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我国地处季风气候带,夏季受东南季风影响降雨量明显增多,沿海地区更是受到台风、冰雹等灾害性气候侵害,造成严重的经济财产损失,通过分析夏季灾害气候特点,可以提前预测未来天气变化和发展趋势,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减少灾害性气候带来的经济财产损失。本文针对夏季常见的暴雨、强对流天气,总结气候预警工作技术服务现状,对暴雨、强对流天气预警及灾害防御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针对性措施,以加强灾害性天气的防御工作。
关键词:灾害性天气;预报预警;防御措施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一、夏季灾害性天气特点
夏季天气变化较为多样化,灾害性天气频发,常见天气如强降雨、雷暴、大风、冰雹等,一些地区还会出现大范围、长时间的干旱天气。当前,天气预报系统通过气象卫星可以对七十二小时内的天气变化进行精准预测,但是夏季天气极容易形成强对流天气,其发生空间尺度较小,范围较大,变化速度快,一般都会出现强降雨以及雷暴大风等恶劣天气,且具有强大的破坏力,造成山洪、泥石流的可能性极大,导致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受到严重损失。而其发展迅速的特点也为灾害性天气的预防增添了极大的难度。
二、天气预报预警系统中存在的问题
(一)天气预报预警中的问题
我国领土幅员辽阔,无论是经度还是维度跨度都较大,因此灾害性天气发生地域较广、灾害性天气种类较多,发生时段较集中,同时灾害性天气普遍伴随多种恶劣天气交叉发生,这给灾害天气预警工作增加了不小的难度。目前我国天气预报系统还与西方发达国家存在较大的差距,这导致我国天气预报预警系统所能发挥的作用并不明显,现存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一是观测系统较为落后。我国西部地区气象观测设施极少,观测分布并不具备科学性,这使得我国天气预报预警不能达到精细化的工作要求,灾害性天气的预警缺乏应有的准确性。
二是天氣预警准确率不够。我国天气预报工作起步较晚,相较西方发达国家至少存在十至十五年的差距,在天气预报数值的时效上来看,西方发达国家能够预测未来六至七天的天气变化,而我国预测的数值则为五天左右。而在重大灾害性天气的预报预警能力上更是与发达国家存在较大差距。
三是天气预报的研发力度有待加强。天气预报预警系统的研发要有优秀的科研人才和科研技术做支撑。就目前国内对天气预报预警系统现状来看,在应对夏季灾害性天气预警方面还缺少相应的技术支持。
二、天气预报预警传播中的问题
对于夏季灾害性天气的防御,及时进行预警,提醒大家做好防范工作是最有效的预防措施。然而,现阶段国内气象灾害预警系统还无法满足人民群众防灾减灾的工作需求,例如我国气象台分布呈东部密集,西部稀疏状态,地域覆盖不够全面。同时,我国天气预报系统虽然可以对天气进行精准预测,但是面对灾害性天气引起的突发性气象变化以及影响还无法做出准确判断。这使天气预警系统不能对天气变化起到良好的指导作用,这对预警信息的传播也产生了极大的阻碍。
就目前而言,国内天气预警系统并没有进行有效的宣传与教育,其传播信息的手段也十分有限,这导致大部分群众很难接收到有效的天气信息,就算收到天气预警信息也不知该如何采取预防措施,进而造成严重的生命财产流失。这一现象的发生在于当地政府没有进行有效引导,对灾害性天气的预防意识较为薄弱,在收到气象部门的灾害预警后没有立即采取有效措施进行群众、财产的转移,也没有采取任何信息发布手段,将灾害预警信息发布出去。
三、夏季灾害性天气预报预警防御措施
(一)科学制定天气预报预警规划
