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截至2011年我国独立设置的高职院校已经达到1246所,占普通高校的52%,毕业生人数连年激增,超过本科生与研究生的总和。面对连年出现的就业困难局面,高职院校力争做好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促进毕业生充分就业,不仅关系到学校自身的长远发展问题,也关系到整个社会的和谐与稳定问题。本文简要分析了高职院校就业创业工作现状、高职院校服务大学生就业创业的现实意义,着重对高职院校如何做好大学生就业创业工作进行阐述并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关键词:高职院校;就业创业;举措
2013年全国高校毕业生接近700万,再加上往届已毕业实际未就业的学生,今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会进一步加大,被称为“史上最难就业年”,这种背景下,做好毕业生尤其是高职毕业生的就业与创业工作尤为重要。如今随着科学技术不断发展和经济不断进步,世界各国政府和企业都十分重视人才质量。我国高等教育中高职教育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可以说已占半壁江山,担负着为国家培养和输送一线技能应用型人才的任务。高职教育办学理念和办学模式是就业导向,可以说做好毕业生的就业与创业工作直接关系到高职院校的生存、持续与健康发展,关系到毕业生和千家万户的切身利益,关系到社会和谐稳定大局。
一、高职院校就业创业工作现状
近10年来,高职院校如雨后春笋般发展起来,在为社会各行各业培养大批技能型应用人才的同时,也给社会带来了不小的就业压力,对“就业难”现状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大批高职毕业生无法找到自己满意的职业,究其原因,除了有社会和毕业生自身的因素之外,高职院校自身的也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专业设置、授课内容与社会需要存在脱节现象,尤其在毕业的就业与创业指导教育上还存在诸多薄弱环节,还有很多不如意之处。
1.1、国外创业教育现状
创业教育是指以开发和提高学生创业素质为目标,培养学生创业知识、能力和心理品质的教育。起源于美国,其主张是将生涯发展的理念融入教学中,有利于学生在毕业后更快的进行学校与社会之间的角色转变,通过自身生涯的规划能力,来适应变化过快的职场需要。现在美国创业教育已经覆盖了从小学到大学的全过程,其研究与实践成果远远高于世界上其他国家,把课程设计、教学方法、未来发展有机结合起来,创业教育的研究十分深厚,在社会上掀起了职业生涯教育的热潮。这种职业生涯教育对学生职业的引导是一种长远人文关怀,十分有利于帮助学生积累社会工作经验和帮助学生完成整个职业生涯的构建,同时解决在创业过程中的一些问题,让学生在变化多端的职场上仍然可以选择自己的职业道路,并进行合理的规划,帮助学生在就业和创业的道路上能够更加的顺利。一些发达国家,政府和社会积极鼓励大学生创业,制定了完善的大学生创业保障制度,有的国家大学生创业率达到了20%以上。
1.2、国内就业创业教育现状
我国的就业与创业教育和西方相比起步较晚,在研究方面不够完善,依然没有一个健全的知识体系和教材体系,教学理念多数都是套用于西方国家的内容。虽然在市场上已经出现了各种各样的就业指导和创业教育的理论著作和书籍,但多数往往只是普及性读本,其中蕴含的功利化气息十分严重,而且多数研究内容没有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致使高职院校就业与创业教育工作无法做到系统化、全程化、专业化。院校领导对就业创业教育的必要性缺乏认识,认为是可有可无的形式主义,上级规定的课时数都不能按时足量完成,至于任课教师和课堂教学的形式及质量更无从谈起。现在,我国多数的高职院校就业创业指导教育还只是停留在指导阶段,而不是一个长远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理论与实践方面的都没有得到其应有的重视,从而导致多数高职院校应届毕业生的就业能力、创业能力在校期间没有得到充分的锻炼和增强,使毕业生在就业时难以满足社会的需要,也直接导致学校的教学质量在社会上也难得到认同,必然造成:一方面,社会许多技术性岗位招聘不到所需人才,另一方面,大批高职毕业生无业可就。
