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教学实验法以及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对石河子大学体育学院2008级2个班的学生进行了教学实验。结果表明:在篮球教学中运用多元化教学方法是可行的,实验组学生对基本知识、技术的理解和掌握,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端正学习态度和提高教学效果等方面,都优于常规教学法,并存在不同程度的显著性差异。
关键词:体育专业;多元化教学法;篮球教学
中图分类号:G 807.04 文章编号:1009-783X(2010)04-0058-05文献标志码:A
1 选题依据
现代教学法从不同视角和层面描述了学习活动,揭示学习的机理,产生了不同的学习方法,极大提高了学习效果和质量。由于各种学习方法研究学习过程的视角和重点不同,每种方法都有各自显著的优点。人类智能的多元性,构建知识和掌握技能的复杂性,显示出每种学习方法又有一定的局限性。目前我国对教学法的研究,多是针对某一种教学方法开展的实验研究,极少数是同时应用了2种教学方法的研究。本文是在篮球教学中,根据知识的认知过程、动作教学特点、技术水平的个体差异以及班级教学的特点等,将发现指导法、程序法、掌握法、合作法、微格法等5种学习方法灵活运用到教学中,形成了多元化的教学方法。通过教学实验探索多元化教学方法的可行性,以及与传统教学法相比,在篮球教学存在哪些方面的差异,为以后的研究提供实践经验。
2 研究对象和方法
2.1 研究对象
石河子大学体育学院体育教育专业2008级2个班的全体学生为研究对象,每班30人,共计60人。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资料法
通过查阅中国期刊网、中国优秀学位论文网,查阅了大量国内外相关的研究成果,进行了深入细致的学习,为本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2.2.2 专家访谈法
为确定正确的研究方向和较强的可行性,征询具有丰富教学经验的教师的专家意见,进行综合调节后制定正式的测量指标。
2.2.3 问卷调查法
编制了《篮球课程学习效果问卷表》,包含学习态度、学习满意感和教学效果3个方面的内容,满意感的调查采用《训练比赛满意感量表》,群体凝聚力调查采用《群体凝聚力问卷调查表》。请了13位专家对问卷内容效度进行评定,认同率超过80%,问卷具有较高的效度。在实验开始前对测试对象发放问卷,2周后重测,检验结果(信度系数)R值为0.865,表明问卷信度较高。实验后发放问卷各60份,收回60份,回收率100%,有效率100%。
2.2.4 教学实验法
在教学实验前,对所有受试对象进行无显著性差异检验;实验组运用多元化教学方法教学,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教学法教学。实验后,运用2组间£检验,验证2种不同的教学方法在篮球普修课的教学效果上所产生的差异。
2.2.5数理统计法
对实验前后的相关数据,用SPSS 12.0软件进行数据统计与分析。
3 教学实验设计
3.1 实验时间
2008年9月至2009年1月进行,共计54学时。
3.2 实验变量
3.2.1 自变量、因变量
自变量为不同的教学方法,即实验组采用多元化的篮球教学方法,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方法。因变量为2组学生的技术成绩、理论成绩、学习态度、教学效果、课程学习满意感和群体凝聚力。
3.2 实验前端因素处理
3.2.1 教师特质
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教学均由本人授课,教学内容、教学进度、上课间隔时间等教学环节实验组和对照组均保持一致。
3.2.2 学生特质
3.2.2.1 实验前学生基本情况的差异性检验
学生的基本情况进行了测量,经过t检验,统计结果显示不存在显著性差异(见表1)。
3.2.2.2 实验前学生专项素质的差异性检验
选取了立定跳远、助跑摸高、5,8mX 6折返移动和全场多组变距折返跑4项,作为学生专项素质的测试指标。测试结果显示实验组与对照组没有显著性差异(见表2)。
3.2.2.3 实验前学生基本技术情况的差异性检验
