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校本教研是引导教育进步,提升教师专业水平的主要途径,是新课程改革向纵深发展的推进策略。正如熊川武老师所说,“教研是教师的幸福之源”,能使教师得到“学生的爱戴感、教学的胜任感、探究的新鲜感、成功的愉悦感”。那么,如何让教师在校本教研中获得职业幸福,让校本教研成为教师的幸福之源?笔者所在学校遵循以下行为策略开展校本教研并取得一定收效。
一、以问题解决为校本教研的出发点和归宿点,让教师从探究的新鲜感中体验幸福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给教师一些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致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那你就应当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从事一些研究的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任何研究都始于问题。只有当研究直接针对现实教育教学问题的解决时,教师才有兴趣参与,才可能有真正意义上的校本教研、组本教研、人本教研。
我们于2002年通过问卷、听课、访谈、座谈等形式进行了学校教育教学现状调查与分析,对学校教育教学中的优点、特点与不足有了较为清晰的认识,发现了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以问题引导学习,不断使日常教学工作问题化,促使教师不断学习,不断改进教学实践,自觉地走上一条由“问题——设计——行动——反思……”铺设的校本教研之路,并结合新课程理念和要求,引导教师认真地设计解决问题的思路,在开拓视野、掌握周围环境信息与前沿理论的基础上,确立了“师生课堂教学行为转变的研究”课题。该课题的研究内容涉及教师日常教育教学实践,学校教师全员参与,人人都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并在探究的新鲜感中体验到幸福。如此,以问题解决为校本教研的出发点和归宿点,以学校实际、学科实际、教师实际为开展校本教研的前提和基础,在螺旋式问题解决的过程中,紧紧咬住问题尾巴,层层推进,连环改进,使教育教学效益得到了提高,教师得到了发展,校本教研也自然走上了一条生机盎然的希望之路。
二、以追问实践、建构性反思为校本教研的主要研究方式,促进教师自我超越,从教学的胜任感中品味幸福
“研究其实是很平常的教学行为,而且是教师这个职业所特有的、经常性的行为。而不平常的是看你是否有一颗善于透过现象去解读背景的心。”(郑慧琦《教师成为研究者》)在校本教研中如何透过现象看本质,通过浅表的问题找到有价值的问题,通过眼前的问题找到前沿的问题?答案只有一个:追问实践。在日常教学中,我们要对各种现象多观察、多思考,多问几个“为什么”,从已有的成功经验中,从教学的遗憾与不满足中,从理论与实践脱离的困惑中,从突出的问题中找到适合自己的研究问题。当然,仅仅追问实践是远远不够的,“一切实践的最终含义就是超越实践本身”,必须在追问实践的基础上进行反思。这种反思是建构性的,是一种教师从已有的经验中学习,在已有经验基础上形成新的经验,获得新的认识的过程;是“已成的我”和“现在的我”的对话,是努力摆脱“已成的我”,不断获得新生的发展的过程。
学校针对如何发现有价值的问题进行了校本培训,学习通过“问题树”来分析问题,找准源头,进行问题枝干训练,提供提出问题的范例,呈现矛盾的现象及不同解释,引发不同观点,产生争议性问题。同时,以案例开发和课例研究为载体,帮助教师从课堂教学中寻找问题,促进深层思考,进行建构性反思。才起步时,学校给出案例分析的模板,要求每一份案例分析必须包括“建议思考的问题、案例描述、案例分析”三个部分,在教师们基本掌握案例开发之后,不再限制格式和体例。为了让研究的问题更具体更深入,立足学科本质,开发优秀课例。通过开发视频课例,为个案研究、反思研究和课例分析提供硬件支持。
三、以塑造研究型教研文化为校本教研的主要追求,让教师在学习型组织中因自我价值的实现而感受幸福
