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改革开放、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高职学生不但学习和能力竞争加大,就业压力也越来越大,心理健康问题也随之凸显出来。文章在分析高职生心理疏导的现实条件和主要领域的基础上,阐述了高职生心理疏导的基本原则和主要途径,力求通过心理疏导来改善和加强高职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及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关键词]高职学生 思想政治 心理疏导
[作者简介]王剑超(1955- ),男,湖南长沙人,长沙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副院长,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高职教育管理、思想政治教育。(湖南 长沙 410124)
[中图分类号]G44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08)15-0118-02
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要求:“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用正确方式处理人际关系。”这是党中央文件中第一次使用“心理疏导”这个专业术语。列宁曾经指出:“心理学所提供的一些原理,已使人们不得不拒绝主观主义而接受唯物主义。”①加强高职学生的心理疏导,有利于改变教师单向灌输理论知识、以考促学的主观主义偏向,坚持唯物主义,实施以人为本的素质教育,弘扬求真务实的优良作风,确保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性。
一、高职生心理疏导的现实条件
高职生心理疏导是心理疏导工作目的性与规律性的有机统一,既有必要性,又有可行性。
1.个体条件。高职院校与普通高校相比,专业性劳动较多,因此,高职生的生理发育较快。生理发育是心理发展的物质基础。高职生的情绪丰富,情感深刻,思维具备独立性、辩证性、批判性等特点,与中职生相比,他们的自我观察和自我评价的水平更高,自我监督和自我控制的能力更强。2007年10月,笔者对长沙航空职业技术学院三个年级中的部分班级共728名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中的146名班团干部中,85.6%的人能自我组织和自我教育,这是高职生心理疏导能有实效的自身条件。(说明:本文所用调查数据都是引自此次问卷调查结果统计和对学生工作、就业工作等管理部门的调研结果)
2.群体条件。高职生多为寄宿生,与同学朝夕相处,形成很强的群体意识。美国群体动力心理学家勒温(K.Lewin)“用场理论和力学概念说明群体成员之间各种力量相互依存和相互作用的关系,认为群体不是个体的简单总和,群体对个体能产生巨大的影响。”②据统计,近三年来,长沙航空职业技术学院有58名思想表现后进的学生在同学帮助下转化为优秀学生,这证明高职生心理疏导取得实效,具备群体条件。
3.社会条件。高职坚持工学结合,专业与企业对接,实践性教学比例较大。在实践实习过程中,实习单位广大员工为全面实现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而努力奋斗的精神面貌,为高职生营造了良好的心理氛围,对高职生心理疏导形成了最佳的教育环境。据了解,长沙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原来有近1/3的学生认为所学专业是“干粗活”“卖劳力”,后来经过单位实训和实习,被企业职工所感化,有不少人还被评为“优秀实习生”。这说明高职生心理疏导已有确保实效的社会条件。
二、高职生心理疏导的主要领域
高职生心理疏导既不是无能的,也不是万能的,应把力量集中在以下三个主要领域:
1.学习心理的疏导。主要是引导学生走出自卑心理、孤僻心理、焦虑心理、“过关”心理等误区。以学习的自卑心理为例,问卷调查的长沙航空职业技术学院物流管理专业一年级的65名学生中,有42人认为“考得上一本的是一流学生,考得上二本的是二流学生,只能录取到职院的是三流学生”。针对这种自卑心理,辅导员首先从新型人才观入手,向学生介绍不同类型高校分别承担着培养科学研究型人才、工程设计型人才和技术应用型高技能人才的任务。高职院校负责培养的就是第三类即技术应用型高技能人才,在当前和今后很长一段时间,社会对这类高技能人才的需求数量非常大,这类人才在社会生产、营销、管理、服务类的工作领域占有不可或缺的重要位置,可以为经济社会发展做出重大贡献。通过疏导教育,学生树立了正确的人才观和价值观,摆正了自身的位置,不再盲目产生自卑等心理误区。
2.交往心理的疏导。主要是引导学生走出与教师交往的畏惧心理,与后进学生交往的冷漠心理,与异性同学交往的羞涩心理,与企业职工交往的营利心理等误区。以与教师交往的畏惧心理为例,问卷调查涉及的长沙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发动机维修专业三年级45名学生中,有30人在入学时对教师敬而远之,经过系党总支书记、辅导员耐心细致地做思想教育工作,坦诚地与学生进行思想交流,以他们自身的言行表现树立了学生对老师的尊重感和信赖感,在短短的一个学期时间里,师生之间的感情就从油水关系变成了鱼水关系。