我院篮球普修教学大纲规定技术考试内容是投篮、半场往返运球上篮和持球突破3项,本实验把这3项确定为测量学生基本技术情况的测试项目。实验前的测试结果显示,2组学生在基本技术上没有显著性差异(见表3)。
3.2.3 测量方法
为避免产生实验者“霍桑效应”,采用单盲实验。技术考试采取考教分离,即授课教师不参与考试过程,由考核小组按照教学大纲规定的统一标准考核。理论试卷在试题库中随机抽取。
3.3 教学程序设计
多元化教学方法的实施程序设计如下(如图1所示)。
3.3.1 教材改造设问
依据教学大纲的目标要求,在不改变教学内容和学时的前提下,对教学内容重新改造,设计成与学生学习能力相适应的作业,形式包括复习、预习、讨论和教案4种类型。课前,采用提问和小组代表陈述等形式检查作业完成情况。在知识学习构建的整个过程中运用了发现指导法。
3.3.2 建立合作学习小组
以“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成立合作学习小组,建立“组间竞争,组内互助”机制。学期结束后根据小组排名给予奖励加分。评分标准包括学习过程(40%)和学习成绩(60%),学习过程包括课前提问的回答情况、作业和小组的授课效果等,学习成绩是学期结束后小组成员的考试总成绩。根据小组排名顺序,依次给予每人3至1分不等的奖励加分。
3.3.3 授课过程
简单的动作以传统教学法为主,技术难度较大的动作以程序法为主,把技术动作分解成多个教学步骤,逐步进行教学。初学者从第一步开始学习,水平较好者,从中间环节或提高阶段开始。对技术动作掌握程度的控制以程序教学法为主,基础薄弱的学生,学习目标是基本掌握基础的知识和技术,是学习小组内的重点帮扶对象;基础较好或篮球专项的学生,严格要求技术的规范程度,增加难度,提高技术的运用能力,同时担负起辅助教师的职责,带动小组内成员共同提高,鼓励学生以自己适宜的速度学习,以及向更高阶段“递进”。
3.3.4 小组学习形式
学习以合作小组为主,2人一组的练习,采取同伴负责制,同伴必须及时指出对方出现的错误动作,如果没有及时纠正同伴的错误,自己将要受罚,例如俯卧撑;学习小组的练习,采取组长负责制;小组微型课是重点内容的提高阶段,学生担任教师,负责课的组织、示范、讲解等。微型课每节10 rain,讲解2min,其余必须是练习时间。授课内容提前安排给学生,并要求备课,包括教案、示范和教法。教案至少在课前2 d交于老师审阅,检查通过方可授课。
3.3.5 教学信息反馈
教师、同学的指导反馈和教学视频反馈。对微型课教学进行全程摄像,视频上传到大学网络教学平台,可在线观看,同时提供手机视频格式的下载,便于学生在手机上观看。这种教法是在 微格教学法基础上,结合网络发展的特点,进行的灵活运用。
3.3.6 建立多种评价体系
采用教师评价、学生评价和学生互评等方式,及时对小组的学习情况给予评价,促进小组的学习行为。在每个单元教学或重点内容结束后随时进行相应的形成性测验,及时了解学生对动作的掌握情况。
4 研究结果
4.1 实验后2组间各项成绩对比结果
实验结束后,对2组学生的达标成绩、技评、理论、总成绩进行统计处理后,发现实验组学生的各项成绩均高于对照组,并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见表4)。从各项成绩的标准差数看,实验组成绩的标准差均小于对照组,说明学生掌握动作技术的稳定性高。
4.2 实验后2组间技评成绩对比结果
半场运球往返上篮的技评成绩有显著性差异(P<0.05),投篮和持球突破的技评成绩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见表5)。多元化教学方法对于学生正确掌握技术动作,特别是对难度较大的动作,具有非常明显的优势。
4.3 实验后2组间理论成绩的对比结果
通过对学生的篮球理论成绩的比较,实验组的成绩优于对照组,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
4.4 实验后2组间达标成绩的对比结果
实验组投篮达标成绩优于对照组,但不具有显著性差异;运球上篮的达标结果具有显著性差异,换算成得分后的达标成绩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
4.5 实验后2组间学习态度、教学效果和满意感的对比结果
