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立德树人背景下德育教育渗透成为了小学教育体系关注的重难点课题。小学生正处于人生成长的关键时期,在价值观、人生观等方面处于起步阶段,语文一直是我国教育体系中重要的教学科目,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不仅能够让学生加深对语文知识的理解和认识,还能够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对学生养成良好的品德具有重要的作用。文章以德育教育为主要研究对象,着重对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问题进行探讨。
关键词:小学语文;德育教育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2019)》中明确提出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是课程教学的基本原则,应通过优秀文化的熏陶感染,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劳和谐发展。小学语文中蕴含了丰富的德育因素,需要在教学中结合学生实际进行引导,通过多种方式实现学生情感共鸣,渗透德育教育,提升德育效果。
一、德育的含义
德育分为广义与狭义两种概念。广义的德育是泛指社会所有层面和行业领域在社会发展中所受到的以各种形式、各种类型的对企业和个人的政治、思想、道德方面造成影响的社会活动。广义的德育教育分为社会教育、社区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四种不同的形式。而狭义的德育教育则主要是指学校德育,学校德育主要是根据我国的教育大纲中有关德育教育的规定,将德育教育融入各个科目的教学当中,以实现对学生积极的价值观和道德品质的培养目的的教育活动。
二、德育教育的原则和模式
德育教育从本质上来说就是指政治思想和道德品质的教育。在学校教育中,教师对学生开展德育教育工作必须.要遵循道德认知与道德实践并重、严格要求与尊重信任相协调、统一要求与个性发展相结合、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并举、学校教育与社会影响相统一的五条原则。而在德育教育的教学模式上,教师要将主体性德育模式、活动德育模式和情感德育模式与学校的实际教育模式相结台,这三种教学模式之间可以同时存在,共同促进学校德育教育工作的展开。
三、德育对教学工作的重要性
根据我国的社会性质,德育在我国的教育体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和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近年来我国的家庭结构多以独生于女为主,许多家长在这种情况下会采取溺爱的态度和方式来对待孩于。而现如今我国的教育体系仍然以应试教育为主,考试仍然是检验学生学习成果的最主要渠道。在这种情况下,家长和学校都会为了应对考试而忽略对学生品德的培养。德育教育不仅对学生道德品质的养成具有重要的作用,還会间接影响到整个国家民族的素质和文化建设。所以,必须要将德育教育深入渗透到小学语文教学工作当中。
四、小学语文德育渗透教学策略
(一)重视德育在教学中的渗透
教师在教学中应摆正认识,重视德育在语文教学中的渗透。小学语文不同于其他科目,其与中华传统文化的联系更为紧密,在古诗词和寓言故事的教四年级下册《铁杵成针》的教学中,教师可让学生在读完故事后谈谈自己的感想,在这一过程中渗透做事情要持之以恒的德育内容,培养学生持之以恒的道德品质。又如在《囊萤夜读》的教学中,教师可让学生对比自己的学习环境,体会古人即使在条件并不怎么好的环境下也没有放弃学习,从而教育学生在良好的学习环境下更要发愤图强,实现自己的人生抱负。
(二)结合家庭教育增强德育的说服力和影响力
小学阶段,家庭是仅次于学校的重要教育场所,家长的行为和价值观会对孩子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小学语文教师要做好与家长的沟通,及时告知家长学生的表现情况,并要求家长配合教师督促学生完成课堂上布置的德育任务,为学生提供德育实践机会。例如,在统编教材五年级下册《祖父的园子》一文中,作者回忆了与祖父在园子里度过的幸福时光,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回家之后也去“祖父的园子”里看看,或者跟父母一起种植一种蔬菜,然后以日记的方式记录自己在园子里经历的趣事。经过这样的实践,学生就能更好地感受作者隐藏在文中的思想情感。
(三)开展语文活动,丰富情感体验
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德育教育的渗透需要进一步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容易接受的方式进行德育组织与学习。因此,教师应将语文内容以具体互动的方式进行有序展开,让每一个学生都可以参与到活动当中并有所收获,通过活动开展促进德育教育指导工作,提升小学生的德育教育效果。
以《将相和》为例,教师可以组织分角色对话的活动,让学生感受到每一个小故事 中的情节和人物特征,如“完璧归赵”小故事,就可以选四个人分别扮演蔺相如、赵国宦官缪贤、赵惠文王、秦昭王的角色,-人负责旁白,其他人负责扮演“群臣”高呼万岁。在对话的过程中,旁白的人需要保持客观公正,详细进行介绍,而负责扮演人物的同学需要将自身对人物的理解表现出来,如“相如捧璧献给秦王。秦王非常高兴,把璧传给妃嫔及左右侍从看”。在这一过程中,扮演相如的人要表现得落落大方,但又要谨小慎微,而扮演秦王的同学要将拿到和氏璧的高兴情感表现出来,通过表情和动作进行展示,而在人物对话时需要将情感融入其中。如赵王召见蔺相如的对话要表明赵王征询蔺相如意见的语气,同时也要表现出蔺相如敢于担当大任、愿意出使秦国的豪迈以及敢保证“完璧归赵”的决心。总之,通过分角色朗读的方式,可以进一步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帮助学生了解故事的内容与人物特征,进而实现基于人物情感的德育教育目标,提升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德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具有天生的优势。在具体教学中,教师应结合小学生的特点,循序渐进地渗透德育,不仅要讲究方法,更要重视实践,只有这样,才能够增强小学语文教学中道德教育的说服力和影响力,才能深刻改变小学生的思想和行为。
参考文献
[1]孙祎.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德育取向与实现路径[J]. 吉林教育,2021,(16):20-21.
