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美人的心是神秘的、捉摸不透的,要解读也很简单,完全可以用科学指标来测算爱情的浓度和深度,这就是她的挑剔,她的指责,她的折磨,她的刁钻,她的古怪,她的蛮横,她的无赖,她的颠颠倒倒,她的疯疯癫癫,她的哭哭闹闹。一句话:她的逻辑的荒谬。
什么时候,她对你彬彬有礼了,说话很讲究语法修辞了,推理很符合从亚里士多德以来的同一律、矛盾律、排中律、充足理由律了,甚至很符合辩证法,很全面,很得一分为二的精髓了,你的爱情也就差不多进入收拾残局的地步了。
从男性方面来说,什么时候,你突然对你心仪的对象不怀着恐怖,和她在一起失去了封建王朝大臣那种“伴君如伴虎”的、战战兢兢的感觉了,就表明爱情之火开始熄灭了。
爱情的外行也许会担心,美女以极端的、荒谬的逻辑来对待男性,比如林黛玉对待贾宝玉,不是折磨自己的所爱吗?不是有着相当大的风险吗?把人家吓得缩回去,坏了大事,导致爱情覆灭,不是自我折磨、自我摧残吗?林黛玉难道完全是凭一时性起,一点战略战术都没考虑?
是耶?非耶?
其实,林黛玉那小心眼儿可真是玲珑剔透,逻辑严密异常,荒谬中有智慧。
她拿准了这点小闹子,也是一点小乐子,不会把贾宝玉这个“情痴”吓回去。这一闹,至少有三种功能:第一,保护自己和贾宝玉,让人家看着,这不是真的,而是小孩子闹着玩的,没有犯天条。第二,暗示宝玉,到此为止,不要再“金玉良缘”,不能这样没心没肺地嚷嚷,心里有数就是了。第三,掩饰自己的惊慌,以委屈的眼泪来埋藏无限的欢欣。
毋庸讳言,这种闹法,是有一点把人家吓走的风险的。林黛玉的杰出之处,在于总结了前辈女郎的历史教训,在爱情策略和战术上,把女性荒谬逻辑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在林黛玉以前,《西厢记》中的崔莺莺也曾在逻辑上和她的意中人玩过捉迷藏的,不过玩得“左”了一点,付出的代价比较大,最后自己下不了台,只好梳妆打扮送上门去。这不怪别人,谁让她先写了诗让张生来幽会的。“待月西厢下,迎风户半开,隔墙花影动,疑是玉人来。”不但请人家来,而且教人家怎么来(跳墙)。
这当然不算什么新花样,而是继承了古老的逻辑模式。早在《诗经》上,就有叫人家跳墙的传统:“将仲子兮,无逾我墙,无折我树桑。”用今天的话来说就是:求求你,小二哥,不要跳我家的墙,不要弄断了我家的桑树枝啊。嘴里说不要过来,实际上是教唆,怎样爬墙更隐秘、更稳妥:不要把树枝弄断了,不要弄出声音来。从《诗经》到《西厢记》,上千年过去了,在爱情逻辑方面,并没有什么新花样,还是跳墙。
等到张生来了,莺莺却把人家训了个瘟头瘟脑。这真是太“左倾”了。张生这个大书呆子太笨,没有进化到贾宝玉那样老练的程度,不理解轰你回去的意思就是要你再来的逻辑,一吓回去就软了,不但不敢再来,还生起相思病,奄奄一息。
林黛玉总结经验:既不能太“右”,如《诗经》上那个女孩,以至于以后落在孟夫子手里,““逾墙相望”成了个话柄;也不能像崔莺莺那样“左倾”,把人家弄病了。
男人在逻辑上纠缠不过女性就失去耐心,就发生了许多家庭暴力。美国《当代心理学》中的一篇文章说,有人说,这是由于在争执时,女性急于当场取胜,其实全不是那回事,是男性陷入女性逻辑的迷宫而思想混乱导致的。
女性不但在逻辑上,而且在概念上,和男性的区别是很大的。她们说“是”时,往往那意思是:不!而说“不”时,常常是:是!