尤其是创业教育在高职院校中处于被忽视的地位,临时拼凑的毫无经验的辅导员作为主要的师资力量,轻描淡写上一两次课程,任何问题都不能解决。通过我院2010年对在校生的问卷调查显示,有接近10%的学生有自主创业的意愿,但经过跟踪调查发现,最后真正选择创业的人很少,大约1.2%。当然,未能实现自主创业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相关知识能力薄弱、缺乏有效的创业教育是不可忽视的原因之一。因此高职院校要提高毕业生综合素质,加强社会实践能力的培养,加强就业与创业教育, 实现以“创业促就业”。
二、高职院校服务大学生就业创业的必要性
2.1、提高大学生就业创业竞争力的需要
近几年来,因为受到國际金融危机和供需矛盾的影响,导致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许多毕业生在毕业后都面临着就业难的问题。大学生若想成功就业创业,不仅要具有最基本的专业技能,而且要求其具备相应的人文知识、创新能力、实践技能和过硬的心理素质等,尤其应该具有就业创业核心竞争能力。所以,做好高职院校服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是当前高职教育教学工作的新要求,是提高毕业生职场竞争能力的需要,也是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有效途径。“就业难”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创业不足,继而形成的新兴产业不足、新生企业不足,难以创造新的吸纳就业的新岗位,没有创业,难有就业。
2.2、帮助大学生实现自我人生价值的需要
根据马斯洛“需要层次论”,人有生理、安全、社交、尊重、自我实现等五个层次的需要,自我实现是人们深层次的精神需要,是人们发挥自己最大的主观能动性,努力完成自己所追求的目标。当前高职院校毕业生最主要的需要是就业,而当就业遭遇困境时,改变方向策略,选择创业,建立一个小企业和小公司,并让它在市场中不断发展进步,可以充分帮助大学生实现自我追求和理想,满足自我实现的需要。因此,加强大学生的就业创业指导,把它当作高职院校教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利于帮助学生实现自我价值。 三、高职院校做好大学生就业创业的对策与建议
3.1、加强职业教育,明确培养目标。
正确的目标定位对人才培养规格、层次有很大影响,也对其择业方向产生重要作用。多数应届毕业生在进行就业选择时存在着对就业期望值过高、不能准确评价自身优势劣势、不能很好把握社会整体就业趋势,这与学校对学生的宣传教育引导、就业创业教育开展的程度呈正相关。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大学教育同时也是对学生进行职业培养的教育,在大学教育的每个环节中都需要贯穿职业素质的培养。对大学生适应职业的能力进行培养,必须要先让应届毕业生找准就业方向,并据此确定其专业思想,从而使学生能拥有一个良好的学习态度,努力提升自己的综合职业素质,有利于学生准确选择适合自己的发展方向和职业目标,在源头上就避免了职业定位存在偏差的问题,防止出现学生的就业选择脱离实际情况。高职院校应该坚持走一条应用型、技能型专业人员和生产一线技术人员的发展道路,学生要根据学校所指定的培养目标和教学安排,使自己的专业基础更加扎实,使职业能力和素质得到提高[1]。
3.2、加强对高职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认识
国家和政府提倡以创业带动就业,积极扶持和鼓励学生进行自主择业和创业。袁贵仁同志在2010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视频会议上指出:高等学校要大力加强创业教育,积极探索在专业课教学中融入创业教育,并把创业教育当作就业指导课的重要内容;要通过举办创业讲座、创业大赛、社团活动等多种形式,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和能力,提高学生的创业素质。