完备的天气预报预警系统需要优秀的科研技术作为支撑,这需要建立起一套精细化、专业化且具有较高普及率的天气预报预警系统来提高对灾害性天气的防御能力。地方政府以及气象部门首先要进行深度合作,对天气预报预警系统进行整体规划,建立起一套拥有多元化功能的预警系统。积极发挥政府的引导作用,协调相关部门对其进行优化改善。气象部门还应与教育、国土、交通等部门进行技术合作,进而使天气预报预警系统能够不断优化发展。
(二)强化天气预报预警信息共享
为了更好地降低可能发生的风险与问题,相关的工作人员必须要做好相应的预警机制[1]。多部门联合展开预防工作是面对灾害性天气最好的防灾减灾措施,充分调动各部门职能,加强合作,利用天气预报预警信息对灾害性天气所造成的损失进行快速评估,迅速制定应急预案并加以落实。地方政府要引导水利、交通等多部门进行协作、联动,定时展开信息分享、经验交流活动,共同分析灾害性天气可能导致的问题。在我国信息传播方式不断更新优化的形势下,相关工作人员应当利用多个渠道完成信息的传播工作,尤其是要利用好互联网为载体的新兴媒体,从而更好地延伸气象预警的相关工作。
(三)完善天气预报预警基础设施建设
天气预报预警系统的建设是一项需要长期投入的重点项目,需要完善的配套基础设施予以支持,例如加大气象观测台建设力度、对气象科研的研究不断进行投入,对以往灾害性天气数据进行分析,对发生频率较高的地区进行精细化、全天候监测,并对该地区基础设施(如道路、架空电缆、排水管道等)进行强化,根据地区实际情况制定灾害性天气应急预案,增派保障车辆,成立应急抢险、救援队伍,配备必要的应急救灾设备,相关部门在完成受灾影响后,要积极向社会大众发布预警信息,提供全面的天气预报预警服务。
结束语
夏季天气变化频繁,灾害性天气多发,且形成时间较短,发展迅速。这对天气预报预警系统而言是极大的挑战。灾害性天气防御工作也更加艰难。目前,我国天气预报预警系统的发展比起西方发达国家还相关落后。这之间的差距需要通过对天气预报预警系统进行科学规划,信息共享以及气象部门、政府和各部门之间进行深度合作,加强气象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对气象知识的宣传力度,使群众提高对灾害性天气的认知,进而达到建立自上而下完整的灾害性天气的防御体系将天气预报预警系统的减灾效果发挥到极致。
参考文献
[1]江华群.灾害性天气预报预警和精细化服务策略[J].农业开发与装备,2019(08):67.
关键词:灾害性天气;预报预警;防御措施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一、夏季灾害性天气特点
夏季天气变化较为多样化,灾害性天气频发,常见天气如强降雨、雷暴、大风、冰雹等,一些地区还会出现大范围、长时间的干旱天气。当前,天气预报系统通过气象卫星可以对七十二小时内的天气变化进行精准预测,但是夏季天气极容易形成强对流天气,其发生空间尺度较小,范围较大,变化速度快,一般都会出现强降雨以及雷暴大风等恶劣天气,且具有强大的破坏力,造成山洪、泥石流的可能性极大,导致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受到严重损失。而其发展迅速的特点也为灾害性天气的预防增添了极大的难度。
二、天气预报预警系统中存在的问题
(一)天气预报预警中的问题
我国领土幅员辽阔,无论是经度还是维度跨度都较大,因此灾害性天气发生地域较广、灾害性天气种类较多,发生时段较集中,同时灾害性天气普遍伴随多种恶劣天气交叉发生,这给灾害天气预警工作增加了不小的难度。目前我国天气预报系统还与西方发达国家存在较大的差距,这导致我国天气预报预警系统所能发挥的作用并不明显,现存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一是观测系统较为落后。我国西部地区气象观测设施极少,观测分布并不具备科学性,这使得我国天气预报预警不能达到精细化的工作要求,灾害性天气的预警缺乏应有的准确性。
