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3月29日—31日,在区教研员张学琴老师的带领下,我很荣幸和我校其他三位老师一起到郑州大学参加了全国小学语文“第九届核心素养视角下的深度学习研讨与名师课堂引领培训会 ”。为期三天的学习,我认真聆听了来自全国的著名特级教师张立军、虞大明、肖绍国、雪野、何夏寿、赵志祥、胡红梅、武宏钧的深度讲座;欣赏了焕发生命力的名师课堂;领略了名师开阔的教学视野及超前的教学理念。讲得好的课太多了,我就选择三个我印象深刻的课来谈谈感受。
一、探寻文曲独特神韵,化育中华传统文化
深圳市小学语文教研员赵志祥老师执教的《童谣童趣》,他根据低年级学生的特点为学生创设充满趣味的学习情境,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赵老师一开始就以先秦·无名氏的《弹歌》引入,然后以闯关的形式教授有关节日的童谣,极大地激起了孩子们学习的兴趣。同时采用二年级孩子喜闻乐见的方式,带领孩子们从不同形式的品读中突破重难点。如拍手读、拍桌子读、唱调读、跺脚读,甚至结合河南方言的特色,于无形之间,将如春草悄然萌发的传统歌谣的种子,轻柔地撒播到孩子心间。正如赵志祥老师自己所说的“语文好玩”,这真是一节很好玩的语文课,更大的亮点是把中华传统文化,国粹和童趣相结合,非常完美!
二、诗歌不是凭空想象,有生活的影子
儿童诗教学倡导人雪野,听雪野老师关于“春天的滋味”的一节课,雪野老师的上课绝不同于我们所见的语文教学公开课——精美的多媒体课件、教学环节的丝丝入扣、情感的波澜一波又一波。只有几张或一张幻灯片;没有音乐的渲染;没有预先准备的一大段一大段煽情的话语……但是,置身课堂:你一定会静静地走进去,不需要经受大起大落的精神荡涤;你一定会惊叹,孩子的思维与想象正在向四面八方扩张与蔓延;你一定会感慨,写诗亦可以教,无数首小诗诞生……这是一种怎样的课堂?暖意融融,如玉般温润,不燥不火,诗意弥漫,但又如话家常,简净而丰盈,不枝不蔓,收获颇丰。雪野老师教儿童写诗有技巧,首先朗读是儿童诗教学中最常用的也是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在雪野老师的课堂上,你会发现,他那么简单,看似轻描淡写地就解决了孩子们长期养成的习惯。当孩子们口述出一个想法时,他会对孩子们说:“你再说一遍,慢慢地说,注意停顿。”有时,他会示范着说,那感觉极有诗的韵致。此时,你会和听课的孩子一样,突然发现:咦,这句话就是诗嘛。雪野老师还会再添上一笔:“一首诗诞生了。诗需要慢慢地读,读出节奏,读出韵味,你再说一遍。”再来一遍,诗意渐浓矣。就这样,让孩子们复现自己说的话,使之出之于口,传之于耳,感之于心,反复咀嚼,反复体味,诗就开始在孩子的感觉中立体起来,丰满起来:这就是诗,原来写诗这般简单。
三、引导学生深度思维,挖掘文本之眼
浙江省特級教师虞大明,主讲的是五年级的微型小说课《在柏林》。虞老师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虞老师认为每一位老师都不应该局限于教参,语文的学习不应该是简单地将课文讲懂,而要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欣赏能力。
课堂一开始,虞老师让同学们根据字面理解什么是微型小说,学生的理解能力极强,都能说出自己的理解。紧接着虞老师让学生阅读第一自然段,让学生自己提疑问,学生你一言我一语,纷纷提出自己存在的疑问:老妇人在思考什么?为什么车厢里没有男人?虚弱的老人声音为什么比火车声还大?每一位学生的发言都十分精彩,虞老师并没有急着告诉学生答案,也并不急着让学生往后阅读,而是让学生开动大脑猜猜这些问题的答案。学生都十分积极,畅所欲言,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真是无限的!学生猜读之后,虞老师指导学生用心默读二三自然段找出问题答案。接下来虞老师开始带领学生赏析课文,他并没有直接问本篇小说哪里写的好,而是先放了一个MV《Tell me why》,又给了学生一个阅读材料,让学生结合歌曲和资料小组探究:《在柏林》经典在哪里?独特在哪里?小组讨论十分激烈,到展示环节时更是不甘落后,一个学生说这篇课文没有正面写战争,但却处处能体会到战争带给人的伤害;一个学生说虽然描写的都是小事,但也能体会到战争的残酷;还有的学生说课文给人留下了悬念……每一位学生的发言都令我震撼,为他们竖起大拇指。他们以前从来不知道什么是赏析课,但在虞老师的引导下表现得令人刮目相看。紧接着,虞老师出示大屏幕,是关于故事的结尾,再次让学生猜猜哪个可能是结局?学生有理有据发表自己的观点,虞老师都会认真倾听,最后出示答案加以分析。课堂结尾对本文的情感加以升华:让和平之花开满全世界!