高职院校在学生创业教育方面担负重要使命,不仅需要加大创业教育工作的资金投入,更要提高认识、完善教育体系理论研究。高职院校的领导对大学生就业创业工作要给予足够重视,加强就业创业师资队伍建设,引导全院教职员工进行积极参与学生就业创业工作。各高职院校就业处对学生就业创业工作要进行统一管理,完善院系“两级责任制”,健全责任追究制。高职院校在就业创业教育方面要有合理、完备的组织机构、足够的保障经费、专兼结合的师资队伍,逐渐实现就业创业工作的全程化、全员化、专业化、信息化。要做到就业创业工作党政—把手负总责,各分管领导具体负责,各个任务落实到人,对每个学生都进行最完善的服务[2]。
3.3、为学生搭建就业创业平台
“就业是民生之本”。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是社会高度关注的热点,高职院校除拓宽毕业生就业渠道,引导他们正确就业择业,搭建好就业平台之外,引导学生创业,搭建起创业平台是院校要解决的另一个重点问题。院校可以邀请党政领导、企事业单位负责人、专家学者、青年就业创业典型等进入学校讲座,给学生分析当前經济社会发展和人才需求形势,分享其成功经验。积极开展“青春创业大讲堂”活动,并在其中树立一个成功创业的典型,提高宣传力度,总结创业经验,传播创业观念和弘扬创业精神[3]。
院校还要加快推进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的建设,2009年3月9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同志在全国十一届人大二次会议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把高校毕业生就业放在突出位置,加快建设出一批投资少、见效快的大学生创业园或创业孵化基地。大学生可以利用所学知识与技能,在指导教师的帮助下,积极开展创业活动,以具体创业项目为载体,任务驱动、学以致用,提高能力。
3.4、建立完善的就业创业教育课程指导体系
建立一个完善的职业生涯规划和职业服务体系,高职院校教育中就业创业教育需要始终贯穿于其中,而不是仅仅针对毕业班设置。目前,很多院校往往是在学生临近毕业时才会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就业创业教育,缺乏系统性、全程性和专业性。就业教育最好是早起步,然后分阶段进行。包含职业道德、心理健康与成才、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与规划、就业与创业相关政策法规等。在校的几个学年中分别开设这些课程,让学生都知道怎样进行职业生涯规划与设计,改变学生就业从业观念,积极引导学生端正就业择业态度,降低学生求职风险。进行创业教育的时候需要注意是共性教育、个性辅导、跟踪扶持之间的关系[4]。
3.5、培育有利学生就业创业的校园文化
校园文化的主体指的是学生,将课外文化活动作为重要内容,同时以校园为空间,以校园精神为特征的群体文化。它包含了:广大学生为代表的文化观念和由此所规范的学生特有的行为特征和思维特征方式;学生课余生活中所有以群体形式出现的文化活动,如一些社团活动,其中最能体现校园文化本质内容的是校园精神或校园风气。校园文化具有规范、引导、凝聚、激励等潜在功能。就业创业文化是一种特定的文化,并非一般的文化知识或个人学术修养,而是与就业创业有关的社会意识形态、文化氛围和思想观念,其核心是引导和鼓励人们激励奋斗、崇尚创造,包括制度文化和观念文化两个层面。因此,地方院校在实施就业创业教育和培育校园创业文化过程中,通过宣传办学指导思想、更新办学理念、凝练校训、培育校风等行为培养大学校园文化精神,突出就业创业教育思想,使就业创业教育成为学校办学理念的一部分。
四、结论:
创业教育是一种新式教育,对于学生的职业素质和创新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就业教育具有明显的功利性和现实性,而创业教育风险性较大、理论成果较少等特点致使两者发展差异较大,创业教育的研究理论难以满足教学需求。因此,高职院校要深入研究就业创业教育理论,使之成为院校一项常抓常新的系统工作,它不仅关系到学生的切身利益,更事关改革发展稳定大局,事关社会和谐发展问题。高职院校要站在教育改革特别是职业教育改革的最前沿,顺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趋势,扎实做好服务大学生就业创业工作,为社会的和谐稳定发展做出不懈努力。
参考文献:
[1] 徐锦程.论如何有效实施高职院校大学生创业教育[J]. 济南职业学院学报 .2011(04)
[2] 胡子鸣.否见高职院校大学生出创业教育政策支持体系的思考[J]. 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1(04)
