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计算能力是一项基本的数学能力,是小学数学中最主要的内容之一,是贯穿小学数学教学全部内容的主线,培养小学生具有一定的计算能力,是小學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小学低年级的计算是整个数学学习的入门,小学低年学生的计算能力的程度,在今后的学习当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所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就要从低年级的学生入手,针对学生在计算中易出现的问题,寻找出一些提高小学低年级学生计算能力的措施,从而促进学生综合数学能力的养成,提高学生的数学综合素质。
关键词:低年级学生:计算能力:有效策略
计算在整个小学数学教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就成为了每一位数学教师的一项重要任务。但在实际教学中,很多教师往往忽视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高估”我们的学生,认为计算都是“死知识”,一点就会,一通百通,认为只要反复训练就能提高学生计算能力。将学生计算中出现的诸多错误草率的定性为“粗心”。而这份“粗心”随着年龄的增长会越演越烈,最终阻碍着学生计算能力的提高。从教十余年,教了三届学生,发现学生在计算中出现的问题远不只“粗心”那么简单。小学低年级是孩子理解计算的启蒙时期,也是黄金时期,这个时候学习的加减法计算是全部计算的基础。因此,我从学生学习计算的起步阶段开始,寻找出学生计算出错,计算能力低的真正原因,从而在教学实践中逐步寻找出提高学生计算能力的有效策略。
一、低年级学生计算现状:
1、计算兴趣不高
数学计算是围绕数字和运算符号进行的,这些枯燥单调的符号化教学内容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部分学生认为计算枯燥、麻烦,特别是看到计算步骤多或者数字大时,就会产生厌烦的情绪,缺乏耐心和信心。在课堂教学中我们会发现学生不喜欢做重复性、单调性的计算训练。
2、算理理解不清
《新课标》强调,“笔算教学应把重点放在算理的理解上”,“根据算理,掌握法则,再以法则指导计算”。学生掌握计算法则关键在于理解。既要学生懂得怎样算,更要学生懂为什么要这样算。部分同学在计算时的错误是因为不明算理,没真正掌握计算的算法造成的。比如:一年级下册的20以内退位减法:十几减9,学生在学习时没有真正理解“破十法”,为什么要从10里面拿去9个?为什么还要加上剩下的数?而只会机械地用十几个位上的数加1。
3、计算习惯不好
很多孩子拿到计算题,不会认真审题,只注重计算结果。比如:进位加法:9加几的题目,要求先圈一圈,再算一算。很多孩子看到题目就开始计算,没有圈的这一过程。部分学生书写马虎,字迹潦草,经常把5写得像3,把0写得像6;竖式对位不整齐;一些学生没有准备草稿本,遇到口算不能解决的,就凭经验计算;多数学生计算前不估算,计算后不验算等等。
二、解决的策略
针对学生计算中存在的问题,根据自身实践,我提出以下解决策略:
1、培养计算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教师、兴趣是求知的先导,是会学的前提条件,是培养学生智能的最集中体现。只有激起学生对学习的兴趣,促使学生的思维达到最兴奋、最活跃的状态,数学教学才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单纯的做计算题,学生容易感到枯燥、乏味。为了激发学生的计算兴趣,一方面,采用多种训练手段,像口算、笔算和利用计算工具进行计算,并掌握一定的计算方法,达到了算得准、算得快的目的。另一方面,计算训练中,讲究训练形式的多样化。
2、重视算理的理解
理解算理、掌握算法是提高计算能力的关键,计算法则是计算方法的程序化和规范化,因此,教师要帮助学生理清算理和算法之间的脉络,使学生透彻地理解算理,进而更好地指导算法,既要让学生懂得“如何算”,又要让其知晓“为什么这样算”,这样有利于学生计算准确性的提高。从实际操作上来讲,可以针对一道典型题目,向学生渗透一些算理,再让学生举一反三,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针对其他类似问题说说自己的计算过程和方法,根据学生的汇报进行引导性的纠错和讲解,通过这种方法帮助学生最终形成计算技能。
3、培养良好的习惯
增强对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培养学生一丝不苟、认真负责的学习态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是防止计算错误、提升计算水平的主要途径和措施。
(1)、培养认真审题的习惯,审题时要求做到一看、二画、三想、四算、五查。一看就是要看清题中的数字和运算符号;二画就是在试题上标出先算哪一步,后算哪一步;三想就是想什么地方能够口算,什么地方要用笔算,是否能够简便计算等;四算就是要认真动笔计算;五查就是认真检查。
