的角度理解,我们会有什么感受?”虽然学生也能产生不同的理解,但分析问题的方法思路没有得到训练,学生的自主性没有体现。相比较之后,不难发现,高效课堂的目标解读是有着引领学生思维,开启智慧的功能,能引领学生自主学习,真正艺术性地体现了学生是课堂主体,教师是引导者这一理念。
3、情感体验的艺术性
教育不能没有感情,情感方面的熏陶教育在语文教学中更为重要。初进高效课堂的听课老师总是怀疑,“学生自己热热闹闹地讲,能挖掘出文本蕴含的深厚感情吗?”“这种课堂有美的体验吗?”事实证明,在以学生为主体的高效课堂上,并没有忽略“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一维度的目标。
情感体验通过一定的方法引导、挖掘出来的,是学生有感而发的,教师一味地分析、讲述只能是强加给学生某种内容,不符合新课标“尊重学生个性化理解”这一原则,更不能体现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
当然,高效课堂的艺术性体现在诸多方面,比如:板书的艺术性;结束语的艺术性;评价学生的艺术性等等。这些艺术性都将会真正体现学生课堂的主体地位。
总之,任何一种课堂都应该是灵动的、充满智慧的,高效课堂对教师的灵动性、智慧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效课堂能否真正实现高效,全在于课堂教学是否富有艺术性。我相信,通过我们不懈的努力,大胆的探索,我们在课改的道路上会越走越远。
参考文献:
[1]孙志毅主编 学学名师那些事 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2]语文教学通讯 2012.1B
[3]王世堪 中学语文教学法 高等教育出版社
[4]张海晨 李炳亭主编 高效课堂导学案设计 山东文艺出版社
关键词:高效课堂 模式化 艺术性
【中图分类号】G420【文献标识码】 【文章编号】
杜郎口风暴席卷全国,学案导学的高效课堂模式打破了原有的教学模式。原来的教师提前备好教案变为学生提前领取学案;原来的教师上课按教案条分缕析变为学生自学后的自我展示讲解。因此,教师的风采在课堂上不能很好体现了,于是有人质疑:学案导学是模式化教学,教师不管水平高低都能上,课堂的艺术性体现在哪里?语文课在这个问题上显得更为突出。那么,课堂交给学生后,语文课的艺术性真的消失了吗?教语文课果真失去艺术性变成一项技术活了吗?
大家知道:新课改以学生的需要和发展为出发点,既让学生学会知识,更要让学生会学、乐学。在快乐中学习,并享受学习的快乐,真正实现对生命的尊重,回归课堂的本真,其实,这本身就是一种艺术性的突破。此外,高效课堂还有许多艺术性,分析这些艺术性,我们或许会发现高效的真正含义。
1、点拨追问的艺术性。
导学案是引导学生走向文本的导航仪,是学生顺利完成学习任务的保证,点拨可以激活学生思维,拓宽学生思路。教师在设计学案时,要有预设对重点、难点进行精讲点拨。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说:“教学过程是一种提出问题与解决问题的持续不断的活动。”学者德加墨也曾提出一个观点——提问得好即教得好。固然,学案导学模式下的学案中的确提出了一些有价值的问题,但是课堂的多变性、学生思想的灵动性也对我们教师提出了更高的挑战,教师在课堂上的机智显得尤为重要,课堂上能针对性提出有意义的问题就变成一种艺术性行为。而这也是高效的真正意义。
导学案中纵使设计了许多严密的问题,但在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上,学生是充满活力、激情的生命体,许多回答都是学案编写时无法预设到的。而学生在课堂上生成的这些资源在学生展示为主要活动的高效课堂上更是经常遇到。这些资源如果老师有经验便会抓住它,在无疑处生疑,追加一些问题加深对文章理解,也会更加激发起学生探究的欲望。
教师课堂上的机智,在高效课堂模式化的教学中同样弥足珍贵,课堂要实现高效,需要的是教师的助推,只有这样才能将合作探究的犁头伸向深处。
语文教师如果善于抓住机会利用好课堂生成资源,及时点拨、追问,高效课堂同样能生动鲜活起来,语文课的艺术性更能彰显。
2、解读目标的艺术性。
其实目标教学的概念在很多年前就已经提出,课前出示的目标在学习过程中具有定向、启动和激励的作用。心理学家认为:合理的学习目标会促使学生为这个目标努力奋斗,提高学习效率。而目标制定出来后,学生对目标的理解不一而同,并影响到整堂课的顺利进行,那么教师对目标的解读就很有必要。
“解读”含义实为三重:一是解释,二是分析,三是学生的理解、体会。就是通过教师对目标的解释分析使学生能理解、体会。
“解读目标”不是简单的念一遍目标,有时目标达成为新知识,就需要讲解;有时目标涉及到旧知识,就要略加点拨、回忆,以免学生对目标理解有偏差,影响之后的学习探究活动。解读目标如果准确清楚,课堂教学就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是一项艺术性的教学环节。
传统的教学,学生此处理解如果只局限在“遇到困难要勇敢,把困难分解成若干小困难,最终能战胜这个困难”这一点。教师就需点拨“从父亲的角度理解,我们会有什么感受?”虽然学生也能产生不同的理解,但分析问题的方法思路没有得到训练,学生的自主性没有体现。相比较之后,不难发现,高效课堂的目标解读是有着引领学生思维,开启智慧的功能,能引领学生自主学习,真正艺术性地体现了学生是课堂主体,教师是引导者这一理念。
3、情感体验的艺术性
教育不能没有感情,情感方面的熏陶教育在语文教学中更为重要。初进高效课堂的听课老师总是怀疑,“学生自己热热闹闹地讲,能挖掘出文本蕴含的深厚感情吗?”“这种课堂有美的体验吗?”事实证明,在以学生为主体的高效课堂上,并没有忽略“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一维度的目标。
情感体验通过一定的方法引导、挖掘出来的,是学生有感而发的,教师一味地分析、讲述只能是强加给学生某种内容,不符合新课标“尊重学生个性化理解”这一原则,更不能体现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
当然,高效课堂的艺术性体现在诸多方面,比如:板书的艺术性;结束语的艺术性;评价学生的艺术性等等。这些艺术性都将会真正体现学生课堂的主体地位。
总之,任何一种课堂都应该是灵动的、充满智慧的,高效课堂对教师的灵动性、智慧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效课堂能否真正实现高效,全在于课堂教学是否富有艺术性。我相信,通过我们不懈的努力,大胆的探索,我们在课改的道路上会越走越远。
参考文献:
[1]孙志毅主编 学学名师那些事 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2]语文教学通讯 2012.1B
[3]王世堪 中学语文教学法 高等教育出版社
[4]张海晨 李炳亭主编 高效课堂导学案设计 山东文艺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