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经过多年的探索与推进,沈阳市教育信息化建设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和成就,但是和全国其他地区一样,也存在许多问题。本文针对沈阳市教育资源建设与应用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的调查研究,提出了有效的发展建议。
关键词: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教育信息化建设
中图分类号:G20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8454(2010)14-0065-03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提出要加快教育信息化进程,加强优质教育资源开发与应用。当前教育信息化发展的主要问题是,随着教育信息化硬件条件的不断投入和提高,教育资源建设与师生需求的矛盾日益尖锐,教育资源建设滞后、应用整合艰难等问题日益突显。因此,深入研究教育资源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探讨如何建立开放灵活的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对推进教育信息化进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组织调研和收集数据
为更深入地了解资源建设与应用的情况,笔者在沈阳开展了一个关于构建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的系列调研,调研对象是义务教育学校和普通高级中学,调研目的是全面了解现阶段教育资源建设与应用的情况,分析师生需求,研究当前工作中存在的主要矛盾和问题,研究解决策略等。调研采用问卷调查、访谈调查和考察调查相结合的方法。调研分为四个系列:第一,采用问卷调查法和访谈调查法摸清全市情况,在问卷设计上,针对沈阳市教育资源建设与应用的各个层面参与者,从建设、管理、应用和需求等角度,设计了区县卷、学校卷、教师卷和学生卷等四部分问卷;第二,采用访谈调查法组织专家研讨构建资源公共平台的必要性、可行性、服务功能等;第三,采用问卷调查法在网上进行抽样调研,问卷设计19个问题,通过网络广泛征求意见;第四,采用考察调查法对成功模式进行调研,重点考察教育部国家基础教育资源中心、北京资源超市的建设经验等。
此次调研共发放问卷1081份,收回有效问卷1047份,其中:发放区县电教馆问卷15份,回收有效问卷15份;发放校长问卷44份,回收有效问卷44份;发放教师卷409份,回收有效问卷385份;发放学生问卷450份,回收有效问卷440份;回收网上调查问卷163份。共访谈调查15个区县电教馆和44所学校,通过对专家、中央电教馆、兄弟城市电教馆、学校校长、一线教师进行访谈,广泛收集了教育资源建设及应用方面的意见和建议。
1.调研对象的基本情况
此次调研在沈阳市15个区县中各抽样选取了小学、初中、高中各1所学校,每校有校长1人、教师10人、学生10人,参与调查的学校教师来自14个学科,参与调研的教师平均年龄为33.3岁,教师性别男女比例为29.2%和70.8%,女教师数量明显多于男教师。
2.资源现状
截至目前,沈阳市市级教育资源总量为10100G,拥有10个类别,6个应用平台,覆盖中小学20多个学科,基本满足沈阳市基础教育的教学和学习需要。2008年建成沈阳教育资源网,整合众多资源应用系统,实现多平台单点登录和资源的统一搜索。沈阳教育资源网现有资源包括媒体素材资源、示范课例、网络课堂、学科教学辅助工具、理化生教学实验视频资源、城域网在线学习系统、视频点播系统、实时交互教学答疑系统等等。