[3] 张强.高职院校创业教育刍议[J].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 .2010(05)
[4] 张炜.浅谈做好大学生就业创业工作的举措[J] 社科纵横 2010.10(01)
关键词:高职院校;就业创业;举措
2013年全国高校毕业生接近700万,再加上往届已毕业实际未就业的学生,今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会进一步加大,被称为“史上最难就业年”,这种背景下,做好毕业生尤其是高职毕业生的就业与创业工作尤为重要。如今随着科学技术不断发展和经济不断进步,世界各国政府和企业都十分重视人才质量。我国高等教育中高职教育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可以说已占半壁江山,担负着为国家培养和输送一线技能应用型人才的任务。高职教育办学理念和办学模式是就业导向,可以说做好毕业生的就业与创业工作直接关系到高职院校的生存、持续与健康发展,关系到毕业生和千家万户的切身利益,关系到社会和谐稳定大局。
一、高职院校就业创业工作现状
近10年来,高职院校如雨后春笋般发展起来,在为社会各行各业培养大批技能型应用人才的同时,也给社会带来了不小的就业压力,对“就业难”现状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大批高职毕业生无法找到自己满意的职业,究其原因,除了有社会和毕业生自身的因素之外,高职院校自身的也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专业设置、授课内容与社会需要存在脱节现象,尤其在毕业的就业与创业指导教育上还存在诸多薄弱环节,还有很多不如意之处。
1.1、国外创业教育现状
创业教育是指以开发和提高学生创业素质为目标,培养学生创业知识、能力和心理品质的教育。起源于美国,其主张是将生涯发展的理念融入教学中,有利于学生在毕业后更快的进行学校与社会之间的角色转变,通过自身生涯的规划能力,来适应变化过快的职场需要。现在美国创业教育已经覆盖了从小学到大学的全过程,其研究与实践成果远远高于世界上其他国家,把课程设计、教学方法、未来发展有机结合起来,创业教育的研究十分深厚,在社会上掀起了职业生涯教育的热潮。这种职业生涯教育对学生职业的引导是一种长远人文关怀,十分有利于帮助学生积累社会工作经验和帮助学生完成整个职业生涯的构建,同时解决在创业过程中的一些问题,让学生在变化多端的职场上仍然可以选择自己的职业道路,并进行合理的规划,帮助学生在就业和创业的道路上能够更加的顺利。一些发达国家,政府和社会积极鼓励大学生创业,制定了完善的大学生创业保障制度,有的国家大学生创业率达到了20%以上。
1.2、国内就业创业教育现状
我国的就业与创业教育和西方相比起步较晚,在研究方面不够完善,依然没有一个健全的知识体系和教材体系,教学理念多数都是套用于西方国家的内容。虽然在市场上已经出现了各种各样的就业指导和创业教育的理论著作和书籍,但多数往往只是普及性读本,其中蕴含的功利化气息十分严重,而且多数研究内容没有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致使高职院校就业与创业教育工作无法做到系统化、全程化、专业化。院校领导对就业创业教育的必要性缺乏认识,认为是可有可无的形式主义,上级规定的课时数都不能按时足量完成,至于任课教师和课堂教学的形式及质量更无从谈起。现在,我国多数的高职院校就业创业指导教育还只是停留在指导阶段,而不是一个长远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理论与实践方面的都没有得到其应有的重视,从而导致多数高职院校应届毕业生的就业能力、创业能力在校期间没有得到充分的锻炼和增强,使毕业生在就业时难以满足社会的需要,也直接导致学校的教学质量在社会上也难得到认同,必然造成:一方面,社会许多技术性岗位招聘不到所需人才,另一方面,大批高职毕业生无业可就。
尤其是创业教育在高职院校中处于被忽视的地位,临时拼凑的毫无经验的辅导员作为主要的师资力量,轻描淡写上一两次课程,任何问题都不能解决。通过我院2010年对在校生的问卷调查显示,有接近10%的学生有自主创业的意愿,但经过跟踪调查发现,最后真正选择创业的人很少,大约1.2%。当然,未能实现自主创业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相关知识能力薄弱、缺乏有效的创业教育是不可忽视的原因之一。因此高职院校要提高毕业生综合素质,加强社会实践能力的培养,加强就业与创业教育, 实现以“创业促就业”。