小时候,常见一种日用药品,叫做“仁丹”,每一包上都有一个笑话。我至今还记得一则:一位小学教师在课堂上解释“老公”两个字,学生怎么也不明白。不得已,她问小学生:“那你妈妈怎样叫你爸爸?”学生想了一下道:“杀千刀!”
当心仪的对象喊你“杀千刀”时,你此生的幸福就兑现了。当她觉得你这个人杀一刀还不够,杀一千刀才过瘾时,其中的意味绝不是无限的恨,而是无限的爱、极端的亲。
美女,美女,古今中外多少人为之神魂颠倒,为之倾家荡产,为之丧权辱国,可有谁能够回答真正的美女美在哪里?
车尔尼雪夫斯基曰:美在生活。朱光潜先生曰:美在想象。高尔泰曰:美在象征。美学家吵吵嚷嚷许多年,都是文不对题。在我看来,很简单:美女之美,美在逻辑荒谬。因为越是逻辑荒谬,才越有感情;越有感情,才越美。
一般男人的逻辑都俗,可以说,俗不可耐,俗就俗在他老爱站直了看美女,不懂得拿大顶,颠倒看问题,从女性颠倒荒谬的逻辑里欣赏女性的美,按男性直线的、僵化的逻辑去观察,往往把美看成了丑。
真正的美女,如林黛玉,其逻辑不是理性的逻辑,而是情感的逻辑。她们的感情越强烈,就越不讲理。她们的理,是歪理,歪到把逻辑扭曲成麻花一样。感情的歪理是她们的生命,她们为了感情不要命,为了歪曲逻辑不要命。正因为这样,安娜·卡列尼娜为了惩罚心不在焉的伏隆斯基,就去自杀,目的是让他后悔;当杜十娘得知李甲为300两银子出卖了她,就连价值连城的百宝箱都不要了,命也不要了。杜十娘、安娜、林黛玉素不相识,可要情不要命的逻辑是一样的。
这才是真正的美女。
什么时候,她对你彬彬有礼了,说话很讲究语法修辞了,推理很符合从亚里士多德以来的同一律、矛盾律、排中律、充足理由律了,甚至很符合辩证法,很全面,很得一分为二的精髓了,你的爱情也就差不多进入收拾残局的地步了。
从男性方面来说,什么时候,你突然对你心仪的对象不怀着恐怖,和她在一起失去了封建王朝大臣那种“伴君如伴虎”的、战战兢兢的感觉了,就表明爱情之火开始熄灭了。
爱情的外行也许会担心,美女以极端的、荒谬的逻辑来对待男性,比如林黛玉对待贾宝玉,不是折磨自己的所爱吗?不是有着相当大的风险吗?把人家吓得缩回去,坏了大事,导致爱情覆灭,不是自我折磨、自我摧残吗?林黛玉难道完全是凭一时性起,一点战略战术都没考虑?
是耶?非耶?
