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地区中学生命教育课程实施及启示

来源 :基础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q198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社会进化过程中,青少年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极端生命行为,生命教育受到关注。台湾地区中学生命教育有“从生论生的生命关怀伦理取向”和“从死论生的死亡体悟生死取向”两大主流,其生命教育课程的实施独具特色,对大陆开展生命教育的启示有:重视教育行政部门的推动作用;构建完善的生命教育课程体系;开发生命教育校内外课程资源;建设生命教育课程的师资队伍。
  【关键词】生命教育 课程实施 台湾
  生命教育(Life Education)最早源于20世纪初在西方兴起的死亡学(Thanatology)和死亡教育(Death Education),主要关注自杀、吸毒、艾滋病和暴力等社会问题。随着社会的变迁和物质生活的富裕,我国青少年中出现一些极端生命行为,如自残、自杀、伤害他人生命等,生命教育因而受到关注。我国台湾地区对生命教育的关注较早,已日渐走向成熟。而大陆地区的生命教育起步较晚,目前仍处于探索阶段。台湾的中学生命教育课程实施独具特色,从中可以提炼出可以借鉴的经验。
  一、台湾地区生命教育的兴起与发展
  台湾地区的生命教育最早于1976年由民间团体从日本引入,并以伦理课程的形式在一些学校中实施。1997年台湾教育部门成立“生命教育推广中心”,组织有关专家和学校规划《 生命教育实施计划 》,设计生命教育课程、编写相关教材和培养师资队伍等,生命教育逐渐受到重视。为推动生命教育的全面实施,台湾正式成立了“生命教育推动委员会”,并将2001年定为台湾的“生命教育年”,至此台湾生命教育进入相对成熟的发展阶段。从以“预防自杀”为主,逐渐发展为以匡正社会风气、提升生活品质和重建社会价值为目标,生命教育呈现多元化的价值取向。[1]
  二、台湾地区中学生命教育课程的目标和内容
  1.台湾地区中学生命教育课程的目标
  台湾地区的生命教育有“从生论生的生命关怀伦理取向”和“从死论生的死亡体悟生死取向”两大主流。“伦理取向”的生命教育从生的层面引导学生了解生命,体验生命活着的意义,陶冶健全的人格,其课程的目的在于认知群己关系、增进人我和谐相处,提升对人、事、物的关怀。[2] 其课程目标可表述为:认识生命—关怀生命—珍惜生命。“生死取向”的生命教育从死的层面引导学生认识死亡的本质,进而体会到生命的价值。其目标为认识死亡、建立正确面对死亡的态度和有效的适应方式,以理性的态度省思生命与死亡的真谛,建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了解生命的意义,珍惜生命,努力提升生命的价值。[3] 死亡取向的生命教育课程目标可表述为:认识死亡—尊重生死—珍惜生命。可见,不同取向的生命教育课程其实施路径不同,但其终极目标都旨在引导学生珍惜生命。
  2.台湾地区中学生命教育课程的内容
  生命教育取向的多元性和内涵的丰富性使得生命教育课程的内容呈现多样化特点。“从生论生的生命关怀伦理取向”生命教育课程包含社会教育、伦理教育、家庭教育、生涯教育和心理教育等方面的内容。“从死论生的死亡体悟生死取向”生命教育课程包括生死教育、哲学教育和宗教教育等内容,具体包括认识死亡、失落与哀伤的心理调试辅导、特殊死亡议题的探讨(如安乐死、艾滋病)、丧葬仪式与死亡禁忌学习等。归结起来,台湾中学生命教育课程的内容包含人际关系、伦理、生死学、宗教、殡葬礼仪五大课题。
  三、台湾地区中学生命教育课程的实施
  课程的有效实施涉及教材选择、教学方法、教学评价、教学资源的开发利用和外部支持等方面。台湾地区的中学生命教育课程实施有以下特色。
  1.教材选择方面