3.职业心理的疏导。主要是引导学生走出择业的刻板心理、从业的饱和心理、创业的攀比心理、转业的盲从心理等心理误区。以择业的刻板心理为例,长沙航空职业技术学院电子商务专业2006届毕业生中有23人,他们原来过分强调专业对口,择业时左挑右选,后来通过学校的就业指导,学生们树立了正确的就业观,都能正确认识和对待职业选择和职业定向问题,做到了一次性就业、从业的适应率达到92%。
三、高职生心理疏导的基本原则
心理疏导的基本原则是指对心理疏导的概括性行为准则,并非琐细的操作规则,主要有以下四条:
1.服务性原则。指教师把学生的心理疏导视为教育服务的重要内容,所谓“浇树要浇根,育人要育心”,只有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渗透于心理疏导中,才真正抓住了教育服务的根本。这是一种完全的服务,使学生身心同步发展;又是一种彻底的服务,使学生终生受益;还是一种有效的社会服务,只有人人身心健康,才能全面实现小康,只有正确进行人际交往,才能实现和谐社会的理想。在执行这一原则时,教师要确立“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为了一切学生”的宗旨,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
2.主体性原则。指学生在心理疏导中应克服对教师的依赖性,发挥个人的自主性、自为性、选择性和创造性。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Cari.R.Rosers)认为“个人具有健康成长与适应的内在动机,应充分发挥当事人的主观能动性”。③在执行这一原则时,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要从学生所处的主体地位出发,通过启发、引导,强化对学生自治、自律、自理能力的培养。
3.活动性原则。指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体验性活动(如社会实践、夏令营、文娱体育活动等),正确有效地进行疏导,让大学生在有效活动中发挥主体作用,以此来体验或训练其健全的心理。同时通过各种活动和特定的环境,来培养大学生具备一定的适应调节能力。这样,学生才能遇事不慌,随机应变,处之泰然。
4.渐进性原则。指依据不同学习阶段学生的不同生理和心理特点以及不同的知识水平与接受能力,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按照思想意识和心理发展的规律,以由近及远、由简到繁、由易到难、由已知到未知的顺序进行心理疏导。瑞士教育家裴斯泰洛齐从遵循自然的教育原则出发,提出教育过程要从一些最简单的因素开始逐渐转到日益复杂的因素。人的思想意识的形成和发展变化是有规律性的,是按阶段或环节的排列顺序反映出来的。在执行这一原则时,教师要按学生心理发展变化的规律,确立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在逻辑系统,连贯地、循序渐进地实施心理疏导教育,使高职生的思想意识和认识发展逐步走向成熟。
四、高职生心理疏导的主要途径
针对高职生普遍存在的学习心理、交往心理、职业心理等心理误区,笔者提出以下几条主要途径进行心理疏导,以期消除高职生的心理障碍,提高其心理素质。
1.把思想政治工作与心理健康教育有机结合。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引入思想政治工作中去,可使思想政治工作不仅内涵加深,而且更加人性化、科学化。随着社会的发展,生活节奏加快,很多高职生对转型期的社会现实难以适应,从而产生各种心理障碍,影响到正常的学习、生活。我们应根据高职生身心成长和发展特点,深入分析大学生思想的新动向、新问题,借鉴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和方法来处理学生思想与行为问题,把思想政治工作与心理健康工作有机地结合起来,不断提高大学生心理障碍的疏导调适效果,把思想政治工作做得更科学。
2.普及心理知识,指导高职生进行自我调适。要利用墙报、广播、电视、报纸、小册子等多种形式的媒体和手段,广泛开展心理知识宣传,使学生掌握一定的心理知识,帮助高职生学会自我调适。心理专家或心理健康教育老师要指导学生学会使用自我调适的方法,如自我转移、适度宣泄、降低感受性、自我慰藉和松弛练习等,从而使学生能用正确的方法去克服、解决存在的心理问题,疏导存在的心理障碍,养成健康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倾向。