[2]王慧. 探讨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J]. 教育界,2021,(21):72-73.
关键词:小学语文;德育教育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2019)》中明确提出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是课程教学的基本原则,应通过优秀文化的熏陶感染,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劳和谐发展。小学语文中蕴含了丰富的德育因素,需要在教学中结合学生实际进行引导,通过多种方式实现学生情感共鸣,渗透德育教育,提升德育效果。
一、德育的含义
德育分为广义与狭义两种概念。广义的德育是泛指社会所有层面和行业领域在社会发展中所受到的以各种形式、各种类型的对企业和个人的政治、思想、道德方面造成影响的社会活动。广义的德育教育分为社会教育、社区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四种不同的形式。而狭义的德育教育则主要是指学校德育,学校德育主要是根据我国的教育大纲中有关德育教育的规定,将德育教育融入各个科目的教学当中,以实现对学生积极的价值观和道德品质的培养目的的教育活动。
二、德育教育的原则和模式
德育教育从本质上来说就是指政治思想和道德品质的教育。在学校教育中,教师对学生开展德育教育工作必须.要遵循道德认知与道德实践并重、严格要求与尊重信任相协调、统一要求与个性发展相结合、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并举、学校教育与社会影响相统一的五条原则。而在德育教育的教学模式上,教师要将主体性德育模式、活动德育模式和情感德育模式与学校的实际教育模式相结台,这三种教学模式之间可以同时存在,共同促进学校德育教育工作的展开。
三、德育对教学工作的重要性
根据我国的社会性质,德育在我国的教育体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和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近年来我国的家庭结构多以独生于女为主,许多家长在这种情况下会采取溺爱的态度和方式来对待孩于。而现如今我国的教育体系仍然以应试教育为主,考试仍然是检验学生学习成果的最主要渠道。在这种情况下,家长和学校都会为了应对考试而忽略对学生品德的培养。德育教育不仅对学生道德品质的养成具有重要的作用,還会间接影响到整个国家民族的素质和文化建设。所以,必须要将德育教育深入渗透到小学语文教学工作当中。
四、小学语文德育渗透教学策略
(一)重视德育在教学中的渗透
教师在教学中应摆正认识,重视德育在语文教学中的渗透。小学语文不同于其他科目,其与中华传统文化的联系更为紧密,在古诗词和寓言故事的教四年级下册《铁杵成针》的教学中,教师可让学生在读完故事后谈谈自己的感想,在这一过程中渗透做事情要持之以恒的德育内容,培养学生持之以恒的道德品质。又如在《囊萤夜读》的教学中,教师可让学生对比自己的学习环境,体会古人即使在条件并不怎么好的环境下也没有放弃学习,从而教育学生在良好的学习环境下更要发愤图强,实现自己的人生抱负。
(二)结合家庭教育增强德育的说服力和影响力
小学阶段,家庭是仅次于学校的重要教育场所,家长的行为和价值观会对孩子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小学语文教师要做好与家长的沟通,及时告知家长学生的表现情况,并要求家长配合教师督促学生完成课堂上布置的德育任务,为学生提供德育实践机会。例如,在统编教材五年级下册《祖父的园子》一文中,作者回忆了与祖父在园子里度过的幸福时光,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回家之后也去“祖父的园子”里看看,或者跟父母一起种植一种蔬菜,然后以日记的方式记录自己在园子里经历的趣事。经过这样的实践,学生就能更好地感受作者隐藏在文中的思想情感。
(三)开展语文活动,丰富情感体验
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德育教育的渗透需要进一步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容易接受的方式进行德育组织与学习。因此,教师应将语文内容以具体互动的方式进行有序展开,让每一个学生都可以参与到活动当中并有所收获,通过活动开展促进德育教育指导工作,提升小学生的德育教育效果。
以《将相和》为例,教师可以组织分角色对话的活动,让学生感受到每一个小故事 中的情节和人物特征,如“完璧归赵”小故事,就可以选四个人分别扮演蔺相如、赵国宦官缪贤、赵惠文王、秦昭王的角色,-人负责旁白,其他人负责扮演“群臣”高呼万岁。在对话的过程中,旁白的人需要保持客观公正,详细进行介绍,而负责扮演人物的同学需要将自身对人物的理解表现出来,如“相如捧璧献给秦王。秦王非常高兴,把璧传给妃嫔及左右侍从看”。在这一过程中,扮演相如的人要表现得落落大方,但又要谨小慎微,而扮演秦王的同学要将拿到和氏璧的高兴情感表现出来,通过表情和动作进行展示,而在人物对话时需要将情感融入其中。如赵王召见蔺相如的对话要表明赵王征询蔺相如意见的语气,同时也要表现出蔺相如敢于担当大任、愿意出使秦国的豪迈以及敢保证“完璧归赵”的决心。总之,通过分角色朗读的方式,可以进一步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帮助学生了解故事的内容与人物特征,进而实现基于人物情感的德育教育目标,提升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德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具有天生的优势。在具体教学中,教师应结合小学生的特点,循序渐进地渗透德育,不仅要讲究方法,更要重视实践,只有这样,才能够增强小学语文教学中道德教育的说服力和影响力,才能深刻改变小学生的思想和行为。
参考文献
[1]孙祎.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德育取向与实现路径[J]. 吉林教育,2021,(16):20-21.
[2]王慧. 探讨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J]. 教育界,2021,(21):72-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