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护理管理策略在防范住院患者跌倒中的作用

来源 :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risby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探讨住院患者发生跌倒相关因素及护理管理策略,以降低跌倒事件的发生。方法对我院36例住院发生跌倒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住院患者的年龄、疾病因素、日常生活能力、心理因素、环境设施、陪伴质量、护理人力管理等因素影响跌倒事件的发生。结论创新并建立完善护理管理策略是防范住院患者跌倒事件发生的有力保障。
  【关键词】创新;护理管理策略;住院患者;跌倒
  跌倒是指不能控制地或非故意地倒在地上或其他较低平面上,排除遭到猛烈地打击、意识丧失、突然瘫痪或癫痫发作等原因[1]。我国第6次人口普查65岁及以上人口占8.87%,比2000年上升1.91个百分点[2]。跌倒的发生率随年龄的增长而上升,每年约有30-40%老年人发生跌倒[3]。跌倒事件预防控制已成为公众关注的公共卫生问题和健康问题[4]。现对我院2012年1月至2013年8月发生的36例住院患者跌倒事件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提出护理管理策略。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2012年1月至2013年8月我院共收治患者53888人次,其中2012年收治患者32183人次,住院跌倒的患者27例,发生率为0.083%;2013年1-8月份收治21705人次,发生跌倒患者9人,发生率为0.041%。男性患者14例,女性患者22例,年龄46-89岁,平均72.64岁,60岁以上占80.5%。
  1.2调查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总结、分析的方法,总结2012年1月至2013年8月期间跌倒的住院患者36例临床资料。对其跌倒发生的年龄、时间、地点、原因、后果、自理能力及相关高危危险因素进行评估、分析、总结。
  1.3统计学方法频数资料采用描述性统计。
  2结果
  2.1跌倒患者的年龄结构发生跌倒患者年龄在41-50岁2例,51-60岁5例,61-70岁8例,71-80岁12例,81-90岁9例。
  2.2跌倒患者原发疾病跌倒患者中原发疾病为神经系统疾病10例,肿瘤9例,心血管疾病8例,呼吸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各3例,风湿免疫系统疾病、肾内系统疾病、内分泌疾病各1例。
  2.3跌倒患者发生的场所发生场所在卫生间13例,床边14例,走廊4例,院外2例,检查室、楼梯、阳台各1例。
  2.4跌倒患者发生的时间跌倒患者发生时间分别分布在21:00-5:00之间12例,6:00-10:00之间8例,10:00-13:00之间5例,13:00-16:00之间3例,16:00-20:00之间8例。
  2.5跌倒患者跌倒评估及生活日常能力评估情况见表1。
  3跌倒相关因素的分析
  3.1年龄及性别因素本研究60岁以上跌倒患者占住院跌倒患者80.5%,年龄71-80岁发生率最高,占发生例数的33.3%,其次为81-90岁患者占发生例数25%,通过上述数据表明年龄因素是患者跌倒危险的显著因素,李智英等[5]研究认为,随着年龄的增长,机体各种功能发生明显改变,老年人反应时间延长,平衡不稳增加跌倒的风险因素。
  3.2疾病因素本研究跌倒患者主要以内科慢性疾病为主,原发疾病为神经系统疾病患者占27.7%;肿瘤患者占25%,心血管疾病患者占22.2%;白璐等[6]研究认为住院患者因疾病和服用药物会导致跌倒风险增加。肿瘤科患者因恶性肿瘤对机体的影响,加上放疗、化疗所产生的不良反应,多数患者体质虚弱、无力,为跌倒的高危人群;张玉兰等[7]对56例老年脑血管病患者跌倒危险因素调查证明跌倒与急性脑血管病,平衡能力下降有关,步态和平衡紊乱者跌倒的危险性比正常人增加3倍。
  3.3跌倒患者发生的场所及环境设施因素本研究跌倒患者发生场所床边占38.8%,卫生间占36.1%,跌倒发生场所与相关的研究基本一致;36例跌倒患者中有9例与环境因素有关,表明环境因素是导致患者跌倒的重要因素之一。
  3.4跌倒患者发生的时间跌倒患者发生时间以夜间、16:00-20:00,交接班为高发时间段,分析原因夜间老年患者起夜比较频繁,对自身能力评估不足,其次薄弱环节护理人力配置不足导致对患者的关注和照料不足等有关。
  3.5跌倒危险因素及生活日常能力因素本研究跌倒患者中20例为跌倒高危因素,12例为中危因素,中危因素以上患者占88.8%,分析研究后发现跌倒高危、中危危险因素的患者发生跌倒的概率均比较高;跌倒患者生活日常能力评估63.9%为生活基本自理,说明生活基本自理患者依从性较差,23例生活基本自理患者中,其中18例跌倒评估为高危因素,5例为中危因素,表明跌倒评估为高危因素且生活基本自理的老年患者發生跌倒的风险较大。
  3.6社会心理因素本研究中共有25例老年患者有陪伴而发生跌倒,与患者过高估计自己能力,不愿意麻烦别人,陪伴质量不到位等导致跌倒事件发生。库洪安等[8]对156例老年患者进行跌倒原因及对预防跌倒的认知调查发现76-80岁年龄段的老年患者不能正确评估自己的运动能力,跌倒率高达81.63%,其原因是这个年龄段的老年人普遍存在不服老的心理,表现在走路、做事情与青年相比不甘示弱。对跌倒充满恐惧的人由于个人反应迟钝,易激动和惊慌,导致跌倒的发生率更高[9]。
  3.7护理人力管理因素杨莘等[10]研究结果表明,造成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的原因是对患者评估不足和沟通不良。分析发现,由于护士对患者病情不了解,如对患者的异常检验结果未重视,年轻护士对患者服用特殊药物导致的药物不良反应认识不足等均易形成护理安全隐患。近年来各级医院加大对护理人员的招聘力度,新护士能力不足,安全防范意识不够,防范措施实施不到位等;另外跌倒高发时间段均为护理薄弱环节等,护士配置不足,生活照料不周等也是患者跌倒原因之一。
