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班级中往往存在着一些非正式群体,他们三个一群、五个一伙游离于班级正式群体之外,是学生根据兴趣爱好自发组织的群体。非正式群体是学生自发形成没有明文规定和成员编制,成员之间以喜爱、兴趣、需要等相容或一致为基础而形成的群体,如学生自发形成的兴趣小组。非正式群体的存在是一种自然现象,是客观存在的。非正式群体满足了学生之间相互交往、交流思想感情的需要。与班级正式群体相比,非正式群体有其独有的特点和作用,教师要正确认识和对待非正式群体,利于非正式群体的有利因素,促进班级良好班风的形成,加强班级建设。
一、 非正式群体的特点
(1)规模小,成员少。学生在班级的交往中,少数人员由于共同的倾向、情感体验等相互交流思想、表达情感而彼此产生了某种默契,形成相对稳定的群体。学生的非正式群体是由于心理上和人际交往的需要而发展起来的,规模以2~3人居多。学生在人际交往中趋向于和自己思想观点、兴趣爱好等相同的人交往,志趣相同的人会产生认同现象,容易形成非正式群体。非正式群体是学生自发组织而成的,规模不大,成员也相对稳定。
(2)情感维系,交往密切。学生中的非正式群体是为了满足成员之间的需求,以情感为纽带而联系在一起的,有着明显的情绪色彩,成员之间没有明文规定或规范的约束,维系群体的因素多是成员的情感意志、兴趣爱好一致或相容而自发约定俗成,没有明确的规定。非正式群体成员之间交流广泛,交往极为密切,他们几乎天天在一起交流思想,表达情感。特别是在同一个班级内,他们课间活动、上学放学、休息节假日等,有时间就在一起玩,交流的内容也非常广泛,学习烦恼、生活琐事、成长经历、网络游戏等无所不谈,大家互相交流经验,出谋划策,解决难题。在非正式群体内,成员有很强的归属感和认同感,产生一致的情感体验。
(3)领导群体的核心人物。学生的非正式群体虽然成员之间彼此以情感为联系的纽带,但他们会根据自己的爱好和需要自发形成一位具有领导能力的核心人物。这种核心人物是自然形成的,具有很高的威信,对非正式群体内的成员具有很大的影响力和吸引力,指引非正式群体的发展方向。非正式群体中的核心人物有自身的某些特长,如体育特长、知识能力或身强体壮等,对其他成员具有一呼百应的效果,彼此目标一致,行动迅速。核心人物对非正式群体的影响力很大。
(4)信息畅通,凝聚力强。非正式群体内的人际交往十分频繁,形成了比较密切的关系。学生交往的次数越多,越容易相互了解,形成共同的兴趣,有共同的语言。非正式群体有着较强的凝聚力,具有很强的群体意识,彼此之间有高度一致的行动目标,大家共同努力,完成任务。当非正式群体内的某一成员受到侵害时,其他成员会义不容辞地为他出面解决问题,即使是破坏校规校纪也在所不辞,大家团结在一起,很难被拆散。非正式群体内成员的信息交流非常广泛,校内外出现的一些新闻,很快会在他们之间传播,并且成员之间也会根据自己的喜爱而有重点地对听到的信息进行删减,从中提取有利于自身发展的信息提供给他人,因此非正式群体传播的消息的可靠性和真实性受到影响。非正式群体信息沟通渠道畅通,传递迅速。
二、 非正式群体的作用
(1)非正式群体的积极影响。非正式群体满足了学生心理和情感的需要,非正式群体的存在是班级正式群体的必要补充。班级正式群体中的活动不能够一一满足每个学生的内心需求,特别是学生在正式群体的交往中由于情感或精神上得不到其他人的认同和理解,因此学生往往会寻求非正式群体来寄托情感,满足精神上的需求。非正式群体成员之间有共同的兴趣爱好,因此成员在彼此的交流中可以丰富课余生活,提高知识和认知水平。学生与非正式群体内的成员交往可以使他们产生安全感和归属感,认识他人并体验到他人的关心,得到别人对自己的评价,从而正确地认识自己,获得精神上的满足。学生的非正式群体为学生的交往创造了条件,增强了学生的群体凝聚力。学生在非正式群体中生活与交流,就不会再感到孤单无助。学生自觉遵守群体内的行为规范,使自己的言行与群体目标保持一致。学生有意识地维护非正式群体利益,使其不受外界侵犯。非正式群体的积极引导会使成员自觉地遵守正式群体的规章制度,促进成员之间的团结与合作,形成良好的班风班貌。非正式群体增加了成员之间彼此的了解,有利于吸取他人的优点,从而取长补短,弥补自身的不足。
