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头痛的中医内科治疗体会

来源 :今日健康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chush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目的:研究通过中医内科治疗偏头痛的方法与效果。方法: 根据江苏省泰兴市人民医院2011年1月至2013年10月确诊的66例偏头痛患者,先通过中医基础理论辨证分型,随机分为对照组、肝阳上亢组、肝肾阴亏组、气血亏虚组、淤血阻络组和痰淤阻络组,每组11人,对照组给予常规方剂治疗,其余各组根据不同分型给予对应的中药治疗。结果: 经过2个月疗程的中药治疗后,对照组控制显效率为27.27%,肝阳上亢组控制显效率为54.54%,肝肾阴亏组控制显效率为63.63%,气血亏虚组控制显效率为72.72%,淤血阻络组控制显效率为63.63%,痰淤阻络组控制显效率为54.54%,辨证组总体控制显效率为61.81%较对照组的27.27%高,差异显著( P<0.05) ; 辨证组各组差异不显著( P>0.05) ; 结论: 中医内科治疗偏头痛疗效较显著,常规方剂能起到一定的缓解症状的效果,若通过中医基础理论辨证分型,疗效更明显,中医内科治疗偏头痛,值得在临床广泛推广,可作为治疗偏头痛的首选方法。
  【关键词】 中医内科 偏头痛 辨证论治
  【中图分类号】 R25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5160(2014)09-0008-01
  进入21世纪,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提高,生活压力也越来越大,偏头痛患者发病率也越来越高,做为周期性的常见发作性头痛,偏头痛的发病机制一般是由于人体血管或者神经出现了功能障碍,而引发的阵发性的程度不等的头痛症状。其主要临床症状表现一般为反复发作的双侧或单侧头痛,伴有呕吐、恶心等症状,在黑暗和安静环境下症状可部分减轻,通过现代方法很难彻底治愈,主要以控制病情或减轻疼痛为主。我国传统中医理论认为,偏头痛的发病机制主要是由于肝阳上亢、肝肾阴亏、气血亏虚、淤血阻络和痰淤阻络等[1]。根据江苏省泰兴市人民医院2011年1月至2013年10月确诊的66例偏头痛患者,临床疗效较为明显,现将详细内容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根据江苏省泰兴市人民医院2011年1月至2013年10月确诊的66例偏头痛患者,其中33例为男性,33例为女性;年龄在14至62岁,平均年龄(29.4±2.1)岁;偏头痛病程在7天至22年,平均为(3.1±2.0)年。将其分为6组,每组各11人,6组病人在年龄和性别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先通过中医基础理论辨证分型,随机分为对照组、肝阳上亢组、肝肾阴亏组、气血亏虚组、淤血阻络组和痰淤阻络组,每组11人,对照组给予常规方剂治疗,其余各组根据不同分型给予对应的中药治疗。具体辨证为(1)淤血阻络型:患者由于淤血阻络,络脉滞涩,不通则痛。表现为头痛经久不愈,痛有定处,痛如钉刺,或者头部有外伤,舌紫暗有淤斑淤点,苔薄白,脉细涩。治疗原则,通窍止通,活血化淤,给予通窍活血汤:赤芍、川芎各15g,桃仁、益母草、当归、白芷各10g,细辛3g。(2)肝阳上亢型:患者由于肝失条达,肝风内动,气郁化火。表现为头痛涨痛,心烦易怒,睡眠较差,口苦面红,或胁肋涨痛,舌红苔黄,脉弦数。治疗原则,平肝、息风、潜阳,给予天麻钩藤饮:天麻、钩藤各15g,石决明、黄芩、牡丹皮、杜仲、牛膝、白芍各10g。(3)肝肾阴亏型:患者由于髓海不足,肾精亏虚,脑窍失养。表现为头痛且空,耳鸣眩晕,腰息酸软,神疲乏力,带下滑精,舌红少苔,脉细无力。治疗原则,补肾养精,益精填髓,给予大补元煎:狗脊、熟地、枸杞子各15g,白芍、杜仲、当归、山药、山芋肉各10g,人参5g。(4)痰淤阻络型:患者由于痰浊中阻,脾失健运,上蒙清窍。表现为头痛昏蒙,胸脘满闷,吐恶纳呆,舌苔白腻,脉滑或弦滑。治疗原则,化痰降逆,燥湿健脾,给予半夏白术天麻汤:半夏、白术、陈皮、茯苓各15g,天麻、蔓荆子各10g。(5)气血亏虚型:患者由于气血不足,不能上荣。表现为头痛隐隐,时时眩晕,失眠心悸,或者面色少华,疲倦乏力,舌质淡,苔薄白,脉细弱。治疗原则,滋阴养血,和络止通,给予四物汤:生地、当归、白芍各15g,何首乌、川芎、蔓荆子、五味子各10g,远志5g。(6)对照组: 给予基本方剂治疗:防风、川芎、丹参、黄芪各15g酸枣仁、菊花、当归、天麻、地龙、熟地各10g,远志、甘草各5g。煎药方法,各方剂混合后加水淹没药物,侵泡2个小时后用武火煮沸15分钟,后改用文火煎药30分,煎煮2次,取汁150ML,一天一副,早晚温服,2个月为一个疗程。
  1.3 疗效评定标准
  本研究的疗效评定方法参照国家卫生部门制订的标准:①经过2个月的治疗,病人偏头痛无反复发作症状,患者症状总积分减少20%至50%为控制;②经过2个月的治疗,患者症状总积分减少大于50%为显效;③经过2个月的治疗,患者症状总积分减少小于20%为无效。
