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是一棵树,一棵生长在澄海区溪南镇仙门村的菠萝蜜树。
早在四百多年前,还是幼苗的我从暹逻漂洋过海而来,跟随仙门乡贤唐伯元回梓省亲,从此扎根在故宅后花园“浴桂轩”。不管世事几多沧桑,我静默生长,终开枝散叶,繁衍不衰。
站得高,望得远,仙门村大多数地方都映入眼帘。由于村域面积仅0.62平方公里,人均耕地面积十分有限,前些年村民依靠务农或打工为生,经济收入水平低下,全村280户中就有贫困户25户。日子在艰难中度过,贫穷限制了想象,整个村庄似乎看不到一点点生机与发展。而我所在的唐伯元故宅,也只剩下一口古井和残壁断垣,往昔繁荣不再,破败景象常令人唏嘘。
被定为“省定贫困村”和美丽乡村示范村以来,沉寂的乡村,忽然热闹了起来。后花园所在地,隔三岔五的就有人来。被称呼为“书记”“主任”的村干部们和驻村工作人员,交流着有关乡村发展的件件大事:有商议如何开展精准扶贫工作的,有落实专项资金如何合理使用的,有挖掘特色资源,确定发展规划和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
一批又一批的人来来往往,一个又一个的项目挨个落地。环境整治、美丽乡村示范建设……后花园不再是杂草丛生的偏僻地,而是整饬一新,花草树木,错落有致。而我,也因经年久远,得到了特殊的照顾。偌大的石台围护着树根,更衬出我的苍劲风姿,成为了整个后花园的亮点。
日新月异的乡村环境变化,也带来了生活方式的改变。村民们不再止步于巷口屋前,或散步登山,或闲坐下来,唠唠家常,说说古今。而后花园紧挨环山路,交通便捷、生态环境良好,更成为了休闲场所的首选。村的发展大计、百姓的家长里短,听得多了,我也当仁不让的成了仙门村的“百事通”。
一个仲夏的傍晚,夕阳西下,晚饭后的人们,陆续来到花园。不远处的草坪上,一群人围坐品茶,海阔天空地闲聊着。一个叫阿光的年轻人引起了我的注意。
印象中的阿光,总是游手好闲、吊儿郎当的模样。每天睡到自然醒,溜达到半夜三更才回家,与纯朴的乡村生活显得格格不入。阿光家境其实并不好,妈妈残疾,弟弟还在读书,只靠爸爸当杂工和奶奶在家做点手工活贴补家用。可惜阿光不争气,懒于务工,不学无术,昏昏度日,气得阿光爸爸时常追到巷子里骂,奶奶也只剩下唉声叹气的份。
而眼前的阿光,正和大家聊着他在工厂里工作的种种见闻,令我不禁充满了好奇。
阿光有事先走了,与他有关的话题还在继续。原来,在党和政府的重视下,扶贫工作精准而有效地开展起来了。农业、人社部门举办了农业技能培训班、电商培训班,人社部门组织了企业专场招聘会,村里则常态化公示企业招聘信息,并建立起扶贫作坊,等等措施,更是帮助村民们走上了自力更生的致富道路。阿光家就是村确认的精准扶贫对象之一。在驻村工作队的帮助下,阿光妈妈通过了正式评残,每月都能够从区残联领到一定的重残生活补贴。帮扶单位市人社局、市编办还给予了阿光家8000元的启动资金扶持农业种植,奶奶在新分的田地种上了玉米等农作物,提高了收入。另外,这两年因美丽乡村建设,村里新增许多公共绿地,村委会专门设置了公益岗位,把绿地管养这些简单工作优先安排给力所能及的贫困户,阿光奶奶就是其中之一……
真是说曹操,曹操到。巷子里刚走出来一个老妇,就有眼尖的打着招呼“老姆啊,快来坐坐”。原来来人正是阿光奶奶。听到邻居们对自家孙子的肯定,老人家感慨万分:“人家工作队三天两头往家跑,李队长连孩子出世都没空去照料,只在医院呆了一天就赶回村里来工作。他们懂得多,又会讲道理,引导阿光走正道。孩子大了,自己心里都明白!看见政府真心帮我们,连我这老太婆都给个机会挣点钱,这才愿意踏实工作了……”说到这儿,老人家声音哽咽了。是啊!年轻人的改变,才让这个饱受贫穷困扰的家庭看到了希望!
