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肃霜降薪

来源 :北广人物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okisok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上世纪六十年代的基本工资是多少?那时候普通工人的工资在30- 60元之间。那时候的工资有一个很大的特点———按级划分:根据不同工作种类和不同地区不同级别统一划分工资。但是有一类人没有被划分进去,那就是艺人。为什么呢?因为他们很多以前都属于自由职业者,是按照出场费计算工资的,随着公私合营后他们的工资才被改为月薪。而我们今天要说的便是艺人的工资。
  先说一个家喻户晓的人物:梅兰芳,他当年的出场费达到10根金条,他的工资是2100元。2100元是什么概念?主席当时的工资每个月是610元。在那个年代,上百元的工资都十分少见,当时的城市居民的生活费只要几块钱,一个月收入50元的工薪家庭能够养活一家人。当时的牛肉面只需要1角,西红柿二分一斤。所以2100的工资已经是让人望尘莫及了。但是作为“四大名旦”之一的梅兰芳,他的工资也并不是最高的。那最高的是谁呢?六十年代工资全国最高的便是著名的京剧武旦关肃霜。在1964年的一次戏剧演出上,总理专门让四大名旦报了自己的工资,而轮到关肃霜时,她更是满脸通红,说自己的月薪为3000元,并且低下头说马上回去降薪。
  曾是全国最高工资
  关肃霜何许人也?为何工资能够超过家喻户晓的梅兰芳?关肃霜1928年出生在艺人家庭,她的父亲是京剧的鼓师,和梅兰芳一样,自幼接受到艺术的熏陶,从小便开始学唱“梅派”,8岁开始练功,后来在武汉拜师学习花旦戏和武功等基本功。
  她16岁时才凭借《蜀山仙侠传》出名,相对于梅兰芳算是很晚了,但是却是十分的轰动。一再的被媒体称作为“奇女子”,因为她在戏曲中能够将自己角色的唱、打、念等做得十分全面,这并不是一般的艺人能够做到的。关肃霜技艺超群,文武兼备。擅长武旦、刀马旦、花旦、花衫等……并且独自创造了“靠旗出手”的武打绝技。她的武打绝技在今天的武旦演员身上都能够看见。除此之外她还广收徒弟,对很多青年演员都有提携,桃李满天下。所以她的工資到这个数字,也不足为奇。但是她自己却对工资十分“不满”。
  梅兰芳一个月工资2100,在抗美援朝的时候,连大炮都看不上,直接为国家捐战斗机,可见月薪额之高。现在的人们总是习惯攀比,自己的工资多高,自己又去了哪里,但是那个时候的艺人却不是如此。那个时候的艺人因为工资高,还主动的要求降薪,而这关肃霜就是其中之一。说起关肃霜,也算得上是一个奇人。
  她从1951年起便频频要求上级降薪。从原本的3000元,到1500元再到800元、700元直到450元,450元在当时的文艺一级标准工资中已经是最低的了,但是关肃霜却不以为然,她还是继续坚持降薪,她认为自己如果现在都升为文艺一级的标准太快,失去了向上奋进的劲头,这容易导致自己这张弓拉得太满,于是坚持以这种理由让上级将自己定位文艺二级,于是她的工资再次降到了280元,她才结束这场降薪“运动”。
  如此“奇人”
  如此“奇人”关肃霜,对人也是无比的坦诚,所以天南地北的朋友也很多,并且每一个到她家的人她也都是十分热情的接待并且完全为别人着想。1981年,宁夏回族自治区的京剧团来到昆明演出,关肃霜发现其中一个女武生嗓子十分的疲劳,便二话不说将人接到了家中,为她准备可口的饭菜,并且还带她去看了医生,拿了药。
  拿到药后关肃霜并没有将女武生送回京剧团,又带人折回家中,将拿的药煎好倒进了暖瓶,叮嘱女武生吃药的注意事项,才互相挽着手将人送回京剧团。许多人都以为她们两人是老朋友,其实她们也是第一次见面。只因关肃霜待人真诚,并且爱惜同行,才有了这一事情。


  一次关肃霜的至交好友叶楠到关肃霜家中做客,临近中午的时候,关肃霜便对叶楠说:“你稍微坐一会儿,我有点事情,去去就回来。”叶楠不知道关肃霜去做什么了,不一会儿手里提着一篮子菜回来,旁人对叶楠说:“她这是赊菜去了,这是常有的事情,这月的粮饷又用光了。”而关肃霜只是笑着说自己和街坊交好,不愁赊不到酒肉。足以看出因为自己的慷慨大方、结交朋友而让自己的生活过得拮据。但是就算生活开销如此巨大,关肃霜还是愿意一而再再而三的请求降薪,足以说明她的赤子之心。
  真正的艺术家
  虽说艺人的工资比普通人高,但是他们也一直在为这份工作付出比常人更为艰辛的努力。就像关肃霜,在大家都在玩耍的年纪,就已经拜师学艺,苦练花旦戏和武术基本功,他们在艺术这条道路上也需要耗费自己所有的精力去让自己的表演做到完美,还需要承担将自己完全暴露在世人眼中的风险,他们每个人都在用自己的力量为整个文艺事业做自己的贡献。将老一辈的文化传承到下一代,才能让这些文化得到该有的位置。关肃霜一生都在奉献自己。她不仅自己主动降薪来让自己有进步的空间,并且为了宣传京剧文化,不惜付出自己的生命。为了在昆明第三届艺术节上让大家欣赏完美的京剧表演,关肃霜从不缺席排练,全心全意的准备演出。在内行人眼中,早已看出她力不从心的疲惫,但是她始终坚持,在艺术节结束后她还坚持满足人们的签名合影愿望直到累得躺在椅子上。三天后,关肃霜因为劳累过度患心肌梗死而与世长辞。这样一位伟大的老艺术家,毕生都在用自己的行动,诠释真正艺术家的意义。
