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山水画皴法的地域性差异

来源 :西江文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ba2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皴法是历代山水画家在“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实践中提炼出来的艺术语言形式,并在不断发展中形成了一套完整的体系,从而具有了独特的价值地位。随着时代的发展,皴法也体现出各自不同的审美特征。
  【关键词】:中国山水画;皴法;地域性差异
  在中国传统画科中,以山水画的表现技法最为复杂多样。自隋伊始,山水画作为独立画种出现以来,山水画家们本着“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创作原则,不断探求山水的形貌与奥秘。而山水画中皴法作为中国山水画的重要表现技法以及中国人用绘画的方式表达思想情感的重要手段,伴随着山水画的不断演变,也不断丰富着。出土实物表明,从唐朝初年开始,皴就萌动发展[1],其后皴法出现,众多画家参与了皴法的创造与推广,以至在一千余年里,皴法与山水画同步发展,多种多样的皴法甚至成为不同画家或画派的“代名词”。因此,皴和皴法负载着非同寻常的文化意义,是中国智慧的历史结晶。
  明代书画理论家董其昌在其《画旨》一书中提出了著名的“南北宗论”,认为中国画史上可以划分为文人之画与行家画两大不同的风格体系[2]:即将唐代李思训父子着色山水,宋之赵傒、赵伯驹、马远、夏圭等职业画家归为北宗,而将注重水墨渲染之法,以“写胸中之逸气”为目的的王维、张璪、米家父子等人归为南宗。诚然这里的南北宗是按照画家的身份,画法,风格来划分的。而具体到皴法,同样存在着“南北”之差异。这种差异则是从地域上分的。
  地域性差异的问题在五代四大家“荆关董巨”四位身上体现的最为典型不过。代表着北方山水画派的荆浩和关仝,善用笔墨兼备的艺术手法表现北方山水高大雄伟,浑厚磅礴的气势。画面皴染兼有,所采用皴法多为,披麻皴或小斧劈皴,用以表现山体之坚实厚重,体现北方山水特有之“石体坚凝”。反观同一时期江南山水画派的代表董源,他的作品多写江南景色,旨在表现江南景色山峦连绵,云雾暗晦,空灵朦胧之感。其代表作《潇湘图》以青花运以水墨,清单湿润,山石画法除山坡底部用披麻皴,显示山体浑厚滋润外,通篇多用笔点染,表现出江南山水的草木繁盛,郁郁葱葱。由此可见,国画山水中对于描绘不同地域所采取的处理方式是不同的,而在这种处理过程中对于皴法的选择和应用存在着地域性差异。这种地域性差异并不仅限于五代四大家,在历朝历代众多绘画作品中亦不难发现。如北宋书画家米友仁,运用“落茄皴”(即“米点皴”)加渲染,表现雨后山水的烟雨蒙蒙、变幻空灵,将江南烟雨云山朦胧空灵湿润之感描绘的淋漓尽致。
  导致中国山水画皴法地域性差异的原因主要原因可以归结为两点:
  首先是自然地理因素。艺术来源于生活,艺术构思需要创作者对于现实生活的进行观察,体验和并将所需的艺术意象进行沉淀总结。山水画作为以自然景物为绘画题材的中国画与自然地理有着紧密联系。
  中国是一个幅员辽阔、自然环境复杂的国家。在纬度、海陆位置和地形因素影响下,我国气候从西北向东南由干到湿,自北而南由冷到热,这样的水热分布规律,决定着我国土壤与风化壳的地球化学过程由西北向东南、由北向南逐渐加强,进而形成了不同的地理地貌。北方气候较为干燥,四季分明且雨季短降水量低,以高原或或草原为主。北方的山如健壮的北方大汉,散发出壮美,豪放,雄浑,粗厉的气势。南方部地区雨量丰沛,土质松软,多为平原或丘陵。南方的山往往秀美,柔和,清丽,空灵的气质。
  环境的地域性是影响山水画创作中重要的因素之一,对于山水画家而言,这种影响完全是一种不自觉的状态,正是因为有了这种影响的存在,才孕育出了山水画家个性彰显的艺术风格,环境的地域性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山水画的创作,同时又为画家提供了丰富的创作题材。
  第二是人文因素。所谓人文因素,实际上是上文中自然地理因素的延伸。
  南北差异表现在不仅表现在自然,更体现在文艺、饮食、政治、文化、社会等各个方面。自古就有南轻北重,南经北政,南繁北齐等说法。不同的环境,文化背景造就了南北地区居民不同的体质,性格,以及独特的审美喜好。艺术作为一种特殊的意识形态,自然也会受到影响,从而曾显出独特的地域性差异[3]。
