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文献计量学的近二十年中药蜜炙研究进展

来源 :畜牧兽医科技信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sw10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采用文献计量学的方法对中药蜜炙近20年的研究进行总结和分析,为进一步对中药蜜炙研究提供参考和指明研究方向.方法:通过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对中药蜜炙文献的发表年代、作者、机构、来源分布、基金资助及关键词等方面进行整理及分析.结果:2006~2017年是中药蜜炙文献的集中发表时期;中药蜜炙研究文献作者及发文机构主要集中于山东省、四川省、广东省、辽宁省等地的相关科研单位及高校;中药蜜炙的热点药材是黄芪、甘草、桑白皮、远志、款冬和马兜铃等;中药蜜炙热点研究方向是中药蜜炙的方法工艺;国家级基金国家自然基金是中药蜜炙研究的最大资助来源.结论:中药蜜炙研究中药理、中药蜜炙前后的化学成分及中药蜜炙的新工艺还亟待进一步深入研究.
其他文献
牛羊养殖产业的壮大发展,带来了不同程度的污染问题。在开展环境污染防治工作中,完善落实有关的管理制度,增强了养职人员的职业素质,运用科学处理和最大化地循环再利用牛羊养殖产生的废弃物,采用绿色养殖手段以及有机饲料喂养普及,在本质上转变饲养人员的传统思想。不但能促进牛羊养殖产业的健康发展,还能为饲养户带来最大化的经济效益。
非洲猪瘟是由非洲猪瘟病毒(ASFV,非洲猪瘟病毒)引起的急性致命猪瘟感染。它是唯一可以通过软蜱载体传播的DNA病毒。野猪和家猪很容易感染,并且可以通过猪与猪之间的接触水平传播。临床症状与猪瘟非常相似,通常表现为高烧,呼吸困难,全身出血和神经系统症状。由于高发病率和高死亡率,以及缺乏有效的预防和控制疫苗和药物,中国将其列为1类动物传染病。自从1921年在肯尼亚首次发现非洲猪瘟以来,世界动物卫生组织已向世界上37个国家报告过该病。到目前为止,还没有非洲猪瘟传人的报道,因此它不会影响食品安全或公共卫生安全。
从2018年8月,非洲猪瘟首次传入我国辽宁省,并迅速在我国大部分省份陆续出现。辽宁省非洲猪瘟疫情首次处理将913头生猪捕杀,在同年的9月30日,辽宁省乡镇养殖部门开始确认非洲猪瘟疫情,相关部门领导开始组织召开非洲猪瘟疫情紧急处置工作会议,通过了解贯彻专家组疫情处理方案,发布了非洲猪瘟疫区的封锁令,对出现非洲猪瘟疫情的生猪养殖场进行封锁,患病生猪的捕杀以及无公害处理。本文将对非洲猪瘟疫情下处理应对方案,以及现阶段生猪养殖中对非洲猪瘟疫情防控工作需要注意的问题进行介绍,旨在为生猪的健康养殖带来帮助。
当前在奶牛疾病治疗中主要使用药物进行治疗,要发挥药物的价值和作用,养殖户则要按照既定的用药原则,并且落实相关防疫措施,保障奶牛健康生长。
青贮饲料不仅口感柔软且营养丰富,制作流程比较简单,能够最大程度上的保留天然性原料的营养成分,具备更好的适口性。本文主要分析青贮饲料的制作与管理方式。
非洲猪瘟是一种致死性很高、传染性很强的猪疫病,目前尚未研制出特效治疗药物,抓好对该病的防控工作势在必行。本文主要从存在问题和防控对策入手,探索基层乡镇对非洲猪瘟防控策略。1基层乡镇防控非洲猪瘟存在的问题1.1防疫观念差,宣传科普不到位近几年,非洲猪瘟的传入对我国养猪业造成巨大打击。由于长期受固化养殖观念的影响,大多数基层乡镇养殖户对该病的防控意识仍有待继续提高,这也是影响非洲猪瘟防控循序推行的一大不利因素。
非洲猪瘟是由非洲猪瘟病毒引起的、具有强烈传染性的、高度接触性和致死性的传染病,我国已将其列为一类动物传染病。该病的传染力较强而且传染范围广,感染猪很难治愈。该病的发病速度快,致死率高给养殖场户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目前我国对非洲猪瘟仍无有效的疫苗及特效药物,只能通过加强生物安全防控等综合措施,切断传播途径,避免该病发生。
非洲猪瘟是由非洲猪瘟病毒感染引起的一种传染性疾病,2018年首次传入我国后在其他地区传播蔓延,给我国的养猪业造成很大的影响。为了减少非洲猪瘟疫情的影响,要做好生物安全防控措施,减少非洲猪瘟的发生。
随着畜禽规模化养殖模式推广,环境保护以及治理工作所面临的问题更为严峻。养殖业是农产业发展中占比较大的一种类型,是农业发展进步的重要基础,但也不能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进行无节制的畜禽养殖发展。本文主要分析了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养殖造成的污染问题,并提出了改进措施。
被列入世界动物卫生组织重点防疫名单中的“非洲猪瘟”,具有急性传染和高死亡率的显著特点,是一种破坏力极强的急性传染病。经调查自非洲猪瘟传入中国后,不仅导致了生猪大面积、高数量死亡,甚至严重损害了养殖户的经济利益,打乱了我国原有市场的稳定性,为确保国家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对非洲猪瘟的流行病学进行系统化剖析,制定切实可行的防治措施现已迫在眉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