教师的成长需要有良好的环境,而其中,精神层面的“环境”尤其重要。美国学者彼得·圣吉指出:“融合整体能得到大于各部分相加总和的效力。依靠团队的力量,整体产生出色的成果,个别成员成长的速度也比其他学习方式快。”以学习引领研究,在营造学习型、研究型教研文化的过程中,教师会因专业成长而快乐,会因自我价值的实现而获得极大的精神满足。
对教师这一专业性群体来说,能在宽松和谐的环境中自由地呼吸,与自己、与同伴、与理论、与实践自由地对话,使自己的职业生涯不断丰富、发展,这就是一种莫大的幸福,其愉悦的感受甚于获得物质的奖励。所以,我们在校本教研中特别关注教师的情感需要与体验,尽量为教师创设一个安全的、信任的、允许犯错的氛围。教学中的问题不应该是教师的压力,而应成为教师成长的起点。我们积极创造机会让大家交流沟通,引发艺术切磋与教学研究,鼓励同行积极互动,提升实践智慧。将校本培训与个人学习、小组合作、实践操作、总结反思有机结合在一起,有主题,有层次地举办了多次教师论坛,促进教师群体积极、平等的交流,拉近了教师之间的距离,互相包容,互相促进。
四、以促进发展作为校本教研的主要评价标准,使教师在多元化评价激励下尽享成功的愉悦和幸福
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同样,世界上也不会有一模一样的教师。校本教研的根本目的是为了促进教师和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在这种以人为本的理念下,应坚持以促进发展作为校本教研的主要评价标准和方式,多元评价教师和学科教研组,充分发挥评价的激励功能,以差别推动进取,以评价促进发展,不断促使每个教师在各自能力最近发展区的上限处工作,在挑战自己能力极限的过程中成长。
教师工作不仅需要书本经验,更需要镶嵌在具体情境中的实践智慧,需要教师具备多方面的素质。多元智能理论告诉我们:人的智能是多元的,这种“多元”是开放的“多元”,不是封闭的“多元”,各种智能只有领域的不同,而没有优劣之分,轻重之别。所以,每个人都有可资发展的潜力,只是表现的领域不同而已。学校应从促进教师发展这一目的出发,从不同的角度分析每一位教师的长处与不足,鼓励教师在校本教研中相互学习,扬长补短,以各自的发展促进学校的发展。
作者单位
昆明市西山区育红小学
◇责任编辑:张惟祎◇
一、以问题解决为校本教研的出发点和归宿点,让教师从探究的新鲜感中体验幸福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给教师一些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致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那你就应当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从事一些研究的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任何研究都始于问题。只有当研究直接针对现实教育教学问题的解决时,教师才有兴趣参与,才可能有真正意义上的校本教研、组本教研、人本教研。
我们于2002年通过问卷、听课、访谈、座谈等形式进行了学校教育教学现状调查与分析,对学校教育教学中的优点、特点与不足有了较为清晰的认识,发现了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以问题引导学习,不断使日常教学工作问题化,促使教师不断学习,不断改进教学实践,自觉地走上一条由“问题——设计——行动——反思……”铺设的校本教研之路,并结合新课程理念和要求,引导教师认真地设计解决问题的思路,在开拓视野、掌握周围环境信息与前沿理论的基础上,确立了“师生课堂教学行为转变的研究”课题。该课题的研究内容涉及教师日常教育教学实践,学校教师全员参与,人人都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并在探究的新鲜感中体验到幸福。如此,以问题解决为校本教研的出发点和归宿点,以学校实际、学科实际、教师实际为开展校本教研的前提和基础,在螺旋式问题解决的过程中,紧紧咬住问题尾巴,层层推进,连环改进,使教育教学效益得到了提高,教师得到了发展,校本教研也自然走上了一条生机盎然的希望之路。
