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两组》教学设计

来源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eshen_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材分析:本篇课文和以往的语文课不同,它的学习材料是两组图片。虽然都表现了反战的主题,但与前两篇小说相比,表现手法很不相同。图片把思想诉诸视觉,有文字不可替代的作用。现在我们已经进入了一个读图的时代,教会学生解读图片,了解其思想内涵,也是一种语文能力。在这次语文课上不仅要教给学生图片鉴赏的方法,还要学会用语言表达出来。
  学情分析:教材中安排“战争”与“和平”两组图片的对比阅读,学生对图片背后蕴涵的意义比较容易理解,教师不必花大精力。但把图片作为文本,如何去阅读图片,为图片配上解说词,这些却是学生从未接触过的,也是教学的难点所在,所以教学的重点应落在此处。
  教学目标:
  1、学习图片鉴赏方法,能准确解读图片内容,提高读图能力。
  2、认识战争的残酷与苦难,珍惜和平与现在的幸福生活。
  教学重难点:
  重点:正确把握图片表达的主题思想和摄影者的创作意图。抓住图片内容最具震撼力的细节,逐层深入解读图片,并用语言文字表达出来。
  预习:
  结合图片背景,分别用几个词表述对每幅图片的初步感受。
  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新课
  曾经,美国人不大注意日本人入侵中国,不注意日本军舰每天对上海的轰炸。但有一天,有这么一幅照片频频出现在美国的杂志和报纸上,突然之间,亚洲的战争有了意义。愤怒的美国要求日本停止轰炸。日本人声称照片是伪造的。可是,这张照片已经在美国人民的良知上发生了重大作用。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图片两组》中的“图一”。
  二、仔细观察图片一:掌握解读图片的方法,学习陈述图片内容、概括图片主题意义、拟写图片标题、拟写图片解说词。
  (一)在这幅图片中,你看到了什么?
  画面内容:
  环境背景:坍塌的建筑物,一片狼藉。
  中心人物:一个坐在地上哭泣的孩子,脸上有大片污迹(血迹),身上的衣服破烂。
  联想:
  为什么一片狼藉?孩子的父母呢?
  创作背景:
  1937年8月28日下午4时,日本轰炸上海火车南站,等候撤离的1800人,只有300人死里逃生。
  主题意义:
  日本入侵给中国人民带来巨大的伤害。
  在战争中,人的命运如此悲惨。
  表现了战争的丑恶,控诉了战争的罪恶。
  小结读图方法:
  1、观察画面内容
  2、把握中心内容(抓住细节部分)
  3、展开联想想象
  4、结合背景信息
  5、思考主题意义
  由表及里,以小见大。
  (二)请为这幅图片拟一个标题
  示例1:妈妈,你在哪里?
  示例:2:希望在废墟中哭泣。
  明确:
  标题有揭示图片寓意或揭示讽刺对象的作用。
  标题要概括、简洁、深刻。
  标题可围绕讽刺的主体或主题拟加标题,也可直接以讽刺主体命名,注意把握细节。
  (三)请为这幅图片写一段解说词
  明确一:
  解说词,就是口头解释说明的词。它通过对事物的准确描述、词语的渲染,来感染读者或听众,使其了解事物的来龙去脉和意义,起到宣传的效果。
  为图片写解说词,其语言风格要符合图片创设的情境和氛围。
  明确二:如何拟写解说词
  1、描绘图片表现的场景
  2、抓住震撼人心的细节
  3、想象图片背后的故事
  4、揭示图片蕴含的主题
  图一解说词示例一:呼啸着俯冲的轰炸机,此起彼伏的凄厉的爆炸声,如山崩塌的断壁残垣,惨不忍睹的横陈的尸体,汩汩流淌着的鲜血,在日寇轰炸后留下的一片废墟上,受伤的小男孩孤独无助地发出撕心裂肺的哀号:“妈妈,你在哪里……”
  分析:主体不辨,详略不当。理由:人物摄影图片的主要形象(主体)应该是图片中的人,细节是指跟主体有关的物品、动作、表情、声音等,它最能揭示图片的内涵。人物摄影图片的主体是人,背景的作用就是渲染气氛、烘托主题的,二者之间是主次关系。这段解说词喧宾夺主,除了末句涉及图片的主体小男孩及其无助哭泣的细节外,其余的大部分文字都在对图片的背景进行描摹,导致主次失当。
  图一解说词示例二:孩子,你哭了吗?你怎么哭了呢?天哪,你这么小的天使怎么会这么脏啊!一身的灰尘,破旧的衣服,满脸的血污。我可爱的小天使啊,你的爸爸妈妈呢?你的家呢?你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啊?你一个人在这个又破又乱又脏的废墟上,想哭是应该的,是因为父母不在身边,还是口渴难耐,或者是肚子饿极了吧!
  分析:想象随意,情理不合。合理的联想想象,就是紧密结合图片的实际内容,融入图片情境,体会图片人物的感受,既不能囿于图片内容,又不能天马行空脱离图片实际。有关孩子哭泣原因的想象显然偏离了图片的主题。因为摄影者捕捉这个历史瞬间的意图很明显,是要反映战争中人的遭遇,而不是孩子生理上的饥渴,生活上的贫困。因此,想象时必须紧密围绕图片的主体,结合图片的主题,再现图片背后的故事。
  图一解说词示例三:
  在流血漂橹的上海火车南站,废墟上传来了阵阵撕心裂肺的哭声。那是一个刚在日寇轰炸中失去了父母的小孩在无助的哭号。你看,他满脸的鲜血;你瞧,他稚嫩的小嘴已经干裂;再看他眼神所指的方向,是许多交错纵横的尸体。他的家人再也不能给他带来欢笑和幸福,战争使他们只能两地相隔,永不相见!
