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新媒体时代是相对于传统媒体的时期,是一个不断变化的概念,是一个动态发展的名词,对于现阶段的新媒体时代,其主要应用的技术有数字信息技术、网络技术以及移动技术,因此说,目前的新媒体时代是信息化发展的时代,其不断的发展对社会科技的提高以及社会精神文明的增强有着重要的作用。本文主要对河北民间音乐的传承方式进行分析,对河北民间音乐发展的现状进行研究,并对河北民间音乐继承和保护的措施进行探析,以此来更好地发展我国的民间音乐艺术,更好地促进我国民族艺术的发展。
【关键词】新媒体时代;河北;民间音乐艺术;发展现状;应对措施
前言
河北省地处黄河中下游地区,是中华民族的发源地之一,也是我国唯一具有多个自然条件的省份,也正是因为这份独特性,才使得河北省具有多彩的民间艺术,具有众多的民间艺术形式,而河北的民间音乐艺术就是众多艺术瑰宝中最为璀璨的一个。对于河北的民间音乐而言,其具有很多的种类,也具有众多的艺术风格,从管弦鼓瑟,到各种风格的音乐演奏,或是豪迈,或是优美,或是明朗,在音乐的传承上,更是拥有众多的音乐名篇,其中,《南高洛古乐》《燕乐》更是具有好几个世纪的历史,此外,河北的民间乡村古乐也有着独特的美感和风味,虽然在不断变化的社会中显得很没有创新意味,但是,却能够给人以更多的古典意味,更好地帮助人们理解河北民间音乐的发展以及变更。
一、河北民间音乐的传承方式
(一)家族、师徒的传承方式
一是建立在血缘、地缘、社缘的宗亲基础之上的家族传承。依靠家族内部来传承,特别是视为家族绝技的,在传承上还有许多严格的规定。这种口传身教的方式,虽然经历了几百年的漫长岁月,它的风格、形式与过去大同小异,保持着古老的风貌,却有着不同的流派。二是以师带徒、师徒传承,中国历史上讲究师徒传承具有优良的传统,并且留下了许多如“师徒如父子”等师徒关系的古训。迄今为止,戏曲、曲艺等行业的传承依旧沿袭此种习惯。
(二)文字传承
这种传承方式最大特征就是只记录音乐的框架和骨干音,在音乐传承过程中只起一个辅助的作用。我省民间古乐使用的基本都是古老的“工尺谱”记谱,这其中还包含佛教音乐、祭祀音乐及道教音乐等。如廊坊屈家营音乐会、涞水南高洛古乐、承德清音会和邢台太平道乐等。艺人以口传心授的方式进行传授,学习时先“打板韵谱”,基本是死记硬背,然后再在乐器上“按声寻字”,最后“上板合乐”。
(三)吸收和兼容的传承方式
例如吸收了辽宁西部“二人转”的“拉场”形式和“平调”的唱腔,将莲花落“单口”“对口”形式,变成了分场彩唱的“拆出”形式;伴奏方面在竹板的基础上增加了河北梆子的大弦、笛子、唢呐、锣鼓、梆子等乐器,形成了新的艺术形式——“平腔”,然后再吸收了皮影、乐亭大鼓、京剧等艺术养分,提高了自身艺术的表现力,形成了现在的评剧。吸收与融合是民间音乐艺人的重要传承方式,正是在这样一种变革、认同传承的过程中它们找到了自身存在价值,使得众多民间音乐的艺术性得到了发展。
二、河北民间音乐发展的现状
(一)民间音乐的生存空间越来越小
河北民间音乐的发展是有着其特定的生存空间的,例如,古时祭祀时才能够演奏祭祀乐曲,所以说,一旦音乐的特定生存空间减少,其音乐的发展必然会逐渐的走向消亡,随着我国社会生产力的逐渐增强,人们的生活质量得到飞快的提高,传统音乐固有的环境被打破,所以传统民间音乐的发展空间渐渐的缩小,此外,民间音乐不再立足于人民也使得民间音乐失去了成长的空间和生存的环境。
(二)民族音乐的生态环境遭到破坏
