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食物不耐受指的是一种复杂的变态反应性疾病,人的免疫系统把进入人体内的某种或多种食物当成有害物质,从而针对这些物质产生过度的保护性免疫反应,产生食物特异性IgG抗体,IgG抗体与食物颗粒形成免疫复合物(Ⅲ型变态反应),可引起所有组织(包括血管)发生炎症反应,并表现为全身各系统的症状与疾病。本文详见阐述了食物不耐受的发病机理和如何进行护饮食护理干预两个方面的内容。
【关键词】消化系统疾病;食物不耐受,饮食护理
【中图分类号】R714.14+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8439(2015)05―0090―02
食物不耐受的程度性已经在世界范围内非常普遍,它是指当某种或几种食物进入人体时,人体免疫系统会把他们当作有害物质,人体免疫系统将会产生食物特异性IgG抗体。抗体与食物颗粒构成的复合物会引起人体组织发生炎症反应,并将会以全身系统的症状表现出来。有资料表明,有接近一半的人存在对某些食物的不耐受。绝大多数的患者会出现皮肤疾病或肠道疾病。为了是消化道疾病患者能够进一步的了解不耐受状况,我们将通过以下的案例来讲述不耐受的原理。
1案例分析
1.1病理选取。通过研究某院在最近一年的消化系统疾病患者,我们发现所有的患者都出现了呕吐,腹泻等症状。排除患有甲状腺功能亢进,慢性胰腺炎等病症的患者。留下患有肠易激综合症和结肠息肉等病症的患者。患者的患病时间从1年到30年不等。
1.2检测方法。抽取静脉血液2ml,并分离血清。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中的食物过敏源特异性。IgG抗体检测试剂采用国家认证的厂家并严格按说明书进行操作。患者在检测前生活规律一切正常,没有特别要求。但是检测时患者不能在经期和急性感染期,并且在检测前14天患者应避免服用影响分析的固醇类药物。并制定相应的评价标准进行统计分析。
2数据统计结果:
2.1消化道系统疾病患者的检测结果。统计显示96.35%的患者IgG呈阳性反应。并且多数的患者对多种食物呈现IgG阳性。
2.2不同食物对患者耐受度的影响:通过检测消化道系统疾病患者对黄豆的食物不耐受比例最高,接近百分之六十。肉类,鱼类和海鲜次之,蔬菜,豆类和蘑菇比例最低。
3结果分析
3.1不同消化道系统疾病的患者食物不耐受度分析。通过此次试验发现不同消化道系统疾病的患者对食物的不耐受度是有差异的,腹型紫癜患者和肠易激综合症患者的患有食物不耐受病症的概率为百分之百,其他的病症也呈现出不同的比率。通过之前的研究表明食物不耐受在以上几种病症的发病源之一。
3.2致病机理。人体对于食物抗原体的识别,传递,抗体的产生等主要是通过胃肠道进行的。当前,普遍认为食物只有在消化道中被分解成甘油,单糖等才能被人体吸收。如果人体中缺乏特定的酶将使人体不能消化多种食物。这些食物将会被人体免疫系统当作外来物质,从而引起人体免疫反应,进而产生食物不耐受症状。不同种类的食物对人体免疫系统的刺激能力不同。通过研究表明,使人体产生食物不耐受症状最高的食物是黄豆,而黄豆中富含高蛋白原。由于高蛋白食物的免疫原性很强, 极易使IgG抗体呈阳性。并且,动物来源的食物高于植物来源的食物。
4饮食护理
消化道系统疾病患者的食物不耐受病症是可以通过科学合理的饮食护理得到缓解。
4.1饮食计划调整。我们根据食物不耐受病症的程度分为不同的级别。能够正常食用的食物我们归为安全食物,检测结果为阴性。而阳性食物按照症状严重程度又可分为轮替食用和禁止食用。其检测结果为中度敏感,轻度敏感和重度敏感三个级别。如果患者的不耐受食物品种较少时,我们通常把这几种食物列为禁食。如果患者的不耐受食物较多时,我们不能把所有的食物都列为禁用。此时,我们就把部分食物列为轮替食用。轮替食用的食物需要间隔进食,一般我们需要等到4天以后在进食。患者需要记住哪些食品中含有不耐受成分。同时,医生需要指导患者学会查看食品成分,养成在食用食物之前先查看外包装食物成分表是否含有禁食成分。如果发现自己对于某种食物成分不耐受,那么所有含有这种成分的食物都应该禁食。比如,如果对鸡蛋不耐受,那么含有鸡蛋的所有食物都有该禁食。同时,在我们不知道食物中知否含有禁食食物前,我们都应该禁食或者轮替食用。