(2)非正式群体的消极影响。学生的非正式群体具有较强的情感色彩,因此组织成员容易把情感放在第一位,而忽视了班级规范制度的约束力。成员只求讲究“江湖义气”等缺乏对事情理智的判断,不分青红皂白破坏学校或班级正常的活动秩序。成员的行为冲动而偏激,当非正式群体的目标与班级正式群体的目标不一致时,影响到班级正式群体的利益。非正式群体成员之间交往时间过长,交流过于频繁,会使他们以非正式群体的利益为中心,无法容纳其他人,对别人的观点和意见也不予理睬和接受,从而不利于融入班级正式群体中。非正式群体的凝聚力很强,有时只关于自己的小群体,对班级活动漠不关心,不愿受班级纪律规范的约束,影响了班集体的团结。非正式群体中的核心人物对成员的影响力很大,左右着非正式群体的发展方向。他们总是朝着有利于自身因素的方向发展,而不考虑班集体的行动目标,因此阻碍了班级建设,影响了班级活动的正常开。非正式群体对消息的传播,虽然加强了非正式群体内成员之间的交流与沟通,但随着他们对信息的随意处理很容易使消息的真实性减弱,再进行传播时,会影响到班级正确的舆论导向。
三、 非正式群体的管理策略
(1)细心观察,耐心指导。非正式群体的产生是学生的心理发展和交往的必然现象,教师不要过于紧张班级中的非正式群体,也不要听之任之,不闻不问,而应该正确地认识非正式群体的存在价值。首先,教师要多注意班级成员之间的活动状态,课间多与学生交流,了解哪些学生经常在一起玩耍,谈论什么内容,是否存在一些不好的现象,及时做好纪录,做到心中有数。其次,教师要多加引导,利用班级中积极的非正式群体如体育小组,使其为班级运动会出力,发挥作用,鼓励带动其他学生一起锻炼身体,增强体魄。对于消极的非正式群体,教师要寻找成员之间的突破口,步步深入,及时了解非正式群体的发展动态,采取有效措施,加强管理。再次,教师多发现非正式群体成员的优点,及时表扬,对学生自身的价值给予赞赏和肯定,鼓励其为班级建设服务。这样成员就不会只沉溺于非正式群体的小圈子中,而会投入到班集体这个大家庭中来。最后,对非正式群体的教育是不断反复,而又极其复杂的过程,教师要有足够的耐心和信心,要做好大量的工作,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目标,勇敢地面对挫折和困难,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2)民主管理,加强对核心人物的教育。非正式群体中的核心人物往往具有一呼百应的号召力,教师尤其要重视对这些核心人物的教育及时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之处,加以合理地运用,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对表现非常优秀的人物可以选拔为班干部参与到正式群体的决策当中,发挥其独特的领导能力,有助于班级的团结友爱。非正式群体中的核心人物一旦融入到班集体的建设发展中,就会发挥其带头作用,从而自觉地使非正式群体的利益与正式群体的利益一致,有意识地使班级成员之间变得更加和谐,形成正确的舆论导向。非正式群体成员无视班级纪律,教师要引导学生参与班级管理,培养自我管理意识,学生通过民主管理逐渐意识到自我存在的价值,自觉按照班级的规章制度办事,形成自我的约束力。班级可以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丰富学生的知识,加强学生之间的交流与沟通,形成良好的个性品质。