  台湾地区许多中学参照生命教育课程纲要自行编制教材,强调教材应与国民中小学九年一贯课程的衔接,教材内容应与时俱进。同时教材内容要尽量与学生生活经验和时事相结合,以帮助学生在具体生活中做判断和抉择。教材各章节之后,提供各种“启发式问题”“思考性问题”或“讨论性问题”,使学生在思辨过程中学得并尊重多元价值,亦提供相关辅助读物或媒体资料,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渠道。[4]
  2.教学方法方面
  台湾地区的生命教育包括活动课程与理论课程,强调体验、省思和实践。理论课程部分教师采用讲演法、启发法、讨论教学法、问题教学法、价值澄清教学法等进行,而活动课程部分采用座谈、参观、访问、演练、调查、辩论、竞赛、服务学习、角色扮演、分组讨论等形式进行。总之要做到所采用的教学方法能够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营造融洽的学习氛围,可结合采用多媒体和各种影像资料辅助教学。另外强调教师授课必须遵循“态度必须开放、立场不必中立”的原则,并协助学生遵循此原则来学习。[5] 因为中学生心理发展尚不成熟,对人、对事、对物缺乏准确的判断,若教师授课中持模棱两可的立场,不利于培养学生对事物的判断能力。
  3.教学评价方面
  教学评价涉及怎么评价、谁来评价和评价什么等方面的问题。在台湾地区《 普通高级中学选修科目“生命教育”课程纲要 》中指出,生命教育课程的成绩评定以“能达成课程目标”为原则,评价的范围包括行为、态度、知识与技能等方面,可在教学前、教学中、教学后及每堂课教学中进行,而评价方法倡导适当多元,以形成性评价为主,采用主观与客观相结合的评价方式。[6] 可见,台湾地区生命教育课程的评价注重过程性评价,突出对学生行为、态度、知识和技能的全面评价,倡导评价方法多元化,反对采用单一量化手段对学生分等划类的评价方式。
  4.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方面
  教学资源的有效开发和利用对课程实施起着重要的作用,这些教学资源包括教材、辅助读物、影像资料和其他校内外课程资源等。台湾地区许多中小学设立了专门的生命教育研究委员会,承担着生命教育发展研究的功能,负责生命教育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的研究、教材的编制、校内外课程资源的开发等,如聘请生命教育专家到学校做报告,组织不同学校之间进行生命教育教学经验分享和交流会,等等。[7] 这些做法提高了生命教育课程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效率。   5.外部支持力量方面
  课程的有效实施还受到外部各种主客观因素的制约,如政府重视程度、师资水平、社会舆论导向、学生家长的态度等。在台湾,地区政府的推动在生命教育实施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台湾地区政府从政策精神的倡导、资源的整合与提供两个方面推动生命教育的实施 [8] ,成立了“生命教育推动委员会”,并规定中小学成立“生命教育中心”。同时,政府组织相关专家进行课程的开发和教材的编写,组织师资培训等。如今,台湾地区大部分中小学配备了生命教育的专职教师或兼职教师,这无疑有效地推动了台湾地区生命教育的发展。同时台湾地区的非营利组织通过开展研习活动和相关活动、出版宣传品、组织学生夏令营和家长研习活动等,有效地推动了台湾地区的生命教育。上至政府部门,下至学校、非营利民间组织,均做出有效行动,这让台湾中学生命教育在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中不断发展。
  四、台湾地区中学生命教育课程实施对大陆的启示
  1.重视教育行政部门的推动作用
  台湾地区生命教育课程的有效实施与地区政府和教育部门的高度重视是分不开的。前述的台湾地区教育部门采取的举措都体现了台湾地区教育行政部门对生命教育的高度重视。而大陆地区的教育行政部门对生命教育的重视明显不足,当前只有部分省、市出台了相关的指导纲要。为推动生命教育课程的实施,笔者认为应重视教育行政部门的宏观调控作用,国家教育部应出台相关的指导纲要,使地方教育部门有据可依。各地区可结合当地实际,成立“生命教育研究委员会”,负责生命教育课程的开发研究,如编制教材、培养师资等。各学校应成立“生命教育教研室”,负责本校生命教育课程的实施工作。总之,国家层面、地方层面和学校层面都应重视,真正落实课程的“三级管理”体制,重视生命教育课程的实施。
