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中教师创造性理解和运用教材的实践研究

来源 :下一代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vcex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借助课堂的教学互动,与学生共同建构和完善这些价值,从而使得理解教材、运用教材之间有更紧密的联系。
  关键词:教学惯性;时间思考;表现效果
  一、问题的提出
  语文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如何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自身对教材的理解与运用。理解教材需要首先读懂教材,读懂教材作为文本的自然价值,读懂教材作为教学凭借的教学价值,同时还要以适当的形式,借助课堂的教学互动,与学生共同建构和完善这些价值,从而使得理解教材、运用教材之间有更紧密的联系。然而从这两方面来看,语文教学至少存在这样几点问题。
  (一)教材的解读和运用有教学惯性,重复性多于可能性
  教师对教材的解读与运用,常常局限于一种固有思路的定势。相同的课文教一遍如此,教两边三遍依然如此,尽管可以完成教学任务,但教学本身具有的丰富性、可能性就被抹杀了,教师并未在教学中形成研究意识、开放多元的探索意识等,这样不仅大大降低了教学的成效,也阻碍了教师的成长与发展。
  (二)误把教材内容等同于教学内容和课程内容
  教师对语文“课程内容”“教材内容”与“教学内容”三者的差异与关系把握不明,甚至混为一谈,往往简单地将“课程内容”“教学内容”等同于“教材内容”。课文写什么就教什么、学什么,忽视对文本语言的学习,忽视读写结合,忽视语文学习方法的相机渗透与有效指导等,教学内容单薄,导致学生的语文素养得不到有效发展。
  (三)教材理解缺乏整体意识,同时在理解与运用的连接上也缺乏整体意识
  部分教师对教材的研读不细致、透彻,无法窥见教材文本之间的内在联系、学段联系,缺乏整体意识,导致教学“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同时,对教材的解读即使有所创新,却在教学时仍然沿用老方法,无法将创造性的解读复制到学生脑海中同时还保留创造性。学生脑海中剩下的仍然是定论式的“知识”。
  二、实践的思考
  (一)从文本体式的角度开掘教材的教学价值
  1.抒情性散文:充分开掘个性化语言的教学内蕴
  抒情性散文的语言往往都是高度个性化的,人事景物,都带有强烈的主观色彩,是作者眼中的、融入作者情感思想的人、事、景、物。这类文章的语言风格尽管各有不同,但作者都能寻找到个人的独特表达方式,去贴切地表现和传达丰富而细腻的人生经验。有些词句看似普通,却意味丰富、深刻、隽永,耐人寻味。不同的语言能给予学生不同的滋养,因此也就有了不同的价值。教师要善于发现这类教材有价值的语言,引导学生学习、品味。
  这类文本的教学价值发掘要关注三个层面。一是可见的文本的语言层面。个性化的语言风格各有特色,这是理解文章的基础;二是作者渗透在语言中的可感个体情感,抒情性的散文中,情感的脉络是需要作为重要的课程内容加以发掘的;三是生成情感的可悟的独特经验,作者的人生经验凝练成情感,并通过精准的言语表达,使语言也有了生命。体味言语,才能“以言逮意”,把握作者的独特经验,感受体认抒情性散文传达的丰富而细腻的人生经验。这是此类文本创造性解读的基础,也是其语文教学价值所在。
  2.说明性文本:尤其要突出文章的“语文味”
  首先要分析教材有哪些可供挖掘的内容。说明性的文章是以介绍科学知识和说明方法为主的,教师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把握文本所承载的科学知识,当然是说明文教学的一大任务,但绝不是唯一的任务。《语文课程标准》在第三学段教学目标中明确指出:阅读说明性文章,能抓住知识要点,了解文章的基本说明方法。因此,抓住知识要点,只是说明文学习的一小部分内容,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蕴含的语文学习资源,引导学生揣摩文章的说明方法及其表达效果,品味说明文语言的特点,并获取说明性文章的基本阅读方法,让学生在知识、语言、思维、学法等方面均有收获,这些都应该成为说明文的教学内容。
  其次要分析学生适合学什么。教材有并不等于适合在课堂上教与学,这些内容与价值,哪些可教?哪些需要重点教呢?需要结合课标目标和学生特点来做删选。例如同样是“了解文章的基本说明方法”,在不同的年段该落实到何种程度呢?学生在三四年级已经学过一些说明性文章,到五年级学习说明性文章时,基于学生对说明方法的所了解,那么,根据学情,在这一目标的落实上就要灵活调整,可以让学生初步了解说明方法的作用,并尝试品味说明文语言的特点。
  3.写人记事类文本:关注形象、情节和环境的表现效果
  写人记事类的教学与抒情性散文的教学价值不同,教师要能夠引导学生抓住人物形象的塑造,重点关注描写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情、心理活动等的语段进入深入品读。同时对人物的塑造又离不开环境的烘托和情节的推动,人物形象也是在一次次情节的发展中不断丰满起来的。我们在做此类文本教学专题研究的时候,侧重于对“人物、环境、情节”这三要素的梳理,期望能够达到“读一篇看一类”的效果。
