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方法论研究

来源 :学理论·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en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经过对中国革命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毛泽东带领中国共产党深刻认识到中国社会的特殊性,形成了一系列独创性的理论,开创性地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内容与形式的统一,为马克思主义持久绽放真理光芒提供了科学的经验指导。“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贯穿于毛泽东思想的始终,是其活的灵魂,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动态发展过程中必须坚守的基本原则。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是中国改革与发展的指导思想,在其与时俱进的历史进程中只有坚守原则,沿着正确的方法论主线,才能不断推进中国向前发展。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方法论;毛泽东思想
  中图分类号:A8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20)12-0021-02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新形势下,我们要坚持和运用好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继续推向前进。”[1]马克思主义真理永不过时主要在于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发展当代马克思主义,必须坚持正确方法论的指导即以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为基础的系统化方法论,才能不断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时代价值。毛泽东充分认识到马克思主义不是教条,学习马克思主义不能只靠读文本得出的结论。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毛泽东把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推到了一个新的历史高度,不仅留下了宏大的实践成就和系统完备的理论成果,更加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深入发展提供了根本方法论的指导。
  一、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根本方法和实践原则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观点,是中国共产党人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根本要求。”[2]实事求是作为党的思想路线就是从实践到认识再由认识到实践的过程,在认识层面要从中国实际出发研究中国发展的规律,在实践层面要结合客观规律推动社会发展。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核心,一旦脱离实际,必定会导致马克思主义教条化与先验化。
  毛泽东在中国革命和社会建设的实践中提出了一系列符合中国国情的理论。在土地革命时期,毛泽东坚决同党内的马克思主义教条化与苏联经验主义神圣化做斗争,结合国内“小农经济”的特点,逐步走向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深入分析并总结了党内“左”和“右”的错误思想,创造性地提出了游击战、持久战理论;解放战争时期及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依据国共两党形势,结合我国人民的利益诉求及国内社会主要矛盾的现实情况,提出了人民民主专政理论、社会主义改造理论等。毛泽东科学地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带领全国赢得了民族解放与独立,踏上了建设社会主义的康庄大道。
  从毛泽东思想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发展成果,都是坚持将实事求是的根本工作方法运用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全部内容之中,都是理论联系实际并指导实践的必然成果。
  二、群众路线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依靠力量和现实基础
  在中国革命及社会建设的历程中,毛泽东逐步形成了系统完备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确立了“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思想方法与工作方法”[3]。纵观建党百年奋斗史,群众路线始终是中国共产党不断夺取胜利的首要武器,是推动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不断创新的关键。
  一切为了最广大人民群众是群众路线的根本,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价值追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利益是我们党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4]发展马克思主义真理必须做到发展为了人民群众,才能始终掌握人民的力量,推动社会的发展。毛泽东充分认识到人民是社会的主体,中国共产党只有始终站在人民的立场上,才能最终带领人民实现民族的解放。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为了群众”的内涵得到进一步深化:邓小平把“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作为工作的标准和尺度;江泽民要求我党把“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利益”作为根本;科学发展观的核心要义是“以人为本”;新时期习近平总书记坚定明确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这些理论被写入党章,深刻证明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历程,一切都致力于实现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一切依靠群众是群众路线的内在动力,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坚定的依靠力量。中国发展的全部历史表明,人民群众始终是推动社会历史前进的决定力量。自中国共产党成立起就始终与人民群众保持密切联系,坚持依靠最广大人民的力量发展马克思主义。人民是认识的主体,人民在认识与改造世界的社会生产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源源不断地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增添新的理论成果。人民是实践的主体,在革命时期,人民是争取民族独立最坚定的基础;在改革时期,人民是上层建筑的理论来源;在建设时期,人民是创建美好社会的实践主体。人民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创造者,马克思主义真理只有牢牢掌握群众成为共同的价值诉求,才能最终成为推动社会發展的力量。
