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数学是一门密切联系生产生活的学科,单纯的数学知识比较抽象,必须通过实物演练、动手验证、实际操作才能让学生在学中玩,玩中学,又好又快地记住数学知识。在数学教学中,笔者通过实物演练把抽象的数学知识生动形象地表达出来,通过动手验证的方法来使学生理解数学概念,采用数学理论与实际应用问题相结合的方法来引导学生学数学。
关键词:数学教学;实物演练;动手验证
1.将数学抽象内容具体化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人的兴趣往往表现在对于未知事物的探索与发现,对于已知事物的疑问与挑战。因此我们在数学教学当中应当首先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我们第一步要做的就是将数学抽象内容具体化,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实物演练。数学知识的学习是一个从无到有、从简单到复杂的过程。开始的时候由于学生对于数学接触得相对较少,数学知识也比较抽象,所以我们把抽象的数学知识以一种更加具体的形式表现出来。比如,在圆的定义的教学课堂中就可以利用实际生活中的“圆”来进行演练。我们找来一颗图钉,在图钉上面系上一根绳子,绳子的另一头系上粉笔,通过让学生旋转绳子另一头的粉笔,在木质的黑板上画出一个圆来讲解圆的定义。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更是能够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通过运用实际操作的方法提高教学质量的同时,也可帮助学生对数学概念的理解。
2.采取自己动手验证的方法理解数学概念
可以将数学在实际当中的重要作用体现在数学实验当中,在讲解理性认识的同时让学生有充足的感性认识,可以实验与思考。比如,在讲解圆周到圆心距离的时候,我们就可以通过实际操作来引导:在这里老师可以在圆周上引出不同方向的线段并都指向圆心,让学生自己寻找几个方向,然后让同学们将自己选择的各个方向的线段进行比较,看看它们是否是长度相同。
3.借助实物引导出数学的概念有助于形成良好的认知
“数轴”是非常重要的知识点。由于这是一个比较难懂的概念,这里我们采取与其他生活工具类比的方式给学生演示什么叫数轴。在这里,我们主要选取格尺和温度计来作为本节课的实际教学工具:让学生每个人带一把格尺,对照上面的刻度类比数轴,体会数轴的构成。同理,在探究“三角形三边关系”的课堂上老师不能直接介绍三角形三边关系,这样的话会显得比较生硬。老师可以先让同学们说说什么样的是三角形,让同学们猜想三角形的三条边有怎样的关系。在得到答案后,老师可以给同学们每人发一根细绳,引导同学们自己动手制作他们心目中的三角形。老师可以向学生提问:你对于三角形三边关系有怎样的认识?然后通过使用剪子将三角形的三边进行进一步的裁剪来制作不同的三角形。这时可以由老师提出三角形三边关系的定理: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以及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随后可以让同学们分组去验证他们自己手工制作的三角形是否满足我们所说的三角形三边关系定理。同学们通过实验可以得出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三角形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的结论。
4.以实际操作引出数学理念
我们所熟知的数学知识点通常是比较难懂的,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不过通过老师们的课题研究,我们依然可以让数学教学生动起来,因为抽象的数学理论下往往有着实际应用主体。所以在此类教学中我们应该适当引入实际操作来引导学生学习数学概念。这也就是说将抽象的概念转变为了对具体事物的认知,通过引导学生学习具体事物和具体情况的解决方案来认识里面包含的数学知识。在“图形的相似性”这节课当中,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相似图形之间的关系,我们特地为学生准备了各式各样的彩纸,裁剪成了两两相似的图形。这些两两相似的图形有的是一样大小的,而有的是不一样大小的。我们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以及观察当中体会两个相似图形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这更好地诠释了相似图形之间的关系。这样既可以体现在学中玩、玩中学的教学思想,又可以让学生又好又快地记住对应的数学知识,可谓一举两得。
5.采用数学理论与实际应用问题相结合的方法
当进行一个知识点教学的时候,作为老师,我们应该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深入思考怎样讲解可以让学生听得更仔细,学得更认真,理解得更透彻。通常我们采用数学理论与实际应用问题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知识点的教学与分析是个不错的选择。
参考文献:
[1]陈承伟,谢存德.开展数学实验培养探索精神[J].江西教育, 2007,(4):30.