  以《爱之链》一课的教学为例,我们设置了三个教学环节:1.品读小说内容,感受人物特点。2.品析小说结构,体会巧妙构思。3.语言实践:给最后一片叶子加结尾。重点在第二个教学环节,意在引导学生感悟这篇小说无论是结尾、情节,还是环境描写,都透射出了巧妙的构思,让我们不禁佩服于作者独具匠心,而这正是微型小说的魅力。
  这类文本的教学首先要引领学生走进故事中,梳理故事发展线索,在情节变化中感受人物形象(细节描写、环境描写和情节变化中),同时还要将教学重点落在品析环境描写的作用,琢磨情节发展的作用,悬念设置的作用以及结尾的艺术(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等,让学生习得阅读小说这类文体的基本方法策略,从而达到精读于课内,拓展于课外的目的,丰厚学生的阅读素养。
  (二)从选文功能开掘教材的教学价值
  王荣生教授在《语文科课程论基础》中认为教材选文有“定篇”“例文”“样本”“用件”四种类型,这一理论虽然主要针对中学语文教学而言,但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也可以从中汲取诸多启示,至少可以这样理解,选文功能是开掘教材的教学价值的一种重要的视角,为合理研制教学内容提供了全新的视角和重要的依据。这里我们以“获取信息为目的的阅读”和“以解决问题为目的的阅读”为例,简要介绍我们从这一视角进行的教材理解和运用。   1.以获取信息为目的的阅读(以苏教版三年级《小露珠》为例)
  这类教材篇目的阅读价值在于,它能够帮助学生学会从选文中提炼出概括性知识,是学习其关于文章和文章读写的知识的凭借,让学生形成某一方面的读写知识。依据这种的功能,《小露珠》一文比喻修辞手法的理解感悟以及典范句式的迁移运用就成为教学内容的重点。通常来说,我们会采用“教课文”的思路设计教学过程——教学目标主要是感受小露珠的美,理解小露珠的奉献精神;教学时间主要花费在课文分段朗读讨论上;课文上完,学生的主要收获是加深了些对小露珠的美以及奉献精神的体会。但如果变化设计视角,就可以更新设计思路,比如可以设计为:理解比喻句,体会比喻的恰当,句子的优美,然后用填空的形式,背诵积累精美的比喻。观察提示语位置,关注标点变化。通过这样的训练,积累规范优美的语句表达,知道恰当的比喻句可以把事物的特点写准确,而且还了解了对话提示语的知识,为今后的运用打下了基础。
  2.以解决问题为目的的阅读(以苏教版五年级《天火之谜》为例)
  通常的设计思路为:学习第4自然段,你觉得这是一次怎样的实验,从中更加看出富兰克林是个怎样的人?探究实验,品味词句,感受人物品质。而如果改变设计出发点,从解决问题的视角来看,就可以这样设计:如果你要把这个实验讲给周围的人听,该怎么讲呢?依据文本语言,帮助学生提炼、总结复述的要点,最终达成复述“风筝实验”过程之任务。在帮助学生习得第四自然段复述的方法后,归纳课文三个小标题,引导复述全文。
  这类文本旨在让学生通过自主阅读,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把握课文内容,进而培养阅读或写作同类诗文的能力。《天火之谜》一课对我们耳熟能详的教材进行了智慧的开掘,充分发现、发掘了它的教学价值,由于每个板块集中围绕一个目标开展教学,不仅组织学生训练,而且重视学习方法的指导,因此各项目标的达成度就明显。学生学完课文后留下的痕迹不仅仅是“富兰克林勇于探索、敢于献身的精神”,更应该是学生对于描述性复述有了直观感知,并初步习得复述的本领等语文学习的方法。
  从选文功能的角度来研究教材理解与运用,还需要注意以下兩点。第一,要注重不同教学功能文本的融合,让教材开掘更具广度。从教学现状看,小学阶段的大部分教材都不宜从单一的功能视角生硬解读,而需要考虑多维视角的开发。第二,要强化教学“类”的意识,让教材开掘更具深度。以选文功能的视角研读教材,需要教师有课程资源开发者的意识,独具慧眼,发现、开掘教材内蕴的语文教学价值,同时也提示我们教师要有“类”的意识,先举三反一(由不同文本阅读中让学生明白、获取规律性知识与方法即“例——规”);再实现举一反三(将规律性知识方法运用到同类文本的阅读实践中,形成阅读能力即“规——例”)。这样,教材的语文教学价值方能得以充分开掘,这样的教学方能顺应学生语文学习的发展需要,才能使阅读课教学内容更具适切性和有效性,真正为学生学语文、学会学语文服务。
其他文献
摘 要:童谣是中国劳动人民几千年来智慧的结晶,是我国非常重要的文化瑰宝之一,童谣以其充满童趣和口语化的特点被许多的儿童所喜爱。同时童谣又具有促进幼儿语言、行為习惯、道德品质发展的重要作用,因此在幼儿学前阶段,应该不断的加强童谣的学习。然而现阶段的学前教育中,童谣并未形成完整的教学体系,没有真正的走进幼儿园的教学活动中,因此本文系统的阐述了现阶段学前教育中童谣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了相应的
期刊
摘 要: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在高中美术教学中探索有效教学方法已经成为了高中美术教师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和学科核心素养的根本方式。众所周知,高中美术教学属于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探索有效教学方法将有效锻炼学生的学习思考能力。目前,已有很多的高中美术教师正在探究新课改下高中美术教学有效方法而且已经取得了不少的研究成果,本文将根据这些研究成果进行如下分析,希望能为各位高中美术教师提供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案。  关