河北的民间音乐艺术是一种社会的风俗习惯,是一种在特定氛围中所展开的一种文化现象,如白洋淀的圈头音乐会、固安屈家营音乐会等,此外,在丧葬、礼仪、祭祀以及婚庆等环境中也有其独特的开展方式,但是,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祭祀、礼仪等行为基本消失,婚庆、丧葬中所应用民间音乐的人家也逐渐消失,这就让一些民间音乐中的艺人很难找到下一个音乐继承人,这种民族音乐生态环境破坏导致的音乐消逝是导致现阶段河北民间音乐走向消亡的主要原因。
(三)民族音乐的发展受到了经济的制约
对于河北的民间音乐而言,经济的发展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经济的增长会带动河北社会的发展,但同时也会让民间音乐渐渐的消逝在现代文化、现代音乐的冲击之下,另一方面,如果没有经济的增长,地方民间音乐艺术的发展又会无所支撑,这就让河北民间音乐的发展处于一种较为尴尬的地位。例如霸州的胜芳镇南音乐会,其所应用的道具大部分都是清末期所制作的,虽然造型精美,但是由于多年的使用,也使其变得十分破旧。
(四)民族音乐传承的方式让其发展受到了很大的阻碍
如上文所展示的,河北民族音乐的传承主要有四种,家族、师徒的传承方式虽然会让其文化传承变得相对的稳定,但是这种传承方式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并且缺乏一定的系统性和规范性,会让民间音乐得不到好的发扬和传播,其次一些曲种在传授的过程中,由于文字记录的缺乏,导致河北民间音乐的发展并不顺利,最后,一些传统观念的影响,一些师傅在进行传授的过程中大多数会留有一定的技艺不传,此外,年轻人也不愿意学习老旧的音乐文化,这就导致了河北民间音乐的传承越来越少,有些甚至到了传一代少一半地步,这种现象着实令相关的文化人士担忧。
三、河北民间音乐继承和保护的措施
(一)提高社会中人们对民间音乐艺术的保护意识
首先要提高河北人们对自身地域音乐艺术的保护思想,这是根本的保障措施,只有让当地的人们自身能够意识到音乐文化对本地的重要性,对传统文化的重要性,才能够在心理上对民间音乐进行保护,才能够更好的促进民间音乐艺术的发展。
(二)开设民间音乐的课堂
其次要开设相关的民间音乐课堂,以授课的形式让河北民间音乐得以发扬,通过对学生教授本地的民间音乐艺术,可以更好地调动起学生对家乡的热爱,对民族的热爱,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爱国热忱。民间音乐的教授课堂,可以让具有多年经验的艺人来进行讲述,也可以在学校的艺术培训班中进行讲解,虽然这种教育的方式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但是却更加地促进现阶段民族音乐的发展。 (三)将河北民间音乐进行发扬
河北民间音乐艺术逐渐的消亡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其发扬的力度不够,为了能够让河北民间音乐艺术能够重新走回人们的生活,就要大力发扬河北民间音乐艺术,政府要大力支持河北民间音乐艺术的发展,要能够对相关的艺人给予一定的奖励,以激励其能够进行传播工作,此外,还要组织一些对河北民间音乐具有较高兴趣的人员来进行河北民间音乐的学习和探讨。
(四)借助媒体宣传本地音乐艺术的重要性
如果单单是通过河北本地人对河北民间音乐的宣传,不仅在宣传的时间上长,达不到宣传的效果,还很有可能造成民间音乐艺术传播的滑铁卢,所以,要采用一些较为新型的传播模式来加深人们对河北民间音乐艺术的印象,现在我国的社会处于信息化的发展时代,因此要良好地利用信息时代的便捷性,采用网络、电视、广播等媒体来对河北民间音乐艺术进行宣传,例如可以在网络电视的广告中进行插播,可以在移动数字媒体中进行插播等等。