  2.构建完善的生命教育课程体系
  生命教育的课程体系包括生命教育的目标体系、内容体系、保障体系和评价体系等方面。在构建目标体系上,笔者认为,不管实施何种取向的生命教育,其终极目标应是一致的,即应促进学生自我实现。应构建“认识生命(认识死亡)—关怀生命(尊重生死)—珍惜生命—发展生涯—自我实现”的生命教育目标体系。生命教育的基础目标是培养学生珍惜生命,体会生命的意义,认识生命的基本议题,了解生命的来之不易,并转化为生命正能量,珍爱生命,获得尊严。中级目标为帮助学生发展生涯,当学生认识生命的可贵并体验到生命的意义时,应帮助学生提升生命的价值。通过引导学生进行自我生涯规划,构建生命的愿景,让学生明确努力的方向,彩绘亮丽的人生。生命教育的最高目标是促成学生达到自我实现,学生在不断的学习、思考和体悟中,不断调和理想与现实的差距,达到人格和心灵的成长。
  在内容方面,笔者认为大陆地区中学生命教育课程应包含生死教育、伦理教育、道德教育、性教育、婚姻家庭教育、生涯教育、心理教育等内容。大陆许多学生对宗教文化不了解,也无宗教信仰,因而在生命教育课程中加入宗教教育的内容可能难以引起学生的兴趣和热情,可考虑删除这方面的内容,或融入哲学教育的内容中进行。构建生命教育的保障体系,笔者认为学校在师资配备、教材选择、经费使用方面都应有一定的保障。学校可成立专门的教研室,配备分管领导,负责生命教育课程的研究和实施工作。应组织相关人员结合本校实际编制校本教材,并组织教师进行课前培训,使教师充分理解生命教育的内涵和教学方法。同时应完善生命教育课程的评价体系,对学生的评价注重过程性评价,倡导评价方法、评价主体和评价内容的多元化。除了对学生进行评价外,也应对教师、学校进行评价,形成完整的评价机制。对于教师,在计算教学工作量的基础上,对其教学情况进行客观评价,并给予一定的激励。
  3.开发生命教育校内外课程资源
  台湾地区在“生命教育推动委员会”之下设立了“课程与教学推广组”专门负责课程资源的开发和教学推广工作。大陆地区在教学资源的开发力度上明显不足,教育部应组织相关专家学者进行生命教育课程资源的研发,编写一些典型的教辅教参、生命教育读本、音像资料等,供各地学校参考。而学校更应注重本校实际,组织教师进行课程资源的开发。除此之外,加强学校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可促进校外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改善课程实施的效果。
  4.建设生命教育课程的师资队伍
  生命教育课程的顺利开展需要一支有力的师资队伍,台湾地区非常重视培养生命教育的师资队伍。成立了“生命教育推动委员会”,负责教师的培训工作。各学校指派一定的教师或自愿报名参加课程培训,包括理论培训和实践指导。通过专家讲解、现场教学观摩、观看视听教学资料、举办交流会等方式加深教师对生命教育理念的认识,并指导教师的具体教学。大陆地区可借鉴这些做法,除了聘请有关专家进行理论讲解外,更应注重实践指导,使教师真正学有所用。
  【注:本文系“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项目编号:11XSH023)、“广西哲社规划课题”(项目编号:11FSH024)的研究成果。】
  (作者单位:广西大学教育学院,广西 南宁,530004)
  参考文献:
  [1]冯建军.生命教育的内涵与实施[J].新德育·思想理论教育:综合版,2006(11).
  [2]钱永镇.校园推动生命教育的具体做法[J].上海教育研究,2006(10).
  [3]刘香.不同取向生命教育课程对高中生自我概念、人际关系及生命意义影响之研究[D].南华大学,2003.
  [4][5][6]台湾地区教育部.普通高级中学选修科目“生命教育”课程纲要[Z],2008.
  [7][8]崔淑慧.论台湾的生命教育及其对大陆的影响[C].中国教育学会教育学分会教育基本理论专业委员会第十三届学术年会集,2011.