二、以追问实践、建构性反思为校本教研的主要研究方式,促进教师自我超越,从教学的胜任感中品味幸福
“研究其实是很平常的教学行为,而且是教师这个职业所特有的、经常性的行为。而不平常的是看你是否有一颗善于透过现象去解读背景的心。”(郑慧琦《教师成为研究者》)在校本教研中如何透过现象看本质,通过浅表的问题找到有价值的问题,通过眼前的问题找到前沿的问题?答案只有一个:追问实践。在日常教学中,我们要对各种现象多观察、多思考,多问几个“为什么”,从已有的成功经验中,从教学的遗憾与不满足中,从理论与实践脱离的困惑中,从突出的问题中找到适合自己的研究问题。当然,仅仅追问实践是远远不够的,“一切实践的最终含义就是超越实践本身”,必须在追问实践的基础上进行反思。这种反思是建构性的,是一种教师从已有的经验中学习,在已有经验基础上形成新的经验,获得新的认识的过程;是“已成的我”和“现在的我”的对话,是努力摆脱“已成的我”,不断获得新生的发展的过程。
学校针对如何发现有价值的问题进行了校本培训,学习通过“问题树”来分析问题,找准源头,进行问题枝干训练,提供提出问题的范例,呈现矛盾的现象及不同解释,引发不同观点,产生争议性问题。同时,以案例开发和课例研究为载体,帮助教师从课堂教学中寻找问题,促进深层思考,进行建构性反思。才起步时,学校给出案例分析的模板,要求每一份案例分析必须包括“建议思考的问题、案例描述、案例分析”三个部分,在教师们基本掌握案例开发之后,不再限制格式和体例。为了让研究的问题更具体更深入,立足学科本质,开发优秀课例。通过开发视频课例,为个案研究、反思研究和课例分析提供硬件支持。
三、以塑造研究型教研文化为校本教研的主要追求,让教师在学习型组织中因自我价值的实现而感受幸福
教师的成长需要有良好的环境,而其中,精神层面的“环境”尤其重要。美国学者彼得·圣吉指出:“融合整体能得到大于各部分相加总和的效力。依靠团队的力量,整体产生出色的成果,个别成员成长的速度也比其他学习方式快。”以学习引领研究,在营造学习型、研究型教研文化的过程中,教师会因专业成长而快乐,会因自我价值的实现而获得极大的精神满足。
对教师这一专业性群体来说,能在宽松和谐的环境中自由地呼吸,与自己、与同伴、与理论、与实践自由地对话,使自己的职业生涯不断丰富、发展,这就是一种莫大的幸福,其愉悦的感受甚于获得物质的奖励。所以,我们在校本教研中特别关注教师的情感需要与体验,尽量为教师创设一个安全的、信任的、允许犯错的氛围。教学中的问题不应该是教师的压力,而应成为教师成长的起点。我们积极创造机会让大家交流沟通,引发艺术切磋与教学研究,鼓励同行积极互动,提升实践智慧。将校本培训与个人学习、小组合作、实践操作、总结反思有机结合在一起,有主题,有层次地举办了多次教师论坛,促进教师群体积极、平等的交流,拉近了教师之间的距离,互相包容,互相促进。
四、以促进发展作为校本教研的主要评价标准,使教师在多元化评价激励下尽享成功的愉悦和幸福
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同样,世界上也不会有一模一样的教师。校本教研的根本目的是为了促进教师和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在这种以人为本的理念下,应坚持以促进发展作为校本教研的主要评价标准和方式,多元评价教师和学科教研组,充分发挥评价的激励功能,以差别推动进取,以评价促进发展,不断促使每个教师在各自能力最近发展区的上限处工作,在挑战自己能力极限的过程中成长。
教师工作不仅需要书本经验,更需要镶嵌在具体情境中的实践智慧,需要教师具备多方面的素质。多元智能理论告诉我们:人的智能是多元的,这种“多元”是开放的“多元”,不是封闭的“多元”,各种智能只有领域的不同,而没有优劣之分,轻重之别。所以,每个人都有可资发展的潜力,只是表现的领域不同而已。学校应从促进教师发展这一目的出发,从不同的角度分析每一位教师的长处与不足,鼓励教师在校本教研中相互学习,扬长补短,以各自的发展促进学校的发展。
作者单位
昆明市西山区育红小学
◇责任编辑:张惟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