其实,林黛玉那小心眼儿可真是玲珑剔透,逻辑严密异常,荒谬中有智慧。
她拿准了这点小闹子,也是一点小乐子,不会把贾宝玉这个“情痴”吓回去。这一闹,至少有三种功能:第一,保护自己和贾宝玉,让人家看着,这不是真的,而是小孩子闹着玩的,没有犯天条。第二,暗示宝玉,到此为止,不要再“金玉良缘”,不能这样没心没肺地嚷嚷,心里有数就是了。第三,掩饰自己的惊慌,以委屈的眼泪来埋藏无限的欢欣。
毋庸讳言,这种闹法,是有一点把人家吓走的风险的。林黛玉的杰出之处,在于总结了前辈女郎的历史教训,在爱情策略和战术上,把女性荒谬逻辑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在林黛玉以前,《西厢记》中的崔莺莺也曾在逻辑上和她的意中人玩过捉迷藏的,不过玩得“左”了一点,付出的代价比较大,最后自己下不了台,只好梳妆打扮送上门去。这不怪别人,谁让她先写了诗让张生来幽会的。“待月西厢下,迎风户半开,隔墙花影动,疑是玉人来。”不但请人家来,而且教人家怎么来(跳墙)。
这当然不算什么新花样,而是继承了古老的逻辑模式。早在《诗经》上,就有叫人家跳墙的传统:“将仲子兮,无逾我墙,无折我树桑。”用今天的话来说就是:求求你,小二哥,不要跳我家的墙,不要弄断了我家的桑树枝啊。嘴里说不要过来,实际上是教唆,怎样爬墙更隐秘、更稳妥:不要把树枝弄断了,不要弄出声音来。从《诗经》到《西厢记》,上千年过去了,在爱情逻辑方面,并没有什么新花样,还是跳墙。
等到张生来了,莺莺却把人家训了个瘟头瘟脑。这真是太“左倾”了。张生这个大书呆子太笨,没有进化到贾宝玉那样老练的程度,不理解轰你回去的意思就是要你再来的逻辑,一吓回去就软了,不但不敢再来,还生起相思病,奄奄一息。
林黛玉总结经验:既不能太“右”,如《诗经》上那个女孩,以至于以后落在孟夫子手里,““逾墙相望”成了个话柄;也不能像崔莺莺那样“左倾”,把人家弄病了。
男人在逻辑上纠缠不过女性就失去耐心,就发生了许多家庭暴力。美国《当代心理学》中的一篇文章说,有人说,这是由于在争执时,女性急于当场取胜,其实全不是那回事,是男性陷入女性逻辑的迷宫而思想混乱导致的。
女性不但在逻辑上,而且在概念上,和男性的区别是很大的。她们说“是”时,往往那意思是:不!而说“不”时,常常是:是!
小时候,常见一种日用药品,叫做“仁丹”,每一包上都有一个笑话。我至今还记得一则:一位小学教师在课堂上解释“老公”两个字,学生怎么也不明白。不得已,她问小学生:“那你妈妈怎样叫你爸爸?”学生想了一下道:“杀千刀!”
当心仪的对象喊你“杀千刀”时,你此生的幸福就兑现了。当她觉得你这个人杀一刀还不够,杀一千刀才过瘾时,其中的意味绝不是无限的恨,而是无限的爱、极端的亲。
美女,美女,古今中外多少人为之神魂颠倒,为之倾家荡产,为之丧权辱国,可有谁能够回答真正的美女美在哪里?
车尔尼雪夫斯基曰:美在生活。朱光潜先生曰:美在想象。高尔泰曰:美在象征。美学家吵吵嚷嚷许多年,都是文不对题。在我看来,很简单:美女之美,美在逻辑荒谬。因为越是逻辑荒谬,才越有感情;越有感情,才越美。
一般男人的逻辑都俗,可以说,俗不可耐,俗就俗在他老爱站直了看美女,不懂得拿大顶,颠倒看问题,从女性颠倒荒谬的逻辑里欣赏女性的美,按男性直线的、僵化的逻辑去观察,往往把美看成了丑。
真正的美女,如林黛玉,其逻辑不是理性的逻辑,而是情感的逻辑。她们的感情越强烈,就越不讲理。她们的理,是歪理,歪到把逻辑扭曲成麻花一样。感情的歪理是她们的生命,她们为了感情不要命,为了歪曲逻辑不要命。正因为这样,安娜·卡列尼娜为了惩罚心不在焉的伏隆斯基,就去自杀,目的是让他后悔;当杜十娘得知李甲为300两银子出卖了她,就连价值连城的百宝箱都不要了,命也不要了。杜十娘、安娜、林黛玉素不相识,可要情不要命的逻辑是一样的。
这才是真正的美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