3.成立心理咨询中心,发挥心理咨询的疏导作用。《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明确提出了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具体要求,即成立心理咨询中心,开展心理咨询活动。要通过心理咨询,利用心理咨询的疏导、化解作用,使学生端正对心理咨询的认识,以便在学习、生活中遇到任何自己感到难以应付或不好解决的问题时,都可以接受心理咨询指导。在咨询过程中,教师要坚持正确的咨询原则,即同情、负责、指导、审慎的原则,与求询学生进行真诚的沟通,切实帮助学生解决心理难题。
4.开展团体辅导,帮助高职生学习交往技能,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团体辅导是在团体情境中提供心理帮助与指导的一种心理辅导的形式。团体辅导的最大优势是参加者就共同关心的问题进行讨论,相互交流,彼此启发,支持鼓励,使成员了解自己的心理行为反应和他人的心理行为反应,从而改善人际关系,增强社会适应能力,促进人格成长。我们要采用团体辅导的方式,为学生提供一种良好的社会活动环境,创造一种互相信任的、互相支持的、有同感的团体气氛,通过示范、模仿、训练等方法,使每个团体成员可以以他人为镜,学习他人的优良品质,在接受别的成员协助的同时,也给予其他成员协助,以此宣泄内心郁积的不良情绪,获得周围成员的支持与认同,学习基本的人际交往技能。同时,还可以使成员得到归属的心理满足感。
5.充分利用网络媒体的积极作用进行心理疏导。网络隐匿性、开放性、便捷性、虚拟性的特点在社会生活中扮演着润滑剂的角色,对缓解大学生的紧张心理,释放他们学习和生活上的压力,适度、适时地转移、倾诉和宣泄各种不良情绪,有着积极和特殊的作用。因此,我们应该充分利用网络媒体,积极探索高职生的心理和思想状况,适时开设网络心理学常识、心理卫生保健常识及心理素质培养的综合课程或系列讲座,积极开展网上心理咨询、对话及各种形式的团体心理训练活动等,帮助学生缓解心理紧张和矛盾,恢复心理平衡,增强选择能力和免疫力,自觉抵制各种不良诱惑,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增强他们的政治敏感力和鉴别力,为他们塑造健全的人格。
[注释]
①列宁.列宁全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5:396.
②邵瑞珍.学与教的心理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305.
③马文驹.现代西方心理学名著介绍[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1:308.
[参考文献]
[1]王言根.学会学习——大学生学习引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
[2]郑永廷.现代思想道德教育理论与方法[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3]李真军,王诗白.当代大学生心理问题的特点及疏导对策[J].沈阳建筑大学学报(社科版),2007(3).
[关键词]高职学生 思想政治 心理疏导
[作者简介]王剑超(1955- ),男,湖南长沙人,长沙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副院长,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高职教育管理、思想政治教育。(湖南 长沙 410124)
[中图分类号]G44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08)15-0118-02
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要求:“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用正确方式处理人际关系。”这是党中央文件中第一次使用“心理疏导”这个专业术语。列宁曾经指出:“心理学所提供的一些原理,已使人们不得不拒绝主观主义而接受唯物主义。”①加强高职学生的心理疏导,有利于改变教师单向灌输理论知识、以考促学的主观主义偏向,坚持唯物主义,实施以人为本的素质教育,弘扬求真务实的优良作风,确保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性。
一、高职生心理疏导的现实条件
高职生心理疏导是心理疏导工作目的性与规律性的有机统一,既有必要性,又有可行性。
1.个体条件。高职院校与普通高校相比,专业性劳动较多,因此,高职生的生理发育较快。生理发育是心理发展的物质基础。高职生的情绪丰富,情感深刻,思维具备独立性、辩证性、批判性等特点,与中职生相比,他们的自我观察和自我评价的水平更高,自我监督和自我控制的能力更强。2007年10月,笔者对长沙航空职业技术学院三个年级中的部分班级共728名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中的146名班团干部中,85.6%的人能自我组织和自我教育,这是高职生心理疏导能有实效的自身条件。(说明:本文所用调查数据都是引自此次问卷调查结果统计和对学生工作、就业工作等管理部门的调研结果)