“放心吧老姆,现在各级政府都忙着抓机遇、筹资金、谋发展,为了帮助大家脱贫致富,村里已经做了好多的工作!除了修缮灌渠防灾保增收,还引导种植草莓等高值农作物,并与邻近董坑村专业种植合作社订下协议,在种苗购买、栽植技术、产品销售等各方面提供帮助。”
“是啊!咱村在革命时期表现先进,新的机遇前也不能落后。村里很重视产业发展,听说还要和周边乡村整合资源,推进乡村生态旅游呢!光是这一株稀有的古树菠萝蜜,就一定能带来甜甜蜜蜜的发展前景!”
听到有人夸赞,我不禁激动万分,没想到默默无闻的我也将在村的发展中担起重任了!是啊,不仅是我,这村庄的潮汕特色老屋,解放战争时期革命先驱报《海啸报》印刷和地下党活动旧址,“理学名卿”唐伯元故居及纪念馆、有“侨商文化”纪念意义的“下山虎”民居……一草一木、一人一景,都是仙门乡村旅游的重要组成元素。
夜色渐浓,月光洒落在这纯朴的小山村,宁静而详和,我也渐渐进入了梦乡。在梦里,充满乡愁的网红村“仙门”,游客遍布各个角落,田园拾趣、潮汕风情、红色教育、理学文化……各自怡情。后花園里,挂果的古树尤其吸睛,游客频频与我合影。脱贫致富,乡村振兴,我不由得笑了,镜头中,定格下一张张幸福的笑脸……
早在四百多年前,还是幼苗的我从暹逻漂洋过海而来,跟随仙门乡贤唐伯元回梓省亲,从此扎根在故宅后花园“浴桂轩”。不管世事几多沧桑,我静默生长,终开枝散叶,繁衍不衰。
站得高,望得远,仙门村大多数地方都映入眼帘。由于村域面积仅0.62平方公里,人均耕地面积十分有限,前些年村民依靠务农或打工为生,经济收入水平低下,全村280户中就有贫困户25户。日子在艰难中度过,贫穷限制了想象,整个村庄似乎看不到一点点生机与发展。而我所在的唐伯元故宅,也只剩下一口古井和残壁断垣,往昔繁荣不再,破败景象常令人唏嘘。
被定为“省定贫困村”和美丽乡村示范村以来,沉寂的乡村,忽然热闹了起来。后花园所在地,隔三岔五的就有人来。被称呼为“书记”“主任”的村干部们和驻村工作人员,交流着有关乡村发展的件件大事:有商议如何开展精准扶贫工作的,有落实专项资金如何合理使用的,有挖掘特色资源,确定发展规划和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
一批又一批的人来来往往,一个又一个的项目挨个落地。环境整治、美丽乡村示范建设……后花园不再是杂草丛生的偏僻地,而是整饬一新,花草树木,错落有致。而我,也因经年久远,得到了特殊的照顾。偌大的石台围护着树根,更衬出我的苍劲风姿,成为了整个后花园的亮点。
日新月异的乡村环境变化,也带来了生活方式的改变。村民们不再止步于巷口屋前,或散步登山,或闲坐下来,唠唠家常,说说古今。而后花园紧挨环山路,交通便捷、生态环境良好,更成为了休闲场所的首选。村的发展大计、百姓的家长里短,听得多了,我也当仁不让的成了仙门村的“百事通”。
一个仲夏的傍晚,夕阳西下,晚饭后的人们,陆续来到花园。不远处的草坪上,一群人围坐品茶,海阔天空地闲聊着。一个叫阿光的年轻人引起了我的注意。
