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初只想当一名警察的陈基强,初中毕业后就被港府选为文化交流学生送往美国学习。谁也没想到,就在这里孕育了他的地产梦。
“美国的繁荣让我觉得只有跻身富豪之列才能有精彩的人生。”他历来讲求做事有章有法,在研究了福布斯富豪榜的富翁们之后,得出的结论是:只有从事房地产和证券行业才能成就财富梦想。
于是尽管他此前是获得美国俄亥俄州大学荣誉工学学士学位毕业后回香港,他却选择了加入亲戚开办的一家前身为梁振英测量师所的房地产中介公司。
一有闲暇时间他就四处看楼盘了解市场行情。“在不到半年的时间内,已经对附近的房产行情了如指掌。”这也让陈基强获得了“第一桶金”。
“仅仅一个月时间,我的团队就卖掉了七十多套房子。有一年我个人缴纳的所得税就有20多万。”伴随销售量提升的是职位,陈基强很快从业务员升到了副总经理。但这时他的选择再次出人意料:放弃升职,飞到美国,选择美国三藩市的Golden?Gate? University攻读工商管理硕士,并以优秀成绩取得荣誉毕业生称号。
从戴德梁行到基强联行
命运对人的考验,就是他抵制诱惑的强度。换句话说,想得到越多,首先要放弃更多。陈基强学成归来之后,他再次选择放弃其他工作机会,定投身于戴德梁行。
“我是拿着比之前更低的薪资到戴德梁行工作的,是因为有感于当时戴德梁行董事长梁振英的精准眼光,我相信跟着他就有前景。”陈基强主动选择了中国部。
在北京长安街顺利完成三个房地产项目——中粮广场、光华长安大厦和恒基中心后,房地产迎来了黄金时期,也让陈基强从高级主任升任为助理董事,并在1997年被派往上海做更多的项目,如淮海路的香港广场、南京西路梅龙镇广场以及浦东陆家嘴的招商局大厦等等。在完成这些标志性的写字楼项目之后,他开始发掘国内住宅商品房销售市场。
“这是一个交易额高达300亿的市场,而戴德梁行从未涉及这个领域。”陈基强不禁跃跃欲试。
“当我向公司提出进军的想法时,高层鉴于之前做的是外国人生意和写字楼生意,并未同意。但最终CY(梁振英)还是同意建立一个二线品牌(泛城中国)让我去做。”他放手一搏,在1999~2002年的三年时间里,仅佣金一项,他从商品房内销市场获得的就达到2600万/年。上海商品房内销市场的打开,“已经大于戴德梁行传统写字楼租赁业务的收入”。
时机似乎到了。
2002年陈基强终于建立基强联行投资管理(中国)有限公司,涉及房地产投行以及房地产中介的业务,并在初次试水的第一个小基金里赚到一个多亿的利润,公司正式起跑。
从“小学生”到“大学生”
虽然房地产基金的前景良好,但起步阶段的中国房地产基金,较之国外成熟的房地产基金,陈基强还是认为“这是小学生和大学生的区别。”
然而,这并不妨碍陈基强“勇闯夺命岛”:2002年,他接下了当时谁也不敢接手的一个与花旗银行合作的项目。
“作为国际顶级的项目合作方,花旗对于服务商的要求非常高,在国内一切都还不成熟的情况下,我们要帮助花旗做投资和做不良资产的估价,这是一个非常惨的适应过程。”陈基强介绍,且不说全英文的交流,其落实的每一个环节都是陌生的国际模式,“有时候团队成员被骂到哭。”
凭借这次合作经验,他争取到更多与世界顶级银行——美联银行、雷曼兄弟、花旗银行、摩根士丹利等投行深入合作的机会,基强联行迎来了事业上的高峰期。陈基强则笑称其为“傍大款的行动”。
对于未来风云变幻的房地产基金市场格局,陈基强有着明确的判断。“在未来五年之内,住宅开发领域是没有市场的。而商业地产由于是能够长期持有稳定收入的产品,因此前景非常好,最终也能使得房地产基金上市。甚至可以借鉴国外的经验把房地产基金卖给社保等机构,拥有着多元的模式。”
借此契机,2010年初,基强联行成立“基强资本”品牌。成立至今,已成功发起两只地产基金,投资总额约20亿。并计划于未来三年,筹备发起多只房地产人民币基金,总募集规模或达到50亿人民币。
联系编辑:[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