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侵权责任法与社会法的关联

来源 :博览群书·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easonbab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是一部保护民事权益的法规,是民法体系的重要内容,也是从债法中分离而来的独立体系。本文主要针对侵权责任法的社会化趋势及其与社会法之间的关联进行分析。
  关键词:侵权责任法;社会法;关联
  在现实社会中,法律体系就如同我们的生活一样,一旦被扰乱,就会产生极大的负面作用。伴随着人口的增多,人际关系的复杂化。侵权责任法不仅要充分考虑受害人的利益问题,对受害人实行法律的救援,还要兼顾社会的利益。为了维护个人与社会的平衡,需要国家的干预。侵权责任法主要用来解决此类问题,当然还有不利的一面,就是它在解决社会问题的同时,也会伴随着出现一些不能解决的体系之外的社会问题,比如环境污染,工伤事故等。这就需要社会法、经济法等其他的法律来共同发挥作用。纵观我国的情况来看,侵权责任法还存在一些不完善之处,比如人们一直比较的医疗问题等,简单来说就是赔偿问题与损害问题。因此,如果要完善侵权责任法,就需要对侵权责任法与社会关系法进行系统的研究。
  一、侵权责任法的社会化趋势
  为了达到公正与有效的目的,侵权责任法的制定需要兼顾到多个方面的问题。在这一过程中,出于一些政策方面的考虑,出现了一些与其本来的司法性不同的规范的体质。在这一背景下,公法也逐渐介入进来,侵权责任法开始呈现出社会化趋势。通过了对其他国家侵权责任法的分析,我们可以发现其无不体现着社会的团结与安全的思想。比如被告需要承担无过错责任的原则,即为了对原告给予帮助及同情,被告应帮助其分担一部分的损失。公法的介入必然引起私法制的变迁,同时其内部的体系也受到影响。因此,民法典逐渐分化出来一些特殊的规则,这些规则被称作单行法。单行法与民法典的规则是不同的。目前,各个国家都相继在民法典的基础上制定了单行法。
  二、侵权责任法在社会中所处的地位
  对于大多数打工者来说,合同法能够保障他们的权益。但还有很多领域,是合同法无法涉及的,那么侵权责任法就是最好的承诺与保障。随着社会的进步,我国都市化和工业化也不断完善,然而事故涉及到的问题也就更加广泛了,不再是单纯地人与人之间,还有许多其他因素,如环境与社会。受害人可能在被侵害之前就已经被这些因素所侵害,最后事故的发生,从某种程度来讲,可以说它只是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因此,不能再单纯地把责任归结到人的身上。这就让问题有些复杂化了,我们很难明确的说出谁错谁对。从某种程度而言,侵权者也是受害者。所以,单纯地对侵权者进行教育已经不能解决问题了。 那么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简单来说就是把个人集体化,即针对赔偿问题,要在制度之间建立一种相互协作的关系。
  但现在还需面临的一个问题就是,侵权责任法的地位在逐渐削减。因为它不再能满足社会的不断增加的需求,并且缺乏与时俱进的创新。在未来,社会的灾难和事故还有很多,并且向着复杂化,大规模化演变。侵权责任法的主要任务应该从解决冲突,转移为警觉冲突,在冲突发生之前能够有效的进行预防。
  三、社会法的地位
  社会法与侵权责任法会之所以有此联系,是因为侵犯人身权、知识产权、财产权等一系列的侵权行为涉及社会的多方面。侵权责任法在社会扮演着非常复杂的角色,一方面是一种规范,另一方面还是文化的表现。因此,社会法也充当着一定的说服者的角色。它能提升侵权责任法对于受害人的救济能力。于此同时,它也在某种程度帮助了侵害者,使其避免被无尽的制度约束的难以脱身。
  这么多年以来,侵权责任法发生如此大的变化,不是偶然因素决定的,而是现代的法律系统对合作、团结的要求的必然趋势。并且,这种变化又离不开社会成员的心理的变化。心理的变化离不开文化的基础,这种趋势需要的是安全感,责任心以及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信任。这种信任的维护,不同于家庭的维护,是需要制度的,而这些制度主要还是由社会法制定。
  四、结语
  侵权责任法体现的是人类,社会法体现的是社会,这二者虽然对于社会的安定一直共同发挥着作用,但是二者之间的关系又非常的复杂,模糊。那么从系统论的观点出发,社会被划分为多个子系统,每个子系统又有着各自的功能,不仅是法律,还包括经济文化政治等。法律体系也会随着社会的变化而变动其制度和规则,从而确保了法律的功能能有效地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变化。不能完全说这个观点是完美的,它也可能会出现弊端,还需要进行深层次的研究。
  参考文献:
  [1]王利明. 侵权责任法与合同法的界分——以侵权责任法的扩张为视野[J]. 中国法学. 2011(03) .
  [2]冯丹丹. 论《侵权责任法》的不足及完善——兼评《侵权责任法》49条之规定[J]. 法制博览(中旬刊). 2014(01) .
  [3]程敏. 浅析侵权责任法中的“同命同价”——对《侵权责任法》第17条的一点理解[J]. 东方企业文化. 2012(20) .