3.教育资源应用情况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在教育教学中的运用越来越普及,在课堂中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开展教学活动成为一种趋势。接受调查的教师表示: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综合运用多种媒体的优势,能够在教学的过程中营造一个良好的氛围,使学生置身于身临其境的情境之中,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效率,使课堂教学达到一个更高的水平,实现更好的教学效果。在教学中,经常利用媒体资源进行教学的教师有32.99%,偶尔会在课堂教学中利用媒体资源的有8.57%,从来都不利用媒体资源进行课堂教学的为0。
4.教师获取教学资源的途径
数据显示:77.4%的教师利用计算机网络浏览教学、科研等方面的信息,成为其获取教学资源的主要途径;同事之间的资源分享也是教师获取教学资源的常用手段,其比例占22.86%;通过沈阳教育网查找资源的占20.87%。然而我们也发现,与网络资源相比,学校购买的光盘等电子资源和图书馆、阅览室等传统媒体的资源利用率较低,此外,各区县教育网的利用率也较低,没能充分发挥区域资源共享的优势。
5.教师常用的教学资源类型
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情况和使用频率在很大程度都要依靠教学资源。从统计数据看,教师需求最强烈的是课件资源,其次是素材资源,同时优秀示范课例和教材、教案分析也是许多教师平时使用比较频繁的教学资源。另外,教师对题库类资源也比较感兴趣。
6.在资源建设与应用方面的制约因素与困难
在这个问题上,我们征集了41类意见,比较集中的意见有以下几类:小学科资源不够丰富,工作紧张而上网时间不充足,按照教材版本检索困难,课件制作或上网水平较低,二次开发水平不够,相关培训不够等等。最关注的问题包括:希望关注小学科,注重面向农村学校和师生,增加与本地教材配套的题库,资源要注意及时更新,为教师间资源共享提供平台,增加多种形式和内容的培训,扩大交流,对外网开放等等。
二、应用存在的问题
通过分析调研数据,笔者将教育资源建设与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归纳为“四难”,即查找难、共享难、应用难,外网难。
1.现有资源服务平台不适应现实需要,需要解决查找难的问题
大部分被访问教师认为,沈阳市教育资源网目前所提供的免费资源数量虽大,但是优质资源、适合当前教师使用的资源数量却不多。一方面,由于近几年新课标的实行以及课程改革的实施,教材不断变化,资源更新的速度不能满足需要;另一方面,虽然教育资源每年都会更新,但是过时的资源却不会被剔除,新的资源一进入资源库就被淹没在大量的老旧资源之中,搜索和筛选资源困难,可利用性差。因此,很多教师宁可到互联网上查找资源,统计数据显示,有35.58%的教师会选择利用互联网查找资源。
还有部分教师认为,资源管理系统中资源分类不科学,各种资源分布在几个不同的系统中,查找效率不高,影响资源的利用。
2.缺乏共享机制,需要解决共享难的问题
各区县都有数量不等的教育资源,其中大部分购买的资源与沈阳教育网现有资源重复,各单位教育资源建设大多以购买成品为主。自主开发资源没有系统性,有些资源重复建设,部分关键资源建设滞后甚至空缺。资源建设较好的区县学校和教师不愿意共享自己的资源,部分自主研发的资源仅在本区县内共享。要解决共享难的问题,需要统一规划和管理,建立一个共享机制,协调和捋顺各方利益和需求。
3.应用程度不高,需要解决应用难的问题
虽然沈阳市已经在各级教育管理部门和学校建立了教育资源库,可是,供教师使用的市级教育资源、区县教育资源、校本资源的使用率并不高,分别只有20.78%、11.43%、9.61%,这反映了目前沈阳市各级各类教育资源对于教师来说可用性不强,建设与应用之间的联系不大。通过调研我们发现,各级教育单位拥有的教育资源总量并不小,但是自主开发的资源仅占总量的20%,自主开发比例很低,适合本地现行教材版本的教育资源相对缺乏,资源与教材的同步性、与教育教学实际需要的适用性、与教师需要等差距较大。
造成市、区县各级教育资源使用率低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基层学校不了解已经提供的各种教育教学资源,还有一个原因是尚有部分教师缺乏基础的电脑和网络知识,不能熟练掌握常用的工具软件,制约了对教育资源的应用。