2.群体条件。高职生多为寄宿生,与同学朝夕相处,形成很强的群体意识。美国群体动力心理学家勒温(K.Lewin)“用场理论和力学概念说明群体成员之间各种力量相互依存和相互作用的关系,认为群体不是个体的简单总和,群体对个体能产生巨大的影响。”②据统计,近三年来,长沙航空职业技术学院有58名思想表现后进的学生在同学帮助下转化为优秀学生,这证明高职生心理疏导取得实效,具备群体条件。
3.社会条件。高职坚持工学结合,专业与企业对接,实践性教学比例较大。在实践实习过程中,实习单位广大员工为全面实现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而努力奋斗的精神面貌,为高职生营造了良好的心理氛围,对高职生心理疏导形成了最佳的教育环境。据了解,长沙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原来有近1/3的学生认为所学专业是“干粗活”“卖劳力”,后来经过单位实训和实习,被企业职工所感化,有不少人还被评为“优秀实习生”。这说明高职生心理疏导已有确保实效的社会条件。
二、高职生心理疏导的主要领域
高职生心理疏导既不是无能的,也不是万能的,应把力量集中在以下三个主要领域:
1.学习心理的疏导。主要是引导学生走出自卑心理、孤僻心理、焦虑心理、“过关”心理等误区。以学习的自卑心理为例,问卷调查的长沙航空职业技术学院物流管理专业一年级的65名学生中,有42人认为“考得上一本的是一流学生,考得上二本的是二流学生,只能录取到职院的是三流学生”。针对这种自卑心理,辅导员首先从新型人才观入手,向学生介绍不同类型高校分别承担着培养科学研究型人才、工程设计型人才和技术应用型高技能人才的任务。高职院校负责培养的就是第三类即技术应用型高技能人才,在当前和今后很长一段时间,社会对这类高技能人才的需求数量非常大,这类人才在社会生产、营销、管理、服务类的工作领域占有不可或缺的重要位置,可以为经济社会发展做出重大贡献。通过疏导教育,学生树立了正确的人才观和价值观,摆正了自身的位置,不再盲目产生自卑等心理误区。
2.交往心理的疏导。主要是引导学生走出与教师交往的畏惧心理,与后进学生交往的冷漠心理,与异性同学交往的羞涩心理,与企业职工交往的营利心理等误区。以与教师交往的畏惧心理为例,问卷调查涉及的长沙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发动机维修专业三年级45名学生中,有30人在入学时对教师敬而远之,经过系党总支书记、辅导员耐心细致地做思想教育工作,坦诚地与学生进行思想交流,以他们自身的言行表现树立了学生对老师的尊重感和信赖感,在短短的一个学期时间里,师生之间的感情就从油水关系变成了鱼水关系。
3.职业心理的疏导。主要是引导学生走出择业的刻板心理、从业的饱和心理、创业的攀比心理、转业的盲从心理等心理误区。以择业的刻板心理为例,长沙航空职业技术学院电子商务专业2006届毕业生中有23人,他们原来过分强调专业对口,择业时左挑右选,后来通过学校的就业指导,学生们树立了正确的就业观,都能正确认识和对待职业选择和职业定向问题,做到了一次性就业、从业的适应率达到92%。
三、高职生心理疏导的基本原则
心理疏导的基本原则是指对心理疏导的概括性行为准则,并非琐细的操作规则,主要有以下四条:
1.服务性原则。指教师把学生的心理疏导视为教育服务的重要内容,所谓“浇树要浇根,育人要育心”,只有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渗透于心理疏导中,才真正抓住了教育服务的根本。这是一种完全的服务,使学生身心同步发展;又是一种彻底的服务,使学生终生受益;还是一种有效的社会服务,只有人人身心健康,才能全面实现小康,只有正确进行人际交往,才能实现和谐社会的理想。在执行这一原则时,教师要确立“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为了一切学生”的宗旨,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
2.主体性原则。指学生在心理疏导中应克服对教师的依赖性,发挥个人的自主性、自为性、选择性和创造性。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Cari.R.Rosers)认为“个人具有健康成长与适应的内在动机,应充分发挥当事人的主观能动性”。③在执行这一原则时,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要从学生所处的主体地位出发,通过启发、引导,强化对学生自治、自律、自理能力的培养。
3.活动性原则。指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体验性活动(如社会实践、夏令营、文娱体育活动等),正确有效地进行疏导,让大学生在有效活动中发挥主体作用,以此来体验或训练其健全的心理。同时通过各种活动和特定的环境,来培养大学生具备一定的适应调节能力。这样,学生才能遇事不慌,随机应变,处之泰然。