二、高职院校服务大学生就业创业的必要性
2.1、提高大学生就业创业竞争力的需要
近几年来,因为受到國际金融危机和供需矛盾的影响,导致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许多毕业生在毕业后都面临着就业难的问题。大学生若想成功就业创业,不仅要具有最基本的专业技能,而且要求其具备相应的人文知识、创新能力、实践技能和过硬的心理素质等,尤其应该具有就业创业核心竞争能力。所以,做好高职院校服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是当前高职教育教学工作的新要求,是提高毕业生职场竞争能力的需要,也是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有效途径。“就业难”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创业不足,继而形成的新兴产业不足、新生企业不足,难以创造新的吸纳就业的新岗位,没有创业,难有就业。
2.2、帮助大学生实现自我人生价值的需要
根据马斯洛“需要层次论”,人有生理、安全、社交、尊重、自我实现等五个层次的需要,自我实现是人们深层次的精神需要,是人们发挥自己最大的主观能动性,努力完成自己所追求的目标。当前高职院校毕业生最主要的需要是就业,而当就业遭遇困境时,改变方向策略,选择创业,建立一个小企业和小公司,并让它在市场中不断发展进步,可以充分帮助大学生实现自我追求和理想,满足自我实现的需要。因此,加强大学生的就业创业指导,把它当作高职院校教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利于帮助学生实现自我价值。 三、高职院校做好大学生就业创业的对策与建议
3.1、加强职业教育,明确培养目标。
正确的目标定位对人才培养规格、层次有很大影响,也对其择业方向产生重要作用。多数应届毕业生在进行就业选择时存在着对就业期望值过高、不能准确评价自身优势劣势、不能很好把握社会整体就业趋势,这与学校对学生的宣传教育引导、就业创业教育开展的程度呈正相关。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大学教育同时也是对学生进行职业培养的教育,在大学教育的每个环节中都需要贯穿职业素质的培养。对大学生适应职业的能力进行培养,必须要先让应届毕业生找准就业方向,并据此确定其专业思想,从而使学生能拥有一个良好的学习态度,努力提升自己的综合职业素质,有利于学生准确选择适合自己的发展方向和职业目标,在源头上就避免了职业定位存在偏差的问题,防止出现学生的就业选择脱离实际情况。高职院校应该坚持走一条应用型、技能型专业人员和生产一线技术人员的发展道路,学生要根据学校所指定的培养目标和教学安排,使自己的专业基础更加扎实,使职业能力和素质得到提高[1]。
3.2、加强对高职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认识
国家和政府提倡以创业带动就业,积极扶持和鼓励学生进行自主择业和创业。袁贵仁同志在2010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视频会议上指出:高等学校要大力加强创业教育,积极探索在专业课教学中融入创业教育,并把创业教育当作就业指导课的重要内容;要通过举办创业讲座、创业大赛、社团活动等多种形式,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和能力,提高学生的创业素质。
高职院校在学生创业教育方面担负重要使命,不仅需要加大创业教育工作的资金投入,更要提高认识、完善教育体系理论研究。高职院校的领导对大学生就业创业工作要给予足够重视,加强就业创业师资队伍建设,引导全院教职员工进行积极参与学生就业创业工作。各高职院校就业处对学生就业创业工作要进行统一管理,完善院系“两级责任制”,健全责任追究制。高职院校在就业创业教育方面要有合理、完备的组织机构、足够的保障经费、专兼结合的师资队伍,逐渐实现就业创业工作的全程化、全员化、专业化、信息化。要做到就业创业工作党政—把手负总责,各分管领导具体负责,各个任务落实到人,对每个学生都进行最完善的服务[2]。
3.3、为学生搭建就业创业平台