4.内网与外网的条件制约,需要解决外网难的问题
沈阳教育城域网的资源只允许通过内网访问,即只能在学校使用,这大大限制了教师和学生的使用。学生在校上网时间有限,回到家里又无法浏览教育资源,而部分教师需要回家备课、做课件,内网与外网的条件制约成为制约教师和学生使用资源的主要因素之一。
三、思考与对策
经过调研分析,笔者认为,要缓解目前教育资源存在的问题,加强优质教育资源的开发与应用,需要建立一个开放的、灵活的公共服务平台,这个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必须具备以下四个要素:
1.建立方便查找的资源体系
广泛征集全国优质教育资源入网,丰富的资源是资源体系建设的前提工作之一。
解决好资源查找定位、内容查询、索引等问题,是提升教育资源的应用效率、应用广度和深度的核心问题。查找资源的重要技术环节是要简化查找方法,丰富查找途径;必须实现单点登录,搜索引擎服务使用智能搜索机器人技术,根据用户登录的身份构造更精确的查询条件;通过搜索代理向资源库下达查询命令,并负责转发和接收双方的查询内容,然后将查询结果返回给客户端;在资源属性描述方面,必须制定统一的规则,在保留源数据规范的基础上,增加必要的属性描述项目,并约束各方严格遵守规则;在资源入库的环节,必须保障资源仓库管理的科学性、严密性;在资源子系统的设计方面,要考虑分类的多样化,考虑简单易用性,考虑教师的使用习惯,如按照教材版本分类,按照教材章节分类等等,考虑使用者应用水平参差不齐的现实问题等。
2.增加与“找”对应的“送”的功能
简单而言,“送”的功能就是应用最新的网络技术,根据资源数量的不断增加,适时加入面向不同年级、不同学科的个性化分类资源推送的服务。具体地说,推送的资源可以是用户自定义的科目,以及年级所对应的教育网内的相关资源,也可根据用户所注册的信息发送相应的资源。资源搜索服务器将搜索的结果以页的形式返回给终端,终端将搜索的所有内容通过翻页的形式展现给用户。推送来的资源可以根据用户自定义或显示的属性进行排序,也就是将经过筛选的、紧跟教学进度的优秀教育资源,利用网络系统的自动检索和分类功能,主动提供给相应的授课教师。相对于“找”来说,“送”功能的实现,可以减轻教师在查找资源时的工作量和复杂度。
3.建立教师课件共享机制
其一,借鉴以物换物的理念,建立一套有效的资源共享的长效机制。具体地说,是建立一个教师交流和学习的平台系统,教师上传课件换取积分,再用积分换取其他教师提供的资源,从而逐步建立学校和教师资源展示与共享的平台。从传统的以“库”为核心的资源建设模式革新为以“站”为核心的新一代资源建设和应用模式,集资源共建共享、在线课件开发、学科信息发布、交互交流等功能于一体的多学科、多层次的学科网站群,构建一个“学教并重”、“建用并举”、“教研合一”的交互式学科资源建设和应用环境,使资源的建设和使用更符合教师和学生的思维和使用习惯。
其二,在销售食品的超市中,半成品尤其受到欢迎,原因很简单,拿到半成品可以省略自己不愿意或不擅长的那部分工作,简单加工后,就可以得到很好的成品了。同样,在制作教育资源的过程中,可能有两种情况:一种是教育资源的直接制作者,熟练掌握多种制作技术,但是对教育教学不很精通;另一种是对教育教学很有经验,但是从技术制作和完成的角度达不到理想的效果,这时,双方需要一个可以实现分工与合作的平台。教育部门可以提供这样的开放式平台,由教师自主选择合作伙伴,或者由网站提供相应的帮助,从而把资源的制作工作简单化、专业化,增加教育资源的易用性、实用性。
4.建立电子商务平台
借鉴电子商务模式,结合教育行业特点,构建基于网络的开放式资源服务平台。以用户身份认证为基础,基于网络计费系统建成一站式服务,建成资源优质丰富、应用灵活多样、管理严格规范、共享流通通畅的教育教学资源网格体系,为教师、学生以及非教育网用户等提供最适时和优质的教育教学资源相关服务。这个部分涉及资金的投入,一种是教师自主购买,另一种是在区域内尝试应用资源公共服务平台,需要区域整体进行必要投入。简单说,就是借助电子商务交易平台提供教育资源服务,交易主体可以是资源开发商,可以是教师,也可以是任何优秀资源的提供者,可进行更加宽泛的开放式交易,提供更加灵活多样的服务。