实验后,对学生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实验组的学习兴趣、教学效果和群体凝聚力方面均高于对照组,并有不同程度的显著性差异(见表8)。教学效果的评价由主动参与意识和人际关系情况2个维度构成,学习满意感是学生对个人学习质量的总体评价,反映学生对学习过程经历的认知评价。
4.6 实验后2组间群体凝聚力的对比结果
实验前,实验组和对照组的群体凝聚力水平相当,无显著意义差异(见表9);而实验后,实验组的群体凝聚力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多元化教学法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参与意识。
5 讨论与分析
在教学实验中运用多元化教学方法是可行的,其各项因变量指标显著优于对照组。
5.1 多元化教学方法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篮球成绩
教学方法的多元化是在分析多种教学方法的基础上,结合我校体育教育专业篮球教学的具体情况,将多种教学方法灵活运用到教学的全过程,充分发挥每种教学方法的优势,从认知过程、目标的设立、动作学习过程等环节,进行了周密的设计,使教学过程中每个环节最优化。
5.2 多元化教学方法有助于提高学生对基本知识、技术的理解和掌握
5.2.1 发现指导学习优化知识的认知过程
布鲁纳认为教学是学生参与获得知识的过程。学习是一种过程,而不是结果。在篮球教学过程中,运用了发现指导学习法,优化了认知过程的同时,加深了知识的理解。此外,能够指导学生学会学习迁移,引导学生自觉地学会学习与不断地学习。
5.2.2 以教促学,提商认知水平
微型课的开展,让学生从教与学不同的层面,亲自体验到动作结构的特点和差异,亲自体验到技术动作结构的可修正性和多样性。备课过程中,既是对已知知识的消化,又需要利用图书馆、网络数据库等途径获得更广泛的知识;教的过程则是对主动建构知识的实践运用过程,改造原有知识经验,对知识的理解更加深刻。
5.2.3 及时反馈加深对技术动作的理解
在教学过程中只有将学习信息直接、及时、动态地反馈给学生,才可能指导学生不断地修正自己的学习,提高应用能力的学习效果,不仅仅是获得好的成绩。在教学过程中实行的组长负责制和微型课,实现了学习信息的及时反馈,提高了动作的掌握。实现个别化反馈、矫正相结合,最大限度地照顾到学生的个体差异,提高了学习效果。
5.2.4 教学目标分层广泛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教学目标的分层设置,学生能够自主地在学习内容、方法、完成目标上有所选择,鼓励了学生在统一目标的基础上,努力争取实现目标的最大程度。在合作小组建立,完成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的统一,促进了大家共同向自己更高目标的递进。目标分层使每名学生都有自己的学习方向和动力,最大限度地调动每一名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也体现了因人而异,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
5.3 多元化教学方法更有利于端正学习态度、提高教学效果和增强学生对课程的满意感
5.3.1 共同的目标激发了团队的学习积极性
合作学习和微型课的学习形式,兼顾了学生的个体性特征与集体性特征,注重教学的情意功能,在认知、情感和技能目标上达到共同发展。个人目标与集体目标的协调统一,小组间适度的竞争又促进了协作效率的提高。微型课上,学生轮流担任了不同的角色,使每个成员都融入到学习活动中,增进相互理解和沟通,增强了合作意识和责任感,逐步形成一个有战斗力的团队。
5.3.2 多种合作学习方式营造和谐的课堂气氛
多元化教学方法把视、听、触等多种类型的感知和积极的思维活动同时融入到学习知识的过程中,无论在教学方法上还是在学习形式上,与传统教学模式有很大的不同,师生之间是一种平等、友爱、协作的关系,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了极大的尊重,在相互协作中体验成功的经历。
5.3.3 多级双向交流方式提高教学效果
