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编者按:如何快速形成一篇议论文,这是很多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办法是有的,那就是在平时的训练中掌握几种有用的论证结构。常见的议论文论证结构模式有:正反对照式、并列式、层进式。从这一期起我们将分三期来讲解这三种结构模式。
在论证过程中,把两种事物(或意见)加以对比,抑或用一种事物或意见来映衬另一种事物或意见,这就是对照式论证。
对照式论证的基本类型有两种:
正反对比型:在本论部分摆出正反两方面的论据,进行对比,分析论证,最后得出结论。这种结构方式能起到对比鲜明、突出、深化观点的作用。
破立结合型:先论证正面的观点,再批驳反面的观点,或采用先批驳反面观点,再论证正面观点。无论是先立后破,先破后立,还是边破边立,文章所驳斥的错误观点都应是文章所立论点的对立面。破的目的是为了立,是为了增强文章的说服力,更牢固地确立正面的论点,所以,文中所驳斥的观点一定要是与文中确立的论点针锋相对的。
请看2011年高考福建卷满分作文的本论部分:
【范文1】
让我们拥有宁静朴素的心
海子曾说:“要有最朴素的生活和最遥远的梦想,即使明天天寒地冻,路远马亡。”袁隆平的愿望,是纯粹得让人起敬的。作为一名科学家,他深知自己所肩负的任务,深知自己的本分是替中国人民乃至全世界造福。至于追名逐利,在这位可敬的科学家身上无法存留。我想,袁隆平是宁静致远的,他拥有朴素、勤恳以及脚踏实地的精神,名利对于他是极淡的事情,就是因为这样,这个获得国家最高科学奖的科学家才会慷慨地把奖金捐赠出来,用于慈善事业。(正面论证。)
反观我们的社会,又有多少人能够如他般心无杂念?有谁能够像他一样坚守自己淡泊宁静的精神家园?在这个急功近利的社会,成功成了唯一的标准,急功近利是人们渴求成功而衍生出来的心态。当大学里的导师们为了名利不恪守职责、抄袭论文,当郭敬明大言不惭地对大众宣布“我写作就是为了赚钱”,“最”时代的图书大行其道的时候……我们不禁困惑:这个时代到底怎么了?人心浮躁,人们开始把官职、金钱、称号等外在形式化的东西作为人的价值尺度,而人的思想情感、精神境界却在逐渐淡出视角。(反面阐述。)
不仅社会被浮躁所笼罩,就连科研工作也面临着这种威胁,君不见有多少搞科研的人打着科研的旗号,达到名利双收的目的?也正是因为这样,我们的时代缺少真正的大师。当我们国人在感叹每年的诺贝尔奖获得者没有中国人时,我想,应该有更多的人大胆站出来响亮地说:“那是因为我们急功近利,缺少宁静致远的心境。浮躁是我们国家的拦路虎!”(反面论证、概括原因。)
【技法揭秘】文章先用海子的一段关于朴素生活理想的名言引入话题,然后从正面列举袁隆平“拥有宁静朴素的心,追名逐利在他身上无法存留”,再以“反观我们的社会”一句进入反面论证,列举大学导师抄袭论文、郭敬明为赚钱而写作,以及科研工作者为名利搞科研等事实,点明了浮躁对人心、对社会的危害。如此正反对比论证,对照鲜明,论点更令人信服。
再看看2012年浙江高考满分作文本论部分:
【范文2】
跑步的人
这个世界以一种矛盾的方式充斥冷漠。我们见过了声嘶力竭的呐喊者被社会的冷冰冰抹去棱角;我们见过了曾经意气风发、鲜衣怒马的少年走向了成长的虚无,消失不见;我们见过了拯救地球的英雄只能在角落落寞地感受人群欢呼的余温。于是我们惧怕,惧怕怀揣理想登上高楼被恶语推搡被势力所挟,坠入深渊,果决惨烈。(列举“跑步者”的种种不幸遭遇。)
于是有人提出,为何总要做路上跑的人,我们可以懦弱一回,成为路边鼓掌的人。的确,以旁观者的身份存活于世,只负责惊呼与鼓掌,于人潮涌动时显形,于悄无声息时消遁,是再简单不过的保全之道。此时人人化为随风倒曳的芦苇丛中的一株,汇入朝五晚九的电车流,没了尖锐与戾气,温吞吞地,对世界宣告妥协。(提出反面观点,做“路边鼓掌的人”。)
自然是有人坚决反对的。汲汲营营于世之人一直是古来圣贤批斗最为惨烈的对象。我们有软弱的不堪一击的肉体支撑,却也有如同摒弃了一切的死士般的意志,为何突然屈服于养生求歇的贪欲之下?人活着,并不是以此般形态,“口鼻尚存一丝气,四肢仍余一丝力”,而更应追求海明威说的“高贵”。(有破有立。)