期刊
摘 要:我们都知道一些著名的诗人,他们一般非常喜欢生活在田园里,田园会给这些诗人带来写诗的灵感。所以,田园不仅能够诗人带来灵感,也能给孩子带来更多的知识,这里能让学生感受到四季的变化,并且可以让学生感受到田野收获的喜悦,给孩子带来快乐。下面是对田园课堂在课堂教学中的探究与实践进行分析,供相关教育人员进行参考。  关键词:田园课堂;课堂教学;探究;实践  一、田园课堂的概念  “田园”是非常优美的词
期刊
摘 要:优良学风建设是一项长期性、复杂性、综合性的工程,应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多措并举,点、线、面相结合,强化优良学风创建,营造良好学习氛围,深化教学改革,创新教学手段,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  关键词:新时代;高校;学风建设;路径探究  优良的学风氛围能够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对培养新时代优秀人才具有重要的作用。新时代中小学学风建设面临更大
期刊
摘 要:随着教育改革的逐渐深入,我国的基础教育正由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这也意味着教育事业必将面对一场充满挑战的教学改革。在教育教学授课模式的研究进程中,一种新型的授课模式--合作学习模式应运而生。这种相较与传统模式有很大创新的学习方式一经推出就受到了人们高度的评价和重视,被逐渐的应用于教育教学当中。通过课堂合作学习模式,可以改变学生们的学习方式,重建教育教学的结构,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增强课堂的
期刊
摘 要:初中化学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自我探究能力,强化化学教学效果。合作学习在化学教学中发挥了巨大作用,如果教师能够结合学生学习需求,科学应用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方法,可以重新构建化学教学模式,提升课堂教学效果。文章将从合作分组、合作探究、合作提升多个方面探究爱哦组合作教学模式,提升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效果。  关键词:初中;化学;小组合作;学习创新  核心素养教学背景下,初中化学教师开始积极进行
期刊
摘 要:在信息技术的背景下,一方面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另一方面可以利用微课线上教学,使得可以优化传统的数学教学方式,从而可以提升小学数学教学效果。  关键词:信息技术;小学数学课堂  引言  从小学数学的教学内容上看,主要包括数学概念、数学公式两大部分,而这些数学知识需要小学生具有较好的数学思维逻辑,才能有效地理解和吸收数学知识。但是,大多数小学生并不具备良好的数学思维逻辑能力,所以数学教师可
期刊
摘 要:在新课改的背景下,高中英语的教学方式也有了更为创新有效的转变。对于高中生而言,英语的学习不仅仅是为了掌握一门外语,更是为了应对高考。而传统较为单一枯燥的教学模式,不仅不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成绩,反而因此增加了学生英语学习的压力。高中教师往往给学生布置过多的英语作业,力图让学生通过不断的刷题来提高自身的英语水平。本文就这一问题进行分析,进而总结出新课改背景下高中英语更为有效的教学方式。  关键
期刊
摘 要:案例教学法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被广泛应用于教学实践中。本文主要阐述了案列教学法的特点,探讨了在基本生物化学课程教学中引入案例教学法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论述了案例教学法在教学实践中应用效果。  关键词:案例教学法;基础生物化学;教学改革  基础生物化学主要是利用化学的理论和方法研究生命现象,在分子水平上阐明生命现象的化学本质,即研究生物体的化学组成及化学变化规律。课
期刊
摘 要:素描作为美术学的基础技能,在美术教学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它也是美术学习的第一个步骤,充分掌握素描的技能,打好基础,有助于学生在未来学习美术过程中可以快速地进入学习的状态。本文针对当前素描基础教学的现状,提出教学设计的相应对策,以供参考。  关键词:美术;素描;方案  随着当前新课改的不断深入推进,美术课程的改革为美术教学带来了新的生机,同时也对美术教师的教学效果提出更高更严的要求。新课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