(1.作者系鲁东大学教育硕士、招远市魁星路小学,
2.招远市张星镇栾家河完全小学)
一、 非正式群体的特点
(1)规模小,成员少。学生在班级的交往中,少数人员由于共同的倾向、情感体验等相互交流思想、表达情感而彼此产生了某种默契,形成相对稳定的群体。学生的非正式群体是由于心理上和人际交往的需要而发展起来的,规模以2~3人居多。学生在人际交往中趋向于和自己思想观点、兴趣爱好等相同的人交往,志趣相同的人会产生认同现象,容易形成非正式群体。非正式群体是学生自发组织而成的,规模不大,成员也相对稳定。
(2)情感维系,交往密切。学生中的非正式群体是为了满足成员之间的需求,以情感为纽带而联系在一起的,有着明显的情绪色彩,成员之间没有明文规定或规范的约束,维系群体的因素多是成员的情感意志、兴趣爱好一致或相容而自发约定俗成,没有明确的规定。非正式群体成员之间交流广泛,交往极为密切,他们几乎天天在一起交流思想,表达情感。特别是在同一个班级内,他们课间活动、上学放学、休息节假日等,有时间就在一起玩,交流的内容也非常广泛,学习烦恼、生活琐事、成长经历、网络游戏等无所不谈,大家互相交流经验,出谋划策,解决难题。在非正式群体内,成员有很强的归属感和认同感,产生一致的情感体验。
(3)领导群体的核心人物。学生的非正式群体虽然成员之间彼此以情感为联系的纽带,但他们会根据自己的爱好和需要自发形成一位具有领导能力的核心人物。这种核心人物是自然形成的,具有很高的威信,对非正式群体内的成员具有很大的影响力和吸引力,指引非正式群体的发展方向。非正式群体中的核心人物有自身的某些特长,如体育特长、知识能力或身强体壮等,对其他成员具有一呼百应的效果,彼此目标一致,行动迅速。核心人物对非正式群体的影响力很大。
(4)信息畅通,凝聚力强。非正式群体内的人际交往十分频繁,形成了比较密切的关系。学生交往的次数越多,越容易相互了解,形成共同的兴趣,有共同的语言。非正式群体有着较强的凝聚力,具有很强的群体意识,彼此之间有高度一致的行动目标,大家共同努力,完成任务。当非正式群体内的某一成员受到侵害时,其他成员会义不容辞地为他出面解决问题,即使是破坏校规校纪也在所不辞,大家团结在一起,很难被拆散。非正式群体内成员的信息交流非常广泛,校内外出现的一些新闻,很快会在他们之间传播,并且成员之间也会根据自己的喜爱而有重点地对听到的信息进行删减,从中提取有利于自身发展的信息提供给他人,因此非正式群体传播的消息的可靠性和真实性受到影响。非正式群体信息沟通渠道畅通,传递迅速。
二、 非正式群体的作用
(1)非正式群体的积极影响。非正式群体满足了学生心理和情感的需要,非正式群体的存在是班级正式群体的必要补充。班级正式群体中的活动不能够一一满足每个学生的内心需求,特别是学生在正式群体的交往中由于情感或精神上得不到其他人的认同和理解,因此学生往往会寻求非正式群体来寄托情感,满足精神上的需求。非正式群体成员之间有共同的兴趣爱好,因此成员在彼此的交流中可以丰富课余生活,提高知识和认知水平。学生与非正式群体内的成员交往可以使他们产生安全感和归属感,认识他人并体验到他人的关心,得到别人对自己的评价,从而正确地认识自己,获得精神上的满足。学生的非正式群体为学生的交往创造了条件,增强了学生的群体凝聚力。学生在非正式群体中生活与交流,就不会再感到孤单无助。学生自觉遵守群体内的行为规范,使自己的言行与群体目标保持一致。学生有意识地维护非正式群体利益,使其不受外界侵犯。非正式群体的积极引导会使成员自觉地遵守正式群体的规章制度,促进成员之间的团结与合作,形成良好的班风班貌。非正式群体增加了成员之间彼此的了解,有利于吸取他人的优点,从而取长补短,弥补自身的不足。