  中国传统山水画的整体发展格局始终切合着中国文化“北孔南老”的思想结构。
  另外,画家的个人阅历和自身性格也会导致绘画面貌的不同。画家作为艺术创作主题在绘画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画家的人生经历,性格,思想甚至包括他的艺术主张都会直接或间接的对画面产生作用。
  时至今日,中国山水画皴法的地域性差异仍然存在。由于,皴法是山水画的重要表现技法,是画家通过合理组织及运用将其心中的审美意象的必要手段,是山水画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关于皴法的研究无法与当代山水画发展割裂开来。
  把当代山水画放在地域环境中试论其风格的渊源、发展,及其风格特征,整体而言,当代山水画仍然呈现出“南北”的形势,即以于浙江美术学院(今中国美术学院)为代表的当代南方山水画和以北京为中心的北方画派。当代南方山水画秉承重视传统、强调素养、讲求笔墨,又不拘成见、锐意图新的创作模式,在精神的拓展、观念的更新、笔墨的突破方面建树颇多。整体上,传统文化深厚、温润、西方文化适度的交融,风格洒脱,深具中国传统文人画气质。而北方画派,地域环境无疑是决定风格特色的最大因素。建国以来,北京作为全国的文化中心,中央美术学院等艺术院校和北京中国画院、中国画研究院等专业创作研究机构相继成立,很多杰出的画家涌向北京,成為当代北京绘画的中坚力量,尤其在美术教育中,其中坚作用与引导作用越来越明显……中央美术学院院长潘公凯的话来总结:“如果一定要概括,中国美院的传统显得开阔、丰富,带有西方艺术家与中国文人相结合的潇洒;而中央美院显得更为凝重、壮阔和朴实。”[4]
  诚然,在中国绘画史上,地域的差异性,造就了绘画风格流派上的“南北分野”,且这种地域性特征至今仍然延续着,这是由自然决定的,也是客观规律发展的必然结果。而对待这种地域性差异的态度究竟应如何,见仁见智。然而在我看来山水画的南北交流似乎是一个必然的主流趋势。但是,所谓的南北交流并不是指一锅粥似的熬煮,某一方的全盘接受或是盲目的舶来。一锅粥,只会造成文化混乱。而盲目的全盘接受或盲目学习则会导致失去自身特色,落个邯郸学步的结局。因此,沟通和交流应是建立在尊重客观事实和客观规律以及正确的自我评价的基础上,有选择的,适度的,理智的进行沟通与学习,吸收对方优点,借此取长补短,完善自身。
  当我们面对着不同面貌的作品时,学习,借鉴,目光不应停留在某个人,某张画,甚至某种技法上,而是应当全面宏观的剖析和认识,进而结合自身实际将其融会贯通,应用到山水画的创作中去。
  参考文献:
  [1]赵圣龄《当代山水画的南北地域性特征》[J].《国画家》.2011年第4期
  [2]吕品田《觉悟大道——致“南北山水——当代中国山水画学术交流展”》 [J].《美术观察》2005年第3期
  [3]金克木《文艺的地域学研究设想》[J].《读书》.1986年第3期
  [4]《专访中央美术学院院长潘公凯:借古开今》[N].博宝艺术网,2003年11月
其他文献
【摘要】:齐白石先生的篆刻不拘传统,独具一格,他的出现极大地丰富了篆刻的艺术风格,推动了篆刻的发展。尤其在章法的运用上个更是突破了前人的规范,开创了大刀阔斧,酣畅淋漓的篆刻写意风格,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财富,至今还深深影响着篆刻领域。本文从篆刻章法的角度逐一进行分析,了解学习齐白石先生的章法运用。  【关键词】:齐白石;篆刻艺术;篆刻章法  一、齐白石与篆刻艺术  相较于齐白石先生闻名遐迩的绘画,他
期刊
【摘要】:仕女画,属于中国传统绘画人物画的范畴。它以女性人物为主要描写对象,通过塑造优美的发、妇女形象来反映当时的社会生活。作品在题材内容、思想内涵、创作方法、表现形式等方面都有自身的独特之处。它最能反映具有时代特征的审美观,往往折射出这一时代人们的审美倾向和精神面貌。仕女画到唐代正式成为与山水、花鸟并列的独立画科。在两千多年的发展过程中,不断有盛衰变化。各个时代的仕女画以其自有的独特魅力,犹如一
期刊
【摘要】:现代社会,随着经济的发展与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审美的追求也越来越高。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的一些商品海报、广告招贴、品牌商标等的平面设计都十分追求视觉上的美感,因为这样才能够更加吸引人们的目光和关注。因此,如何才能够更加有效地构建视觉审美元素以增强平面设计的美感是当今每个平面设计人员都需深入研究的课题。本文根据现有的相关研究资料,结合工作实际,提出了几点平面设计中视觉审美元素的构