  4护理对策
  4.1创新并建立护理评估制度,识别高危人群制定护理评估制度,明确规定患者入院后护理评估的时限,评估人员的资质等,将跌倒、生活日常能力作为基本评估,通过制度强化护理人员提高对患者评估意识和防范措施,跌倒高危风险评估率达到100%。   4.2细化管理,落实责任我院明确规定各区域实行属地化管理,实行医院-科室-个人三级管理,明确责任。制定了护士长日基本查房指南,查房指南中明确了走廊、洗漱间、卫生间、病室、患者安全管理的巡查项目和标准,护理部定期进行检查督导,确保病区环境及管理落实。
  4.3完善护理三级查房制度,强化护理质量管理质量管理是确保各环节落实的重要手段,我院完善了护理三级查房制度,明确规定责任护士、护士长、护理部主任查房的内容;护理部分区主任每周深入病房检查护士长查房落实情况及责任护士包干落实情况;通过不断地指导修正,监督检查各项制度和规范的落实,降低了不良事件及护理并发症的发生。
  4.4加强培训教育,提升护士能力国内外相关研究均表明加强对护士跌倒相关知识培训教育可降低住院患者跌倒的发生率,我院定期组织患者安全管理相关知识讲座,并定期组织跌倒应急预案演练。通过培训和应急演练提高护士对跌倒的防范意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护士规避风险的能力。
  4.5加强健康教育宣传力度医院走廊、病室等张贴预防跌倒告知和温馨提示,跌倒高危因素患者床尾悬挂防跌倒提示牌,护士针对患者的评估有针对性进行宣传教育,提高患者及陪伴人员安全意识、防范措施及依从性。
  4.6合理配置护理人力,实行责任护士包干制为深入推进护理工作模式改革,建立夜班责任岗和白班责任岗制,确保责任护士包干制的实施,保证高峰时间段及薄弱环节的人员配置。
  4.7完善护理不良事件上报体系,倡导充分暴露文化护理部设专人对护理不良事件进行梳理调查分析,每季度召开护理质量委员会成员进行根本原因分析,上报院长办公会,针对比较集中或危害较大的事件以红头文件形式下发相关通知;采取非惩罚性措施鼓励上报,2012年较2011年护理不良事件上报件数增幅92.3%。
  5体会
  住院患者跌倒是众多因素相互交错的结果,患者跌倒所致后果轻重不一,必须引起医院管理者和护理人员的高度重视,我院通过创新护理对策的实施,住院患者跌倒发生率呈下降趋势,2013年1月至8月住院患者跌倒发生率为0.041%,较2012年同期明显降低。因此,创新建立完善的护理管理策略是防范住院患者跌倒事件发生的有力保障。
  参考文献
  [1]库洪安,舒军萍,崔伯燕,等.老年患者跌倒原因分析及对预防认知调查[J].护理管理杂志,2005,5(9):1-3.
  [2]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第1号)[Z].
  [3]朱月妹,袁浩斌,陈雷.老年人跌倒危险因素的调查[J].护理实践与研究,2007,4(10):5-7.
  [4]吴小梅,王小华,高红香.老年住院患者跌倒危险因素及预防措施的研究进展[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1,17(15):1851-1853.
  [5]李智英,郑志惠,黄燕梅.老年住院患者跌倒危险因素的质性研究[J].護理实践与研究,2010,7(5):10-12.
  [6]白璐,宋瑰琦.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住院患者跌倒发生的高危因素与管理策略[J].护理学杂志,1001-4152.(2011)-0022-03.
  [7]张玉兰,毕艳媛,王勇琴.老年脑血管病病人跌倒的危险因素调查[J].护理研究,2005,9(10C):2174-2175.
  [8]库洪安,舒军萍,崔伯艳,等.老年患者跌倒原因及预防跌倒的认知调查[J].护理管理杂志,2005,5(9):1-3.
  [9]HainsworthT.预防和评价老年人跌倒的NICE指南[J].国际护理杂志,2007,25(1):67-70.
  [10]杨莘,王祥,邵文利,等.335起护理不良事件分析及对策[J].中华护理杂志,2010,45(2):130-132.
其他文献
【关键词】牙齿;Vitapex充填  1病例资料  患者女性,56岁,以右上后牙疼痛两周,加重2日,于2012年5月6日来本科就诊。口腔检查:左上4深龋,叩痛(+),冷热试验(-),松动I。x线片示根尖周围模糊影。诊断:根尖周炎。治疗方案:去除龋坏,开髓,置丁香油棉球于龋洞内开放2d后复诊。2d后患者按时复诊,叩痛(±)。采用逐步深入法(step down)根管预备,根据x线片及根管测量仪确定工作
7月25日至26日,市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五次会议听取和审议了市发展改革委《关于上海市2013年上半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的报告》。审议中,常委会组成人员认为,在外部环境严峻复杂和内生增长动力不足的双重挑战下,上半年全市经济运行平稳有序,总体符合预期、好于预期,经济发展的质量、结构和效益继续改善,创新转型的积极效应得到进一步显现。同时,围绕如何保持经济稳定增长、促进经济转型发展,委员们发表
【摘要】目的探讨老年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的整体护理方法。方法选取我科收治的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患者88例进行分析总结,随机将其分为两组,一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措施为对照组,另一组患者给予实施整体护理措施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的血压控制率,血糖控制率以及患者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实施整体护理措施后患者的满意度、血压控制率以及血糖控制率明显优于对照组,经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临床可比性。