  1.4 统计学方法
  运用SPSS17统计学软件分析处理所得数据, 采用方差检验, P < 0.05 表示有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经过2个月疗程的中药治疗后,对照组控制显效率为27.27%,肝阳上亢组控制显效率为54.54%,肝肾阴亏组控制显效率为63.63%,气血亏虚组控制显效率为72.72%,淤血阻络组控制显效率为63.63%,痰淤阻络组控制显效率为54.54%,辨证组总体控制显效率为61.81%较对照组的27.27%高,差异显著( P<0.05) ; 辨证组各组差异不显著( P>0.05) ;见表1。
  表1 偏头痛的中医内科治疗效果(病例数, ,n=66)
  注:各辨证组之间(P>0.05)无统计学意义,各辨证组与对照组之间(P<0.05)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偏头痛没有独立的病名,属于中医头痛的病症范畴,其病机多与肝脾肾三脏的功能失调有关。由于肝肾阴虚,肝阳偏抗或肝失疏泄,气淤化火,上扰头窍,或因肾者,禀赋不足,房劳过度,使肾精亏虚,发为头痛。脾为后天之本,由于脾虚化源不足,亏气亏血,清阳不升,导致头窍失养,或因脾失健运,痰浊内生,浊阴不降,清窍被蒙而头痛。若头受外伤,或久病入络,脉络淤阻,发为淤血头痛[2]。头为神明之府、精明之府、诸阳之会。偏头痛的病性主要有实有虚或是虚实夹杂,而致病因素多为痰、虚、瘀、风、火。偏头痛患者的病因病机主要包括:感受外邪,情致失调,饮食劳倦或是体虚久病房事不节等[3]。因此,偏头痛患者应用中医中药内科治疗,疗效较为明显,并且中药毒副作用较小,患者服药后不良反应较少,可以长期口服中药来控制偏头痛疾病的反复发作,这些都是西药所不能比拟的。除此之外,患者还应注意平时的调护,多休息,保持良好的环境,室内光线不宜过强,定期参加体育活动,以增强体質,同时还应避免精神刺激,禁食肥甘厚腻和辛辣之品以免生热动风,加重患者病情,同时各类型偏头痛均应戒酒禁烟,防止头痛的发生[4]。随着现代中医的不断深入,根据辨证分型治疗偏头痛的方法日趋完善,取得了较好的治疗效果[5]。但在临床上也看到了一些问题,例如:中药的组方成分问题,中药剂量的加减都对治疗效果产生影响。很多中医医师仅依照现成的组方,缺少与病人疾病变化的结合,一定程度的影响临床治疗效果。因此,医生在治疗偏头痛的过程中,必须加强对中医理论的研究,根据患者病情对基础中药方剂进行不断适当的调整,这样才能提高临床治疗的效果。总之,通过中医内科治疗偏头痛,必须根据各种病情,辨证施治,并结合舌诊、脉诊等单纯的综合分析,减少患者痛苦和药物的不良反应,达到预期的治疗效果,减轻患者负担,提高病人的生存质量[6]。
  综上所述,中医内科治疗偏头痛疗效较显著,常规方剂能起到一定的缓解症状的效果,若通过中医基础理论辨证分型,疗效更明显,中医内科治疗偏头痛,值得在临床广泛推广,可作为治疗偏头痛的首选方法。
  参考文献
  [1]匡培根,吴卫平.偏头痛发病机理治疗与预防的新进展[J].中国疼痛医学杂志,2000,6(11):1-4.
  [2]尚玉花.辨证施治偏头痛68例疗效观察[J]. 中国实用医药,2013,8( 31) :231-232.
  [3]李凤鹏,王而强,何超,等. 慢性偏头痛和发作性偏头痛临床特点的研究[J]. 临床内科杂志,2013,30( 10) :677-679.
  [4]赵永烈,王谦,王良叶,等. 风与头风( 偏头痛) [J]. 中医文献杂志,2013,34( 5) :23-25.
  [5]王双玲,岳振东,李雪梅,等. 小柴胡汤合血府逐瘀汤治疗偏头痛31例[J]. 陕西中医,2013,34( 10) : 1307-1308.
  [6]林成军. 中医辨证治疗偏头痛的临床效果分析[J]. 中国卫生产业,2013,42( 7) :174-174.
其他文献
党的十八大以来,江苏省属国有企业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认真贯彻落实全国与全省国企党建工作会议精神,把党的政治优势转化为企业发展优势和竞争优势,企
【摘 要】 目的 对主动脉夹层患者的急救护理进行分析。方法 采取2012年5月份至2013年7月份期间本院接受治疗的40例主动脉夹层患者,对这4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主动脉夹层患者的急救方法及护理体会。结果 根据主动脉夹层患者的临床病症进行相应的急救护理,40例患者中,38例患者急救成功,有1例患者死亡,1例患者术后转重症监护室治疗。结论 对主动脉夹层患者进行精心的护理,采取相应的
目的观察针刺配合耳穴贴压对习惯性便秘患者大便性状及肠道菌群的影响。方法将120例习惯性便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A组、对照B组、研究组,每组40例。3组均给予常规西药治疗,对照
合江县地处四川盆地南缘,川、黔、渝结合部,是"中国晚熟荔枝之乡",全县幅员面积2422平方公里,辖27个乡镇,41个社区,总人口90.9万人,其中城镇人口14.4万人,现已核发《就业失业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