4.2持续观察食物不耐受症状。食物的不耐受状况是需要长时间的观察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因此,患者应该持续不断地记录下食物不耐受症状。我们把症状的严重程度分为无症状,症状改善或尚可以及差三个层次。通过不断地总结分析食用的食物与食物不耐受症状之间的关系,我们才能摸索出适合患者的饮食。我们通过合适的饮食才能减轻病症和降低发病率。
4.3养成合理的饮食习惯。患者的食物不耐性症状很大程度上源于不合理的饮食习惯。因为每个患者的情况并不形同,并没有统一的饮食习惯。每个人需要根据自身情况的特点,合理调整饮食。选用不同的食材和特别的制作方法对于缓解食物不耐受症状很有效。不能根据个人口味而一味的食用一种食物,并且烹饪方法都一成不变。
4.4适时调整不耐受食物种类。我们的食物不耐受症状是会改变的,我们在把以前禁用的食物重新纳入可用之列时应该谨慎。我们一般在症状明显改善或小时候的半年后才可以进行。我们采取的步骤都是从程度低的食物开始,在确定低级别的食物没有不良症状之后我们才能进行下一种食物。并且,两种食物之间的间隔不得小于七天。
5结论
患者在进行饮食护理之后,一般在半年内其食物不耐受症状会得到极大地缓解。因此,我们在知道消化系统疾病的食物不耐受症状的原理之后,我们只要通过科学合理的饮食护理,就会取得良好的效果。
[1]谢志贤,刘 倩. 食物不耐受 与相 关性 疾病[J] . 中华内科饮食护理干预杂志,2006,45( 2):150-151.
[2]肖文,赵超,徐蕾. 对肠易激综 合征患者 食物过 敏因素 的调查[J].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2006,29( 8):48- 49.
[3]吴佳愉,袁耀宗. 肠易激综 合征与炎症性肠病相关性研究进展[J]. 国际消化病杂志,2007,27( 4):293- 294.
【关键词】消化系统疾病;食物不耐受,饮食护理
【中图分类号】R714.14+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8439(2015)05―0090―02
食物不耐受的程度性已经在世界范围内非常普遍,它是指当某种或几种食物进入人体时,人体免疫系统会把他们当作有害物质,人体免疫系统将会产生食物特异性IgG抗体。抗体与食物颗粒构成的复合物会引起人体组织发生炎症反应,并将会以全身系统的症状表现出来。有资料表明,有接近一半的人存在对某些食物的不耐受。绝大多数的患者会出现皮肤疾病或肠道疾病。为了是消化道疾病患者能够进一步的了解不耐受状况,我们将通过以下的案例来讲述不耐受的原理。
1案例分析
1.1病理选取。通过研究某院在最近一年的消化系统疾病患者,我们发现所有的患者都出现了呕吐,腹泻等症状。排除患有甲状腺功能亢进,慢性胰腺炎等病症的患者。留下患有肠易激综合症和结肠息肉等病症的患者。患者的患病时间从1年到30年不等。
1.2检测方法。抽取静脉血液2ml,并分离血清。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中的食物过敏源特异性。IgG抗体检测试剂采用国家认证的厂家并严格按说明书进行操作。患者在检测前生活规律一切正常,没有特别要求。但是检测时患者不能在经期和急性感染期,并且在检测前14天患者应避免服用影响分析的固醇类药物。并制定相应的评价标准进行统计分析。
2数据统计结果:
2.1消化道系统疾病患者的检测结果。统计显示96.35%的患者IgG呈阳性反应。并且多数的患者对多种食物呈现IgG阳性。
2.2不同食物对患者耐受度的影响:通过检测消化道系统疾病患者对黄豆的食物不耐受比例最高,接近百分之六十。肉类,鱼类和海鲜次之,蔬菜,豆类和蘑菇比例最低。