需要特别强调的是,资源公共服务平台的核心理念是以使用者为主,以资源服务为主导,要充分重视教师的主观意愿,对资源的创作、流通、交流和应用进行全面支持,从而建成个性化教育教学资源协作、共享的环境。
(编辑:鲁利瑞)
关键词: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教育信息化建设
中图分类号:G20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8454(2010)14-0065-03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提出要加快教育信息化进程,加强优质教育资源开发与应用。当前教育信息化发展的主要问题是,随着教育信息化硬件条件的不断投入和提高,教育资源建设与师生需求的矛盾日益尖锐,教育资源建设滞后、应用整合艰难等问题日益突显。因此,深入研究教育资源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探讨如何建立开放灵活的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对推进教育信息化进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组织调研和收集数据
为更深入地了解资源建设与应用的情况,笔者在沈阳开展了一个关于构建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的系列调研,调研对象是义务教育学校和普通高级中学,调研目的是全面了解现阶段教育资源建设与应用的情况,分析师生需求,研究当前工作中存在的主要矛盾和问题,研究解决策略等。调研采用问卷调查、访谈调查和考察调查相结合的方法。调研分为四个系列:第一,采用问卷调查法和访谈调查法摸清全市情况,在问卷设计上,针对沈阳市教育资源建设与应用的各个层面参与者,从建设、管理、应用和需求等角度,设计了区县卷、学校卷、教师卷和学生卷等四部分问卷;第二,采用访谈调查法组织专家研讨构建资源公共平台的必要性、可行性、服务功能等;第三,采用问卷调查法在网上进行抽样调研,问卷设计19个问题,通过网络广泛征求意见;第四,采用考察调查法对成功模式进行调研,重点考察教育部国家基础教育资源中心、北京资源超市的建设经验等。
此次调研共发放问卷1081份,收回有效问卷1047份,其中:发放区县电教馆问卷15份,回收有效问卷15份;发放校长问卷44份,回收有效问卷44份;发放教师卷409份,回收有效问卷385份;发放学生问卷450份,回收有效问卷440份;回收网上调查问卷163份。共访谈调查15个区县电教馆和44所学校,通过对专家、中央电教馆、兄弟城市电教馆、学校校长、一线教师进行访谈,广泛收集了教育资源建设及应用方面的意见和建议。
1.调研对象的基本情况
此次调研在沈阳市15个区县中各抽样选取了小学、初中、高中各1所学校,每校有校长1人、教师10人、学生10人,参与调查的学校教师来自14个学科,参与调研的教师平均年龄为33.3岁,教师性别男女比例为29.2%和70.8%,女教师数量明显多于男教师。
2.资源现状
截至目前,沈阳市市级教育资源总量为10100G,拥有10个类别,6个应用平台,覆盖中小学20多个学科,基本满足沈阳市基础教育的教学和学习需要。2008年建成沈阳教育资源网,整合众多资源应用系统,实现多平台单点登录和资源的统一搜索。沈阳教育资源网现有资源包括媒体素材资源、示范课例、网络课堂、学科教学辅助工具、理化生教学实验视频资源、城域网在线学习系统、视频点播系统、实时交互教学答疑系统等等。
3.教育资源应用情况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在教育教学中的运用越来越普及,在课堂中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开展教学活动成为一种趋势。接受调查的教师表示: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综合运用多种媒体的优势,能够在教学的过程中营造一个良好的氛围,使学生置身于身临其境的情境之中,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效率,使课堂教学达到一个更高的水平,实现更好的教学效果。在教学中,经常利用媒体资源进行教学的教师有32.99%,偶尔会在课堂教学中利用媒体资源的有8.57%,从来都不利用媒体资源进行课堂教学的为0。