期刊
【摘要】:进入90年代后,中国当代艺术开始呈现出空前的复杂性,这并不完全是因为中国的社会问题随着市场经济的全面展开而发生的结构性变化,还因为中国社会和中国的当代艺术已经转移到世界的流通之中,或者说处于全球化的背景之下。所以,在此背景下它们使艺术的面貌呈现出多样性,而新绘画就是其中之一,它强调绘画性,语言动态化,形象与语言并重,研究与表现并重,创作观念多元化具有异于艺术潮流,异于集体认同的文化精英意
期刊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不断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和审美能力日益提高,合唱音乐作为一门具有艺术价值和审美效果的活动,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和喜爱。由于我国合唱艺术起步较晚,目前还处于不断探究和摸索的阶段,故较之于世界先进合唱艺术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然而随着社会经济的全球化以及音乐文化的多元化发展,我国合唱艺术在近年内得到了快速发展,且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国际竞争力。为此,本文简要的分析和探讨了我国合唱
期刊
【摘要】:《红旗颂》是由我国著名电影作曲家吕其明先生于1965年作的一部管弦乐序曲,在其诞生的近50年时间被不断的上演,这其中也产生了许多的版本。文章选取了不同时代、不同地区的三个经典版本进行了重点分析和简单比较,以此加深对《红旗颂》的全面了解,提高笔者对音乐的鉴赏能力,丰富音乐文化内涵。  【关键词】:演奏版本;乐团;指挥  《红旗颂》是由我国著名作曲家吕其明先生于上世纪六十年代所作的一部大型管
期刊
【摘要】:通过对动态视错觉图形特点的分析,发掘出它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价值和实施方法。针对目前平面设计的发展趋势,以具体的设计案例分析动态视错觉图形在平面设计中应用的独特优势,为动态视错觉图形更深刻而广泛的应用到平面设计中提供科学参考。  【关键词】:动态视错觉;平面设计;應用  图形由于不受地域、文化、语言等条件的限制,能够迅速的被人识别,已经成为当前信息时代视觉传播领域最直接、最易传达的语言形式
期刊
【摘要】:汉字作为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直是华夏文明的忠实记录者与承载者。而当今社会中“汉字危机”却成为了一种令人忧心的文化现象,而汉字听写大会这类汉字文化节目正是对时代发展带来的这种“汉字危机”所做出的睿智反应,唤醒国人对汉字的文化认同感,从而顺理成章的受到民众热捧。字体设计在今天,已不仅是满足小范围内的少数人的“视觉”感官需要,而應该更多的考虑到最广大“设计”使用者的切身利益上来。字体设计
期刊
【摘要】:在商品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包装与商品已经融为一体。包装作为实现商品价值的手段,在生产流通、销售和消费领域里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那么要想设计出好的包装,就必须学习包装设计的新思想、新概念,掌握新动态,并随时应用在设计作品中。  【关键词】:包装设计;概念;目的和功能;原则  一、包装设计的概念与定位  包装是伴随着商品流通出现的产物,人类社会在进行商品交换和贸易活动的过程中,包装逐步发展成为商
期刊
【摘要】:文字、图形、色彩同为构成平面设计的三大要素,以其各自的特点在平面设计中担当不同的角色,起着不同的作用。从一般意义上讲,图形传递信息的速度要比文字快得多,越是富有意境性的图形越能抓住观者的视线并快速传递所携信息。图形以其不可替代的形象化特征成为平面设计中的视觉重点,以其独特的魅力理所当然成为设计师们的設计表现重点。首先讨论了图形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接着分析了图形在包装设计及标志设计中的延展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