通过这节课,我学到了许多,更想迫不及待地运用于我的课堂教学。首先,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可以尝试比较阅读。像虞老师在赏析这篇课文的独特之处时,并不是直接让学生去读课文,去体会,而是让学生通过一些比较性材料自己总结体会。其次,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尝试猜读。学生有无限的现象力和创造力,我们没有必要非让学生按照我们的思维去思考,没有我们的干预,他们会发挥的更好。虞老师让学生在课堂开始猜自己提出疑问的答案,课堂快结束时猜文章结局,都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学习的兴趣。然后,在今后的教学中,还是要把课堂还于学生。通过虞老师这节课,不难发现,老师真正是一个引导者,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最后,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还要让学生能利用小组合作,充分探究,集众人的智慧,碰撞思维的火花。
课堂上要有生长。听课时我们悄然感知到的是学生的生长,背后其实还有我们看不到的老师的生长。赵志祥老师在他课后的讲座时谈到:他在备课《童谣童趣》时,为了选出那几首最优秀、最能代表我国传统节日的童谣,翻阅了30本书,写下了10万文字。时间要花在课前。这种潜心钻研,更是对“要给学生一杯水,老师要有一桶水” 的最美诠释。
静心聆听着语文大伽的课堂,发现他们有的大气沉稳,有的精致婉约,有的深刻睿智,有的灵动活泼,有的风趣幽默,有的质朴扎实……
真可谓:“云山苍苍,江水泱泱,众师之风,山高水长。”
三天的学习中还有许多精彩纷呈的课堂,名师们的语言娓娓道来,让人久久回味、不尽思考。经过三天的学习,我带着满满的收获,带着无尽的思考,也深深体会到“路漫漫其修远兮”……
一、探寻文曲独特神韵,化育中华传统文化
深圳市小学语文教研员赵志祥老师执教的《童谣童趣》,他根据低年级学生的特点为学生创设充满趣味的学习情境,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赵老师一开始就以先秦·无名氏的《弹歌》引入,然后以闯关的形式教授有关节日的童谣,极大地激起了孩子们学习的兴趣。同时采用二年级孩子喜闻乐见的方式,带领孩子们从不同形式的品读中突破重难点。如拍手读、拍桌子读、唱调读、跺脚读,甚至结合河南方言的特色,于无形之间,将如春草悄然萌发的传统歌谣的种子,轻柔地撒播到孩子心间。正如赵志祥老师自己所说的“语文好玩”,这真是一节很好玩的语文课,更大的亮点是把中华传统文化,国粹和童趣相结合,非常完美!