(五)为民族音乐的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生存空间
为了民间音乐艺术的发展,最为重要的一点就是为其创造出一个良好的生存空间,积极地开展民间音乐活动,以此来不断增强河北人们对本地音乐艺术的印象,为河北音乐艺术的发展提供良好的音乐空间,并以此来不断促进民间音乐艺术的发展。
四、结束语
河北的民间音乐在我国的音乐艺术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历史地位,研究好河北民间音乐艺术的发生及发展,不仅能够对整个中华民间音乐的发生发展起到一个重要的推动作用,还能够起到让人们对民间音乐艺术进行传承和发扬的作用。在当今不断变化的音乐发展中,虽然一些民族传统的音乐会被新鲜、刺激的音乐所冲击,这不仅是河北民族音乐所面临的问题,各个民族、区域的民族音乐都受到了这样的冲击,但是,由于这些传统的音乐早已经深深的埋入到了每个区域人们的心里,所以,民族音乐的发展固然会波折不断,但是却不会走向消亡,再加上现阶段人们对各族各地区的传统文化保护意识的加重,也让我国的民间音乐有了一个喘息的空间,河北的民间音乐亦是如此。也许,在快餐时代的音乐保护并非是一两个音乐家所能够做到和完成的,但是,只要广大的群众能够具有民族音乐文化的保护意识,那么我国的文化底蕴就不会消失,我国的民族复兴将指日可待,不仅仅针对河北民间音乐艺术的现状,而是对所有地域民族文化传承和发展的呼吁。
参考文献
[1]姚秀梅.河北省民间音乐文化传承人才培养研究[J].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1(8):105-109.
[2]何惠欣,黄云. 河北民间音乐文化传承人培养现状调查报告——浅析河北正定民间音乐文化传承人现状[J].大舞台,2010(2):101-104.
[3]刘胜男.河北省民间音乐在高校音乐教育中的传承研究[J].石家庄学院学报,2016(02))150-153.
作者简介:吕雅莉(1980—),女,山东蓬莱,硕士研究生,音乐理论,讲师,唐山师范学院音乐系。
【关键词】新媒体时代;河北;民间音乐艺术;发展现状;应对措施
前言
河北省地处黄河中下游地区,是中华民族的发源地之一,也是我国唯一具有多个自然条件的省份,也正是因为这份独特性,才使得河北省具有多彩的民间艺术,具有众多的民间艺术形式,而河北的民间音乐艺术就是众多艺术瑰宝中最为璀璨的一个。对于河北的民间音乐而言,其具有很多的种类,也具有众多的艺术风格,从管弦鼓瑟,到各种风格的音乐演奏,或是豪迈,或是优美,或是明朗,在音乐的传承上,更是拥有众多的音乐名篇,其中,《南高洛古乐》《燕乐》更是具有好几个世纪的历史,此外,河北的民间乡村古乐也有着独特的美感和风味,虽然在不断变化的社会中显得很没有创新意味,但是,却能够给人以更多的古典意味,更好地帮助人们理解河北民间音乐的发展以及变更。
一、河北民间音乐的传承方式
(一)家族、师徒的传承方式
一是建立在血缘、地缘、社缘的宗亲基础之上的家族传承。依靠家族内部来传承,特别是视为家族绝技的,在传承上还有许多严格的规定。这种口传身教的方式,虽然经历了几百年的漫长岁月,它的风格、形式与过去大同小异,保持着古老的风貌,却有着不同的流派。二是以师带徒、师徒传承,中国历史上讲究师徒传承具有优良的传统,并且留下了许多如“师徒如父子”等师徒关系的古训。迄今为止,戏曲、曲艺等行业的传承依旧沿袭此种习惯。
(二)文字传承
这种传承方式最大特征就是只记录音乐的框架和骨干音,在音乐传承过程中只起一个辅助的作用。我省民间古乐使用的基本都是古老的“工尺谱”记谱,这其中还包含佛教音乐、祭祀音乐及道教音乐等。如廊坊屈家营音乐会、涞水南高洛古乐、承德清音会和邢台太平道乐等。艺人以口传心授的方式进行传授,学习时先“打板韵谱”,基本是死记硬背,然后再在乐器上“按声寻字”,最后“上板合乐”。
