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咸阳育才中学 陕西 咸阳 712000)
信息技术学科的教学内容理论要求不高,重在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实践能力。因此,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倡导自主学习、主动探究的新的教学模式显得尤其重要和必要。根据我在教学实践中所获得的经验,认为“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非常符合信息技术学科的教学要求,以下是我个人的一些粗浅认识。
1. 什么是“任务驱动” 所谓“任务驱动”就是在学习教学内容的过程中,学生在教师的引导和帮助下,紧紧围绕一个共同的任务活动中心,在强烈的问题动机的驱动下,通过对学习资源的积极主动应用,进行自主探索和互动协作的学习,并在完成既定任务的同时,引导学生产生一种学习实践活动。
2. “任务驱动法”教学过程与分析 “任务驱动法”要求在教学过程中,以完成一个个具体的任务为线索,把教学内容巧妙地隐含在每个任务之中,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并经过思考、探究和老师的点拨,自己解决问题。在完成任务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以及自主学习的习惯,学会如何去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提出了以“呈现任务——明确任务——完成任务——评价任务”为主要结构。下面对这四个阶段进行简要说明。
第一阶段:呈现任务。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水平、教学目标,将课程所规定的知识分成几个模块,巧妙地隐含在一个个有趣味的任务之中,以激发学生探求知识,发现问题的积极性。在教学任务中,充分发挥学生的网络操作能力,进行综合实践教学活动,将完成的作业以电子邮件的形式发送到教师的邮箱,进行评价。并提示同学们将一些比较大的问题分解成若干个小的问题,即小的任务逐步解决。
第二阶段:明确任务。学生接受了这个较大的操作任务后,接下来的环节就是加以强调和指导,使同学们进一步明确任务,有一个大致的思路。一般做法为:
(1)在互联网上搜索相关知识。
涉及的知识点:浏览器、搜索引擎的使用、关键字的确定。
(2)找到所需的知识和相关内容。
涉及的知识点:搜索结果的利用、信息的判断、筛选。
(3)将所需的资料保存在WORD文档中。
涉及的知识点:保存网页或部分内容。
(4)利用WORD文档简单排版,制作成文档。
涉及的知识点:WORD的使用。
(5)用附件的形式发送到教师邮箱。
涉及的知识点:电子邮箱的使用。
通过以上几个较小的分支,使学生明确了任务,产生了一种积极完成任务的动机和兴趣。对任务进一步剖析,并在学习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逐步丰富学习经验和培养提高学生完成任务的能力。
第三阶段:完成任务。给学生留有足够的时间进行自主探究、完成任务,老师起引导作用。教师在每个任务阶段,以辅导为主,对于其中较难的部分,可以采取教师讲授演示或基础较好的学生演示的方式解决,学生分小组进行摸索和探究,整个过程,既锻炼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又培养了学生团队合作的精神。
第四阶段:任务评价。评价是学习者学习情况反馈的一种有效途径,也是最能体现学习者掌握知识,运用知识解决问题能力的一种方法。我们可以先在小组内交流评比,然后在小组间进行互评,最后由老师集中对通过邮箱收到的电子档作业进行评析和点拨。既要让学生有成就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又要让他们看到需要改进的地方,以便以后做得更好。
需要强调的是,教师进行“任务”设计时,须仔细推敲知识点、统筹兼顾,为学生设计、构造出一系列典型的可操作性“任务”,注意兼顾学生的兴趣。长期的教学实践证明,“任务驱动”这种教学模式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训练他们的多种创造性思维,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非常适合于信息技术学科的教学。
信息技术学科的教学内容理论要求不高,重在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实践能力。因此,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倡导自主学习、主动探究的新的教学模式显得尤其重要和必要。根据我在教学实践中所获得的经验,认为“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非常符合信息技术学科的教学要求,以下是我个人的一些粗浅认识。
1. 什么是“任务驱动” 所谓“任务驱动”就是在学习教学内容的过程中,学生在教师的引导和帮助下,紧紧围绕一个共同的任务活动中心,在强烈的问题动机的驱动下,通过对学习资源的积极主动应用,进行自主探索和互动协作的学习,并在完成既定任务的同时,引导学生产生一种学习实践活动。
2. “任务驱动法”教学过程与分析 “任务驱动法”要求在教学过程中,以完成一个个具体的任务为线索,把教学内容巧妙地隐含在每个任务之中,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并经过思考、探究和老师的点拨,自己解决问题。在完成任务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以及自主学习的习惯,学会如何去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提出了以“呈现任务——明确任务——完成任务——评价任务”为主要结构。下面对这四个阶段进行简要说明。
第一阶段:呈现任务。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水平、教学目标,将课程所规定的知识分成几个模块,巧妙地隐含在一个个有趣味的任务之中,以激发学生探求知识,发现问题的积极性。在教学任务中,充分发挥学生的网络操作能力,进行综合实践教学活动,将完成的作业以电子邮件的形式发送到教师的邮箱,进行评价。并提示同学们将一些比较大的问题分解成若干个小的问题,即小的任务逐步解决。
第二阶段:明确任务。学生接受了这个较大的操作任务后,接下来的环节就是加以强调和指导,使同学们进一步明确任务,有一个大致的思路。一般做法为:
(1)在互联网上搜索相关知识。
涉及的知识点:浏览器、搜索引擎的使用、关键字的确定。
(2)找到所需的知识和相关内容。
涉及的知识点:搜索结果的利用、信息的判断、筛选。
(3)将所需的资料保存在WORD文档中。
涉及的知识点:保存网页或部分内容。
(4)利用WORD文档简单排版,制作成文档。
涉及的知识点:WORD的使用。
(5)用附件的形式发送到教师邮箱。
涉及的知识点:电子邮箱的使用。
通过以上几个较小的分支,使学生明确了任务,产生了一种积极完成任务的动机和兴趣。对任务进一步剖析,并在学习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逐步丰富学习经验和培养提高学生完成任务的能力。
第三阶段:完成任务。给学生留有足够的时间进行自主探究、完成任务,老师起引导作用。教师在每个任务阶段,以辅导为主,对于其中较难的部分,可以采取教师讲授演示或基础较好的学生演示的方式解决,学生分小组进行摸索和探究,整个过程,既锻炼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又培养了学生团队合作的精神。
第四阶段:任务评价。评价是学习者学习情况反馈的一种有效途径,也是最能体现学习者掌握知识,运用知识解决问题能力的一种方法。我们可以先在小组内交流评比,然后在小组间进行互评,最后由老师集中对通过邮箱收到的电子档作业进行评析和点拨。既要让学生有成就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又要让他们看到需要改进的地方,以便以后做得更好。
需要强调的是,教师进行“任务”设计时,须仔细推敲知识点、统筹兼顾,为学生设计、构造出一系列典型的可操作性“任务”,注意兼顾学生的兴趣。长期的教学实践证明,“任务驱动”这种教学模式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训练他们的多种创造性思维,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非常适合于信息技术学科的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