二、诗歌不是凭空想象,有生活的影子
儿童诗教学倡导人雪野,听雪野老师关于“春天的滋味”的一节课,雪野老师的上课绝不同于我们所见的语文教学公开课——精美的多媒体课件、教学环节的丝丝入扣、情感的波澜一波又一波。只有几张或一张幻灯片;没有音乐的渲染;没有预先准备的一大段一大段煽情的话语……但是,置身课堂:你一定会静静地走进去,不需要经受大起大落的精神荡涤;你一定会惊叹,孩子的思维与想象正在向四面八方扩张与蔓延;你一定会感慨,写诗亦可以教,无数首小诗诞生……这是一种怎样的课堂?暖意融融,如玉般温润,不燥不火,诗意弥漫,但又如话家常,简净而丰盈,不枝不蔓,收获颇丰。雪野老师教儿童写诗有技巧,首先朗读是儿童诗教学中最常用的也是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在雪野老师的课堂上,你会发现,他那么简单,看似轻描淡写地就解决了孩子们长期养成的习惯。当孩子们口述出一个想法时,他会对孩子们说:“你再说一遍,慢慢地说,注意停顿。”有时,他会示范着说,那感觉极有诗的韵致。此时,你会和听课的孩子一样,突然发现:咦,这句话就是诗嘛。雪野老师还会再添上一笔:“一首诗诞生了。诗需要慢慢地读,读出节奏,读出韵味,你再说一遍。”再来一遍,诗意渐浓矣。就这样,让孩子们复现自己说的话,使之出之于口,传之于耳,感之于心,反复咀嚼,反复体味,诗就开始在孩子的感觉中立体起来,丰满起来:这就是诗,原来写诗这般简单。
三、引导学生深度思维,挖掘文本之眼
浙江省特級教师虞大明,主讲的是五年级的微型小说课《在柏林》。虞老师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虞老师认为每一位老师都不应该局限于教参,语文的学习不应该是简单地将课文讲懂,而要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欣赏能力。
课堂一开始,虞老师让同学们根据字面理解什么是微型小说,学生的理解能力极强,都能说出自己的理解。紧接着虞老师让学生阅读第一自然段,让学生自己提疑问,学生你一言我一语,纷纷提出自己存在的疑问:老妇人在思考什么?为什么车厢里没有男人?虚弱的老人声音为什么比火车声还大?每一位学生的发言都十分精彩,虞老师并没有急着告诉学生答案,也并不急着让学生往后阅读,而是让学生开动大脑猜猜这些问题的答案。学生都十分积极,畅所欲言,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真是无限的!学生猜读之后,虞老师指导学生用心默读二三自然段找出问题答案。接下来虞老师开始带领学生赏析课文,他并没有直接问本篇小说哪里写的好,而是先放了一个MV《Tell me why》,又给了学生一个阅读材料,让学生结合歌曲和资料小组探究:《在柏林》经典在哪里?独特在哪里?小组讨论十分激烈,到展示环节时更是不甘落后,一个学生说这篇课文没有正面写战争,但却处处能体会到战争带给人的伤害;一个学生说虽然描写的都是小事,但也能体会到战争的残酷;还有的学生说课文给人留下了悬念……每一位学生的发言都令我震撼,为他们竖起大拇指。他们以前从来不知道什么是赏析课,但在虞老师的引导下表现得令人刮目相看。紧接着,虞老师出示大屏幕,是关于故事的结尾,再次让学生猜猜哪个可能是结局?学生有理有据发表自己的观点,虞老师都会认真倾听,最后出示答案加以分析。课堂结尾对本文的情感加以升华:让和平之花开满全世界!
通过这节课,我学到了许多,更想迫不及待地运用于我的课堂教学。首先,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可以尝试比较阅读。像虞老师在赏析这篇课文的独特之处时,并不是直接让学生去读课文,去体会,而是让学生通过一些比较性材料自己总结体会。其次,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尝试猜读。学生有无限的现象力和创造力,我们没有必要非让学生按照我们的思维去思考,没有我们的干预,他们会发挥的更好。虞老师让学生在课堂开始猜自己提出疑问的答案,课堂快结束时猜文章结局,都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学习的兴趣。然后,在今后的教学中,还是要把课堂还于学生。通过虞老师这节课,不难发现,老师真正是一个引导者,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最后,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还要让学生能利用小组合作,充分探究,集众人的智慧,碰撞思维的火花。
课堂上要有生长。听课时我们悄然感知到的是学生的生长,背后其实还有我们看不到的老师的生长。赵志祥老师在他课后的讲座时谈到:他在备课《童谣童趣》时,为了选出那几首最优秀、最能代表我国传统节日的童谣,翻阅了30本书,写下了10万文字。时间要花在课前。这种潜心钻研,更是对“要给学生一杯水,老师要有一桶水” 的最美诠释。
静心聆听着语文大伽的课堂,发现他们有的大气沉稳,有的精致婉约,有的深刻睿智,有的灵动活泼,有的风趣幽默,有的质朴扎实……
真可谓:“云山苍苍,江水泱泱,众师之风,山高水长。”
三天的学习中还有许多精彩纷呈的课堂,名师们的语言娓娓道来,让人久久回味、不尽思考。经过三天的学习,我带着满满的收获,带着无尽的思考,也深深体会到“路漫漫其修远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