4.教师获取教学资源的途径
数据显示:77.4%的教师利用计算机网络浏览教学、科研等方面的信息,成为其获取教学资源的主要途径;同事之间的资源分享也是教师获取教学资源的常用手段,其比例占22.86%;通过沈阳教育网查找资源的占20.87%。然而我们也发现,与网络资源相比,学校购买的光盘等电子资源和图书馆、阅览室等传统媒体的资源利用率较低,此外,各区县教育网的利用率也较低,没能充分发挥区域资源共享的优势。
5.教师常用的教学资源类型
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情况和使用频率在很大程度都要依靠教学资源。从统计数据看,教师需求最强烈的是课件资源,其次是素材资源,同时优秀示范课例和教材、教案分析也是许多教师平时使用比较频繁的教学资源。另外,教师对题库类资源也比较感兴趣。
6.在资源建设与应用方面的制约因素与困难
在这个问题上,我们征集了41类意见,比较集中的意见有以下几类:小学科资源不够丰富,工作紧张而上网时间不充足,按照教材版本检索困难,课件制作或上网水平较低,二次开发水平不够,相关培训不够等等。最关注的问题包括:希望关注小学科,注重面向农村学校和师生,增加与本地教材配套的题库,资源要注意及时更新,为教师间资源共享提供平台,增加多种形式和内容的培训,扩大交流,对外网开放等等。
二、应用存在的问题
通过分析调研数据,笔者将教育资源建设与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归纳为“四难”,即查找难、共享难、应用难,外网难。
1.现有资源服务平台不适应现实需要,需要解决查找难的问题
大部分被访问教师认为,沈阳市教育资源网目前所提供的免费资源数量虽大,但是优质资源、适合当前教师使用的资源数量却不多。一方面,由于近几年新课标的实行以及课程改革的实施,教材不断变化,资源更新的速度不能满足需要;另一方面,虽然教育资源每年都会更新,但是过时的资源却不会被剔除,新的资源一进入资源库就被淹没在大量的老旧资源之中,搜索和筛选资源困难,可利用性差。因此,很多教师宁可到互联网上查找资源,统计数据显示,有35.58%的教师会选择利用互联网查找资源。
还有部分教师认为,资源管理系统中资源分类不科学,各种资源分布在几个不同的系统中,查找效率不高,影响资源的利用。
2.缺乏共享机制,需要解决共享难的问题
各区县都有数量不等的教育资源,其中大部分购买的资源与沈阳教育网现有资源重复,各单位教育资源建设大多以购买成品为主。自主开发资源没有系统性,有些资源重复建设,部分关键资源建设滞后甚至空缺。资源建设较好的区县学校和教师不愿意共享自己的资源,部分自主研发的资源仅在本区县内共享。要解决共享难的问题,需要统一规划和管理,建立一个共享机制,协调和捋顺各方利益和需求。
3.应用程度不高,需要解决应用难的问题
虽然沈阳市已经在各级教育管理部门和学校建立了教育资源库,可是,供教师使用的市级教育资源、区县教育资源、校本资源的使用率并不高,分别只有20.78%、11.43%、9.61%,这反映了目前沈阳市各级各类教育资源对于教师来说可用性不强,建设与应用之间的联系不大。通过调研我们发现,各级教育单位拥有的教育资源总量并不小,但是自主开发的资源仅占总量的20%,自主开发比例很低,适合本地现行教材版本的教育资源相对缺乏,资源与教材的同步性、与教育教学实际需要的适用性、与教师需要等差距较大。
造成市、区县各级教育资源使用率低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基层学校不了解已经提供的各种教育教学资源,还有一个原因是尚有部分教师缺乏基础的电脑和网络知识,不能熟练掌握常用的工具软件,制约了对教育资源的应用。
4.内网与外网的条件制约,需要解决外网难的问题
沈阳教育城域网的资源只允许通过内网访问,即只能在学校使用,这大大限制了教师和学生的使用。学生在校上网时间有限,回到家里又无法浏览教育资源,而部分教师需要回家备课、做课件,内网与外网的条件制约成为制约教师和学生使用资源的主要因素之一。