传统教学模式下的交往,一般仅限于教师与个别学生之间的交流,忽视了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与沟通,教学效果较差。多元化教学方法中,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间的多级双向交流方式,保持了彼此间的频繁接触,共同完成教学活动,课堂气氛活跃,学生积极性提高,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5.3.4 适宜学习目标的设置有助于提高学生对课程的满意感
适宜的目标在学习中维持着较高的动机水平,动作的多步骤教学,配合各阶段的形成性测试,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不断地体验到了成功。微型课既有篮球学习上的成功体验,也有教师角色的成功尝试,又有相互协助的成功分享,这些成功的体验使得学生不断地获得对活动任务的满意感,也加深了他们对学习小组的认同感、归属感以及对团队的信任感。
5.4 多元化教学方法有利于增强学生的群体凝聚力
个人目标是集体目标的基础,集体利益实现的同时也是个人利益的最大化,团队成功也是自己成功,共同的目标有助于成员间形成合力,角色行为更加明确,展现出更强的凝聚力。组内的异质构建,使组内几乎不存在竞争,成员之间是一种团结协作的互助关系,提高了学生的满意感,满意感的提升有助于凝聚力的提高。
6 结论与建议
6.1 结论
1)多元化教学方法的设计与运用,在篮球技术教学实践中取得成功,其教学效果显著优于传统教学,达到了教学试验的预期目的,对篮球技术教学改革是一次有效的尝试,提供了可鉴的经验。
2)多元化教学方法通过优于教学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充分利用信息教学资源,提高教学信息反馈,以学生为主体,体现了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显著提高了学生的篮球成绩。
3)多元化教学方法结合了多种学练方法,改变了学生在学习中的地位,营造了和谐的教学环境,建立了多级双向的交流方式,有利于端正学习态度、提高教学效果、增强学习满意感和提升群体凝聚力。
6.2 建议
1)篮球教学中运用多元化教学方法,符合体育教学的发展规律以及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可以推广到体育专业其他术科课程和公共体育课的教学中。
2)多元化教学方法的组合可以实现模块化应用,不同的教学单位可以依据已有的教学资源和具体的教学目标,从实际出发,灵活运用,勇于创新。
关键词:体育专业;多元化教学法;篮球教学
中图分类号:G 807.04 文章编号:1009-783X(2010)04-0058-05文献标志码:A
1 选题依据
现代教学法从不同视角和层面描述了学习活动,揭示学习的机理,产生了不同的学习方法,极大提高了学习效果和质量。由于各种学习方法研究学习过程的视角和重点不同,每种方法都有各自显著的优点。人类智能的多元性,构建知识和掌握技能的复杂性,显示出每种学习方法又有一定的局限性。目前我国对教学法的研究,多是针对某一种教学方法开展的实验研究,极少数是同时应用了2种教学方法的研究。本文是在篮球教学中,根据知识的认知过程、动作教学特点、技术水平的个体差异以及班级教学的特点等,将发现指导法、程序法、掌握法、合作法、微格法等5种学习方法灵活运用到教学中,形成了多元化的教学方法。通过教学实验探索多元化教学方法的可行性,以及与传统教学法相比,在篮球教学存在哪些方面的差异,为以后的研究提供实践经验。
2 研究对象和方法
2.1 研究对象
石河子大学体育学院体育教育专业2008级2个班的全体学生为研究对象,每班30人,共计60人。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资料法
通过查阅中国期刊网、中国优秀学位论文网,查阅了大量国内外相关的研究成果,进行了深入细致的学习,为本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2.2.2 专家访谈法
为确定正确的研究方向和较强的可行性,征询具有丰富教学经验的教师的专家意见,进行综合调节后制定正式的测量指标。
2.2.3 问卷调查法
编制了《篮球课程学习效果问卷表》,包含学习态度、学习满意感和教学效果3个方面的内容,满意感的调查采用《训练比赛满意感量表》,群体凝聚力调查采用《群体凝聚力问卷调查表》。请了13位专家对问卷内容效度进行评定,认同率超过80%,问卷具有较高的效度。在实验开始前对测试对象发放问卷,2周后重测,检验结果(信度系数)R值为0.865,表明问卷信度较高。实验后发放问卷各60份,收回60份,回收率100%,有效率100%。