[2]李 斌.数学实验教学的基本设计及其应用[J].辽宁教育,2007,(4).
关键词:数学教学;实物演练;动手验证
1.将数学抽象内容具体化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人的兴趣往往表现在对于未知事物的探索与发现,对于已知事物的疑问与挑战。因此我们在数学教学当中应当首先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我们第一步要做的就是将数学抽象内容具体化,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实物演练。数学知识的学习是一个从无到有、从简单到复杂的过程。开始的时候由于学生对于数学接触得相对较少,数学知识也比较抽象,所以我们把抽象的数学知识以一种更加具体的形式表现出来。比如,在圆的定义的教学课堂中就可以利用实际生活中的“圆”来进行演练。我们找来一颗图钉,在图钉上面系上一根绳子,绳子的另一头系上粉笔,通过让学生旋转绳子另一头的粉笔,在木质的黑板上画出一个圆来讲解圆的定义。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更是能够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通过运用实际操作的方法提高教学质量的同时,也可帮助学生对数学概念的理解。
2.采取自己动手验证的方法理解数学概念
可以将数学在实际当中的重要作用体现在数学实验当中,在讲解理性认识的同时让学生有充足的感性认识,可以实验与思考。比如,在讲解圆周到圆心距离的时候,我们就可以通过实际操作来引导:在这里老师可以在圆周上引出不同方向的线段并都指向圆心,让学生自己寻找几个方向,然后让同学们将自己选择的各个方向的线段进行比较,看看它们是否是长度相同。
3.借助实物引导出数学的概念有助于形成良好的认知
“数轴”是非常重要的知识点。由于这是一个比较难懂的概念,这里我们采取与其他生活工具类比的方式给学生演示什么叫数轴。在这里,我们主要选取格尺和温度计来作为本节课的实际教学工具:让学生每个人带一把格尺,对照上面的刻度类比数轴,体会数轴的构成。同理,在探究“三角形三边关系”的课堂上老师不能直接介绍三角形三边关系,这样的话会显得比较生硬。老师可以先让同学们说说什么样的是三角形,让同学们猜想三角形的三条边有怎样的关系。在得到答案后,老师可以给同学们每人发一根细绳,引导同学们自己动手制作他们心目中的三角形。老师可以向学生提问:你对于三角形三边关系有怎样的认识?然后通过使用剪子将三角形的三边进行进一步的裁剪来制作不同的三角形。这时可以由老师提出三角形三边关系的定理: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以及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随后可以让同学们分组去验证他们自己手工制作的三角形是否满足我们所说的三角形三边关系定理。同学们通过实验可以得出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三角形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的结论。
4.以实际操作引出数学理念
我们所熟知的数学知识点通常是比较难懂的,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不过通过老师们的课题研究,我们依然可以让数学教学生动起来,因为抽象的数学理论下往往有着实际应用主体。所以在此类教学中我们应该适当引入实际操作来引导学生学习数学概念。这也就是说将抽象的概念转变为了对具体事物的认知,通过引导学生学习具体事物和具体情况的解决方案来认识里面包含的数学知识。在“图形的相似性”这节课当中,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相似图形之间的关系,我们特地为学生准备了各式各样的彩纸,裁剪成了两两相似的图形。这些两两相似的图形有的是一样大小的,而有的是不一样大小的。我们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以及观察当中体会两个相似图形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这更好地诠释了相似图形之间的关系。这样既可以体现在学中玩、玩中学的教学思想,又可以让学生又好又快地记住对应的数学知识,可谓一举两得。
5.采用数学理论与实际应用问题相结合的方法
当进行一个知识点教学的时候,作为老师,我们应该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深入思考怎样讲解可以让学生听得更仔细,学得更认真,理解得更透彻。通常我们采用数学理论与实际应用问题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知识点的教学与分析是个不错的选择。
参考文献:
[1]陈承伟,谢存德.开展数学实验培养探索精神[J].江西教育, 2007,(4):30.
[2]李 斌.数学实验教学的基本设计及其应用[J].辽宁教育,200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