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越城岭的西南向,桂林市的北面河山,有奇观胜景一处,是为龙胜梯田,天下龙脊。
龙脊梯田,乃指在龙脊山上开发出的层层梯田。从广义论,名为龙胜梯田;以狭义称,则谓龙脊梯田。2018年4月19日,龙脊梯田与福建尤溪联合梯田、江西崇义客家梯田、湖南新化紫鹊界梯田一并,在第五次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国际论坛上,获得了世界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的正式授牌。一时间,龙脊梯田蜚声海内外,名闻遐迩。2020年11月,全球大数据权威分析机构迈点研究院发布报告,广西龙胜龙脊梯田位列该类4A级景区品牌500强榜单第10位,诚可谓实至名归。
作为我国南方农耕稻作文化符号,龙脊梯田是龙胜先民创造的文化杰作。先民们用地理学上的等高线原理,将宽成亩窄仅几行的带状丘田绕山而筑,形成了富有韵律并极具视觉冲击的巨大抽象画卷,凸显了自然与人工合作的美不胜收的艺术斑斓,赢得了广大游客的喜爱,尤其是摄影家的青睐。龙脊梯田是稻作文明的标志和典范,也是出类拔萃的人文奇观。
龙脊梯田有如人间璞玉,她的发现充满了浪漫与新奇。据说最早有一位军旅摄影家采风来到这里,被这里淳朴的山野与曼妙的梯田所震撼,遂用镜头和文笔将其推介给《人民画报》并获发表。一时间,龙脊风光影像风靡世界,宾客如潮,名传天下。后来,这位摄影家过世,龙脊的山民为纪念这位永恒的朋友,将其安葬于龙脊的山里,让他永远与龙脊相伴,以谢其知遇之恩。龙脊人家以其特有的方式,演绎了人间的一段佳话,传递了大山的不渝情结。其人其事,至性至情,令人动容。
龙脊从深闺走向世界,纯属偶然。但出名后的龙脊效应,可谓多多。仅在中央媒体亮相就达10余次。1994年,自然纪录片《龙脊》在中国大陆上映,同年该片获四川国际电视节妇女儿童题材特别奖。2015年6月,央视科教频道派出《地理中国》摄制组专程赴广西龙胜拍摄《天梯龙脊》;10月,央视科教频道分两集播出《奇居之地·天梯龙脊》,全面介绍了“奇居之地”龙脊梯田的前世今生,系统解密了发生在龙胜龙脊梯田海拔近千米的梯田灌溉问题以及特殊生态问题。而拍摄于2018年的《中国影像方志》广西龙胜篇,其中的《梯田记》一章,则从历史和人文的角度揭示了龙脊梯田开发过程中人与自然天人合一、和谐并存的古老智慧,也从自然风光视角解构人类改造山河的精神密码,盛赞龙脊各民族先民用其勤劳和智慧,为人类所缔造的史诗般的艺术杰作作了精准的注解。
龙脊梯田除了风光的旖旎与民俗风情的绮丽,其最为人所称道的还是她在山村脱贫、乡村振兴活动中所呈现的胸襟、气度与睿智让人瞩目。从历史的经验看,作为新兴的旅游景点,旅游景点投资方与当地居民的利益分配向来是难于协调的老大难问题。龙脊景区也同样面临相似的困境。当旅游企业为保护景区生态,减少因游客增多,步行踩踏田间小路,致使田塍塌陷或崩圮,故而建议安装高空索道以运送游客时,一些村民有所顾虑,迟迟不同意安装。但后来在政府部门的协调下,双方以占比分红的形式,巧妙地化解了村民的困惑,圆满地解决了景区与村民利益分配的相关难题,为同类景区的村企合作,共生相处,也为景区乡民尽快实现脱贫和全面小康,作出了积极的响应及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借鉴。
龙脊梯田在大山深处横空出世,她惊艳了世人,倾倒了中外游客。其婀娜身姿,宏大气魄,有如立体雕塑般的流动线条,每一處都蕴含着浓浓诗意。
龙脊梯田是农耕文明的遗产,也是南方稻作历史的文化丰碑。她所保留的耦耕、开耕、洗秧以及狗尾围巾等节庆与习俗,是远古先民传统记忆的再现与传承。它们共同组成龙脊文化的有机内核。她的古朴、神秘与仪式感,是民俗文化宝贵的精神财富,也是异质文化体验的有机载体。作为旅游元素,龙脊的文化内涵是丰富的,她表达的是龙胜人民战天斗地,与环境和谐相生相融的文化理念,她是龙胜和龙脊人民的文化之根,故而是值得珍视与传扬的。
龙脊梯田,也是生态保护的典范。她用千年坚守形象直观地诠释了什么叫“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科学含义。
龙脊梯田,天下龙脊,我们读你,是欣赏你的美丽;我们懂你,是因为你与我们同在,与天地同在,与时代同在。
作者简介:唐基苏,广西桂学研究会特聘研究员,中华辞赋社社员,中华诗词学会会员,桂林诗词楹联学会理事,桂林春风诗社副社长。