(2)、培养认真演练的习惯。在四则运算中,要训练学生沉着冷静学习态度,碰到数字大,步骤多的计算试题时要做到不急不燥,冷静思考、耐心计算。即便简单的计算题也要慎重,切勿草率行事。能口算的则口算,不能口算的应注意认真实行笔算或在稿纸上演算。演算时要求书写整洁,格式规范,方法合理。同时,强化学生规范打草稿的习惯,以保证计算的准确无误。
(3)、培养细心检验的习惯。学生在计算时要做到绝对万无一失,不出差错是不可能的。教师要教育学生养成计算后认真检查演算的习惯,把检验当成计算题不可缺少的环节。检验时要做到耐心细致,逐步检查。一查题目中数字是否抄错,二查计算过程、计算结果是否有误,发现错误即时纠正。
4、加强计算练习,坚持天天练
口算是计算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必须掌握的基本计算技能,同时它也是估算、简算与笔算的基础。加强口算训练对于提高学生计算的正确率,发展计算能力,有着重要的意义,因此,在平时的教学中我特别注意学生的口算练习。如:教学一年级“10以内加、减法和20以内进位加法与退位减法”时,为了能让学生达到脱口而出的程度,我经常采用“视算与听算”两种形式的练习。视算是通过眼看、脑算、口说得数;而听算则要通过耳听、脑记,才能说出得数,引发练习的兴趣,调动学生参与练习的积极性,提高训练效果。例如:练习10的组成时,老师打手势“3”,学生打手势“7”,表示3和7组成的;老师打手势“5”,学生打手势“5”......。练习20以内的进位加时,老师说“9+6”,学生答“15”;老师说“5+8”,学生答“13”等等,要求学生脱口而经常这样练习,有助于打牢学生的计算基础,为进一步笔算做准备。同时在教学中,我常将易混易错的题目放在一起,让学生区分比较,通过有目的的练习,学习纠正错误以提高学生的辨析能力。
总之,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是一项长期而细致的训练过程,不是一朝一夕所能做到的,它是一个日积月累的过程。低年级学生正处于学习的初级阶段,计算能力作为一项基础的学习内容,对于今后很多学科的学习具有重要影响。教师应根据学生的特点,运用有效的教学方式,不断丰富教学内容,严格规范学生的计算习惯,并及时查找和纠正学习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从而有效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小学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
[2]高莎娜《新课改后学生计算能力减弱的原因及对策》[J].硅谷,2009,(4):147
[3]张文涛《小学生计算能力的现状及对策》[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10期
[4]孙有珍《如何培养小学生的数学计算能力》[J]小学时代(教育研究)2010年04期
(安宁市昆钢第一小学)
关键词:低年级学生:计算能力:有效策略
计算在整个小学数学教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就成为了每一位数学教师的一项重要任务。但在实际教学中,很多教师往往忽视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高估”我们的学生,认为计算都是“死知识”,一点就会,一通百通,认为只要反复训练就能提高学生计算能力。将学生计算中出现的诸多错误草率的定性为“粗心”。而这份“粗心”随着年龄的增长会越演越烈,最终阻碍着学生计算能力的提高。从教十余年,教了三届学生,发现学生在计算中出现的问题远不只“粗心”那么简单。小学低年级是孩子理解计算的启蒙时期,也是黄金时期,这个时候学习的加减法计算是全部计算的基础。因此,我从学生学习计算的起步阶段开始,寻找出学生计算出错,计算能力低的真正原因,从而在教学实践中逐步寻找出提高学生计算能力的有效策略。
一、低年级学生计算现状:
1、计算兴趣不高
数学计算是围绕数字和运算符号进行的,这些枯燥单调的符号化教学内容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部分学生认为计算枯燥、麻烦,特别是看到计算步骤多或者数字大时,就会产生厌烦的情绪,缺乏耐心和信心。在课堂教学中我们会发现学生不喜欢做重复性、单调性的计算训练。
2、算理理解不清
《新课标》强调,“笔算教学应把重点放在算理的理解上”,“根据算理,掌握法则,再以法则指导计算”。学生掌握计算法则关键在于理解。既要学生懂得怎样算,更要学生懂为什么要这样算。部分同学在计算时的错误是因为不明算理,没真正掌握计算的算法造成的。比如:一年级下册的20以内退位减法:十几减9,学生在学习时没有真正理解“破十法”,为什么要从10里面拿去9个?为什么还要加上剩下的数?而只会机械地用十几个位上的数加1。
3、计算习惯不好
很多孩子拿到计算题,不会认真审题,只注重计算结果。比如:进位加法:9加几的题目,要求先圈一圈,再算一算。很多孩子看到题目就开始计算,没有圈的这一过程。部分学生书写马虎,字迹潦草,经常把5写得像3,把0写得像6;竖式对位不整齐;一些学生没有准备草稿本,遇到口算不能解决的,就凭经验计算;多数学生计算前不估算,计算后不验算等等。