印象中的阿光,总是游手好闲、吊儿郎当的模样。每天睡到自然醒,溜达到半夜三更才回家,与纯朴的乡村生活显得格格不入。阿光家境其实并不好,妈妈残疾,弟弟还在读书,只靠爸爸当杂工和奶奶在家做点手工活贴补家用。可惜阿光不争气,懒于务工,不学无术,昏昏度日,气得阿光爸爸时常追到巷子里骂,奶奶也只剩下唉声叹气的份。
而眼前的阿光,正和大家聊着他在工厂里工作的种种见闻,令我不禁充满了好奇。
阿光有事先走了,与他有关的话题还在继续。原来,在党和政府的重视下,扶贫工作精准而有效地开展起来了。农业、人社部门举办了农业技能培训班、电商培训班,人社部门组织了企业专场招聘会,村里则常态化公示企业招聘信息,并建立起扶贫作坊,等等措施,更是帮助村民们走上了自力更生的致富道路。阿光家就是村确认的精准扶贫对象之一。在驻村工作队的帮助下,阿光妈妈通过了正式评残,每月都能够从区残联领到一定的重残生活补贴。帮扶单位市人社局、市编办还给予了阿光家8000元的启动资金扶持农业种植,奶奶在新分的田地种上了玉米等农作物,提高了收入。另外,这两年因美丽乡村建设,村里新增许多公共绿地,村委会专门设置了公益岗位,把绿地管养这些简单工作优先安排给力所能及的贫困户,阿光奶奶就是其中之一……
真是说曹操,曹操到。巷子里刚走出来一个老妇,就有眼尖的打着招呼“老姆啊,快来坐坐”。原来来人正是阿光奶奶。听到邻居们对自家孙子的肯定,老人家感慨万分:“人家工作队三天两头往家跑,李队长连孩子出世都没空去照料,只在医院呆了一天就赶回村里来工作。他们懂得多,又会讲道理,引导阿光走正道。孩子大了,自己心里都明白!看见政府真心帮我们,连我这老太婆都给个机会挣点钱,这才愿意踏实工作了……”说到这儿,老人家声音哽咽了。是啊!年轻人的改变,才让这个饱受贫穷困扰的家庭看到了希望!
“放心吧老姆,现在各级政府都忙着抓机遇、筹资金、谋发展,为了帮助大家脱贫致富,村里已经做了好多的工作!除了修缮灌渠防灾保增收,还引导种植草莓等高值农作物,并与邻近董坑村专业种植合作社订下协议,在种苗购买、栽植技术、产品销售等各方面提供帮助。”
“是啊!咱村在革命时期表现先进,新的机遇前也不能落后。村里很重视产业发展,听说还要和周边乡村整合资源,推进乡村生态旅游呢!光是这一株稀有的古树菠萝蜜,就一定能带来甜甜蜜蜜的发展前景!”
听到有人夸赞,我不禁激动万分,没想到默默无闻的我也将在村的发展中担起重任了!是啊,不仅是我,这村庄的潮汕特色老屋,解放战争时期革命先驱报《海啸报》印刷和地下党活动旧址,“理学名卿”唐伯元故居及纪念馆、有“侨商文化”纪念意义的“下山虎”民居……一草一木、一人一景,都是仙门乡村旅游的重要组成元素。
夜色渐浓,月光洒落在这纯朴的小山村,宁静而详和,我也渐渐进入了梦乡。在梦里,充满乡愁的网红村“仙门”,游客遍布各个角落,田园拾趣、潮汕风情、红色教育、理学文化……各自怡情。后花園里,挂果的古树尤其吸睛,游客频频与我合影。脱贫致富,乡村振兴,我不由得笑了,镜头中,定格下一张张幸福的笑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