二是天氣预警准确率不够。我国天气预报工作起步较晚,相较西方发达国家至少存在十至十五年的差距,在天气预报数值的时效上来看,西方发达国家能够预测未来六至七天的天气变化,而我国预测的数值则为五天左右。而在重大灾害性天气的预报预警能力上更是与发达国家存在较大差距。
三是天气预报的研发力度有待加强。天气预报预警系统的研发要有优秀的科研人才和科研技术做支撑。就目前国内对天气预报预警系统现状来看,在应对夏季灾害性天气预警方面还缺少相应的技术支持。
二、天气预报预警传播中的问题
对于夏季灾害性天气的防御,及时进行预警,提醒大家做好防范工作是最有效的预防措施。然而,现阶段国内气象灾害预警系统还无法满足人民群众防灾减灾的工作需求,例如我国气象台分布呈东部密集,西部稀疏状态,地域覆盖不够全面。同时,我国天气预报系统虽然可以对天气进行精准预测,但是面对灾害性天气引起的突发性气象变化以及影响还无法做出准确判断。这使天气预警系统不能对天气变化起到良好的指导作用,这对预警信息的传播也产生了极大的阻碍。
就目前而言,国内天气预警系统并没有进行有效的宣传与教育,其传播信息的手段也十分有限,这导致大部分群众很难接收到有效的天气信息,就算收到天气预警信息也不知该如何采取预防措施,进而造成严重的生命财产流失。这一现象的发生在于当地政府没有进行有效引导,对灾害性天气的预防意识较为薄弱,在收到气象部门的灾害预警后没有立即采取有效措施进行群众、财产的转移,也没有采取任何信息发布手段,将灾害预警信息发布出去。
三、夏季灾害性天气预报预警防御措施
(一)科学制定天气预报预警规划
完备的天气预报预警系统需要优秀的科研技术作为支撑,这需要建立起一套精细化、专业化且具有较高普及率的天气预报预警系统来提高对灾害性天气的防御能力。地方政府以及气象部门首先要进行深度合作,对天气预报预警系统进行整体规划,建立起一套拥有多元化功能的预警系统。积极发挥政府的引导作用,协调相关部门对其进行优化改善。气象部门还应与教育、国土、交通等部门进行技术合作,进而使天气预报预警系统能够不断优化发展。
(二)强化天气预报预警信息共享
为了更好地降低可能发生的风险与问题,相关的工作人员必须要做好相应的预警机制[1]。多部门联合展开预防工作是面对灾害性天气最好的防灾减灾措施,充分调动各部门职能,加强合作,利用天气预报预警信息对灾害性天气所造成的损失进行快速评估,迅速制定应急预案并加以落实。地方政府要引导水利、交通等多部门进行协作、联动,定时展开信息分享、经验交流活动,共同分析灾害性天气可能导致的问题。在我国信息传播方式不断更新优化的形势下,相关工作人员应当利用多个渠道完成信息的传播工作,尤其是要利用好互联网为载体的新兴媒体,从而更好地延伸气象预警的相关工作。
(三)完善天气预报预警基础设施建设
天气预报预警系统的建设是一项需要长期投入的重点项目,需要完善的配套基础设施予以支持,例如加大气象观测台建设力度、对气象科研的研究不断进行投入,对以往灾害性天气数据进行分析,对发生频率较高的地区进行精细化、全天候监测,并对该地区基础设施(如道路、架空电缆、排水管道等)进行强化,根据地区实际情况制定灾害性天气应急预案,增派保障车辆,成立应急抢险、救援队伍,配备必要的应急救灾设备,相关部门在完成受灾影响后,要积极向社会大众发布预警信息,提供全面的天气预报预警服务。
结束语
夏季天气变化频繁,灾害性天气多发,且形成时间较短,发展迅速。这对天气预报预警系统而言是极大的挑战。灾害性天气防御工作也更加艰难。目前,我国天气预报预警系统的发展比起西方发达国家还相关落后。这之间的差距需要通过对天气预报预警系统进行科学规划,信息共享以及气象部门、政府和各部门之间进行深度合作,加强气象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对气象知识的宣传力度,使群众提高对灾害性天气的认知,进而达到建立自上而下完整的灾害性天气的防御体系将天气预报预警系统的减灾效果发挥到极致。
参考文献
[1]江华群.灾害性天气预报预警和精细化服务策略[J].农业开发与装备,2019(08):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