其他文献
一、问题的提出  随着新一轮农村学校布局的调整,寄宿制学校大量涌现,寄宿制也开始成为众多学者和人们热烈讨论的一个话题。王景、张学强针对寄宿制学校资金投入、学校管理及学生发展存在的问题,指出要在农村寄宿制学校推行相应的配套体制改革,确立标准化寄宿制学校的建设标准。[1] 杨毅分析了寄宿制对学生发展的利和弊,提出了学校和家长在学生发展中应承担的责任等。[2] 原青林提出英国公学的优良的寄宿制传统和文化
期刊
从汶川地震、玉树地震到雅安地震,地震灾害带来了巨大的生命财产损失,也给不少人带来了心理阴影。确实,面对突如其来的地震灾害,我们的防震减灾教育显得尤为重要。高中地理课程是普及地震科学知识,渗透防震减灾教育的主要渠道。地理教材中地震知识的丰富程度,直接影响到防震减灾教育的成效。本文以高中地理必修教材为例,对教材中地震知识的分布情况、存在问题与原因、增加地震知识的意义和对策进行初步探讨。  一、必修教材
期刊
2012年7月,笔者作为学员,有幸参加了在中央音乐学院举办的教育部国培计划(2012)“学校音乐教育新体系骨干教师培训”。培训期间,笔者通过亲身参与体态律动训练活动,对幼儿体态律动教学的理论依据、操作模式、教育价值等方面有了更直观、更深入的认识。  一、体态律动教学法的原理  体态律动在幼儿园作为一种基本训练,常常为舞蹈或音乐游戏中的某些新动作做准备,有时也作为一种组织教学活动的手段,在进出活动室
期刊
【摘 要】调查结果显示,布局调整整合了教育资源,优化了教师队伍配置,促进了教育质量的提高。但也出现了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过度撤并带来消极影响,巨型学校和大班额问题突出;学生上学路程远,交通安全欠保障;寄宿制学校条件差,配套设施薄弱;寄宿学生课外生活单调,睡眠不足,亲情教育缺失;教师工作负担重,身心压力大。今后要坚持以人为本,科学合理地规划农村中小学校的撤并;切实解决学生上学路程远和交通安全问题;加
期刊
《 义务教育数学新课程标准 》明确指出,要将学生的想象能力和空间发展能力当做图形教学的重点任务。在教学中,教师比较重视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发展学生的直观形象思维,但在空间和图形的教学方面却苦于无法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导致学生无法建立空间概念,造成今后几何学习的困扰。我在教学《 四边形的认识 》时进行了尝试,从学生的自主学习入手,建立空间概念,结果证明效果很好,本文就以教学实践过程为例,谈谈自己的
期刊
【摘 要】在国家努力推进农村义务教育的同时,一些乡村学校却一步步走向衰落。本文以华北南部一所农村学校为研究对象,该所学校在现代化的发展之中,作为乡村中传递知识的主要场所,并没有日益繁荣,反而日渐衰落。这种衰落是多种原因交织、慢慢衍变而成的,比如学龄儿童的减少、师资力量的弱化、村民对于教育的失望、撤点并校的国家政策,等等。乡村学校的衰落已经严重影响到了乡村地区的教育,发展乡村教育迫在眉睫。  【关键
期刊
现行人教版高中思想政治必修Ⅰ《 经济生活 》共有100多幅插图,这些插图都是编者根据不同需要精心设置的,具有内容简明、主题突出、直观形象等特点。许多插图融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为一体,对落实三维教学目标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在课堂教学中,无论是导入新课,还是在解决重难点时适时运用这些插图,不仅能够激发学生兴趣,启迪学生思考探究,而且可以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审美能力,发挥文字不能替代的
期刊
孟子云:“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诚实守信,是一个人的内在价值趋向和行为意志力的体现,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可近年来,从地沟油到瘦肉精、从速成鸡肉到明胶鱼翅……无一不诉说着现代社会诚信的严重缺失。同样,国内有位心理学家做过一个调查显示,近五成的孩子从3岁开始说谎;到9岁时,说过谎话的孩子比例已经上升到70%。在校园里,不守信用、作业抄袭、考试作弊等现象也是屡见不鲜,这些都让我们感受到从
期刊
初中英语总复习是一个特殊的过程,这一过程不仅是对初中三年学生所学内容的整合,更是对学生所学知识的总结和拓展,它既要帮助学生查漏补缺,使学生系统、全面地掌握初中阶段所学的英语知识,又要让学生在复习过程中有新的感悟、新的认识,从而使学生英语知识由量变达到质变的升华,最终在毕业考试中取得较好的成绩。初中英语总复习的重要性毋庸置疑,但在实际教学中,教师经验至上、题海战术策略等现象普遍存在,这些不正确的复习
期刊
美国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依赖于乐趣,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兴趣是学习的强大动力,学生的学习兴趣直接关系到教学效果的好坏。传统的思想品德教学模式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教师教得辛苦,学生学得痛苦,教学效率不高,它不仅使学生失去学习兴趣,而且极大地妨碍了学生整体素质的全面提高。那么,怎样才能激发兴趣,打造充满活力的思想品德课堂呢?笔者从以下几点谈谈自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