  三、我来试试
  选择第二幅图片,说说它的画面内容和主题意义,并为它拟写一个标题和一段解说词。   1、第二幅:中心内容:一名士兵拥抱他的爱人。
  环境背景:空旷的场地。
  细节观察:一只手,一条腿,头上的纱布,横着的一根拐杖。(不是凯旋,捡了条命回来)
  信息搜索:美国越战结束,妻子在机场等候归来的丈夫。
  情节想象:年轻人相亲相爱,新婚不久,美国对越南宣战。他出征,迈着军人雄健的步伐。今天他归来……(由学生想象情节)
  标题:
  《战争的烙印》、《残缺的重逢》、《无言的瞬间》
  解说词:
  战后亲人的拥抱如此坚定有力。战场上归来的战士,褪去强悍的外表,却增添了失腿的烦恼,而那一个热烈的拥抱,也许是最好的止痛剂,让战士忘却战争的痛苦;妻子的双臂也许是他最好的拐杖,让他度过余下的美好时光。甩掉拐杖,甩掉战争的残忍,甩掉一生的阴影。
  2、第三幅:
  图三要点:
  中心内容:父亲拥抱儿子。
  细节观察:父亲的痛苦与无奈的表情,孩子的哭泣;父亲的手,一手握小孩,一手端枪(一端是亲情,一端是国家,他会选择什么)。士兵手中的枪,枪表明了要上战场。父子离别时的那种表情,儿子十分地悲伤,父亲十分地无奈。战争导致了父子离别,妻离子散。
  情节想象:孩子刚过完生日,还来不及好好地摆弄父亲买的生日礼物,父亲就要上前线了。以后他们也许天各一方,父亲不知道能不能活着归来。
  图三标题:《沉默的泪水》、《无奈的亲吻》、《父与子》、《离别》、《无奈的哭泣》、《抉择》、《爸爸,别去》
  解说词:
  孩子,你的哭泣,撕碎了我的心。孩子,我多想丢掉手中的枪,永远抓住你的手,陪伴在你的身旁。可是,我是军人,军人必须服从命令。孩子,请原谅我的残忍,请允许我和你作最后的吻别。
  3、第四幅:中心内容:迈步的孩子,一边路旁成堆的尸体。
  环境背景:宽阔的路面,葱郁的树林。(和死亡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细节观察:孩子神情坦然(麻木),步伐从容,扭头不看左侧。
  信息搜索:宁静的中午,纳粹溃逃,德国贝尔森集中营。
  情节想象:天气晴好,小男孩出来玩耍……
  标题:
  《孤独的旅程》、《哪里才是尽头》、《失色的心灵》、《黑色的童年》、《我要回家》
  解说词:
  宁静的中午,贝尔森集中营内,道路旁横陈着被纳粹折磨致死的尸体。小男孩若无其事走在路上,脸转向一旁。对散发阵阵恶臭的尸体早已麻木,死亡对他来讲已不再陌生,麻木的眼神让看到的人都感到心痛。
  四、总结
  本课用两组对比鲜明的图片表达了人们对和平的向往,对战争的厌恶。由图片到文字的延伸扩展,我们更真切地感受到了战争给人民带来的摧残和灾难,让我们祈祷和平,远离战争。
  作者单位:浙江松阳县第一中学。
其他文献
一、概述湖北省水能资源十分丰富,且开发程度较高,现已达到93.12%,居全国前列。根据2004年完成的水力资源复查成果,全省水能资源技术可开发量为3554.05万千瓦,经济可开发量为3535.59万
语文学习的目的在于让学生学习语言,培养语感。而我们教师的任务就是指导学生从语言运用的角度,扣住某些语感因素很强的地方,借助于语言知识,联系生活体验,深入品味语言的魅力,使学生进一步领悟语感。具体的中考试题中,如何理解句中的带点词语,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点,也是一个难点,更是中考的一个考点。纵观全国各地的语文中考试题,它们虽然各有要求,但总体来说,现代文阅读中,要注意以下几方面词语的含义:①体现作者立
传统的经典文化在发展中更多凝聚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因而文化是传承民族精髓的关键要素。很多专家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就倡导通过经典诵读,提升教育改革发展新模式。在实施课程教改的同时,中小学的教育已经从传统的诵读逐步转化为诵读和理解相结合的阅读课程。传承中华文化,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经典诵读工程在中国越来越火热,越来越多的学校也将之纳入学校教学之中,但由于其在学校的开展尚处于探索阶段,理论与实踐上都还存
剪纸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艺术,将其应用到幼儿园的环境创设中来,有着独特的历史意义与现实意义。在对幼儿园环境创设中的问题继续分析后,我们明确了剪纸艺术在幼儿园教育中的意
"目前争议的焦点已经不是要不要开发,而是如何开发,如何将不利影响消减到最低的问题。"在2009年2月19日举行的中国水电可持续发展高峰论坛上,随着举国上下对刺激经济、提振内
期刊
霍姆林斯基说:“情感如同肥沃的土壤,知识的种子就播撒在这块土地上。”可见,情感在学生学习乃至自身成长中具有重要作用。而语文学科教学最容易对学生进行情感激发和培养,因此,语文教师更应当积极主动地从多方面入手,加强情感教育。下面从三个方面谈谈语文学科的情感教育。  一、挖掘课文的情感因素,培养学生的情感  教材所选的文本,有的描绘了美丽的大自然景色;有的具有丰厚的人文因素,包含了所描述的人物或者作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