2.2.4 教学实验法
在教学实验前,对所有受试对象进行无显著性差异检验;实验组运用多元化教学方法教学,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教学法教学。实验后,运用2组间£检验,验证2种不同的教学方法在篮球普修课的教学效果上所产生的差异。
2.2.5数理统计法
对实验前后的相关数据,用SPSS 12.0软件进行数据统计与分析。
3 教学实验设计
3.1 实验时间
2008年9月至2009年1月进行,共计54学时。
3.2 实验变量
3.2.1 自变量、因变量
自变量为不同的教学方法,即实验组采用多元化的篮球教学方法,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方法。因变量为2组学生的技术成绩、理论成绩、学习态度、教学效果、课程学习满意感和群体凝聚力。
3.2 实验前端因素处理
3.2.1 教师特质
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教学均由本人授课,教学内容、教学进度、上课间隔时间等教学环节实验组和对照组均保持一致。
3.2.2 学生特质
3.2.2.1 实验前学生基本情况的差异性检验
学生的基本情况进行了测量,经过t检验,统计结果显示不存在显著性差异(见表1)。
3.2.2.2 实验前学生专项素质的差异性检验
选取了立定跳远、助跑摸高、5,8mX 6折返移动和全场多组变距折返跑4项,作为学生专项素质的测试指标。测试结果显示实验组与对照组没有显著性差异(见表2)。
3.2.2.3 实验前学生基本技术情况的差异性检验
我院篮球普修教学大纲规定技术考试内容是投篮、半场往返运球上篮和持球突破3项,本实验把这3项确定为测量学生基本技术情况的测试项目。实验前的测试结果显示,2组学生在基本技术上没有显著性差异(见表3)。
3.2.3 测量方法
为避免产生实验者“霍桑效应”,采用单盲实验。技术考试采取考教分离,即授课教师不参与考试过程,由考核小组按照教学大纲规定的统一标准考核。理论试卷在试题库中随机抽取。
3.3 教学程序设计
多元化教学方法的实施程序设计如下(如图1所示)。
3.3.1 教材改造设问
依据教学大纲的目标要求,在不改变教学内容和学时的前提下,对教学内容重新改造,设计成与学生学习能力相适应的作业,形式包括复习、预习、讨论和教案4种类型。课前,采用提问和小组代表陈述等形式检查作业完成情况。在知识学习构建的整个过程中运用了发现指导法。
3.3.2 建立合作学习小组
以“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成立合作学习小组,建立“组间竞争,组内互助”机制。学期结束后根据小组排名给予奖励加分。评分标准包括学习过程(40%)和学习成绩(60%),学习过程包括课前提问的回答情况、作业和小组的授课效果等,学习成绩是学期结束后小组成员的考试总成绩。根据小组排名顺序,依次给予每人3至1分不等的奖励加分。
3.3.3 授课过程
简单的动作以传统教学法为主,技术难度较大的动作以程序法为主,把技术动作分解成多个教学步骤,逐步进行教学。初学者从第一步开始学习,水平较好者,从中间环节或提高阶段开始。对技术动作掌握程度的控制以程序教学法为主,基础薄弱的学生,学习目标是基本掌握基础的知识和技术,是学习小组内的重点帮扶对象;基础较好或篮球专项的学生,严格要求技术的规范程度,增加难度,提高技术的运用能力,同时担负起辅助教师的职责,带动小组内成员共同提高,鼓励学生以自己适宜的速度学习,以及向更高阶段“递进”。
3.3.4 小组学习形式
学习以合作小组为主,2人一组的练习,采取同伴负责制,同伴必须及时指出对方出现的错误动作,如果没有及时纠正同伴的错误,自己将要受罚,例如俯卧撑;学习小组的练习,采取组长负责制;小组微型课是重点内容的提高阶段,学生担任教师,负责课的组织、示范、讲解等。微型课每节10 rain,讲解2min,其余必须是练习时间。授课内容提前安排给学生,并要求备课,包括教案、示范和教法。教案至少在课前2 d交于老师审阅,检查通过方可授课。
3.3.5 教学信息反馈
教师、同学的指导反馈和教学视频反馈。对微型课教学进行全程摄像,视频上传到大学网络教学平台,可在线观看,同时提供手机视频格式的下载,便于学生在手机上观看。这种教法是在 微格教学法基础上,结合网络发展的特点,进行的灵活运用。