拨开迷雾看,偌大的世界从来不缺旁观者,若是从一开始就放弃了追逐世界的信念,人只能成为冷漠、无知、胆怯堆砌起的躯壳;而由旁观者构建出的团结却也是一击即碎——佯装弱者充当手无缚鸡之力的老弱病残是对生命的亵渎。(继续深化。)
跑步的人在冲向终点后获得荣誉,性情耿直者更是不会因过程中的辛酸和疲累而后悔。当人群散去,跑道上空无一人,却也能携着饱满的泪光餍足地归去。
三闾大夫行吟湖畔投江与鱼虾相伴,化作了汨罗江上的一缕艾香草。若是有人寻问我,你愿跑步,还是愿鼓掌?我定选前者,心甘情愿地被吸纳进梦想的食人花,鲜翠欲滴。(最后亮出观点,表明立场。)
【技法揭秘】本文观点倾向于“路上奔跑”,却没有从开始就一味地宣扬为何要“奔跑”。文章首先分析一些人甘当“路边鼓掌者”的原因所在,指出这是一种“再简单不过的保全之道”,然后文章转入正面论述,用“自然是有人坚决反对的”一句将笔锋转向“立”,用“佯装弱者充当手无缚鸡之力的老弱病残是对生命的亵渎”,从正面回答了“为什么”的问题。这样,文章在有破有立的论证过程中,突出了作者所持的正确观点。
【特色总评】
上述两篇满分作文具均采用对照式论证,上篇是论据的正反对照,下篇是观点的正反对照。无论是论据的对照还是观点的对照,都对比鲜明,最大限度地突出了中心论点。
【温馨提示】
1.对照的双方要有可比性。对两个对象进行对照比较,必须肯定它们之间存在可比性,否则比较的结论就不一定有效和可靠。可比性体现在:一、拿来比较的对象一般来说应该是同类,二是要界定比较的界面,即两者是在一定的范围和层次上的比较,是两个对象的某些性质和特征在某个特定的界面上进行对照比较,而不是两个对象整体上的完全对比,因此对比的结论不可无条件地外推。
2.要建立合理的参照系。要进行对照比较,就必须具有合理的共同参照系,没有共同的参照系,两者就无法进行对照比较。参照系指的是用来衡量和确定双方优劣长短的标准,这样的标准必须具有客观性,否则比较的结论不一定可靠。
3.运用对照式,目的是通过两个方面的对照比较,以突出其中一个方面的正确性。因此,写作中往往是将一个方面用墨多些,另一方面却起烘托、陪衬的作用,切莫平均使用笔墨。
在论证过程中,把两种事物(或意见)加以对比,抑或用一种事物或意见来映衬另一种事物或意见,这就是对照式论证。
对照式论证的基本类型有两种:
正反对比型:在本论部分摆出正反两方面的论据,进行对比,分析论证,最后得出结论。这种结构方式能起到对比鲜明、突出、深化观点的作用。
破立结合型:先论证正面的观点,再批驳反面的观点,或采用先批驳反面观点,再论证正面观点。无论是先立后破,先破后立,还是边破边立,文章所驳斥的错误观点都应是文章所立论点的对立面。破的目的是为了立,是为了增强文章的说服力,更牢固地确立正面的论点,所以,文中所驳斥的观点一定要是与文中确立的论点针锋相对的。
请看2011年高考福建卷满分作文的本论部分:
【范文1】
让我们拥有宁静朴素的心
海子曾说:“要有最朴素的生活和最遥远的梦想,即使明天天寒地冻,路远马亡。”袁隆平的愿望,是纯粹得让人起敬的。作为一名科学家,他深知自己所肩负的任务,深知自己的本分是替中国人民乃至全世界造福。至于追名逐利,在这位可敬的科学家身上无法存留。我想,袁隆平是宁静致远的,他拥有朴素、勤恳以及脚踏实地的精神,名利对于他是极淡的事情,就是因为这样,这个获得国家最高科学奖的科学家才会慷慨地把奖金捐赠出来,用于慈善事业。(正面论证。)
反观我们的社会,又有多少人能够如他般心无杂念?有谁能够像他一样坚守自己淡泊宁静的精神家园?在这个急功近利的社会,成功成了唯一的标准,急功近利是人们渴求成功而衍生出来的心态。当大学里的导师们为了名利不恪守职责、抄袭论文,当郭敬明大言不惭地对大众宣布“我写作就是为了赚钱”,“最”时代的图书大行其道的时候……我们不禁困惑:这个时代到底怎么了?人心浮躁,人们开始把官职、金钱、称号等外在形式化的东西作为人的价值尺度,而人的思想情感、精神境界却在逐渐淡出视角。(反面阐述。)