(三)吸收和兼容的传承方式
例如吸收了辽宁西部“二人转”的“拉场”形式和“平调”的唱腔,将莲花落“单口”“对口”形式,变成了分场彩唱的“拆出”形式;伴奏方面在竹板的基础上增加了河北梆子的大弦、笛子、唢呐、锣鼓、梆子等乐器,形成了新的艺术形式——“平腔”,然后再吸收了皮影、乐亭大鼓、京剧等艺术养分,提高了自身艺术的表现力,形成了现在的评剧。吸收与融合是民间音乐艺人的重要传承方式,正是在这样一种变革、认同传承的过程中它们找到了自身存在价值,使得众多民间音乐的艺术性得到了发展。
二、河北民间音乐发展的现状
(一)民间音乐的生存空间越来越小
河北民间音乐的发展是有着其特定的生存空间的,例如,古时祭祀时才能够演奏祭祀乐曲,所以说,一旦音乐的特定生存空间减少,其音乐的发展必然会逐渐的走向消亡,随着我国社会生产力的逐渐增强,人们的生活质量得到飞快的提高,传统音乐固有的环境被打破,所以传统民间音乐的发展空间渐渐的缩小,此外,民间音乐不再立足于人民也使得民间音乐失去了成长的空间和生存的环境。
(二)民族音乐的生态环境遭到破坏
河北的民间音乐艺术是一种社会的风俗习惯,是一种在特定氛围中所展开的一种文化现象,如白洋淀的圈头音乐会、固安屈家营音乐会等,此外,在丧葬、礼仪、祭祀以及婚庆等环境中也有其独特的开展方式,但是,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祭祀、礼仪等行为基本消失,婚庆、丧葬中所应用民间音乐的人家也逐渐消失,这就让一些民间音乐中的艺人很难找到下一个音乐继承人,这种民族音乐生态环境破坏导致的音乐消逝是导致现阶段河北民间音乐走向消亡的主要原因。
(三)民族音乐的发展受到了经济的制约
对于河北的民间音乐而言,经济的发展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经济的增长会带动河北社会的发展,但同时也会让民间音乐渐渐的消逝在现代文化、现代音乐的冲击之下,另一方面,如果没有经济的增长,地方民间音乐艺术的发展又会无所支撑,这就让河北民间音乐的发展处于一种较为尴尬的地位。例如霸州的胜芳镇南音乐会,其所应用的道具大部分都是清末期所制作的,虽然造型精美,但是由于多年的使用,也使其变得十分破旧。
(四)民族音乐传承的方式让其发展受到了很大的阻碍
如上文所展示的,河北民族音乐的传承主要有四种,家族、师徒的传承方式虽然会让其文化传承变得相对的稳定,但是这种传承方式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并且缺乏一定的系统性和规范性,会让民间音乐得不到好的发扬和传播,其次一些曲种在传授的过程中,由于文字记录的缺乏,导致河北民间音乐的发展并不顺利,最后,一些传统观念的影响,一些师傅在进行传授的过程中大多数会留有一定的技艺不传,此外,年轻人也不愿意学习老旧的音乐文化,这就导致了河北民间音乐的传承越来越少,有些甚至到了传一代少一半地步,这种现象着实令相关的文化人士担忧。
三、河北民间音乐继承和保护的措施
(一)提高社会中人们对民间音乐艺术的保护意识
首先要提高河北人们对自身地域音乐艺术的保护思想,这是根本的保障措施,只有让当地的人们自身能够意识到音乐文化对本地的重要性,对传统文化的重要性,才能够在心理上对民间音乐进行保护,才能够更好的促进民间音乐艺术的发展。
(二)开设民间音乐的课堂