(2)非正式群体的消极影响。学生的非正式群体具有较强的情感色彩,因此组织成员容易把情感放在第一位,而忽视了班级规范制度的约束力。成员只求讲究“江湖义气”等缺乏对事情理智的判断,不分青红皂白破坏学校或班级正常的活动秩序。成员的行为冲动而偏激,当非正式群体的目标与班级正式群体的目标不一致时,影响到班级正式群体的利益。非正式群体成员之间交往时间过长,交流过于频繁,会使他们以非正式群体的利益为中心,无法容纳其他人,对别人的观点和意见也不予理睬和接受,从而不利于融入班级正式群体中。非正式群体的凝聚力很强,有时只关于自己的小群体,对班级活动漠不关心,不愿受班级纪律规范的约束,影响了班集体的团结。非正式群体中的核心人物对成员的影响力很大,左右着非正式群体的发展方向。他们总是朝着有利于自身因素的方向发展,而不考虑班集体的行动目标,因此阻碍了班级建设,影响了班级活动的正常开。非正式群体对消息的传播,虽然加强了非正式群体内成员之间的交流与沟通,但随着他们对信息的随意处理很容易使消息的真实性减弱,再进行传播时,会影响到班级正确的舆论导向。
三、 非正式群体的管理策略
(1)细心观察,耐心指导。非正式群体的产生是学生的心理发展和交往的必然现象,教师不要过于紧张班级中的非正式群体,也不要听之任之,不闻不问,而应该正确地认识非正式群体的存在价值。首先,教师要多注意班级成员之间的活动状态,课间多与学生交流,了解哪些学生经常在一起玩耍,谈论什么内容,是否存在一些不好的现象,及时做好纪录,做到心中有数。其次,教师要多加引导,利用班级中积极的非正式群体如体育小组,使其为班级运动会出力,发挥作用,鼓励带动其他学生一起锻炼身体,增强体魄。对于消极的非正式群体,教师要寻找成员之间的突破口,步步深入,及时了解非正式群体的发展动态,采取有效措施,加强管理。再次,教师多发现非正式群体成员的优点,及时表扬,对学生自身的价值给予赞赏和肯定,鼓励其为班级建设服务。这样成员就不会只沉溺于非正式群体的小圈子中,而会投入到班集体这个大家庭中来。最后,对非正式群体的教育是不断反复,而又极其复杂的过程,教师要有足够的耐心和信心,要做好大量的工作,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目标,勇敢地面对挫折和困难,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2)民主管理,加强对核心人物的教育。非正式群体中的核心人物往往具有一呼百应的号召力,教师尤其要重视对这些核心人物的教育及时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之处,加以合理地运用,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对表现非常优秀的人物可以选拔为班干部参与到正式群体的决策当中,发挥其独特的领导能力,有助于班级的团结友爱。非正式群体中的核心人物一旦融入到班集体的建设发展中,就会发挥其带头作用,从而自觉地使非正式群体的利益与正式群体的利益一致,有意识地使班级成员之间变得更加和谐,形成正确的舆论导向。非正式群体成员无视班级纪律,教师要引导学生参与班级管理,培养自我管理意识,学生通过民主管理逐渐意识到自我存在的价值,自觉按照班级的规章制度办事,形成自我的约束力。班级可以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丰富学生的知识,加强学生之间的交流与沟通,形成良好的个性品质。
(1.作者系鲁东大学教育硕士、招远市魁星路小学,
2.招远市张星镇栾家河完全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