  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是群众路线的实现路径,更加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标准和尺度。任何真理都来源于实践,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坚持“从群众中来”的工作方法,就是要深入到一线中去深入调查研究,提出适合中国发展的方案。中国共产党人制定各种政策都来源于人民的社会实践且集中体现着中国人民的共同意愿,从而才能成为适合领导人民的方法与原则。“到群众中去”就是把从群众中来的方针、政策放在群众之中,让群众在社会生产的实践中检验。人民不仅推动社会发展进步,更加在社会生产的实践中检验真理,人民满意不满意始终是社会发展的尺度。
  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必须密切联系人民群众,回应人民群众的诉求,依靠人民群众的力量,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朝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迈进。
  三、独立自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立足点和根本要求
  邓小平指出,“中国的事情要按照中国的情况来办,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无论过去、现在和将来,都是我们的立足点。”[5]独立自主思想在马克思的无产阶级革命理论中尤为突出,马克思认为国际联合不应该否定任何国家、民族以及政党的独立自主,无产阶级革命要以独立自主原则为基础。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中国共产党一直坚定不移地维护中华民族独立、捍卫我国领土完整与国家主权;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中国共产党始终贯彻在依靠中国人民自身力量的同时积极开展与其他各国的合作,学习借鉴吸收优秀成果。   毛泽东的独立自主思想为中国革命取得胜利打下了坚实根基,也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科学经验。党成立的初期,党内存在教条主义与经验主义,中国革命受阻。遵义会议后,在毛泽东的领导下,中国共产党脱离了共产国际的束缚,开启了独立自主之路,使中国革命的依靠力量成为中国人民。毛泽东立足于中国国情,在中国革命和建设的道路上探索出“农村包围城市”“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改造”等不同于共产国际的理论,为中国特色发展打下基础。改革开放与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中国化进程紧紧围绕独立自主的原则,中国社会的矛盾要中国自己解决、中国发展的道路要中国自己探索,只有坚持独立自主,才能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越走越远。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全部理论成果都是以独立自主为基础并深刻蕴含着独立自主的思想,各个理论成果都有着自身独特的时代背景,指导解决特定的社会矛盾,是一脉相承且与时俱进有着各自特色的理论。
  四、坚持以毛泽东活的灵魂为基础的系统方法论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一个与时俱进的历史任务,必须坚持科学系统化的方法论,才能牢牢把握意识形态的领导权,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创造活力。
  实事求是在系统方法论中处于关键位置,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必须立足于客观实际,脱离了客观实际必将导致教条化与经验主义。群众路线是系统方法论的力量源泉,中国化的道路上人民的力量不可或缺,人民群众是中国化的根本推动者更是中国化的享有者,实事求是的内容来源于人民社会生产的实践活动,人民的目标和要求是实事求是及独立自主发展的动力和归宿,脱离了群众基础,实事求是与独立自主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根之木,中国化就缺失了生命力。独立自主是系统方法论的有力保障,中国化是坚持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结合中国实际独立创新的中国理论、中国道路、中国制度、中国文化的统一,为中国化的进程保驾护航,独立自主与实事求是是相辅相成的,只有在革命与建设中坚持独立自主,才能做到实事求是,才能更好地贯彻群众路线,只有不断坚持独立创新,才能为实现中国化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实事求是、群众路线与独立自主三者统一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全部内容之中。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必须坚持三种方法论统一,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要依靠人民力量,结合中国实际,坚持独立创新。
  总之,在不断发展创新的历程中,只有高舉真理旗帜,坚持系统科学的方法,才能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始终向前发展,最终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15.
  [2]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1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25.
  [3]高帅.毛泽东为人民服务思想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16.
  [4]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2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188.
  [5]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3.
