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对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患者实施循证护理模式,观察其在临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自2017年8月-2018年8月因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在我院进行就诊的6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住院顺序号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模式护理,实验组给予循证模式护理,最终观察两组在护理后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及心律失常再发生率方面的差异。结果:实验组患者在治疗后下床活动时间和住院时间方面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在心律失常再发生率方面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患者实施循证护理模式,可以得到较好的临床治疗效果,临床中值得推广。
关键词:循证护理;心肌梗死;心律失常
心律失常是急性心肌梗死较为严重的并发症,如果控制不当将会导致患者猝死。有证据表明,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患者实施循证护理可以明显改善患者预后[1]。所以,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实施循证护理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就对对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患者实施循证护理模式,观察其在临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自2017年8月-2018年8月因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在我院进行就诊的6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患者住院号顺序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两组各30例。其中实验组男性17例,女性13例,平均年龄(56.2±5.2)岁,对照组男性16例,女性14例,平均年龄(58.6±4.9)岁。两组患者的一般情况均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模式护理,包括一级护理、心电监测、血氧饱和度检测、氧气吸入,定期护理巡视等。实验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循证模式护理,包括:①循证小组成立,在心内科成立循证医学小组,其中护士长为组长,相关护理人员为成员,以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护理内容对护理人员进行培训工作;②提出问题,根据不同患者出现的问题就行对应的循证查找,如何提高患者治療的主动性,围绕患者的用药、心理以及康复锻炼进行查证;③循证医学阶段:a循证问题的确认:确认心肌梗死、心律失常发病机理、治疗方式、护理内容。b循证依据:根据循证问题在中国知网全文数据库中输入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心律失常、护理”查找近3年文献,小组成员对相关文献进行汇总并梳理内容;④循证方案实施:心律失常是急性心肌梗死较为严重的并发症,根据循证查找得知一般发生在心肌梗死后的1天内,主要发生在凌晨5-10点左右,部分患者可发生在心肌梗死发病后2周之内。这就提醒临床护理人员要加强巡视,并且延长巡视时间和增加巡视次数,在巡视期间观察体温、心率、呼吸频率、血压、血压饱和度、尿量等,询问是否出现心前区不适,呼吸是否困难,有无头晕、恶心以及呕吐等,做好巡视笔录,如有不适立即告知医师;用药护理:护理人员应该进行科学的指导,对其进行治疗药物有关知识的讲解。在用药期间加强观察,是否存在恶心、头昏等反应,定期检查血常规、电解质等指标;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会出现心前区压榨性绞痛,有濒死感,患者会出现恐惧、焦虑等负面情绪,而负面情绪的产生又会使交感神经兴奋,进一步加强心肌收缩,从而使心肌血液减少,加重疾病。对患者实行心理辅导,让患者及家属了解疾病,对心肌梗死有早正确的认识,安慰患者情绪,加强与患者沟通,了解患者的需求并进一步满足,讲述一些实施早期护理患者成功的案例,建立其治疗疾病的信心,使其积极面对疾病,配合护理人员的治疗;监控患者心率、心电图等,嘱患者绝对严格卧床一周,在卧床期间若患者胸前区疼痛感消失、血压稳定后可以适当的由家属被动活动患者肢体,促进局部血液循环防止静脉血栓进一步形成。
1.3观察指标
最终观察两组在护理后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及心律失常再发生率方面的差异。
1.4统计学分析
本次研究中的患者下床时间、住院时间、心律失常再发生率数据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21.0进行分分析,构成比采用卡方检验,两者比较采用t检验,并当P<0.05时表示差异显著并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下床时间、住院时间情况
实验组在下床时间、住院时间方面短于对照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2.2两组心律失常再发生率情况实验组心律失常再发生率为12.33%(4/30),对照组为23.33%(7/30),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循证护理不同于常规模式护理,目前在临床中的应用比较广泛,医生及护理人员在进行诊断疾病、治疗、护理时需要有理可据,有证可寻[2]。循证护理与常规护理相比更有科学性。在本次研究中我们对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律失常患者使用循证护理,与常规护理相比具有以下优点:①经过循证医学查询我们可以了解前人所做研究的方法及效果,在经过阅读大量文献后我们进行总结应用于我们的研究中,并且对实验结果可预见。②为心肌梗死合并心律失常患者寻找更加先进的护理方法,护理人员临床思维不能仅限于传统医学的治疗方式,循证护理就是我们根据患者的客观情况通过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为患者寻找最佳的护理效果,不断的丰富护理人员的经验,同时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③提高患者对相关疾病的认识度:循证护理中更加注重患者对疾病相关知识的掌握,这种方式不仅可以提高患者依从性,还可以提高患者对医护人员的信任感。
综上所述,对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患者实施循证护理模式,可以得到较好的临床治疗效果,临床中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阎雪.循证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患者中的应用[J].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2016,8(8):995-996.