“就业是民生之本”。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是社会高度关注的热点,高职院校除拓宽毕业生就业渠道,引导他们正确就业择业,搭建好就业平台之外,引导学生创业,搭建起创业平台是院校要解决的另一个重点问题。院校可以邀请党政领导、企事业单位负责人、专家学者、青年就业创业典型等进入学校讲座,给学生分析当前經济社会发展和人才需求形势,分享其成功经验。积极开展“青春创业大讲堂”活动,并在其中树立一个成功创业的典型,提高宣传力度,总结创业经验,传播创业观念和弘扬创业精神[3]。
院校还要加快推进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的建设,2009年3月9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同志在全国十一届人大二次会议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把高校毕业生就业放在突出位置,加快建设出一批投资少、见效快的大学生创业园或创业孵化基地。大学生可以利用所学知识与技能,在指导教师的帮助下,积极开展创业活动,以具体创业项目为载体,任务驱动、学以致用,提高能力。
3.4、建立完善的就业创业教育课程指导体系
建立一个完善的职业生涯规划和职业服务体系,高职院校教育中就业创业教育需要始终贯穿于其中,而不是仅仅针对毕业班设置。目前,很多院校往往是在学生临近毕业时才会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就业创业教育,缺乏系统性、全程性和专业性。就业教育最好是早起步,然后分阶段进行。包含职业道德、心理健康与成才、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与规划、就业与创业相关政策法规等。在校的几个学年中分别开设这些课程,让学生都知道怎样进行职业生涯规划与设计,改变学生就业从业观念,积极引导学生端正就业择业态度,降低学生求职风险。进行创业教育的时候需要注意是共性教育、个性辅导、跟踪扶持之间的关系[4]。
3.5、培育有利学生就业创业的校园文化
校园文化的主体指的是学生,将课外文化活动作为重要内容,同时以校园为空间,以校园精神为特征的群体文化。它包含了:广大学生为代表的文化观念和由此所规范的学生特有的行为特征和思维特征方式;学生课余生活中所有以群体形式出现的文化活动,如一些社团活动,其中最能体现校园文化本质内容的是校园精神或校园风气。校园文化具有规范、引导、凝聚、激励等潜在功能。就业创业文化是一种特定的文化,并非一般的文化知识或个人学术修养,而是与就业创业有关的社会意识形态、文化氛围和思想观念,其核心是引导和鼓励人们激励奋斗、崇尚创造,包括制度文化和观念文化两个层面。因此,地方院校在实施就业创业教育和培育校园创业文化过程中,通过宣传办学指导思想、更新办学理念、凝练校训、培育校风等行为培养大学校园文化精神,突出就业创业教育思想,使就业创业教育成为学校办学理念的一部分。
四、结论:
创业教育是一种新式教育,对于学生的职业素质和创新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就业教育具有明显的功利性和现实性,而创业教育风险性较大、理论成果较少等特点致使两者发展差异较大,创业教育的研究理论难以满足教学需求。因此,高职院校要深入研究就业创业教育理论,使之成为院校一项常抓常新的系统工作,它不仅关系到学生的切身利益,更事关改革发展稳定大局,事关社会和谐发展问题。高职院校要站在教育改革特别是职业教育改革的最前沿,顺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趋势,扎实做好服务大学生就业创业工作,为社会的和谐稳定发展做出不懈努力。
参考文献:
[1] 徐锦程.论如何有效实施高职院校大学生创业教育[J]. 济南职业学院学报 .2011(04)
[2] 胡子鸣.否见高职院校大学生出创业教育政策支持体系的思考[J]. 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1(04)
[3] 张强.高职院校创业教育刍议[J].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 .2010(05)
[4] 张炜.浅谈做好大学生就业创业工作的举措[J] 社科纵横 2010.1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