3结果分析
3.1不同消化道系统疾病的患者食物不耐受度分析。通过此次试验发现不同消化道系统疾病的患者对食物的不耐受度是有差异的,腹型紫癜患者和肠易激综合症患者的患有食物不耐受病症的概率为百分之百,其他的病症也呈现出不同的比率。通过之前的研究表明食物不耐受在以上几种病症的发病源之一。
3.2致病机理。人体对于食物抗原体的识别,传递,抗体的产生等主要是通过胃肠道进行的。当前,普遍认为食物只有在消化道中被分解成甘油,单糖等才能被人体吸收。如果人体中缺乏特定的酶将使人体不能消化多种食物。这些食物将会被人体免疫系统当作外来物质,从而引起人体免疫反应,进而产生食物不耐受症状。不同种类的食物对人体免疫系统的刺激能力不同。通过研究表明,使人体产生食物不耐受症状最高的食物是黄豆,而黄豆中富含高蛋白原。由于高蛋白食物的免疫原性很强, 极易使IgG抗体呈阳性。并且,动物来源的食物高于植物来源的食物。
4饮食护理
消化道系统疾病患者的食物不耐受病症是可以通过科学合理的饮食护理得到缓解。
4.1饮食计划调整。我们根据食物不耐受病症的程度分为不同的级别。能够正常食用的食物我们归为安全食物,检测结果为阴性。而阳性食物按照症状严重程度又可分为轮替食用和禁止食用。其检测结果为中度敏感,轻度敏感和重度敏感三个级别。如果患者的不耐受食物品种较少时,我们通常把这几种食物列为禁食。如果患者的不耐受食物较多时,我们不能把所有的食物都列为禁用。此时,我们就把部分食物列为轮替食用。轮替食用的食物需要间隔进食,一般我们需要等到4天以后在进食。患者需要记住哪些食品中含有不耐受成分。同时,医生需要指导患者学会查看食品成分,养成在食用食物之前先查看外包装食物成分表是否含有禁食成分。如果发现自己对于某种食物成分不耐受,那么所有含有这种成分的食物都应该禁食。比如,如果对鸡蛋不耐受,那么含有鸡蛋的所有食物都有该禁食。同时,在我们不知道食物中知否含有禁食食物前,我们都应该禁食或者轮替食用。
4.2持续观察食物不耐受症状。食物的不耐受状况是需要长时间的观察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因此,患者应该持续不断地记录下食物不耐受症状。我们把症状的严重程度分为无症状,症状改善或尚可以及差三个层次。通过不断地总结分析食用的食物与食物不耐受症状之间的关系,我们才能摸索出适合患者的饮食。我们通过合适的饮食才能减轻病症和降低发病率。
4.3养成合理的饮食习惯。患者的食物不耐性症状很大程度上源于不合理的饮食习惯。因为每个患者的情况并不形同,并没有统一的饮食习惯。每个人需要根据自身情况的特点,合理调整饮食。选用不同的食材和特别的制作方法对于缓解食物不耐受症状很有效。不能根据个人口味而一味的食用一种食物,并且烹饪方法都一成不变。
4.4适时调整不耐受食物种类。我们的食物不耐受症状是会改变的,我们在把以前禁用的食物重新纳入可用之列时应该谨慎。我们一般在症状明显改善或小时候的半年后才可以进行。我们采取的步骤都是从程度低的食物开始,在确定低级别的食物没有不良症状之后我们才能进行下一种食物。并且,两种食物之间的间隔不得小于七天。
5结论
患者在进行饮食护理之后,一般在半年内其食物不耐受症状会得到极大地缓解。因此,我们在知道消化系统疾病的食物不耐受症状的原理之后,我们只要通过科学合理的饮食护理,就会取得良好的效果。
[1]谢志贤,刘 倩. 食物不耐受 与相 关性 疾病[J] . 中华内科饮食护理干预杂志,2006,45( 2):150-151.
[2]肖文,赵超,徐蕾. 对肠易激综 合征患者 食物过 敏因素 的调查[J].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2006,29( 8):48- 49.
[3]吴佳愉,袁耀宗. 肠易激综 合征与炎症性肠病相关性研究进展[J]. 国际消化病杂志,2007,27( 4):293- 2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