二、解决的策略
针对学生计算中存在的问题,根据自身实践,我提出以下解决策略:
1、培养计算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教师、兴趣是求知的先导,是会学的前提条件,是培养学生智能的最集中体现。只有激起学生对学习的兴趣,促使学生的思维达到最兴奋、最活跃的状态,数学教学才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单纯的做计算题,学生容易感到枯燥、乏味。为了激发学生的计算兴趣,一方面,采用多种训练手段,像口算、笔算和利用计算工具进行计算,并掌握一定的计算方法,达到了算得准、算得快的目的。另一方面,计算训练中,讲究训练形式的多样化。
2、重视算理的理解
理解算理、掌握算法是提高计算能力的关键,计算法则是计算方法的程序化和规范化,因此,教师要帮助学生理清算理和算法之间的脉络,使学生透彻地理解算理,进而更好地指导算法,既要让学生懂得“如何算”,又要让其知晓“为什么这样算”,这样有利于学生计算准确性的提高。从实际操作上来讲,可以针对一道典型题目,向学生渗透一些算理,再让学生举一反三,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针对其他类似问题说说自己的计算过程和方法,根据学生的汇报进行引导性的纠错和讲解,通过这种方法帮助学生最终形成计算技能。
3、培养良好的习惯
增强对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培养学生一丝不苟、认真负责的学习态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是防止计算错误、提升计算水平的主要途径和措施。
(1)、培养认真审题的习惯,审题时要求做到一看、二画、三想、四算、五查。一看就是要看清题中的数字和运算符号;二画就是在试题上标出先算哪一步,后算哪一步;三想就是想什么地方能够口算,什么地方要用笔算,是否能够简便计算等;四算就是要认真动笔计算;五查就是认真检查。
(2)、培养认真演练的习惯。在四则运算中,要训练学生沉着冷静学习态度,碰到数字大,步骤多的计算试题时要做到不急不燥,冷静思考、耐心计算。即便简单的计算题也要慎重,切勿草率行事。能口算的则口算,不能口算的应注意认真实行笔算或在稿纸上演算。演算时要求书写整洁,格式规范,方法合理。同时,强化学生规范打草稿的习惯,以保证计算的准确无误。
(3)、培养细心检验的习惯。学生在计算时要做到绝对万无一失,不出差错是不可能的。教师要教育学生养成计算后认真检查演算的习惯,把检验当成计算题不可缺少的环节。检验时要做到耐心细致,逐步检查。一查题目中数字是否抄错,二查计算过程、计算结果是否有误,发现错误即时纠正。
4、加强计算练习,坚持天天练
口算是计算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必须掌握的基本计算技能,同时它也是估算、简算与笔算的基础。加强口算训练对于提高学生计算的正确率,发展计算能力,有着重要的意义,因此,在平时的教学中我特别注意学生的口算练习。如:教学一年级“10以内加、减法和20以内进位加法与退位减法”时,为了能让学生达到脱口而出的程度,我经常采用“视算与听算”两种形式的练习。视算是通过眼看、脑算、口说得数;而听算则要通过耳听、脑记,才能说出得数,引发练习的兴趣,调动学生参与练习的积极性,提高训练效果。例如:练习10的组成时,老师打手势“3”,学生打手势“7”,表示3和7组成的;老师打手势“5”,学生打手势“5”......。练习20以内的进位加时,老师说“9+6”,学生答“15”;老师说“5+8”,学生答“13”等等,要求学生脱口而经常这样练习,有助于打牢学生的计算基础,为进一步笔算做准备。同时在教学中,我常将易混易错的题目放在一起,让学生区分比较,通过有目的的练习,学习纠正错误以提高学生的辨析能力。
总之,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是一项长期而细致的训练过程,不是一朝一夕所能做到的,它是一个日积月累的过程。低年级学生正处于学习的初级阶段,计算能力作为一项基础的学习内容,对于今后很多学科的学习具有重要影响。教师应根据学生的特点,运用有效的教学方式,不断丰富教学内容,严格规范学生的计算习惯,并及时查找和纠正学习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从而有效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小学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
[2]高莎娜《新课改后学生计算能力减弱的原因及对策》[J].硅谷,2009,(4):147
[3]张文涛《小学生计算能力的现状及对策》[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10期
[4]孙有珍《如何培养小学生的数学计算能力》[J]小学时代(教育研究)2010年04期
(安宁市昆钢第一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