[2]苏红梅,周云,曹静,等.循证护理与常规护理对老年急性心肌梗死后并发心律失常效果的比较研究[J].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2016,8(9):1106-1107.
关键词:循证护理;心肌梗死;心律失常
心律失常是急性心肌梗死较为严重的并发症,如果控制不当将会导致患者猝死。有证据表明,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患者实施循证护理可以明显改善患者预后[1]。所以,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实施循证护理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就对对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患者实施循证护理模式,观察其在临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自2017年8月-2018年8月因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在我院进行就诊的6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患者住院号顺序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两组各30例。其中实验组男性17例,女性13例,平均年龄(56.2±5.2)岁,对照组男性16例,女性14例,平均年龄(58.6±4.9)岁。两组患者的一般情况均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模式护理,包括一级护理、心电监测、血氧饱和度检测、氧气吸入,定期护理巡视等。实验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循证模式护理,包括:①循证小组成立,在心内科成立循证医学小组,其中护士长为组长,相关护理人员为成员,以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护理内容对护理人员进行培训工作;②提出问题,根据不同患者出现的问题就行对应的循证查找,如何提高患者治療的主动性,围绕患者的用药、心理以及康复锻炼进行查证;③循证医学阶段:a循证问题的确认:确认心肌梗死、心律失常发病机理、治疗方式、护理内容。b循证依据:根据循证问题在中国知网全文数据库中输入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心律失常、护理”查找近3年文献,小组成员对相关文献进行汇总并梳理内容;④循证方案实施:心律失常是急性心肌梗死较为严重的并发症,根据循证查找得知一般发生在心肌梗死后的1天内,主要发生在凌晨5-10点左右,部分患者可发生在心肌梗死发病后2周之内。这就提醒临床护理人员要加强巡视,并且延长巡视时间和增加巡视次数,在巡视期间观察体温、心率、呼吸频率、血压、血压饱和度、尿量等,询问是否出现心前区不适,呼吸是否困难,有无头晕、恶心以及呕吐等,做好巡视笔录,如有不适立即告知医师;用药护理:护理人员应该进行科学的指导,对其进行治疗药物有关知识的讲解。在用药期间加强观察,是否存在恶心、头昏等反应,定期检查血常规、电解质等指标;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会出现心前区压榨性绞痛,有濒死感,患者会出现恐惧、焦虑等负面情绪,而负面情绪的产生又会使交感神经兴奋,进一步加强心肌收缩,从而使心肌血液减少,加重疾病。对患者实行心理辅导,让患者及家属了解疾病,对心肌梗死有早正确的认识,安慰患者情绪,加强与患者沟通,了解患者的需求并进一步满足,讲述一些实施早期护理患者成功的案例,建立其治疗疾病的信心,使其积极面对疾病,配合护理人员的治疗;监控患者心率、心电图等,嘱患者绝对严格卧床一周,在卧床期间若患者胸前区疼痛感消失、血压稳定后可以适当的由家属被动活动患者肢体,促进局部血液循环防止静脉血栓进一步形成。
1.3观察指标
最终观察两组在护理后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及心律失常再发生率方面的差异。
1.4统计学分析
本次研究中的患者下床时间、住院时间、心律失常再发生率数据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21.0进行分分析,构成比采用卡方检验,两者比较采用t检验,并当P<0.05时表示差异显著并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下床时间、住院时间情况
实验组在下床时间、住院时间方面短于对照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2.2两组心律失常再发生率情况实验组心律失常再发生率为12.33%(4/30),对照组为23.33%(7/30),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循证护理不同于常规模式护理,目前在临床中的应用比较广泛,医生及护理人员在进行诊断疾病、治疗、护理时需要有理可据,有证可寻[2]。循证护理与常规护理相比更有科学性。在本次研究中我们对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律失常患者使用循证护理,与常规护理相比具有以下优点:①经过循证医学查询我们可以了解前人所做研究的方法及效果,在经过阅读大量文献后我们进行总结应用于我们的研究中,并且对实验结果可预见。②为心肌梗死合并心律失常患者寻找更加先进的护理方法,护理人员临床思维不能仅限于传统医学的治疗方式,循证护理就是我们根据患者的客观情况通过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为患者寻找最佳的护理效果,不断的丰富护理人员的经验,同时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③提高患者对相关疾病的认识度:循证护理中更加注重患者对疾病相关知识的掌握,这种方式不仅可以提高患者依从性,还可以提高患者对医护人员的信任感。
综上所述,对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患者实施循证护理模式,可以得到较好的临床治疗效果,临床中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阎雪.循证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患者中的应用[J].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2016,8(8):995-996.
[2]苏红梅,周云,曹静,等.循证护理与常规护理对老年急性心肌梗死后并发心律失常效果的比较研究[J].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2016,8(9):1106-1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