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学生的朗读能力是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体现。语文课的第一任务是让学生学习语言。而读是学习语言的重要途径之一。通过熟读、背诵,使书面语言内化为学生自己的语言,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理解、运用语言的能力。
【关键词】小学语文 朗读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3-0096-01
语文教学重在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四个方面的能力。其中朗读的训练是最容易被忽略的。须知,学生的朗读能力是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体现.语文课的第一任务是让学生学习语言。而读是学习语言的重要途径之一。通过熟读、背诵,使书面语言内化为学生自己的语言,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理解、运用语言的能力。因而教学必须重视朗读的训练,加强对朗读的指导与训练。
一、朗读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语感
教师在指导学生朗读课文的时候,首先要求学生读准字音,不添减文字,不读破词句,就是说要读通句子。通过反复的朗读,使学生读得正确,读得流畅,增强语感。教师在此基础上加强指导,可进一步增强学生的朗读兴趣,培养他们自觉朗读的习惯。
语文教材中选编的文章,大多是文质兼美的名家名篇,为学生学习语言文字提供了丰富隽永的材料。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如能充分利用教材,指导学生朗读,对学生理解语言文字,掌握规范的语言文字大有裨益。对方言区的学生使用规范的语言文字更能起事半功倍的作用。
学习语言,主要不是依靠理性分析,而是靠语言的直接感受和积累。如《烟台的海》一文,作者用独特的视角向读者介绍了烟台的海四季不同的特点。学生在教师指导下通过反复的朗读,从冬天海的凝重,春天海的轻盈,夏天海的浪漫,秋天海的高远,体会到“烟台的海是独特的”。又如教学《夹竹桃》,通过朗读描写夹竹桃花红得似火,白得像雪,火与雪交融的景象,带给学生无限的遐想,使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也认识到用这种句式表情达意的妙处。小学阶段是人一生中记忆力最好的时期,教师充分利用教材指导学生朗读,甚至熟读成诵,让学生直接感受语言,积累语言材料,了解多种的语言表达方式,就能学会运用语言文字准确地表达自己的观点,抒发自己的感情,从而发展语言。
二、朗读有助于审美教育
在教材中有许多描写自然景物的文章,如《黄山奇松》、《黄果树瀑布》、《九寨沟》、《草原》等,都用优美的文字描绘出秀丽的自然风光。教学时,教师通过声情并茂的朗读,用声音再现画面,让学生进入意境,认识文中所描绘的事物的形状、颜色,感受自然的美。如《黄果树瀑布》“透过树的缝隙,便看到一道瀑布悬挂在岩壁上,上面折为三叠,好像一匹宽幅白练正从织布机上泻下来。”“瀑布从岩壁上直泻下来,如雷声轰鸣,山回谷应……”通过朗读,学生脑海出现:声响,形宽,气势非凡,雄伟壮观的瀑布形象。让学生真切感受到这的确是“大自然的杰作”。文中作者把对自然景物的赞美之情倾注在字里行间。教师把自己对作品的理解融入朗读中,感染学生,使学生入境入情,不但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更唤起美的共鸣,使学生领略到自然美,激发他们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通过朗读再现自然美,让学生从中感受自然美,诱发他们去想象,能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培养他们感受美、鉴赏美的能力,使他们树立起正确的审美观。
在语文教材中,还有许多好的诗歌。诗歌的语言富于节奏感、音乐美。诗的内容,诗人的情感是通过充满节奏感和音乐感的语言表现出来的。要在理解的基础上反复地吟诵才能体现出来。通过朗读,品味诗句,让学生逐步学会欣赏诗歌鉴赏诗歌,培养学生爱美的情操。
三、朗读有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
古人读书,强调“口诵心惟”。“诵”决不仅仅是“口”的发音活动,同时包含了丰富的思维活动和情感活动。教师指导学生朗读的过程,是让学生认识语言、品味语言的过程。如在教学《船长》一文时,通过指导朗读,让学生想象、体会当时情况的危急:船身被剖开了一个大口子,海水直往船舱里灌。再指导学生通过朗读,体会船长哈尔威面对危险所表现出来的镇定自若,以及他让妇女儿童先走,船员断后,唯独没考虑到自己的献身精神。此时此刻“他仿佛不是在给人而是在给灾难下达命令,一切似乎都在听从他的调遣。”当哈尔威随着轮船一起缓缓沉入海底时,学生们被彻底感动了,他们强烈地感受到哈尔威那忠于职守,舍己为人的高尚灵魂,以及尊重妇女,爱护儿童的人性美。让学生从中受到深刻的教育。学生对哈尔威的崇高精神的赞美,是学生的认识过程,也是思维的过程。学生不断提高认识,同时也发展了思维。学生思考时,自然地会联系自己的生活经历,去判断事物。此时,教师有机地渗透思想教育,提高学生分辨真善美、假丑恶的能力,更能收到“教书育人”的整体效果。
在教学中,由于学生认识水平和心理特点的差异,各年级的训练要求不大相同,其侧重点也不同。但从训练手段上来说,小学阶段不管哪个年级,都应当突出读的训练。其中朗读的指导与训练必不可少。有效的朗读指导,使学生从中受感染,能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并养成良好的朗读习惯,对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也能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叶老说,“多读作品,多训练语感,必将能驾驭文字”。在语文课堂教学中,重视并加强朗读训练,是非常必要的。