其他文献
摘 要:高职学报为学校的发展和学术交流提供了重要平台,是职业教育专业与课程建设的主要媒介之一,因此高职学报的发展状况及其发展方向就有着重要意义。当前,虽然大部分高职学报发展状况稳定,但却面临着对新技术重视程度不够、稿源质量普遍不高、编辑学术底蕴不深等尴尬问题。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学术期刊的出版已经进入数字化变革的关键时期,这对于高职学报而言,既是机遇,又是挑战。新媒体环境为学报的发展提供了更丰富
期刊
摘 要:马克思在《资本论》中系统地阐述机器与大工业的关系,从机器取代劳动者——提高劳动生产率——缩减必要劳动时间的发展路线,阐明人类进入“自由人联合体”社会的现实可能性,为我们理解人工智能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内在关系提供一种新的理论研究路径。基于人类劳动的解放,人工智能促进人机融合,变革社会生产模式,使人的劳动回归到“自由自觉”的活动,最大限度地增加可自由支配的时间,并且人工智能为人类走向“自由人联
期刊
摘 要:MOOC教学模式的应用可以很好地体现ISEC项目的教学理念。文章通过分析ISEC项目通识课程《西方文明史》的课程定位、反思传统教学模式、尝试加入MOOC元素以及对MOOC混合教学模式的探讨,达到提高该课程教学效果的目的。  关键词:ISEC;MOOC;《西方文明史》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9)07-0143-02  基于“將世界上最
期刊
摘 要:二审生效刑事判决、裁定审查工作是检察机关的法律监督职能之一,其程序的后置性能够更好地反向审视一审公诉、审判及二审审判中存在的问题,其较大的数据量可以反映出一个地区检、法机关的办案规律和问题。通过优化二审刑事生效判决、裁定的审查工作,可以提升检、法机关的刑事案件办理能力,提升司法规范化水平,达成对刑事案件更为公正、公平的处理。  关键词:二审生效刑事判决、裁定;刑事审判监督;二审程序;公诉案
期刊
摘 要:自启蒙运动之后,人们把自由视为重要的价值目标。但是,在资本主义发展过程中,人的不自由却是常态。在马克思异化理论的基础上,马尔库塞深刻指出发达工业社会中人们受工具理性主义支配、处于不自由状态。因此,对人的不自由状态进行批判性反思以及对如何使人摆脱异化以达到自由境界的问题进行探讨分析,有必要性和必然性。  关键词:自由;异化;工具理性;价值理性  中图分类号:A81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
期刊
摘 要:党的十九大报告进一步明确了文化自信的根基地位,在全球化的趋势和背景下,对文化自信的阐述需在跨文化的视野下探讨。文化自信有深厚的历史渊源和发展演进,其内涵包括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我党红色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三个部分。文化自信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具有重要意义,需坚持建构的双重维度,且在日益频繁的对外交流中,应扎实做好行前教育、随时关注国外生活、平稳渡过归国适应“三步走”策略。  关键词:
期刊
摘 要:实现高质量发展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要把实现人民生活高质量作为发展的最终目标。人民生活高质量应体现在物质生活、政治生活、精神文化生活、社会生活各层面。作者以江苏盐城为研究视角,针对该市存在的民生“短板”问题,提出了一系列实现人民生活高质量的路径建议,如改善创业就业环境、提高工资性收入、打造高水平基本公共服务体系等,为人民生活全面提质提出了可供借鉴的思路。  关键词:实现;人民生活
期刊
摘 要:《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强调推动粤港澳高校教育合作发展,这为广东高校留学生教育发展带来新一轮战略机遇期。在“一带一路”倡议的大背景下,文章结合当前广东高校留学生教育发展的现状,分析了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下广东高校发展留学生教育的优势,立足区域优势互补的原则,立足高校合作共赢的理念,提出一系列切实可行的发展对策。以期廣东高校能牢牢把握这次契机,发挥政策优势,谋求自身发展,推动留学生教育发展,
期刊
摘 要:对南京栖霞区网格化社会管理的组织运行成效和主要问题进行考察。基于整体性治理理论与网格化管理模式的契合性阐释,指出网格化管理的发展取向应从区域化走向脱域化、从边缘化走向中心化、从粗放化走向精细化。网格化管理应立足整体性治理的理论高度与实践取向,从治理理念、治理结构、治理技术和制度建设等层面进行总体布局与战略设计。具体而言,需要重塑政府治理理念,推進“软治理”;调整网格治理结构,形成“稳治理”
期刊
摘 要: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发挥直接影响着高校基层党组织在群众中的形象和地位。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方法分析高校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现状及存在问题,进而从社会、主观、制度、组织和实践层面分析问题根源,寻求问题解决路径。  关键词:高校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现状;问题;路径  中图分类号:D2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9)10-0106-04  党员是党的肌体细胞,是中国工人阶级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