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长征精神的传人,如何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抓好县域经济发展,实现富县的大发展、大繁荣,长征精神无疑给我们提供了奋勇拼搏、合力攻坚、加速崛起的强大精神动力。
聚焦党建主业促发展
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聚焦党建主业是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前提,只有良好的政治生态,才能使社会经济全面健康持续发展。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就是用行动体现信仰信念的力量,落实管党治党责任,不断地提高党建科学化水平。
首先,夯实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全面落实主体责任,建立健全基层党组织书记述职评议考核长效机制,建立抓党建层层约谈、抽查巡查、催办督办制度,加大考核分值权重、夯实责任,推动以上率下、层层落实,真正扭转党建“重部署、轻落实;重形式、轻实效”的现象。第二,从严教育管理监督干部。扎实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严肃党内政治生活,规范“三会一课”、谈心谈话制度,不断增强党员干部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和看齐意识,自觉向中央基准看齐,向省委、市委对标。坚持党管干部原则,健全完善考核评价机制,在一线了解民情,在一线解决问题,在一线选拔干部,落实干部能上能下的用人机制,让能干事、会干事、干成事的干部有舞台有位置。第三,扎实推进基层党组织建设。以基层组织建设提升年活动为抓手,建立各级党组织抓基层党建工作责任制,进一步增强党建主业意识。以推进镇村综合改革、乡村换届为契机,整顿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选好基层党组织带头人。强化基层党员教育管理,落实基层党建经费,完善基层党建激励保障机制。第四,大力推进党风廉政建设。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两个责任”和“一岗双责”,始终保持反腐败高压态势,真正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持之以恒落实中央八项规定、解决“四风”问题,加大整治庸政懒政怠政力度,为实现富县经济大发展,努力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突出转型升级促发展
作为延安的一个欠发达县域,富县要实现经济跨越式发展,就要以勇往直前、坚忍不拔的长征精神为引领,打破陈规,突破瓶颈,转型升级,全力做大县域经济规模。
“十三五”期间,富县将着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三次产业向中高端水平迈进。到“十三五”末,地方生产总值突破100亿元,地方财政收入达到5.6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五年累计达到400亿元。一是做大做强工业。依靠科技进步和产业链延伸,加快能源工业结构调整,以资源的深度转化促进“去产能”。二是做特做优农业。以农产品质量安全和标准化建设为主攻方向,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以创建全国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县为抓手,做优叫响良好农业规范认证金字招牌,不断提升富县农产品品牌价值;培育壮大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促进农业产加销紧密衔接、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三是做活做旺三产。立足消费者个性化多样化需求,大力推动以文化旅游、现代物流和电子商务为龙头的服务业快速发展。加快秦直道国家遗址公园、大唐开元寺遗址公园、直罗烈士陵园、柳稍湾水库等旅游项目建设步伐,积极开发滑雪、户外、狩猎、休闲农业、乡村旅游等一批特色旅游产品,将旅游业培育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大力创建全国电子商务进农村示范县,形成农产品进城与农资和消费品下乡的双向流通格局。积极发展现代物流、金融保险、养老健康、文化体育等产业,努力补齐服务业短板。
实现攻坚脱贫促发展
按省定贫困线标准,富县尚有低收入村63个和贫困人口5441户15967人。我们将按照“六个精准”“五个一批”的要求,举全县之力、集全民之智向贫困宣战,确保到2017年实现贫困户全部脱贫。
一是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引领带动作用。通过选好配强基层党组织核心体系,选优配强村级支部班子,结合精准扶贫的互助资金政策,以支部为依托,领办或创办农村专业合作社、产业协会、农村小微企业等,建立基层党组织领头人长期留任激励机制,不断增强党对农村经济的组织力、影响力和调控力,强化基层党组织在精准扶貧中引领、搭台,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作用,实现贫困人口按期脱贫。二是全力实施产业扶贫。鼓励扶持“三无”贫困户,近期发展养鸡、养羊、养牛、设施蔬菜以及“农家乐”等短平快的致富产业,远期发展苹果产业等高效农业。采取“合作社(企业)+基地+贫困户”的模式,积极为扶贫户提供技术培训、就业岗位、产业扶持、创业就业指导,实现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产业帮扶全覆盖。三是大力开展技能培训。打造以县职业技术培训基地为中心、县内合作企业为技术培训实习基地的技能培训体系,对意愿提升自身劳动技能的贫困家庭劳动力,免费实施职业技能培训,确保每个贫困户家庭至少有一名劳动力掌握1-2门致富技术。四是扎实开展移民搬迁。对居住条件差、发展基础薄弱的贫困村和贫困户,大力实施移民搬迁,全力推进“一体六配套”,确保贫困户搬得出、留得住、有活干、能致富、不反弹。同时对农村五保户以及无劳动能力的贫困户统一搬迁、统一安置、统一供养,彻底解决这类贫困问题。五是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捆绑项目,整合资金,加大对贫困地区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和教育、卫生、文化等公共服务设施的投入,从根本上改善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六是加强社会保障兜底。推动农村低保标准与扶贫标准“两线合一”,提高大病救助补助标准和范围,广泛发动社会各界参与资助救助,确保因病、因学、因灾致贫的贫困户社会救助全覆盖。