  [4]石冠彬,魏振华. 监护人责任的理论和实证研究:“场域区分说”的主张[J]. 社会科学研究. 2016(04) .
其他文献
摘 要:随着人们对生态文明的关注,社会对于环境法律责任机制也提出了新的要求,要解决现有的问题,环境法律责任机制需要突破传统的“复仇与效应”,从“责任根据”、“责任功能”、“责任方式”等方面进行重构。本文主要针对环境法律责任机制的重构进行分析。  关键词:环境法律责任机制;重构;分析  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形态和人类文明的进步,使法律责任机制出现了适应性的变化。新的环境法律责任机制必须突破原有机制的
期刊
化妆是对别人的一种尊重,让别人看到自己更好的精神面貌。化妆是一种积极的生活态度,是热爱生活的表现。从公共礼仪的角度讲也是尊重他人的表现。随着高校的扩招,就业市场竞争越演越烈,学生就业压力越来越大,人才竞争异常残酷。用人单位在应聘中除了重视文凭以外,更加重视对人才综合素质的考察。据媒体报道,在招聘过程中,常常是形象大方,仪表端庄,彬彬有礼的学生更能获得用人单问的青睐。所以一个人的外在形象多么重要,我
期刊
摘 要:本文在对大学生暴力犯罪的原因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背后的道德缺陷和德育困境,认为德育教育应该愿景宏大,着眼细微。既讲道理,也讲依据。用科学的方式进行规则教育。有针对性的建立特殊德育规划机制。  关键词:德育视阈;暴力犯罪;成因  大学生群体普遍表现为受教育时间长、文化程度高、智商普遍在正常以上以及家庭与社会认可度高,同时,大学生处于青年时期,一般在18-23岁之间,已经达到能够独立劳动获取
期刊
摘 要:社会新闻与民生新闻是现阶段常见的两种新闻类型,两者有一定的相似之处,也存在差异,但是,关于社会新闻与民生新闻之间,往往缺乏标准清晰的定位,导致刊错问题时有发生。本文主要就社会新闻报道与民生新闻报道的异同进行分析。  关键词:社会新闻;民生新闻;异同  新闻报道依照不同的角度与不同的标准,可以划分成不同的新闻类型。就比如说,按新闻事件发生的地域与范围来划分的,国内新闻与国际新闻;而按新闻题材
期刊
摘 要:在互联网的发展下,网络原创文学这种文学形式受到了读者的欢迎,这些作品传播范围广、传播速度快,有效丰富了人们的业余生活。但是,由于网络原创文学引发的著作权保护问题也备受关注。本文主要针对网络原创文学著作权的保护问题进行分析。  关键词:网络原创文学;著作权;保护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网络作家成长起来,他们在互联网上发表了很多原创作品。这些网络作品具有传播速度快、传播范围广的
期刊
摘 要: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加快形成现代社会组织体制”被正式提出。由此,我国社会组织的改革之路拉开幕序,朝着建立现代社会组织体制的目标奋勇前进。在党和政府的工作报告中,这一目标思路明晰、愿景美好,具有极强的操作性,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有着重要的战略意义。本文将从我国社会组织体制的发展历程及其特征入手,浅析加快形成现代社会组织体制的方向与手段。  关键词:现代社会;组织体制;体制改革  随着中央对于
期刊
摘 要:网络视频新闻是在网络时代诞生的一种新型新闻传播模式,传播范围广,受众数量多,电视新闻历史悠久,风格严肃,有着严谨的审查和把关机制,与之相比,网络视频新闻娱乐化倾向严重,权威性与可信度差。本文主要针对电视新闻与网络视频新闻传播进行对比,并探讨网络视频新闻的发展对策。  关键词:网络视频新闻;特性;发展措施  网络新闻在创设之初,作为传统新闻的一种附庸而存在,是传统新闻业务的拓展。但是经过十几
期刊
摘 要:加强基层特别是农村文化建设,丰富基层群众的文化生活是当前一项十分迫切的任务。由于当前农村文化的发展仍然受到落后的思想观念、道德状况、文化基础设施状况、文化发展资金不足等一系列制约因素的影响,因此要积极探索推动基层特别是农村文化建设的有效措施,推动农村文化事业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少数民族;农村;文化建设;加强  十七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指出
期刊
摘 要:随着市场经济发展,城市政府、开发商、集体经济组织和村民无形中成了城中村改造中的主要利益相关者。本文拟从利益相关者理论视角分析问题,探讨解决矛盾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城中村;相关方;利益均衡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规模急剧扩张,越来越多的郊区被纳入城市,成为真正的“城中村”。可以说,“城中村”既是一种居住形态,更是一种社会形态。这些居民区是城市版图剧增的产物,在各个方面都难以与城
期刊
摘 要:在国有企业中,政工干部占有很重要的位置。从职责方面来看,政工干部需要负责思想引导,做好国企内部所有职员的思想教育。针对政工干部,国有企业有必要更重视各阶段的干部绩效考评,通过完善绩效测评的方法来提升政工干部具备的思想水准。对于国企而言,政工干部相关的绩效考评应当受到更多关注,不断完善现有的绩效考评流程和模式。  关键词:国有企业;政工干部;绩效考评  从本质上看,政工干部应当属于国企中的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