  据今日头条文/烟寒若雨整理
其他文献
王文瀾  著名摄影家王文澜,任中国日报社高级顾问、中国摄影家协会副主席。曾荣获:全国十佳摄影记者、全国新闻摄影金奖、全国十佳体育摄影记者、全国人像摄影十杰、中国新闻摄影学术贡献奖、中国新闻奖等等。他组织编纂的《百名摄影记者聚焦SARS》《百名摄影记者聚焦冰雪线》《百名摄影记者聚焦大地震》《百名摄影记者聚焦奥林匹克》《百名摄影记者聚焦中国》《百名摄影师聚焦中国改革开放40年》等10多部专业摄影画册在
期刊
提到阿根廷,中国人首先想到的可能是探戈、马拉多纳、梅西;而提到中国,阿根廷人首先想到的或许是长城、功夫、科技现代化……“阿根廷人如何能更深入地了解中国,是我一直以来思考的事。”阿根廷记者毛里西奥·佩尔卡拉说:“讲好故事,是文化交流的一条捷径。”  讲述那些尚未被讲述的故事  毛里西奥·佩尔卡拉是个“85后”。2014年,佩尔卡拉来到中国成为一名记者,负责向拉美报道中国,中国朋友们都亲切地称他为“毛
期刊
幸福源自奋斗、成功在于奉献、平凡造就伟大。近段时间以来,由中宣部、中组部等部门部署开展的“最美奋斗者”学习宣传活动人气高涨,推荐“最美”、评选“最美”、学习“最美”形成热潮。一批新中国成立70年来各地区各行业各领域涌现出来的来自生产一线、群众身边的先进模范,作为“最美奋斗者”,他们是共和国建设者、新时代奋斗者的典型代表,他们用自己的不懈努力,生动地向我们展示了他们与祖国共成长、共奋斗的感人故事。 
期刊
腊八节是我国民间重要的传统节日。  寓意着:辞旧迎新,旧的一年就要过去,新的一年即将到来。  每年農历的腊月初八,公共场所都会有腊八粥,免费供给大家享用。周边的百姓凌晨5点起来排队,等候得到一碗腊八粥,讨个吉利,祝福新的一年开始。
期刊
2月20日,是这期杂志上市的日子,也是北京广播电视台四名记者在武汉的第25天。  颜葵,BTV新闻中心记者;  王晓龙,BTV新闻中心要闻部摄像;  王劲清,北京新闻广播记者;  陈博,BTV新闻新媒体记者。  1月27日,他们拿着没有回程日期的飞机票,和北京市属医院医疗队一起驰援武汉。  两位70后,一位80后,一位90后。每个人的身后都是一家子的牵挂。  颜葵的身后有14岁的女儿;王晓龙的身后
期刊
1941年的某一天,一对在日本大阪谋生的夫妇,乘坐轮船回到他们的家乡中国。6岁的小女儿也随他们回来,只是彼时她还不知道,回国到底意味着什么。小女孩从小就展现出过人的音乐天赋,后来她成为了一名作曲家,她的作品《年轻的朋友来相会》《烛光里的妈妈》《今天是你的生日》《绿叶对根的情意》《滚滚长江东逝水》享誉海内外。  她就是著名归侨作曲家谷建芬。她入选“2019全球华侨华人年度人物”,她说,自己写的歌能给
期刊
前段时间,国家地理2019年旅行者摄影大赛落幕,这场赛事最重磅的奖项全球总冠军大奖和城市组一等奖都颁给了一位90后中国户外摄影师———储卫民!紧接着,福布斯中国推出了2019年30岁以下精英榜,储卫民又上榜了。  第一台单反相机  获奖作品《格陵兰的冬天》,在历时一个月的努力探索中诞生。储卫民获得这项全球荣誉时刚满29岁,距他当职业摄影师才不过2个年头,但户外摄影的机缘却是他在上大学期间。大学时,
期刊
时值几大古装巨制厮杀混战的2019年末,靳东带着一部都市律政大戏悄然回归。距离他上一部戏《恋爱先生》首播已近两年,相较2017年的“霸屏模式”,靳东在剧组潜心耕耘的这段时间,着实让一众剧迷“望穿秋水”。《精英律师》的惊喜亮相,一方面解了粉丝们的“相思之苦”,一方面也让更多人看到了靳东不断进阶的“雄心壮志”。出品人兼领衔主演的双重身份、亲自邀请促成的强大班底、根植现实颇具难度的律政题材,都激起了业内
期刊
朱祖希第一次看到北京中軸线是在64年前。  64年前,朱祖希考入了北京大学,来北京报到的那天,用一根扁担挑着行李的他,从正阳门火车站下车,眼前巍峨的城楼、城墙、天安门……以及沿南北铺陈开来的那条轴线,让他流连忘返。只一瞬间,他便爱上了这条浓缩了北京古典建筑精华与历史人文经脉的轴线。尽管他是一位江苏人。  64年后,已经81岁高龄的朱祖希在近日西城区第二文化馆主办的“走中轴线绘古都风貌暨第十届春之花
期刊
2月8日晚,《但愿人长久———2020北京广播电视台元宵特别节目》在北京卫视和BTV文艺频道播出,在节目中,我们又看到了奥运冠军、乒乓球女子单打超级全满贯得主邓亚萍的身影。她和众星合唱歌曲为武汉加油,并攥紧了拳头,响亮地喊出“战‘疫’,非赢不可”!在这个特殊的春节,邓亚萍一直为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贡献着自己的力量。身为国家卫生健康委宣传大使的她,除夕夜录制视频,在微博上号召大家:“春节期间尽量少出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