聚焦党建主业促发展
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聚焦党建主业是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前提,只有良好的政治生态,才能使社会经济全面健康持续发展。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就是用行动体现信仰信念的力量,落实管党治党责任,不断地提高党建科学化水平。
首先,夯实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全面落实主体责任,建立健全基层党组织书记述职评议考核长效机制,建立抓党建层层约谈、抽查巡查、催办督办制度,加大考核分值权重、夯实责任,推动以上率下、层层落实,真正扭转党建“重部署、轻落实;重形式、轻实效”的现象。第二,从严教育管理监督干部。扎实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严肃党内政治生活,规范“三会一课”、谈心谈话制度,不断增强党员干部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和看齐意识,自觉向中央基准看齐,向省委、市委对标。坚持党管干部原则,健全完善考核评价机制,在一线了解民情,在一线解决问题,在一线选拔干部,落实干部能上能下的用人机制,让能干事、会干事、干成事的干部有舞台有位置。第三,扎实推进基层党组织建设。以基层组织建设提升年活动为抓手,建立各级党组织抓基层党建工作责任制,进一步增强党建主业意识。以推进镇村综合改革、乡村换届为契机,整顿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选好基层党组织带头人。强化基层党员教育管理,落实基层党建经费,完善基层党建激励保障机制。第四,大力推进党风廉政建设。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两个责任”和“一岗双责”,始终保持反腐败高压态势,真正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持之以恒落实中央八项规定、解决“四风”问题,加大整治庸政懒政怠政力度,为实现富县经济大发展,努力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突出转型升级促发展
作为延安的一个欠发达县域,富县要实现经济跨越式发展,就要以勇往直前、坚忍不拔的长征精神为引领,打破陈规,突破瓶颈,转型升级,全力做大县域经济规模。
“十三五”期间,富县将着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三次产业向中高端水平迈进。到“十三五”末,地方生产总值突破100亿元,地方财政收入达到5.6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五年累计达到400亿元。一是做大做强工业。依靠科技进步和产业链延伸,加快能源工业结构调整,以资源的深度转化促进“去产能”。二是做特做优农业。以农产品质量安全和标准化建设为主攻方向,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以创建全国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县为抓手,做优叫响良好农业规范认证金字招牌,不断提升富县农产品品牌价值;培育壮大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促进农业产加销紧密衔接、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三是做活做旺三产。立足消费者个性化多样化需求,大力推动以文化旅游、现代物流和电子商务为龙头的服务业快速发展。加快秦直道国家遗址公园、大唐开元寺遗址公园、直罗烈士陵园、柳稍湾水库等旅游项目建设步伐,积极开发滑雪、户外、狩猎、休闲农业、乡村旅游等一批特色旅游产品,将旅游业培育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大力创建全国电子商务进农村示范县,形成农产品进城与农资和消费品下乡的双向流通格局。积极发展现代物流、金融保险、养老健康、文化体育等产业,努力补齐服务业短板。
实现攻坚脱贫促发展
按省定贫困线标准,富县尚有低收入村63个和贫困人口5441户15967人。我们将按照“六个精准”“五个一批”的要求,举全县之力、集全民之智向贫困宣战,确保到2017年实现贫困户全部脱贫。
一是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引领带动作用。通过选好配强基层党组织核心体系,选优配强村级支部班子,结合精准扶贫的互助资金政策,以支部为依托,领办或创办农村专业合作社、产业协会、农村小微企业等,建立基层党组织领头人长期留任激励机制,不断增强党对农村经济的组织力、影响力和调控力,强化基层党组织在精准扶貧中引领、搭台,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作用,实现贫困人口按期脱贫。二是全力实施产业扶贫。鼓励扶持“三无”贫困户,近期发展养鸡、养羊、养牛、设施蔬菜以及“农家乐”等短平快的致富产业,远期发展苹果产业等高效农业。采取“合作社(企业)+基地+贫困户”的模式,积极为扶贫户提供技术培训、就业岗位、产业扶持、创业就业指导,实现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产业帮扶全覆盖。三是大力开展技能培训。打造以县职业技术培训基地为中心、县内合作企业为技术培训实习基地的技能培训体系,对意愿提升自身劳动技能的贫困家庭劳动力,免费实施职业技能培训,确保每个贫困户家庭至少有一名劳动力掌握1-2门致富技术。四是扎实开展移民搬迁。对居住条件差、发展基础薄弱的贫困村和贫困户,大力实施移民搬迁,全力推进“一体六配套”,确保贫困户搬得出、留得住、有活干、能致富、不反弹。同时对农村五保户以及无劳动能力的贫困户统一搬迁、统一安置、统一供养,彻底解决这类贫困问题。五是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捆绑项目,整合资金,加大对贫困地区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和教育、卫生、文化等公共服务设施的投入,从根本上改善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六是加强社会保障兜底。推动农村低保标准与扶贫标准“两线合一”,提高大病救助补助标准和范围,广泛发动社会各界参与资助救助,确保因病、因学、因灾致贫的贫困户社会救助全覆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