4.渐进性原则。指依据不同学习阶段学生的不同生理和心理特点以及不同的知识水平与接受能力,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按照思想意识和心理发展的规律,以由近及远、由简到繁、由易到难、由已知到未知的顺序进行心理疏导。瑞士教育家裴斯泰洛齐从遵循自然的教育原则出发,提出教育过程要从一些最简单的因素开始逐渐转到日益复杂的因素。人的思想意识的形成和发展变化是有规律性的,是按阶段或环节的排列顺序反映出来的。在执行这一原则时,教师要按学生心理发展变化的规律,确立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在逻辑系统,连贯地、循序渐进地实施心理疏导教育,使高职生的思想意识和认识发展逐步走向成熟。
四、高职生心理疏导的主要途径
针对高职生普遍存在的学习心理、交往心理、职业心理等心理误区,笔者提出以下几条主要途径进行心理疏导,以期消除高职生的心理障碍,提高其心理素质。
1.把思想政治工作与心理健康教育有机结合。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引入思想政治工作中去,可使思想政治工作不仅内涵加深,而且更加人性化、科学化。随着社会的发展,生活节奏加快,很多高职生对转型期的社会现实难以适应,从而产生各种心理障碍,影响到正常的学习、生活。我们应根据高职生身心成长和发展特点,深入分析大学生思想的新动向、新问题,借鉴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和方法来处理学生思想与行为问题,把思想政治工作与心理健康工作有机地结合起来,不断提高大学生心理障碍的疏导调适效果,把思想政治工作做得更科学。
2.普及心理知识,指导高职生进行自我调适。要利用墙报、广播、电视、报纸、小册子等多种形式的媒体和手段,广泛开展心理知识宣传,使学生掌握一定的心理知识,帮助高职生学会自我调适。心理专家或心理健康教育老师要指导学生学会使用自我调适的方法,如自我转移、适度宣泄、降低感受性、自我慰藉和松弛练习等,从而使学生能用正确的方法去克服、解决存在的心理问题,疏导存在的心理障碍,养成健康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倾向。
3.成立心理咨询中心,发挥心理咨询的疏导作用。《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明确提出了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具体要求,即成立心理咨询中心,开展心理咨询活动。要通过心理咨询,利用心理咨询的疏导、化解作用,使学生端正对心理咨询的认识,以便在学习、生活中遇到任何自己感到难以应付或不好解决的问题时,都可以接受心理咨询指导。在咨询过程中,教师要坚持正确的咨询原则,即同情、负责、指导、审慎的原则,与求询学生进行真诚的沟通,切实帮助学生解决心理难题。
4.开展团体辅导,帮助高职生学习交往技能,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团体辅导是在团体情境中提供心理帮助与指导的一种心理辅导的形式。团体辅导的最大优势是参加者就共同关心的问题进行讨论,相互交流,彼此启发,支持鼓励,使成员了解自己的心理行为反应和他人的心理行为反应,从而改善人际关系,增强社会适应能力,促进人格成长。我们要采用团体辅导的方式,为学生提供一种良好的社会活动环境,创造一种互相信任的、互相支持的、有同感的团体气氛,通过示范、模仿、训练等方法,使每个团体成员可以以他人为镜,学习他人的优良品质,在接受别的成员协助的同时,也给予其他成员协助,以此宣泄内心郁积的不良情绪,获得周围成员的支持与认同,学习基本的人际交往技能。同时,还可以使成员得到归属的心理满足感。
5.充分利用网络媒体的积极作用进行心理疏导。网络隐匿性、开放性、便捷性、虚拟性的特点在社会生活中扮演着润滑剂的角色,对缓解大学生的紧张心理,释放他们学习和生活上的压力,适度、适时地转移、倾诉和宣泄各种不良情绪,有着积极和特殊的作用。因此,我们应该充分利用网络媒体,积极探索高职生的心理和思想状况,适时开设网络心理学常识、心理卫生保健常识及心理素质培养的综合课程或系列讲座,积极开展网上心理咨询、对话及各种形式的团体心理训练活动等,帮助学生缓解心理紧张和矛盾,恢复心理平衡,增强选择能力和免疫力,自觉抵制各种不良诱惑,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增强他们的政治敏感力和鉴别力,为他们塑造健全的人格。
[注释]
①列宁.列宁全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5:396.
②邵瑞珍.学与教的心理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305.
③马文驹.现代西方心理学名著介绍[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1:308.
[参考文献]
[1]王言根.学会学习——大学生学习引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
[2]郑永廷.现代思想道德教育理论与方法[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3]李真军,王诗白.当代大学生心理问题的特点及疏导对策[J].沈阳建筑大学学报(社科版),200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