其次要开设相关的民间音乐课堂,以授课的形式让河北民间音乐得以发扬,通过对学生教授本地的民间音乐艺术,可以更好地调动起学生对家乡的热爱,对民族的热爱,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爱国热忱。民间音乐的教授课堂,可以让具有多年经验的艺人来进行讲述,也可以在学校的艺术培训班中进行讲解,虽然这种教育的方式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但是却更加地促进现阶段民族音乐的发展。 (三)将河北民间音乐进行发扬
河北民间音乐艺术逐渐的消亡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其发扬的力度不够,为了能够让河北民间音乐艺术能够重新走回人们的生活,就要大力发扬河北民间音乐艺术,政府要大力支持河北民间音乐艺术的发展,要能够对相关的艺人给予一定的奖励,以激励其能够进行传播工作,此外,还要组织一些对河北民间音乐具有较高兴趣的人员来进行河北民间音乐的学习和探讨。
(四)借助媒体宣传本地音乐艺术的重要性
如果单单是通过河北本地人对河北民间音乐的宣传,不仅在宣传的时间上长,达不到宣传的效果,还很有可能造成民间音乐艺术传播的滑铁卢,所以,要采用一些较为新型的传播模式来加深人们对河北民间音乐艺术的印象,现在我国的社会处于信息化的发展时代,因此要良好地利用信息时代的便捷性,采用网络、电视、广播等媒体来对河北民间音乐艺术进行宣传,例如可以在网络电视的广告中进行插播,可以在移动数字媒体中进行插播等等。
(五)为民族音乐的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生存空间
为了民间音乐艺术的发展,最为重要的一点就是为其创造出一个良好的生存空间,积极地开展民间音乐活动,以此来不断增强河北人们对本地音乐艺术的印象,为河北音乐艺术的发展提供良好的音乐空间,并以此来不断促进民间音乐艺术的发展。
四、结束语
河北的民间音乐在我国的音乐艺术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历史地位,研究好河北民间音乐艺术的发生及发展,不仅能够对整个中华民间音乐的发生发展起到一个重要的推动作用,还能够起到让人们对民间音乐艺术进行传承和发扬的作用。在当今不断变化的音乐发展中,虽然一些民族传统的音乐会被新鲜、刺激的音乐所冲击,这不仅是河北民族音乐所面临的问题,各个民族、区域的民族音乐都受到了这样的冲击,但是,由于这些传统的音乐早已经深深的埋入到了每个区域人们的心里,所以,民族音乐的发展固然会波折不断,但是却不会走向消亡,再加上现阶段人们对各族各地区的传统文化保护意识的加重,也让我国的民间音乐有了一个喘息的空间,河北的民间音乐亦是如此。也许,在快餐时代的音乐保护并非是一两个音乐家所能够做到和完成的,但是,只要广大的群众能够具有民族音乐文化的保护意识,那么我国的文化底蕴就不会消失,我国的民族复兴将指日可待,不仅仅针对河北民间音乐艺术的现状,而是对所有地域民族文化传承和发展的呼吁。
参考文献
[1]姚秀梅.河北省民间音乐文化传承人才培养研究[J].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1(8):105-109.
[2]何惠欣,黄云. 河北民间音乐文化传承人培养现状调查报告——浅析河北正定民间音乐文化传承人现状[J].大舞台,2010(2):101-104.
[3]刘胜男.河北省民间音乐在高校音乐教育中的传承研究[J].石家庄学院学报,2016(02))150-153.
作者简介:吕雅莉(1980—),女,山东蓬莱,硕士研究生,音乐理论,讲师,唐山师范学院音乐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