不仅社会被浮躁所笼罩,就连科研工作也面临着这种威胁,君不见有多少搞科研的人打着科研的旗号,达到名利双收的目的?也正是因为这样,我们的时代缺少真正的大师。当我们国人在感叹每年的诺贝尔奖获得者没有中国人时,我想,应该有更多的人大胆站出来响亮地说:“那是因为我们急功近利,缺少宁静致远的心境。浮躁是我们国家的拦路虎!”(反面论证、概括原因。)
【技法揭秘】文章先用海子的一段关于朴素生活理想的名言引入话题,然后从正面列举袁隆平“拥有宁静朴素的心,追名逐利在他身上无法存留”,再以“反观我们的社会”一句进入反面论证,列举大学导师抄袭论文、郭敬明为赚钱而写作,以及科研工作者为名利搞科研等事实,点明了浮躁对人心、对社会的危害。如此正反对比论证,对照鲜明,论点更令人信服。
再看看2012年浙江高考满分作文本论部分:
【范文2】
跑步的人
这个世界以一种矛盾的方式充斥冷漠。我们见过了声嘶力竭的呐喊者被社会的冷冰冰抹去棱角;我们见过了曾经意气风发、鲜衣怒马的少年走向了成长的虚无,消失不见;我们见过了拯救地球的英雄只能在角落落寞地感受人群欢呼的余温。于是我们惧怕,惧怕怀揣理想登上高楼被恶语推搡被势力所挟,坠入深渊,果决惨烈。(列举“跑步者”的种种不幸遭遇。)
于是有人提出,为何总要做路上跑的人,我们可以懦弱一回,成为路边鼓掌的人。的确,以旁观者的身份存活于世,只负责惊呼与鼓掌,于人潮涌动时显形,于悄无声息时消遁,是再简单不过的保全之道。此时人人化为随风倒曳的芦苇丛中的一株,汇入朝五晚九的电车流,没了尖锐与戾气,温吞吞地,对世界宣告妥协。(提出反面观点,做“路边鼓掌的人”。)
自然是有人坚决反对的。汲汲营营于世之人一直是古来圣贤批斗最为惨烈的对象。我们有软弱的不堪一击的肉体支撑,却也有如同摒弃了一切的死士般的意志,为何突然屈服于养生求歇的贪欲之下?人活着,并不是以此般形态,“口鼻尚存一丝气,四肢仍余一丝力”,而更应追求海明威说的“高贵”。(有破有立。)
拨开迷雾看,偌大的世界从来不缺旁观者,若是从一开始就放弃了追逐世界的信念,人只能成为冷漠、无知、胆怯堆砌起的躯壳;而由旁观者构建出的团结却也是一击即碎——佯装弱者充当手无缚鸡之力的老弱病残是对生命的亵渎。(继续深化。)
跑步的人在冲向终点后获得荣誉,性情耿直者更是不会因过程中的辛酸和疲累而后悔。当人群散去,跑道上空无一人,却也能携着饱满的泪光餍足地归去。
三闾大夫行吟湖畔投江与鱼虾相伴,化作了汨罗江上的一缕艾香草。若是有人寻问我,你愿跑步,还是愿鼓掌?我定选前者,心甘情愿地被吸纳进梦想的食人花,鲜翠欲滴。(最后亮出观点,表明立场。)
【技法揭秘】本文观点倾向于“路上奔跑”,却没有从开始就一味地宣扬为何要“奔跑”。文章首先分析一些人甘当“路边鼓掌者”的原因所在,指出这是一种“再简单不过的保全之道”,然后文章转入正面论述,用“自然是有人坚决反对的”一句将笔锋转向“立”,用“佯装弱者充当手无缚鸡之力的老弱病残是对生命的亵渎”,从正面回答了“为什么”的问题。这样,文章在有破有立的论证过程中,突出了作者所持的正确观点。
【特色总评】
上述两篇满分作文具均采用对照式论证,上篇是论据的正反对照,下篇是观点的正反对照。无论是论据的对照还是观点的对照,都对比鲜明,最大限度地突出了中心论点。
【温馨提示】
1.对照的双方要有可比性。对两个对象进行对照比较,必须肯定它们之间存在可比性,否则比较的结论就不一定有效和可靠。可比性体现在:一、拿来比较的对象一般来说应该是同类,二是要界定比较的界面,即两者是在一定的范围和层次上的比较,是两个对象的某些性质和特征在某个特定的界面上进行对照比较,而不是两个对象整体上的完全对比,因此对比的结论不可无条件地外推。
2.要建立合理的参照系。要进行对照比较,就必须具有合理的共同参照系,没有共同的参照系,两者就无法进行对照比较。参照系指的是用来衡量和确定双方优劣长短的标准,这样的标准必须具有客观性,否则比较的结论不一定可靠。
3.运用对照式,目的是通过两个方面的对照比较,以突出其中一个方面的正确性。因此,写作中往往是将一个方面用墨多些,另一方面却起烘托、陪衬的作用,切莫平均使用笔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