3.3.6 建立多种评价体系
采用教师评价、学生评价和学生互评等方式,及时对小组的学习情况给予评价,促进小组的学习行为。在每个单元教学或重点内容结束后随时进行相应的形成性测验,及时了解学生对动作的掌握情况。
4 研究结果
4.1 实验后2组间各项成绩对比结果
实验结束后,对2组学生的达标成绩、技评、理论、总成绩进行统计处理后,发现实验组学生的各项成绩均高于对照组,并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见表4)。从各项成绩的标准差数看,实验组成绩的标准差均小于对照组,说明学生掌握动作技术的稳定性高。
4.2 实验后2组间技评成绩对比结果
半场运球往返上篮的技评成绩有显著性差异(P<0.05),投篮和持球突破的技评成绩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见表5)。多元化教学方法对于学生正确掌握技术动作,特别是对难度较大的动作,具有非常明显的优势。
4.3 实验后2组间理论成绩的对比结果
通过对学生的篮球理论成绩的比较,实验组的成绩优于对照组,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
4.4 实验后2组间达标成绩的对比结果
实验组投篮达标成绩优于对照组,但不具有显著性差异;运球上篮的达标结果具有显著性差异,换算成得分后的达标成绩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
4.5 实验后2组间学习态度、教学效果和满意感的对比结果
实验后,对学生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实验组的学习兴趣、教学效果和群体凝聚力方面均高于对照组,并有不同程度的显著性差异(见表8)。教学效果的评价由主动参与意识和人际关系情况2个维度构成,学习满意感是学生对个人学习质量的总体评价,反映学生对学习过程经历的认知评价。
4.6 实验后2组间群体凝聚力的对比结果
实验前,实验组和对照组的群体凝聚力水平相当,无显著意义差异(见表9);而实验后,实验组的群体凝聚力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多元化教学法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参与意识。
5 讨论与分析
在教学实验中运用多元化教学方法是可行的,其各项因变量指标显著优于对照组。
5.1 多元化教学方法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篮球成绩
教学方法的多元化是在分析多种教学方法的基础上,结合我校体育教育专业篮球教学的具体情况,将多种教学方法灵活运用到教学的全过程,充分发挥每种教学方法的优势,从认知过程、目标的设立、动作学习过程等环节,进行了周密的设计,使教学过程中每个环节最优化。
5.2 多元化教学方法有助于提高学生对基本知识、技术的理解和掌握
5.2.1 发现指导学习优化知识的认知过程
布鲁纳认为教学是学生参与获得知识的过程。学习是一种过程,而不是结果。在篮球教学过程中,运用了发现指导学习法,优化了认知过程的同时,加深了知识的理解。此外,能够指导学生学会学习迁移,引导学生自觉地学会学习与不断地学习。
5.2.2 以教促学,提商认知水平
微型课的开展,让学生从教与学不同的层面,亲自体验到动作结构的特点和差异,亲自体验到技术动作结构的可修正性和多样性。备课过程中,既是对已知知识的消化,又需要利用图书馆、网络数据库等途径获得更广泛的知识;教的过程则是对主动建构知识的实践运用过程,改造原有知识经验,对知识的理解更加深刻。
5.2.3 及时反馈加深对技术动作的理解
在教学过程中只有将学习信息直接、及时、动态地反馈给学生,才可能指导学生不断地修正自己的学习,提高应用能力的学习效果,不仅仅是获得好的成绩。在教学过程中实行的组长负责制和微型课,实现了学习信息的及时反馈,提高了动作的掌握。实现个别化反馈、矫正相结合,最大限度地照顾到学生的个体差异,提高了学习效果。