龙脊梯田,乃指在龙脊山上开发出的层层梯田。从广义论,名为龙胜梯田;以狭义称,则谓龙脊梯田。2018年4月19日,龙脊梯田与福建尤溪联合梯田、江西崇义客家梯田、湖南新化紫鹊界梯田一并,在第五次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国际论坛上,获得了世界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的正式授牌。一时间,龙脊梯田蜚声海内外,名闻遐迩。2020年11月,全球大数据权威分析机构迈点研究院发布报告,广西龙胜龙脊梯田位列该类4A级景区品牌500强榜单第10位,诚可谓实至名归。
作为我国南方农耕稻作文化符号,龙脊梯田是龙胜先民创造的文化杰作。先民们用地理学上的等高线原理,将宽成亩窄仅几行的带状丘田绕山而筑,形成了富有韵律并极具视觉冲击的巨大抽象画卷,凸显了自然与人工合作的美不胜收的艺术斑斓,赢得了广大游客的喜爱,尤其是摄影家的青睐。龙脊梯田是稻作文明的标志和典范,也是出类拔萃的人文奇观。
龙脊梯田有如人间璞玉,她的发现充满了浪漫与新奇。据说最早有一位军旅摄影家采风来到这里,被这里淳朴的山野与曼妙的梯田所震撼,遂用镜头和文笔将其推介给《人民画报》并获发表。一时间,龙脊风光影像风靡世界,宾客如潮,名传天下。后来,这位摄影家过世,龙脊的山民为纪念这位永恒的朋友,将其安葬于龙脊的山里,让他永远与龙脊相伴,以谢其知遇之恩。龙脊人家以其特有的方式,演绎了人间的一段佳话,传递了大山的不渝情结。其人其事,至性至情,令人动容。
龙脊从深闺走向世界,纯属偶然。但出名后的龙脊效应,可谓多多。仅在中央媒体亮相就达10余次。1994年,自然纪录片《龙脊》在中国大陆上映,同年该片获四川国际电视节妇女儿童题材特别奖。2015年6月,央视科教频道派出《地理中国》摄制组专程赴广西龙胜拍摄《天梯龙脊》;10月,央视科教频道分两集播出《奇居之地·天梯龙脊》,全面介绍了“奇居之地”龙脊梯田的前世今生,系统解密了发生在龙胜龙脊梯田海拔近千米的梯田灌溉问题以及特殊生态问题。而拍摄于2018年的《中国影像方志》广西龙胜篇,其中的《梯田记》一章,则从历史和人文的角度揭示了龙脊梯田开发过程中人与自然天人合一、和谐并存的古老智慧,也从自然风光视角解构人类改造山河的精神密码,盛赞龙脊各民族先民用其勤劳和智慧,为人类所缔造的史诗般的艺术杰作作了精准的注解。
龙脊梯田除了风光的旖旎与民俗风情的绮丽,其最为人所称道的还是她在山村脱贫、乡村振兴活动中所呈现的胸襟、气度与睿智让人瞩目。从历史的经验看,作为新兴的旅游景点,旅游景点投资方与当地居民的利益分配向来是难于协调的老大难问题。龙脊景区也同样面临相似的困境。当旅游企业为保护景区生态,减少因游客增多,步行踩踏田间小路,致使田塍塌陷或崩圮,故而建议安装高空索道以运送游客时,一些村民有所顾虑,迟迟不同意安装。但后来在政府部门的协调下,双方以占比分红的形式,巧妙地化解了村民的困惑,圆满地解决了景区与村民利益分配的相关难题,为同类景区的村企合作,共生相处,也为景区乡民尽快实现脱贫和全面小康,作出了积极的响应及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借鉴。
龙脊梯田在大山深处横空出世,她惊艳了世人,倾倒了中外游客。其婀娜身姿,宏大气魄,有如立体雕塑般的流动线条,每一處都蕴含着浓浓诗意。
龙脊梯田是农耕文明的遗产,也是南方稻作历史的文化丰碑。她所保留的耦耕、开耕、洗秧以及狗尾围巾等节庆与习俗,是远古先民传统记忆的再现与传承。它们共同组成龙脊文化的有机内核。她的古朴、神秘与仪式感,是民俗文化宝贵的精神财富,也是异质文化体验的有机载体。作为旅游元素,龙脊的文化内涵是丰富的,她表达的是龙胜人民战天斗地,与环境和谐相生相融的文化理念,她是龙胜和龙脊人民的文化之根,故而是值得珍视与传扬的。
龙脊梯田,也是生态保护的典范。她用千年坚守形象直观地诠释了什么叫“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科学含义。
龙脊梯田,天下龙脊,我们读你,是欣赏你的美丽;我们懂你,是因为你与我们同在,与天地同在,与时代同在。
作者简介:唐基苏,广西桂学研究会特聘研究员,中华辞赋社社员,中华诗词学会会员,桂林诗词楹联学会理事,桂林春风诗社副社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