三、思考与对策
经过调研分析,笔者认为,要缓解目前教育资源存在的问题,加强优质教育资源的开发与应用,需要建立一个开放的、灵活的公共服务平台,这个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必须具备以下四个要素:
1.建立方便查找的资源体系
广泛征集全国优质教育资源入网,丰富的资源是资源体系建设的前提工作之一。
解决好资源查找定位、内容查询、索引等问题,是提升教育资源的应用效率、应用广度和深度的核心问题。查找资源的重要技术环节是要简化查找方法,丰富查找途径;必须实现单点登录,搜索引擎服务使用智能搜索机器人技术,根据用户登录的身份构造更精确的查询条件;通过搜索代理向资源库下达查询命令,并负责转发和接收双方的查询内容,然后将查询结果返回给客户端;在资源属性描述方面,必须制定统一的规则,在保留源数据规范的基础上,增加必要的属性描述项目,并约束各方严格遵守规则;在资源入库的环节,必须保障资源仓库管理的科学性、严密性;在资源子系统的设计方面,要考虑分类的多样化,考虑简单易用性,考虑教师的使用习惯,如按照教材版本分类,按照教材章节分类等等,考虑使用者应用水平参差不齐的现实问题等。
2.增加与“找”对应的“送”的功能
简单而言,“送”的功能就是应用最新的网络技术,根据资源数量的不断增加,适时加入面向不同年级、不同学科的个性化分类资源推送的服务。具体地说,推送的资源可以是用户自定义的科目,以及年级所对应的教育网内的相关资源,也可根据用户所注册的信息发送相应的资源。资源搜索服务器将搜索的结果以页的形式返回给终端,终端将搜索的所有内容通过翻页的形式展现给用户。推送来的资源可以根据用户自定义或显示的属性进行排序,也就是将经过筛选的、紧跟教学进度的优秀教育资源,利用网络系统的自动检索和分类功能,主动提供给相应的授课教师。相对于“找”来说,“送”功能的实现,可以减轻教师在查找资源时的工作量和复杂度。
3.建立教师课件共享机制
其一,借鉴以物换物的理念,建立一套有效的资源共享的长效机制。具体地说,是建立一个教师交流和学习的平台系统,教师上传课件换取积分,再用积分换取其他教师提供的资源,从而逐步建立学校和教师资源展示与共享的平台。从传统的以“库”为核心的资源建设模式革新为以“站”为核心的新一代资源建设和应用模式,集资源共建共享、在线课件开发、学科信息发布、交互交流等功能于一体的多学科、多层次的学科网站群,构建一个“学教并重”、“建用并举”、“教研合一”的交互式学科资源建设和应用环境,使资源的建设和使用更符合教师和学生的思维和使用习惯。
其二,在销售食品的超市中,半成品尤其受到欢迎,原因很简单,拿到半成品可以省略自己不愿意或不擅长的那部分工作,简单加工后,就可以得到很好的成品了。同样,在制作教育资源的过程中,可能有两种情况:一种是教育资源的直接制作者,熟练掌握多种制作技术,但是对教育教学不很精通;另一种是对教育教学很有经验,但是从技术制作和完成的角度达不到理想的效果,这时,双方需要一个可以实现分工与合作的平台。教育部门可以提供这样的开放式平台,由教师自主选择合作伙伴,或者由网站提供相应的帮助,从而把资源的制作工作简单化、专业化,增加教育资源的易用性、实用性。
4.建立电子商务平台
借鉴电子商务模式,结合教育行业特点,构建基于网络的开放式资源服务平台。以用户身份认证为基础,基于网络计费系统建成一站式服务,建成资源优质丰富、应用灵活多样、管理严格规范、共享流通通畅的教育教学资源网格体系,为教师、学生以及非教育网用户等提供最适时和优质的教育教学资源相关服务。这个部分涉及资金的投入,一种是教师自主购买,另一种是在区域内尝试应用资源公共服务平台,需要区域整体进行必要投入。简单说,就是借助电子商务交易平台提供教育资源服务,交易主体可以是资源开发商,可以是教师,也可以是任何优秀资源的提供者,可进行更加宽泛的开放式交易,提供更加灵活多样的服务。
需要特别强调的是,资源公共服务平台的核心理念是以使用者为主,以资源服务为主导,要充分重视教师的主观意愿,对资源的创作、流通、交流和应用进行全面支持,从而建成个性化教育教学资源协作、共享的环境。
(编辑:鲁利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