5.2.4 教学目标分层广泛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教学目标的分层设置,学生能够自主地在学习内容、方法、完成目标上有所选择,鼓励了学生在统一目标的基础上,努力争取实现目标的最大程度。在合作小组建立,完成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的统一,促进了大家共同向自己更高目标的递进。目标分层使每名学生都有自己的学习方向和动力,最大限度地调动每一名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也体现了因人而异,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
5.3 多元化教学方法更有利于端正学习态度、提高教学效果和增强学生对课程的满意感
5.3.1 共同的目标激发了团队的学习积极性
合作学习和微型课的学习形式,兼顾了学生的个体性特征与集体性特征,注重教学的情意功能,在认知、情感和技能目标上达到共同发展。个人目标与集体目标的协调统一,小组间适度的竞争又促进了协作效率的提高。微型课上,学生轮流担任了不同的角色,使每个成员都融入到学习活动中,增进相互理解和沟通,增强了合作意识和责任感,逐步形成一个有战斗力的团队。
5.3.2 多种合作学习方式营造和谐的课堂气氛
多元化教学方法把视、听、触等多种类型的感知和积极的思维活动同时融入到学习知识的过程中,无论在教学方法上还是在学习形式上,与传统教学模式有很大的不同,师生之间是一种平等、友爱、协作的关系,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了极大的尊重,在相互协作中体验成功的经历。
5.3.3 多级双向交流方式提高教学效果
传统教学模式下的交往,一般仅限于教师与个别学生之间的交流,忽视了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与沟通,教学效果较差。多元化教学方法中,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间的多级双向交流方式,保持了彼此间的频繁接触,共同完成教学活动,课堂气氛活跃,学生积极性提高,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5.3.4 适宜学习目标的设置有助于提高学生对课程的满意感
适宜的目标在学习中维持着较高的动机水平,动作的多步骤教学,配合各阶段的形成性测试,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不断地体验到了成功。微型课既有篮球学习上的成功体验,也有教师角色的成功尝试,又有相互协助的成功分享,这些成功的体验使得学生不断地获得对活动任务的满意感,也加深了他们对学习小组的认同感、归属感以及对团队的信任感。
5.4 多元化教学方法有利于增强学生的群体凝聚力
个人目标是集体目标的基础,集体利益实现的同时也是个人利益的最大化,团队成功也是自己成功,共同的目标有助于成员间形成合力,角色行为更加明确,展现出更强的凝聚力。组内的异质构建,使组内几乎不存在竞争,成员之间是一种团结协作的互助关系,提高了学生的满意感,满意感的提升有助于凝聚力的提高。
6 结论与建议
6.1 结论
1)多元化教学方法的设计与运用,在篮球技术教学实践中取得成功,其教学效果显著优于传统教学,达到了教学试验的预期目的,对篮球技术教学改革是一次有效的尝试,提供了可鉴的经验。
2)多元化教学方法通过优于教学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充分利用信息教学资源,提高教学信息反馈,以学生为主体,体现了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显著提高了学生的篮球成绩。
3)多元化教学方法结合了多种学练方法,改变了学生在学习中的地位,营造了和谐的教学环境,建立了多级双向的交流方式,有利于端正学习态度、提高教学效果、增强学习满意感和提升群体凝聚力。
6.2 建议
1)篮球教学中运用多元化教学方法,符合体育教学的发展规律以及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可以推广到体育专业其他术科课程和公共体育课的教学中。
2)多元化教学方法的组合可以实现模块化应用,不同的教学单位可以依据已有的教学资源和具体的教学目标,从实际出发,灵活运用,勇于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