【关键词】小学语文 朗读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3-0096-01
语文教学重在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四个方面的能力。其中朗读的训练是最容易被忽略的。须知,学生的朗读能力是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体现.语文课的第一任务是让学生学习语言。而读是学习语言的重要途径之一。通过熟读、背诵,使书面语言内化为学生自己的语言,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理解、运用语言的能力。因而教学必须重视朗读的训练,加强对朗读的指导与训练。
一、朗读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语感
教师在指导学生朗读课文的时候,首先要求学生读准字音,不添减文字,不读破词句,就是说要读通句子。通过反复的朗读,使学生读得正确,读得流畅,增强语感。教师在此基础上加强指导,可进一步增强学生的朗读兴趣,培养他们自觉朗读的习惯。
语文教材中选编的文章,大多是文质兼美的名家名篇,为学生学习语言文字提供了丰富隽永的材料。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如能充分利用教材,指导学生朗读,对学生理解语言文字,掌握规范的语言文字大有裨益。对方言区的学生使用规范的语言文字更能起事半功倍的作用。
学习语言,主要不是依靠理性分析,而是靠语言的直接感受和积累。如《烟台的海》一文,作者用独特的视角向读者介绍了烟台的海四季不同的特点。学生在教师指导下通过反复的朗读,从冬天海的凝重,春天海的轻盈,夏天海的浪漫,秋天海的高远,体会到“烟台的海是独特的”。又如教学《夹竹桃》,通过朗读描写夹竹桃花红得似火,白得像雪,火与雪交融的景象,带给学生无限的遐想,使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也认识到用这种句式表情达意的妙处。小学阶段是人一生中记忆力最好的时期,教师充分利用教材指导学生朗读,甚至熟读成诵,让学生直接感受语言,积累语言材料,了解多种的语言表达方式,就能学会运用语言文字准确地表达自己的观点,抒发自己的感情,从而发展语言。
二、朗读有助于审美教育
在教材中有许多描写自然景物的文章,如《黄山奇松》、《黄果树瀑布》、《九寨沟》、《草原》等,都用优美的文字描绘出秀丽的自然风光。教学时,教师通过声情并茂的朗读,用声音再现画面,让学生进入意境,认识文中所描绘的事物的形状、颜色,感受自然的美。如《黄果树瀑布》“透过树的缝隙,便看到一道瀑布悬挂在岩壁上,上面折为三叠,好像一匹宽幅白练正从织布机上泻下来。”“瀑布从岩壁上直泻下来,如雷声轰鸣,山回谷应……”通过朗读,学生脑海出现:声响,形宽,气势非凡,雄伟壮观的瀑布形象。让学生真切感受到这的确是“大自然的杰作”。文中作者把对自然景物的赞美之情倾注在字里行间。教师把自己对作品的理解融入朗读中,感染学生,使学生入境入情,不但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更唤起美的共鸣,使学生领略到自然美,激发他们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通过朗读再现自然美,让学生从中感受自然美,诱发他们去想象,能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培养他们感受美、鉴赏美的能力,使他们树立起正确的审美观。
在语文教材中,还有许多好的诗歌。诗歌的语言富于节奏感、音乐美。诗的内容,诗人的情感是通过充满节奏感和音乐感的语言表现出来的。要在理解的基础上反复地吟诵才能体现出来。通过朗读,品味诗句,让学生逐步学会欣赏诗歌鉴赏诗歌,培养学生爱美的情操。
三、朗读有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
古人读书,强调“口诵心惟”。“诵”决不仅仅是“口”的发音活动,同时包含了丰富的思维活动和情感活动。教师指导学生朗读的过程,是让学生认识语言、品味语言的过程。如在教学《船长》一文时,通过指导朗读,让学生想象、体会当时情况的危急:船身被剖开了一个大口子,海水直往船舱里灌。再指导学生通过朗读,体会船长哈尔威面对危险所表现出来的镇定自若,以及他让妇女儿童先走,船员断后,唯独没考虑到自己的献身精神。此时此刻“他仿佛不是在给人而是在给灾难下达命令,一切似乎都在听从他的调遣。”当哈尔威随着轮船一起缓缓沉入海底时,学生们被彻底感动了,他们强烈地感受到哈尔威那忠于职守,舍己为人的高尚灵魂,以及尊重妇女,爱护儿童的人性美。让学生从中受到深刻的教育。学生对哈尔威的崇高精神的赞美,是学生的认识过程,也是思维的过程。学生不断提高认识,同时也发展了思维。学生思考时,自然地会联系自己的生活经历,去判断事物。此时,教师有机地渗透思想教育,提高学生分辨真善美、假丑恶的能力,更能收到“教书育人”的整体效果。
在教学中,由于学生认识水平和心理特点的差异,各年级的训练要求不大相同,其侧重点也不同。但从训练手段上来说,小学阶段不管哪个年级,都应当突出读的训练。其中朗读的指导与训练必不可少。有效的朗读指导,使学生从中受感染,能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并养成良好的朗读习惯,对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也能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叶老说,“多读作品,多训练语感,必将能驾驭文字”。在语文课堂教学中,重视并加强朗读训练,是非常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